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匪石 拼音:fěi shí
非石,不象石头那样可以转动。形容坚定不移。《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孔颖达 疏:“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晋书·王导传论》:“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鶯鶯 见生敷扬己志,窃慕於己,心虽匪石,不无一动。” 清 钱谦益 《魏大中父邦直加赠徵仕郎工科给事中制》:“攻木之教有闻,匪石之心不改。”词语解释:匪躬 拼音:fěi gōng
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颖达 疏:“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丰 见微而夷戮於言直。”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于 倭文端 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 文文忠 之匪躬尽瘁,驯扰强蕃,方之 姚 宋 忠 唐 、 范 韩 翊 宋 ,殆无恧色。”词语解释:匪惟 拼音:fěi wéi
亦作“ 匪唯 ”。
(1).非但;不只。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礼乐是悦,诗书是敦,匪惟摭华,乃寻厥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匪唯无益,乃反为损。”《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 唐 无名氏《王氏闻见录·王承休》:“自当初打破 梁原 城池,掳掠 义寧 户口,截腕者非一,斩首者甚众,匪惟生彼人心,抑亦损兹圣德。”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 邦彦 视予若弟子之於师,坐立称谓,匪惟不为抗,又若有过焉者。”
(2).不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匪惟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仇兆鳌 注:“此皆王之忠勤所格,非帝老而倦游也。”词语解释:匪他 拼音:fěi tā
《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谓都是兄弟而非他人,后用为兄弟的代称。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晋 卢谌 《赠刘琨》诗:“义由恩深,分随昵加,绸繆委心,自同匪他。”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几年一会面,今日復悲歌。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词语解释:匪人 拼音:fěi rén
(1).不是亲近的人。《易·比》:“比之匪人。” 王弼 注:“所与比者皆非己亲,故曰比之匪人。”
(2).引申指孤独无亲的人。《后汉书·张奂传》:“俱生圣世,独为匪人,孤微之人,无所告诉。” 章炳麟 《蕲黄母铭》:“左处侧室独匪人,蓬头茧足为子勤。”
(3).行为不端正的人。《易·否》:“否之匪人。” 李鼎祚 集解引 虞翻 曰:“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故曰匪人。” 唐 李朝威 《柳毅传》:“ 涇阳 之妻,则 洞庭君 之爱女,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於匪人,今则絶矣。”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华 家盟姊赠以匪人,彼无颜见卿;卿何反谓无颜见彼耶!”
(4).盗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捕役得其厚利,心知不是匪人,反作乾情。” 洪深 《贫民惨剧》第五幕引:“就是那个卖皮袍子的 王一声 ,邀着一帮匪人来抢的。”词语解释:匪兕 拼音:fěi sì
《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朱熹 集传:“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旷野,而朝夕不得閒暇也。”兕,兽名。后因以“匪兕”为感叹徭役的典实。 清 魏源 《关中览古》诗之二:“云与地为一,天去山如咫。战垒復何存,征途謡匪兕。”词语解释:匪唯 拼音:fěi wéi
见“ 匪惟 ”。
词语解释:匪惟 拼音:fěi wéi
亦作“ 匪唯 ”。
(1).非但;不只。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礼乐是悦,诗书是敦,匪惟摭华,乃寻厥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匪唯无益,乃反为损。”《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 唐 无名氏《王氏闻见录·王承休》:“自当初打破 梁原 城池,掳掠 义寧 户口,截腕者非一,斩首者甚众,匪惟生彼人心,抑亦损兹圣德。”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 邦彦 视予若弟子之於师,坐立称谓,匪惟不为抗,又若有过焉者。”
