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升平 拼音:shēng píng
太平。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今宜改葬 蕃 武 ,选其家属诸被禁錮,一宜蠲除,则灾变可消,昇平可致也。”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平山冷燕》第一回:“话説先朝隆盛之时,天子有道,四海昇平,文武忠良,万民乐业。”
太平。《汉书·梅福传》:“使 孝武帝 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之二:“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宋 朱淑真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词语解释: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词语解释: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汉 范式 与 张劭 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 谓 劭 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 式 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坚 子 策 与 瑜 同年,独相友善, 瑜 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 ,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庄宗 深感其意,兄事之,亲幸 承业 私第,升堂拜母,赐遗优厚。” 清 宋琬 《穆宾日年兄为其太夫人庐墓歌以美之》:“昔君作吏 长淮 北,升堂拜母欢相得。”亦省称“ 升堂 ”。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词语解释:升天 拼音:shēng tiān
(1).上升于天界。《后汉书·虞延传》:“ 延 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昇天,占者以为吉。” 唐 顾况 《悲歌》:“我欲昇天隔霄汉,我欲渡水水无桥。” 清 洪昇 《长生殿·补恨》:“ 唐帝 痛念不衰,特令 通幽 昇天入地,各处寻覔芳魂。”
(2).道教谓修道仙去。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者, 中黄丈人 弟子也。至 彭祖 时,已二千岁餘矣。不肯修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 唐 康骈 《剧谈录·道流相夏侯谯公》:“儻能摆脱嚣俗,相随学道,即三十年内白日昇天。”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试看佳人纔入道,还亏 老子 早昇天。”
(3).称人死去的婉辞。 唐 刘禹锡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之一:“运偶昇天日,哀深率土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倒是老太太昇天,我们该早来效点儿劳,只因得信迟了,故此今日才赶来。”
(1).上升于天界。 汉 王充 《论衡·龙虚》:“世称 黄帝 骑龙升天,此言盖虚。”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来也。” 柳青 《狠透铁》:“ 学礼 他妈七十高寿,吃斋念佛,只图死后升天成神。”
(2).旧时称人死亡。 唐 李约 《过华清宫》诗:“玉輦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抚军骇问,半跪者啟曰:‘某大人升天矣’。” 巴金 《雷》:“别人告诉她,死就是升天,她是到天上去了。”
(3). 南宋 时 福建 罗源 等地的一种丧葬习俗。死者火化后,将其骨灰凌风扬向天空,谓之“升天”。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 正仲 名 颐叔 …… 罗源 主簿。丧死者焚尸,糜其骨,众薰合和,凌风飘颺,命曰升天,以尤细为孝。 正仲 雕文禁止,治塚甓藏之,始变其俗。”词语解释:升沉 拼音:shēng chén
(1).升谓升进,沉谓黜退。指仕宦之升降进退。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惩戒》:“始, 仁轨 既官达,其弟 仁相 在乡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与 轨 别籍。”
(2).指升进与黜退者。 前蜀 杜光庭 《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神功救物,无遗动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内。”
(3).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 唐 牛僧孺 《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 宋 杨万里 《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 ,不妨冷眼看昇沉。”
(1).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何自閒人无籍在,不妨冷眼看升沉。”《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后来许多年少的门生,贤愚不等,升沉不一。” 清 王愈扩 《周亮工先生小传》:“所至有政声,不以升沉介意。”
(2).升降。谓际遇的幸与不幸。 唐 元稹 《寄乐天》诗:“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 雷 陈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郑硕道 在此,某与之却是同年,与梦中所闻畧无少异,则出处升沉,动静语默,悉皆前定也。”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是世事升沉无定,失意人也不会长是失意人,所以他也就很少长久的朋友。”
(3).升降。高低上下。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4).升降。价钱的涨落。 茅盾 《子夜》十一:“有人拿着小本子和铅笔,仰起了脸抄录‘牌子’上的票价升沉录。”
(5).升降。谓时代的变迁与推移。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而且时代的升沉,也不是月旦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6).褒贬。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凡宴谈会集间,诸公皆以分别流品、升沉人物为事。”
指仕宦的升降进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科道陞州府》:“要依上登极恩詔,一体擢用。此诸官他日敭歷陞沉,俱不可考。”词语解释:升斗 拼音:shēng dǒu
(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词语解释:升降 拼音:shēng jiàng
(1).登高与趋下。《魏书·安定王休传》:“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昇降劬劳,往还数里。”
(2).上前与后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於準的,揖让昇降,以行礼焉。”
(3).升进与黜退。 南朝 齐 张充 《与尚书令王俭书》:“从横万古,动默之路多端;纷纶百年,昇降之徒不一。”
(1).上升下降。《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以其位之升降,为其任之烦简。”
(2).盛衰。《书·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蔡沉 集传:“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汚也。”《新唐书·吕才传》:“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而不由於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夫称子》:“於此可以见世之升降焉,读《春秋》者,其可忽诸?”
(3).指数量的增减。《新唐书·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4).评议高低优劣。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因与纵谈诗道,升降流别,盖十而合者又七八焉。”
(5).谓忐忑不安。《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1).上升下降。《楚辞·离骚》:“陞降以工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凭云陞降,从风飘零。”
(2).官职的升迁与黜免。《明史·选举志三》:“又以事之繁简,与歷官之殿最,相参互覆,为等第之陞降。”《平山冷燕》第一回:“圣旨一宣,早有礼部尚书出班奏道:‘督学府县官,即从得才失才为陞降,如此则是寓搜求于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碍制,庶为两便。’”词语解释:升高 拼音:shēng gāo
登高。《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傴伸而好升高也。”《后汉书·黄琼传》:“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升高觴嘉宾,赋笔速鹰翮。”词语解释:升仙 拼音:shēng xiān
亦作“ 昇僊 ”。
(1).得道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 黄帝 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旧唐书·李抱真传》:“有 孙季长 者,为 抱真 鍊金丹,紿 抱真 曰:‘服之当昇僊。’”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四千五百馀年元鹤》:“ 甘肃 有 崆峒山 , 黄帝 访道之地, 广成子 所居也。 广成子 既昇仙,所养元鹤一双留此不去。”
(2).称人死去的婉辞。 前蜀 韦庄 《洛阳吟》:“胡骑北来空进主, 汉皇 西去竟昇僊。”《廿载繁华梦》第十一回:“太太不好了!四姨太太却昇仙去了!”
见“ 昇仙 ”。
(1).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有 项寧都 学道升仙,忽復还此, 河东 号曰 斥仙 。”
(2).旧时谓人死亡。 唐 韦应物 《逢杨开府》诗:“ 武皇 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词语解释:升腾 拼音:shēng téng
(1).谓超脱尘世。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2).上升。向高处迁移。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3).汹涌奔腾。 唐 李屿 《过洞庭》诗:“昇腾人莫测,安隐路何忧!”