(2).不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匪惟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仇兆鳌 注:“此皆王之忠勤所格,非帝老而倦游也。”词语解释:匪席 拼音:fěi xí
不象席子可以卷曲。比喻心志坚不可屈。《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 疏:“我心又非如席然。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復。” 唐 岑参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四:“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役》:“一旦因时事日艰,内外诸臣未能坚其匪席之旨,而欲狃於处堂之安。”词语解释:匪遑 拼音:fěi huáng
没有闲暇;来不及。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时 冀州 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夙兴晏寝,匪遑厎寧。”词语解释:匪懈 拼音:fěi xiè
见“ 匪解 ”。
词语解释:匪解 拼音:fěi jiě
亦作“ 匪懈 ”。 不懈怠。《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郑玄 笺:“匪,非也。” 孔颖达 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冈极。” 颜师古 注:“帝言内自视察,不敢怠惰。”《旧唐书·房琯传》:“ 琯 又多称病,不时朝謁,於政事简惰。时议以两京陷贼,车驾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当主忧臣辱之际,此时 琯 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丹心匪懈,应甄録汗马勛劳。”词语解释:匪颁 拼音:fěi bān
分赐。匪,通“ 分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八曰匪颁之式。”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匪,分也;颁读为班布之班,谓班赐也。 玄 谓王所分赐羣臣也。”《周礼·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数,以待国之匪颁。” 郑玄 注:“匪,读为分。”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既佐戎事,实司中府。匪颁有制,会计明白。” 宋 王安石 《谢赐生日礼物表》之一:“宽假之恩,幸从于私欲,匪颁之宠,尚玷于常科。”词语解释:匪亲 拼音:fěi qīn
(1).不是亲子弟;不是亲信。 晋 张载 《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寔惟北门重,匪亲孰为寄?”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剑阁峥嶸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行为不端正的亲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关防》:“至于宅内人出外,往往向衙役饮酒,青楼宿娼,倘上宪闻之,深为未便。或劣僕经差,匪亲归里,尤不可不加谨也。”词语解释:匪直 拼音:fěi zhí
不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輒不自揆,掇拾补苴,间以窥管,加之棁藻,稍銓梗概,命曰会通。匪直寄大方之嚬笑,抑以为博雅之前驱云。”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匪直战事,学道亦然。”词语解释:匪独 拼音:fěi dú
犹言不单是,不只是。《元典章·诏令·建国号诏》:“钦奉圣旨,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继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且有足补史事之遗者,洵为考古者不可少之书,匪独后裔所当寳弆也。”词语解释:匪解 拼音:fěi jiě
亦作“ 匪懈 ”。 不懈怠。《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郑玄 笺:“匪,非也。” 孔颖达 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冈极。” 颜师古 注:“帝言内自视察,不敢怠惰。”《旧唐书·房琯传》:“ 琯 又多称病,不时朝謁,於政事简惰。时议以两京陷贼,车驾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当主忧臣辱之际,此时 琯 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丹心匪懈,应甄録汗马勛劳。”词语解释:匪难 拼音:fěi nán
盗匪造成的灾难。 郭沫若 《少年时代·黑猫》:“邻近各乡遇着有匪难的时候,便都来投报我们,我们也每每带领大兵去捉拿土匪。”词语解释:匪徒 拼音:fěi tú