(4).犹昂藏。气宇轩昂。 明 无名氏 《打董达》第一折:“虽然是一布衣,但昇腾七尺身。”
(1).腾跃;向上升起。《后汉书·郑太传赞》:“ 公业 称豪,骏声升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 梁甫 兮。” 宋 张载 《横渠易说·繫辞上》:“人自鼻相摩,以荡於腹中,物既消烁,气復升腾。” 王蒙 《火之歌》:“青春是火,它炽热、活泼、勇敢而自由,它要求燃烧,要求升腾,要求开辟自己的道路。”
(2).升官,发迹。《后汉书·左雄传》:“踊跃升腾,超等踰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诗:“旧朋升腾皆俊良,殁不发语生括囊。”《三国演义》第三八回:“身未升腾思退步,成功应忆去时言。”《再生缘》第九回:“况观 少华 公子貌,宛然仪表出人羣。必然有个升腾日,难满灾消逐此心。”
(3).修道成仙。 唐 元稹 《刘氏馆集隐客》诗:“诗客爱时景,道人话升腾。”词语解释:升云 拼音:shēng yún
犹升遐。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辛公平上仙》:“将军曰:‘昇云之期,难违顷刻。上既命驾,何不遂行?’”参见“ 昇遐 ”。
词语解释: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帝王死去的婉辞。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及昇遐后,羣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魏书·尒朱荣传》:“去月二十五日圣体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诗》卷八六九载《嫁女诗》:“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当今一旦昇遐去,继位储君险十分。”
(1).亦作“ 升假 ”。升天。《淮南子·齐俗训》:“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詘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高诱 注:“假,上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
(2).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神宗 天性至孝,事 慈圣光献太后 尤谨,升遐之夕, 王禹玉 为相,入慰,执手号慟。”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唱道感嘆情多,恓惶泪洒,早得升遐,休休却是今生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 王季思 注:“升遐,皇帝去世。”
(3).谓离世隐居,学道修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二八:“繫累名利场,駑骏同一輈;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晋书·许迈传》:“君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 宋 苏轼 《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词语解释:升中 拼音:shēng zhōng
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 唐 武则天 《昇仙太子碑》序:“西鶼东鰈,已告太平之符; 鄗 黍 江 茅,屡荐昇中之应。”
(1).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 郑玄 注:“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守至於方狱,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后以“升中”指祭天。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类帝禋宗,光有神器。升中以祀羣望,摄袂而朝诸夏。”《旧唐书·孝友传·裴守真》:“况升中大事,华夷毕集,九服仰垂拱之安,百蛮怀率舞之庆。” 清 王士禛 《滇南凯旋歌》之三:“升中大礼视圜丘,黄幄天清宿雾收。”
(2).指祭天。词语解释:升朝 拼音:shēng cháo
上朝,到朝廷议事。 晋 张华 《晋冬至初岁小会歌》:“庶尹羣后,奉寿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 唐 颜师古 《贤良策》四:“结髮升朝,敷袵受职。”《旧唐书·薛登传》:“昔 冀缺 以礼让升朝,则 晋 人知礼; 文翁 以儒林奬俗,则 蜀 士多儒。”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升朝则坐,京官已下皆立。”词语解释:升阶 拼音:shēng jiē
(1).步步上进。《易·升》:“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高亨 注:“升阶,步步上进,路无坎坷之象也。”
(2).自堂下拾级而上。 南朝 陈 张正见 《置酒高殿上》诗:“容与升阶玉,差池曳履珠。”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词语解释:升闻 拼音:shēng wén
上闻。《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孔子家语·执辔》:“升闻於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舆人謌颂,乃大 舜 之升闻;自我聪明,信惟 尧 之是则。”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圣神文武臣欢颂,玄德升闻重,衣冠拜九重。”词语解释:升龙 拼音:shēng lóng