(1).非徒。不仅;不但。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是知孝治所被,爰至无心,锡类所及,匪徒教义。” 唐 欧阳詹 《德胜颂》之一:“昔人食土,今我飫粱,匪徒我飫粱,鰥寡千箱。”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卷二六:“思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不必更为别説,匪徒惑人,祇以自误无益也。”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二:“匪徒飫家人,亦可款朋友。”
(2).行为不正的坏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廉访》:“更恐无赖匪徒,渐生内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 罗荣统 委实不孝,有一年结交了几个匪徒,谋弑其母。”
(3).强盗。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匪徒 封离 授首,三十六之种落迎降。” 太平天囯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二十九日,塘路或有往来者,然一遇匪徒,人船俱失。”
(4).危害人民的反动派或坏分子。 峻青 《黎明的河边》:“他们坚持在 烟 潍 公路两侧,打汽车,割电线,袭击还乡团匪徒,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运输线。”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带着凶器和电台的特务匪徒在黑夜中暗暗降落。”词语解释:匪茹 拼音:fěi rú
不自量力。《诗·小雅·六月》:“ 玁狁 匪茹,整居 焦穫 ,侵 镐 及 方 ,至于 涇 阳。” 郑玄 笺:“匪,非;茹,度也。 镐 也 方 也,皆北方地名。言 玁狁 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也,乃自整齐而处 周 之 焦 获 ,来侵至 涇水 之北,言其大恣也。”后常用为盗匪铤而走险的典故。 唐 陆贽 《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运军粮事宜状》:“儻遇水旱为灾,粟糴翔贵;兇丑匪茹,寇扰淹时。”词语解释:匪莪 拼音:fěi é
《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孔颖达 疏:“以己二亲今且病亡,身在役中,不得侍养,精神昬乱,故视物不察也。”莪,蒿之一种,茎抱根而生,俗称抱娘蒿。后遂借指对父母的悼念。 唐 白居易 《与从史诏》:“卿亡父早践班荣,久著声绩,永言褒赠,自叶典常。况卿孝友承家,勤劳事国;念兹忠节,皆禀义方。将慰匪莪之心,宜流自叶之泽。”词语解释:匪民 拼音:fěi mín
非人,谓不被当人看待。《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悼彼 巴蜀 ,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周书·武帝纪下》:“嗟彼 齐 赵 ,独为匪民,乃睠东顾,载深长想。”词语解释:匪荒 拼音:fěi huāng
盗匪引起的灾祸。 姚雪垠 《长夜》三:“六年以前,大约是初冬季节,象死水一样的平静的乡下发生了匪荒,把他们祖上遗留下来的住宅,连佃户居住的居子一起烧光。”词语解释:匪服 拼音:fěi fú
不胜任,不称职。 唐 刘禹锡 《代武中丞谢春衣表》:“方怀匪服之忧,更荷解衣之赐。”词语解释:匪特 拼音:fěi tè
(1).非特。不仅;不但。《新唐书·杨恭仁传》:“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元典章·诏令·建储诏》:“匪特敦兄弟友爱之情,实以衍宗社隆昌之祚。” 黄远庸 《政界内形记》二:“记者观之, 赵氏 匪特未必欲代 唐 ,即欲之亦决不能也。”
(2).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简称。《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对怙恶不悛的匪特分子和惯匪,依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词语解释:匪营 拼音:fěi yíng
匪军的营地。 曲波 《林海雪原》二七:“ 李勇奇 并请求 剑波 在匪营捉到他后,予以关照。”词语解释:匪类 拼音:fěi lèi
(1).行为不端正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寧可埋之浮尘,不可投诸匪类。”《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雪翁 昨日有书子来,説尊驾为人不甚端方,又好结交匪类,自今以后,不敢劳尊了。”《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大臣 舒军门 克扣军餉,纵兵为匪,误剿良民,揑报胜仗以及滥保匪类,浮开报销。”
(2).指强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若是匪类也不肯轻饶,你今不怕王法,不循天理,去打劫某人财物,又杀伤人,是你自投法网。” 老舍 《骆驼祥子》三:“老者又细细看了 祥子 一番,觉得他绝不是个匪类。”词语解释:匪存 拼音:fěi cún
谓非我所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汉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词语解释:匪彝 拼音:fěi yí