乘龙升天。《文选·张衡〈西京赋〉》:“想升龙於鼎湖,岂时俗之足慕。” 李善 注:“《史记》曰:‘ 齐 人 公孙卿 曰: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骑龙,乃上去。’” 晋 陆机 《折杨柳》诗:“升龙悲絶处,葛藟变条枝。”词语解释:升歌 拼音:shēng gē
谓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三成。”《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孔颖达 疏:“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也。” 南朝 宋 谢庄 《登歌》:“《肆夏》戒敬,升歌发德。”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序》:“ 梁元帝 《纂要》曰:‘堂上奏乐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词语解释: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帝王死去的婉辞。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及昇遐后,羣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魏书·尒朱荣传》:“去月二十五日圣体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诗》卷八六九载《嫁女诗》:“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当今一旦昇遐去,继位储君险十分。”
(1).亦作“ 升假 ”。升天。《淮南子·齐俗训》:“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詘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高诱 注:“假,上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
(2).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神宗 天性至孝,事 慈圣光献太后 尤谨,升遐之夕, 王禹玉 为相,入慰,执手号慟。”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唱道感嘆情多,恓惶泪洒,早得升遐,休休却是今生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 王季思 注:“升遐,皇帝去世。”
(3).谓离世隐居,学道修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二八:“繫累名利场,駑骏同一輈;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晋书·许迈传》:“君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 宋 苏轼 《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词语解释:升车 拼音:shēng chē
(1).登车,上车。《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汉书·成帝纪赞》:“ 成帝 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宋 方凤 《物异考·虫异》:“ 吴 诸葛恪 将朝,犬啣衣止之,如此者再,乃令人逐犬,遂升车入朝。是日被害。”
(2).缆车。 清 薛福成 《白雷登海口避暑记》:“岸高也,则有升车以省紆绕;波平也,则有小舟以恣荡漾。”词语解释:升合 拼音:shēng hé
(1).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洪 迎门下书佐 何祗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使人投算, 祗 听其读而心计之,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宋 曾巩 《救灾议》:“一切弃百事而专意於待升合之食,以偷为性命之计,是直以饿殍之养,养之而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不则八斗难充升合,五车不敌片纸。虽多虽富,亦奚以为。”
(2).借指少许米粮。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雪儿》:“炊常断,妻 苏氏 ,以针黹佐升合。”词语解释:升扶 拼音:shēng fú
借指太阳。传说太阳从扶桑升起。以喻帝德。 唐 骆宾王 《对策文》之三:“徒以钻木轻焰,仰昇扶而曜暉;化草餘光,对含桂而炫彩。”词语解释:升座 拼音:shēng zuò
亦作“ 升坐 ”。 登上座位。《荀子·乐论》:“降,説屨升坐,修爵无数。”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韶悔杀伐》:“ 王韶 在 熙河 ,多杀伐,晚年出知 洪州 ,颇多恨悔,栖心空寂,冀有以洗涤之。尝请 佛印 元公 升座, 元 知其意。”《三国演义》第一回:“﹝帝﹞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聂政 升座,三人相让一回,仍凭栏席地而坐。”词语解释:升玄 拼音:shēng xuán
道教谓得道升天。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天上神仙,人间得焉;青囊有术,白日昇玄。”词语解释:升水 拼音:shēng shuǐ
旧时在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为比价的不同,比价高的一方应该向另一方收取一定的差额,叫升水。亦指这种应该收取的差额。词语解释:升屋 拼音:shēng wū