违背常规的行为。《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 孔 传:“彝,常……无从非常。”《旧唐书·德宗纪下》:“期申报效,奉我典章,而秉心匪彝,自底不类,兇狡成性,扇构多端。”《元典章新集·诏令》:“惟邦国之用刑,以清羣慝,俾人臣之知戒,勿蹈匪彝。”词语解释:匪什 拼音:fěi shí
无篇什。谓没有写作才能。 前蜀 贯休 《刘相公见访》诗:“攲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戒师惭匪什,都讲更胜询。”词语解释:匪忱 拼音:fěi chén
不诚实,不讲信用。《文选·潘岳〈寡妇赋〉》:“嗟予生之不造兮,哀天难之匪忱。” 李善 注:“言天行祸难,不由诚信也。”词语解释:匪伊朝夕 拼音:fěi yī zhāo xī
不止一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 剑农 《武汉革命始末记》:“爱国志士,思政治革命,非先种族革命不为功,於是蓄志密谋,匪伊朝夕。”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不料 满清 异种,横侵政权,二百年来,惨无天日。我族痛心疾首,久思光復故物,克纘先烈,卧薪尝胆,匪伊朝夕。”参见“ 匪朝伊夕 ”。
词语解释:匪朝伊夕 拼音:fěi cháo yī xī
(1).不止一日。《南史·梁纪下》:“仰望鸞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瑞鹤卿云,祥光秘语,匪朝伊夕,不可胜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
(2).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 冉閔 之亡,匪朝伊夕,成败之形,昭然易见。”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陛下剋復之期,匪朝伊夕。”词语解释:匪仪 拼音:fěi yí
菲薄的礼物。匪,通“ 菲 ”。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赉金买赋》:“仙家有千岁之感,相知益百倍之光,谨献匪仪,幸伪留意。”词语解释:匪僻 拼音:fěi pì
邪恶。《明史·刘最传》:“寻请帝勤圣学,於宫中日诵《大学衍义》,勿令左右近习诱以匪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由是观之,世抱非常之才,而误入匪僻以死者,当亦不少。”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下》:“民性本善也,其不幸而流为匪僻者,非生而恶也。”词语解释:匪穴 拼音:fěi xué
称盗匪盘踞的地方。 曲波 《林海雪原》一三:“到了匪穴,一切问题取决我自己,首长一点也帮不上忙。”词语解释:匪窟 拼音:fěi kū
盗匪盘踞的地方。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七场:“在匪窟日夜里思念母亲。”词语解释:匪薄 拼音:fěi báo
菲薄,浅陋。匪,通“ 菲 ”。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託相生。”词语解释:匪祸 拼音:fěi huò
由盗匪骚扰造成的灾难。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国家的赋税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战祸的日广一日,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茅盾 《子夜》六:“什么匪祸,都是带兵的人玩忽。”词语解释:匪首 拼音:fěi shǒu
盗匪头目或为害人民的反动头目。 曲波 《林海雪原》二八:“匪首 马希山 在焦虑中突然想到,小分队的来路一定是绝壁岩。”词语解释:匪辟 拼音:fěi pì
同“ 匪僻 ”。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二》:“为官者方日资其心思才力,以成其政治;而顾视为化外之人,不一思所以化诲之,听其日习于匪辟,于心何安?而于事又寧有济乎?”词语解释:匪盗 拼音:fěi dào
盗匪。词语解释:匪皇 拼音:fěi huáng
同“ 匪遑 ”。 《隶释·汉成阳灵台碑》:“匪皇启居,日禝不夏。”词语解释:匪帮 拼音:fěi bāng
有组织的匪徒或行为如同盗匪的反动政治集团。 曲波 《林海雪原》二九:“教育群众爱国保田,帮助小分队侦察 侯殿坤 、 马希山 的下落,并宣传将来发枪成立民兵,协同解放军一网打尽 侯 、 谢 、 马 、 李 匪帮。”词语解释:匪军 拼音:fěi jūn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词语解释:匪兵 拼音:fěi bīng
指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兵士。 石祥 《营盘山上桔子红》诗:“红军奋勇抗匪兵,血染桔子红。”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词语解释:匪止 拼音:fěi zhǐ
不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夏不謁客,亦无客至,匪止头巾不设,併衫履而废之。”词语解释:匪朝伊夕 拼音:fěi cháo yī xī
(1).不止一日。《南史·梁纪下》:“仰望鸞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瑞鹤卿云,祥光秘语,匪朝伊夕,不可胜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
(2).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 冉閔 之亡,匪朝伊夕,成败之形,昭然易见。”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陛下剋復之期,匪朝伊夕。”词语解释:匪流 拼音:fěi liú
盗贼一类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遴捕役》:“况捕役之辈,皆赖匪流以为衣食,大盗贡其常例,小窃纳其月钱。”词语解释:匪劣 拼音:fěi liè
品行恶劣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盖保正为保长分任,而镇村诸长,亦与保正之责相表里,俾之协举共事。彼自不肯容匪劣,而自貽悮矣。”词语解释:匪昵 拼音:fěi nì
品行不端的亲信。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君心之出入,一彼一此,不向之诗书,则向之声色,其势必然也;不亲之於儒贤,则亲之於匪昵,其势必然也。”词语解释:匪棍 拼音:fěi gùn
行为不端凶恶无赖的坏人。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兵役人等并地方匪棍,假以查拏为由,肆行抢夺,并挟讎图诈栽烟诬赖审实,不分首从,俱照诬良为盗例,发边远充军。”词语解释:匪匪 拼音:fěi fěi
车马行走不停貌。匪,通“ 騑 ”。《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孔颖达 疏:“匪读曰‘騑’。騑騑翼翼者,皆是车马之形状。”《周礼·地官·保氏》“车马之容” 汉 郑玄 注:“车马之容,匪匪翼翼。”词语解释:匪嗣 拼音:fěi sì
谦词。谓不敢继承(皇位)。《宋书·武帝纪下》:“惟德匪嗣,辞不获申,遂祗顺三灵,饗兹景祚,燔柴于南郊,受终于文祖。” 南朝 齐 高祖 《即位告天文》:“辞德匪嗣,至于累仍。”词语解释:匪啻 拼音:fěi chì
不止,不只。《文选·左思〈三都赋序〉》:“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李善 注:“若斯之流,不啻於此多。”词语解释:匪色 拼音:fěi sè
彩色。匪,通“ 斐 ”。《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麟之而,则於眡必拨尔而怒。苟拨尔而怒,则於任重宜,且其匪色必似鸣矣。” 郑玄 注:“匪,采貌也。” 章炳麟 《校文士》:“故知世人所谓文者,非其最上,而椎少文之云,特以匪色不足,短於驰骤曲折云尔。”词语解释:匪巢 拼音:fěi cháo
盗匪盘踞的地方。 曲波 《林海雪原》二七:“ 马希山 的匪巢我全熟识,三天就到,咱干个痛快的。”词语解释:匪妓 拼音:fěi jì
指妓女。妓女行为不正,故称。 元 无名氏 《度柳翠》楔子:“在 杭州 抱鉴营街 积妓墙下,化作风尘匪妓,名为 柳翠 。”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待粧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词语解释:匪夷所思 拼音:fěi yí suǒ sī
(1).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匪,非;夷,平常。《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刘暉吉女戏》:“十数人手携一灯,忽隐忽现,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 唐明皇 见之,亦必目睁口开,谓氍毹场中那得如许光怪邪!” 清 龚自珍 《语录》:“才人之辨,匪夷所思。”
(2).谓思想离奇。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吾苍茫独立於寂寞无人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自沉冥杳靄中来。”词语解释:匪夷 拼音:fěi yí
不寻常。 明 林富 《〈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夫超世之藴者,厥振匪夷,故峻其所树嗇於菑者无厚畬。”词语解释:匪党 拼音:fěi dǎng
盗匪党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附》:“近闻 邳 宿 匪党,又蒸蒸蠕动。”词语解释:匪夷匪惠 拼音:fěi yí fěi huì
谓既无 伯夷 之清,又无 柳下惠 之和。 伯夷 、 柳下惠 事,见《孟子·万章下》。《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 昭宗 迁 洛 ,鼎欲归 梁 , 柳璨 希贼旨,陷害旧族,詔 图 入朝, 图 惧见诛,力疾至 洛阳 ,謁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 璨 知不可屈,詔曰:‘……匪 夷 匪 惠 ,难居公正之朝;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参阅《资治通鉴·唐天祐二年》。词语解释:匪惶
没有闲暇;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