登上屋顶。《礼记·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升屋之危,以衣招復。”《南史·江泌传》:“ 泌 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清 钱谦益 《桂殤》诗之九:“阁笔栖牀留入冢,把书升屋与招魂。”词语解释:升霞 拼音:shēng xiá
(1).古代西方一些部族的人死后火葬,称为“昇霞”。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 秦 之西有 义渠 之国,其人死则聚柴而焚之,烟上燻天,谓之昇霞。”
(2).得道仙去。 唐 中寤 《赠王仙柯》诗:“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昇霞入太清。”词语解释:升华 拼音:shēng huá
(1).升官。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祕书郎萧遥昌》:“盛戚茂年,升华秘馆。” 宋 欧阳修 《回宝文吕内翰溱书》:“兹者伏承寳文内翰,被召禁林,升华内阁。”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睠顾亲闈,岂忍絶裾而出。”参见“ 升荣 ”。
(2).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由低级转为高级。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真正的文艺是极丰富的生活由纯粹的精神作用所升华过的一个象征世界。”
(3).固态(晶体)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而直接转变为气体的现象。
词语解释:升荣 拼音:shēng róng
晋升官位,臻于荣华之境。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保定 二年,册拜 滎阳郡君 。序戚升荣,从夫有秩。” 唐 武平一 《加命杜审言表》:“升荣粉署,擢秀兰臺。”词语解释:升举 拼音:shēng jǔ
犹登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神仙·王子龙》:“夫仙以点化授人,且许以昇举,其非妖妄明甚。”
荐举提升。 清 姚鼐 《太常寺卿莱阳赵公遗像赞》:“升举於朝,四海称庆。”词语解释:升空 拼音:shēng kōng
浮力使某物升在空中或漂浮在空中,通常指的是精神上的或幻觉方面的上升。例如:在其他的实验室里…用的是升空的桌子。词语解释:升攀 拼音:shēng pān
登攀。指游山。 唐 张祜 《赠薛鼎臣侍御》诗:“一命前途远,双曹小邑閒……不堪曾倚櫂,犹復梦昇攀。”词语解释:升陑 拼音:shēng ér
《书·汤誓序》:“ 伊尹 相 汤 伐 桀 ,升自 陑 。” 孔 传:“ 桀 都 安邑 , 汤 升道从 陑 ,出其不意。” 陑 ,古山名,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境。后因以“陞陑”为创业之始的典故。 唐 李商隐 《失题》诗:“刊木方隆 禹 ,陞 陑 始创 殷 。”词语解释:升名 拼音:shēng míng
提拔名次。 唐 杨嗣复 《〈唐丞相礼部尚书文公权德舆文集〉序》:“ 贞元 中,奉詔考定贤良,草泽之士昇名者十七人。”词语解释:升火 拼音:shēng huǒ
生火。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就这样--我去买菜,你快升火。” 王西彦 《风雪》五:“到达火车站时,机车已经升火待发了。”词语解释:升燎 拼音:shēng liáo
谓古代郊祭时燔燎升首。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升燎灵光答,回鑾瑞雾迎。”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礼记·郊特牲》:‘凡祭取膟膋燔燎升首报阳也。’”《宋史·乐志十二》:“ 齐庄 严祗,升燎於槱。”参见“ 升首 ”。
词语解释:升首 拼音:shēng shǒu
古代郊祭时用牲首上供。《礼记·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报阳也。”词语解释:升班 拼音:shēng bān
指学生在学校升级。如: 二小子 今年暑假该升班了。词语解释:升迁 拼音:shēng qiān
(1).旧时称官职的提升与调动。 汉 王充 《论衡·治期》:“长吏秩贵,当阶平安以升迁,或命贱不任,当由危乱以贬詘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不循中道,纵得升迁何荣也。”《檮杌闲评》第三七回:“你可与我去拿这干人来,用心搜这符来。事成你我升迁不小。” 巴金 《利娜·第八封信》:“成绩好的人十五岁就可以做下级军官。升迁自然很快。”
(2).指地位、身分的提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料不到如今晚儿,人伦上都有升迁的,好好的一个大舅子,升做了丈人。”
旧称官职的提升与调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殿内围屏中数扇,画舆地图。左数扇贴文官职名,右数扇贴武官职名。遇陞迁则易之。此係 万历 初年,辅臣 张文忠公 居正 所创造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萧爽楼 有四忌:谈官宦陞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有犯必罚酒五斤。”词语解释:升储 拼音:shēng chǔ
升为太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升储御极,孳孳讲蓺。” 周振甫 注:“升储,升为太子。”词语解释:升超 拼音:shēng chāo
犹言破格提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七:“ 襄阳 牛相公 赴举之秋,每为同袍见忽。及至昇超,诸公悉不如也。”词语解释:升药 拼音:shēng yào
中药名。由汞和雄黄、火硝等炼制而成。有黄、红两种,称黄升(黄升丹)、红升(红升丹)。为外用要药,主治痈疽、疔疮等症,能搜脓、拔毒、去腐、生肌。词语解释:升陟 拼音:shēng zhì
(1).攀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山下大泽周数里,而清深肃洁。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昇陟,取畅山情。”
(2).晋升。《魏书·崔鸿传》:“苟必官须此人,人称此职,或超腾昇陟,数岁而至公卿。”
(1).升登;攀登。 汉 王充 《论衡·効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於衡门之下,固安得升陟圣主之庭,论説政事之务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四》:“过桥,復东北升陟岗陀,四里,抵 思陇 。” 清 曹寅 《滁州清流关道中》诗:“坡陀倦升陟,蹭蹬愁躋举。”
(2).升迁;提升。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侍中弘正以课来上,书为第一。不有升陟,谓之蔽能,得於信臣,予用丕允。”
提升;晋级。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或陞陟差遣,其幕职州县官,未该磨勘,而有上项劳政者,亦与比类升擢。”词语解释:升侑 拼音:shēng yòu
谓提高到配享的地位。《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帝即位,但以 宣祖 太祖 更配,於是合祭天地,始奉 太祖 升侑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司议以 懿德皇后 配享 太宗 庙室,或言 淑德 实当升侑,议久未决。”词语解释:升勺 拼音:shēng sháo
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淮南子·兵略训》:“夫水势胜火, 章华之臺 烧,以升勺沃而救之,虽涸井而竭池,无奈之何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患乎升勺之利未坚,而钟石之费相寻;根柢之据未极,而氷霜之毒交攻。”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词语解释:升殿 拼音:shēng diàn
登殿。《新唐书·礼乐志九》:“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舃,解剑,升。”《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帝自 端门 入,升殿,羣臣顿首谢罪。”词语解释:升泰 拼音:shēng tài
太平。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姦党破则昇泰之所由也,主威夺则危亡之端渐矣。”词语解释:升虚 拼音:shēng xū
腾空。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词语解释:升晓 拼音:shēng xiǎo
犹破晓。 唐 韩愈 《同冠峡》诗:“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词语解释:升黜 拼音:shēng chù
进升和降免。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宋 鲁 之君,不贤乎 齐 晋 ,其位等,其德同,升黜取捨,如是之相远,亦将有由乎?”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清史稿·宣宗纪二》:“御试翰林、詹事等官,擢 李国杞 四员为一等,餘升黜有差。”
官职的提升与降免。 宋 曾巩 《上杜相公书》:“课农桑,以损益之数为吏陞黜之法。”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虽於草木之微,偶加眷瞩,而荣谢从之,若响应声,况於陞黜贤否,意所与夺生杀贵贱之间哉!”词语解释:升没 拼音:shēng méi
(1).《论语·阳货》:“ 宰我 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后因以“升没”指一周年。 南朝 宋 颜延之 《除弟服》诗:“升没淹朞晦,洒扫易礼容。”
(2).时隐时现。 南朝 梁 沉约 《和竟陵王游仙》诗:“ 九疑 纷相从,虹旌乍升没。”词语解释:升魄 拼音:shēng pò
升起的月亮。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九:“頽阳落何处?昇魄衔疎岭。”
谓人死将葬之际,举柩升车上,行祖祭礼,以祈死者魂魄升天。《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戒凉在肂,杪秋即穸。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李善 注:“升魄,祖载也。” 吕延济 注:“升魄,神灵升天也。”词语解释:升险 拼音:shēng xiǎn
登上险要处。《后汉书·马援传》:“贼每升险鼓譟, 援 輒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词语解释:升济 拼音:shēng jì
超度。《晋书·王坦之传》:“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岂二公自信平生践履,必可升济,初不假荐助冥福,抑矫世俗溺信浮屠氏之説歟?”词语解释:升绌 拼音:shēng chù
官职的升迁与黜免。絀,通“ 黜 ”。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词》:“公卿家子,有宾客亲党之助,略识文书章句,輒出与寒士较重轻,繇此名称多归之,而主陞絀者,因得与大位。”词语解释:升科 拼音:shēng kē
登科,及第。 唐 贾岛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诗:“同日昇科士,谁同膝下荣?”
明 清 定制谓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后,就按照普通田地收税条例征收钱粮。科,科税。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苟可修復故道,不妨动众劳民,万一不可,亦藉升科补之。”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二十》:“则歷任州县升科,以达于户部矣。”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而 新疆 与东三省,其陇亩往往未升科,纵升科亦必不能过 辰 沅 。”词语解释:升甲 拼音:shēng jiǎ
升擢甲第。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第一名状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以下第一甲举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至第五甲并赐同进士出身。如有魁及前下名太宗学内舍生员,并陞甲。”词语解释:升舆 拼音:shēng yú
登车,上车。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夫先升舆执轡,女乃升舆,轂三转,然后夫先行。” 汉 班昭 《东征赋》:“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 偃师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曰:‘ 子陵 ,我竟不能下汝耶?’於是升舆,叹息而去。”词语解释:升转 拼音:shēng zhuǎn
旧称官职的提升与调动。亦偏指提升。官阶自下而上叫升,同级平调叫转。《宋史·兵志十》:“积习既久,往往超躐升转,后名反居前列,高下不伦,甚失公平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我在 上海 看了报,他这侍郎是才升转的。”
旧称官职的提升与调动。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故事》:“射于玉津御园,胜则有金带陞转官资之赏。”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外官必九年考满,论繁简陞转,此定制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 曹元埴 、 彭元瑞 、 沉初 、 董誥 学问俱优,因内廷有交办事件,不令考试,未得与诸臣一体陞转,着加恩各加一级。”词语解释:升提 拼音:shēng tí
中医治疗因中气下陷而出现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的一种方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君所患者,阳明经疟也。 吕 医误为太阳经,以升麻、羗活二味升提之,将君妄血逆流而上,惟白虎汤可治,然亦危矣!”词语解释:升擢 拼音:shēng zhuó
提拔晋升。 汉 焦赣 《易林·遯之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 常山 。”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及贰仪曹,升擢惟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只是 汉 朝法度甚妙:但是举过某人孝兼,其人若果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然升擢,连举主俱纪録受赏。” 叶圣陶 《城中·前途》:“我的名目纵使十分小,上到这样的条陈,而且承他采纳,不见得不给升擢吧。”
指官职的升迁。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又有 蜀 士,投启干闕。其间一联云:‘乾坤二百州,未有託身之所;水陆八千里,来归造命之司。’ 秦 尤称道之,遂得陞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科道陞州府》:“ 宪宗 末年,臺省陞擢,尚得冗散外僚如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任职官》:“ 乾隆 中,又设宗室御史四员,以为司员陞擢之阶。”词语解释:升进 拼音:shēng jìn
登上,往上走。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相国以主司在前,不敢昇进坐隅,拜於副阶之上。”
晋升官位。《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象类贤行,以取升进。”《后汉书·王符传》:“而 符 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大抵此曹志於升进,故尔。甚者榜于门云:无亲戚故旧,不见宾客,不接士人。”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例如看 北朝 的墓志,官位升进,往往详细写着。”词语解释:升造 拼音:shēng zào
古代选拔、培养人才的一种方法。谓使俊秀之士升入国学继续培养,以成就其才德。语本《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 陈澔 集说:“造者,成也。言成就其才德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词语解释:升官 拼音:shēng guān
提升官职。《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是还想我能去钻营升官呢?是还想我去谋干发财呢?”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为皇帝容纳、喜欢,一直升官的。”词语解释:升常 拼音:shēng cháng
即胜常。犹万福。旧时女子对人的问候语。昇,通“ 胜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人间大小莫知闻,去就昇常并不存。”词语解释:升曦 拼音:shēng xī
太阳升起。 唐 武则天 《唐享昊天乐》之一:“捫天遂啟极,梦日乃昇曦。”词语解释:升扬 拼音:shēng yáng
提升,升迁。 唐 柳宗元 《祭吕敬叔文》:“摈辱非耻,升扬非贤,一贯於道,无四五焉。” 宋 欧阳修 《谢黄岩李主簿启》:“益期勤懋,庸迓升扬。”词语解释:升祔 拼音:shēng fù
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伏请升祔太庙,以时配享。”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今皇帝 嘉庆 四年, 高宗 升祔礼成,覃恩海内。”《清史稿·宣宗纪一》:“戊寅, 仁宗睿皇帝 、 孝淑睿皇后 升袝太庙。己卯,以升祔礼成,颁詔天下,覃恩有差。”词语解释:升第 拼音:shēng dì
晋级或被录用。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主父偃 、 公孙弘 ,对策不升第,歷説而不入,牧豕 淄 原,见弃州郡。”词语解释:升灭 拼音:shēng miè
上升后逐渐消失。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孤光独徘徊,空烟视昇灭。”词语解释:升跻 拼音:shēng jī
(1).上升。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凿山幽隐端,气象皆昇躋。”
(2).成仙,升仙。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惟 李白 不修小节,放浪诗酒,内境超然,灵明无恙,合许昇躋,以劝世人。”
登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復转入暗底,隙隘崖悬,无由著足,然而机关渐熟,升躋似易,觉明处之魂悸,不若暗中之胆壮也。”词语解释:升踰 拼音:shēng yú
登越。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是任车上阪,强牛引前,力人推后,乃能升踰。”词语解释:升越 拼音:shēng yuè
古代一种细布。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从奴僕妾,皆服葛子升越,筩中女布。”《文选·左思〈吴都赋〉》:“蕉葛升越,弱於罗紈。” 刘良 注:“蕉葛,葛之细者。升越,越之细者。”词语解释:升仙太子 拼音:shēng xiān tài zǐ
指 周灵王 太子 王子晋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二月,己丑,太后幸 嵩山 ,过 緱氏 ,謁 升仙太子庙 。” 胡三省 注:“ 升仙太子 , 周 王子晋 也。世传 晋 升仙后, 桓良 遇之於 嵩山 。曰:‘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后人因为立祠,后加号 升仙太子 。”词语解释:升仙桥 拼音:shēng xiān qiáo
桥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北。因 汉 司马相如 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 秦 李冰 所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 昇仙桥 ,有 送客观 。 司马相如 初入 长安 ,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 唐 岑参 《昇仙桥》诗:“及乘駟马车,却从桥上归。”按,一本作“ 昇迁桥 ”。或谓“迁”形近“僊”,转讹为“仙”。参阅 陈铁民 侯忠义 《岑参集校注》。词语解释:升俪 拼音:shēng lì
谓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结婚。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曹彬 居第卑陋,未尝修广……及中宫升儷,门户翕赫,里巷之间,舆马填牣,亦止加丹堊而已。”词语解释:升任 拼音:shēng rèn
提升任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 高宗 ﹞随即升任 岳飞 为 清远军 节度使、 湖北路 荆 襄 潭州 制置使,统辖 襄阳府路 。”
升迁并履任。《明史·选举志三》:“初授者曰听选,陞任者曰陞迁。”《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不想 董知县 就陞任去了,接任的是个姓 向 的知县,也是 浙江 人。”词语解释:升起 拼音:shēng qǐ
向上升。例如: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发射词语解释:升缺 拼音:shēng quē
官吏升级补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发谕单》:“如前官罣误出缺,尚未卸事,钱粮须预先吩咐,则该管经承有所忌惮,不敢擅动及朦混攒造交代。如係陞缺,则不必如此,恐前任见之不悦,致生嫌疑。”词语解释:升耀 拼音:shēng yào
升起光华。喻指皇帝登基。 唐 吕温 《代孔侍郎蕃中贺顺宗登极表》:“重光昇耀,百化惟新。”词语解释:升汞 拼音:shēng gǒng
即氯化汞。无机化合物,为白色粉末,能升华,有剧毒,可用做杀虫剂和消毒剂。词语解释:升赏 拼音:shēng shǎng
提职受奖。《西游记》第三回:“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无如草创伊始,诸事多未摒挡,深恐升赏未周,不无遗漏。” 茅盾 《子夜》七:“现在她落得一个开除,闯祸的 薛宝珠 反有升赏,这话怎么说得出去呀!”
提升官职和奖赏。《水浒传》第一一○回:“俺哥哥破了 大辽 ,剿灭了 田虎 ,如今又平了 王庆 ,止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陞赏我等家人。”《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孟养》:“ 正统 十三年,敕 孟养 头目伴送 思机发 来朝,许以陞赏, 机发 疑畏竟不至。”词语解释:升耸 拼音:shēng sǒng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河》:“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 独固门 。以其藉嶮凭固,易为依据,巖壁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
高高耸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河》:“夹岸有二城,世谓之 独固门 ,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岩壁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词语解释:升课 拼音:shēng kè
征收赋税。《清史稿·穆宗纪二》:“ 李鸿章 覆陈 黄 、 运 两河、 淮 、 徐 故道难復,请仍海运。其旧河涸地,酌量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