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半夜 拼音:bàn yè
(1).一夜的一半。 唐 皎然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今日同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脸不红了。” 巴金 《灭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
(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 姜永泉 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词语解释:半生 拼音:bàn shēng
(1).谓没有完全死。 北周 庾信 《慨然成咏》:“交让未全死,梧桐唯半生。”参见“ 半死半生 ”。
(2).半辈子;半世。《晋书·魏咏之传》:“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 咏之 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 唐 牟融 《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 季子 金,半生踪跡任浮沉。” 清 缪艮 《沉秀英传》:“呜呼!半生知己,尚当於青楼黄土中求之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但 达尔文 善于研究,却不善于骂人,所以被绅士们嘲笑了小半生。”
(3).没有全熟。如:你做的饭半生不熟。
词语解释:半死半生 拼音:bàn sǐ bàn shēng
(1).未全死。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词语解释:半空 拼音:bàn kōng
(1).半数已空。《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 士良 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半空。”《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璉 ﹞一进屋门,只见箱开柜破,物件抢得半空。”
(2).谓空中。 唐 孙逖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诗:“玉輦下离宫,琼楼上半空。” 宋 文天祥 《云端》诗:“半空夭矫起层臺,传道 刘安 车马来。”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鬼子恶气腾腾地扑进来,举起刺刀就戳……刺刀在半空中停住了。”词语解释:半天 拼音:bàn tiān
(1).半边天。《宋书·天文志二》:“﹝ 晋穆帝 升平 二年﹞十二月,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彭莹玉》:“一夕夜雪,见寺东约二十里,红燄半天。”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
(2).半空中。《南史·梁武帝纪下》:“及 崔慧景 之逼, 长沙 宣武王 入援,至城,梦乘马飞半天而坠。” 宋 杨万里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西游记》第九二回:“此时约有三更时候,半天中月明如昼。”
(3).白天的一半。 老舍 《骆驼祥子》一:“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
(4).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红楼梦》第三二回:“ 黛玉 听了,怔了半天。” 丁玲 《田家冲》三:“ 么妹 醒半天了,悄悄的蜷在被窝里不做声。”词语解释:半日 拼音:bàn rì
(1).白天的一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后汉书·耿弇传》:“﹝ 耿弇 ﹞遂攻 临淄 ,半日拔之,入据其城。” 宋 苏轼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
(2).好久,较长一段时间。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西游补》第二回:“躇踌半日,更无一定之见。”《红楼梦》第二七回:“ 坠儿 听了,也半日不言语。”词语解释:半山 拼音:bàn shān
(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发宿亭》诗:“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诗:“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2). 王安石 在 钟山 的故宅。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归途过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旧宅,所谓 报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钟山 ,此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号。 宋 杨万里 《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当朝餐。”词语解释:半世 拼音:bàn shì
半生,半辈子。 唐 韩愈 《赠侯喜》诗:“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丝。” 明 袁宏道 《有感》诗:“三生白业施功浅,半世乌纱染俗果。”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三幕:“ 王一声 :你是半世快活,已经给我耽误啦,我要是现在就死啦嘛,你还可以图下半世快活。”词语解释:半月 拼音:bàn yuè
(1).半亏之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 临沅县 西,为 明月池 白壁湾 ,湾状半月。” 北周 王褒 《从军行》:“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唐太宗 《秋日即目》诗:“落野分星箭,弦虚半月弓。”
(2).半个月。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诗:“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半月毕输。”词语解释:半点 拼音:bàn diǎn
形容极少。 唐 窦巩 《寻道者所隐不遇》诗:“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何时上到 梅花岭 ,北望 螺峰 半点苍。”《水浒传》第四四回:“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巴金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有一次我十岁的儿子晕车,不巧吐了他一身,我们非常抱歉,可是他没有露出半点厌烦的样子。”词语解释:半酣 拼音:bàn hān
指已喝了一半程度,还未尽酒兴的样子。例如:酒至半酣,越发想喝。词语解释:半壁 拼音:bàn bì
(1).半堵墙壁。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唐 王季友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谁见荒池开白莲,可怜半壁锁寒烟。”
(2).半山腰。 唐 李白 高霁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 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3).半边。 唐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诗:“半壁楼臺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张生 ﹞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摊了半壁。” 明 沉青门 《桂枝香·春闺怨》曲:“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人在雨声深处。”
(4).即半壁江山。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区区借得 荆 襄 地,撑住西南半壁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式耜 方以大学士 临桂 伯留守 桂林 ,西南半壁,倚为长城,事之成败,尚未可知。” 郭沫若 《恢复·怀亡女》:“我们已经扫荡了中原的半壁, 长江 流域的租界也快要次第收还。”参见“ 半壁江山 ”。
词语解释:半壁江山 拼音:bàn bì jiāng shān
谓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清 黄景仁 《满江红·吴大帝庙》词:“半壁江山成夜火,一生事业凭春水。” 巴金 《谈〈第四病室〉》:“既然有人从一滴水中看出了一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在一个病室里看到当时半壁江山的 中国 社会呢?”词语解释:半面 拼音:bàn miàn
(1).《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奉 年二十时,尝诣 彭城 相 袁贺 , 贺 时出行闭门,造车匠於内开扇出半面视 奉 , 奉 即委去。后数十年於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唐 钱起 《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2).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停半晌、整花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西游补》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 项羽 ,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金罗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长春殿 ,供事内臣进饌,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自是进饌者以此为例。”
(4).半边,旁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闪出一个戴大盖帽的, 胡 匪排长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让他们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铺麦草。”词语解释:半白 拼音:bàn bái
(1).一半白。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纤纤诗》:“两头纤纤綺上纹,半白半黑鷦翔羣。” 唐 白居易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诗:“海梅半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唐 王周 《小园桃李始花偶以成咏》:“半红半白无风雨,随分夭容解笑人。”
(2).谓须发斑白。 唐 曹松 《拜访陆处士》诗:“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 元 方夔 《夜坐》诗:“半白吟髭茁,餘红醉脸潮。”词语解释:半百 拼音:bàn bǎi
五十。多用于年龄。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红楼梦》第一回:“年过半百,膝下无儿。” 张天来 《人生的大树》:“今晚这个年过半百的女同志,被迟到的幸福激动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词语解释:半岭 拼音:bàn lǐng
半山腰。《晋书·阮籍传》:“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 唐 杜甫 《雨》诗:“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词语解释:半轮 拼音:bàn lún
(1).指半圆的月亮。 唐 杜甫 《江月》诗:“玉露漙清影,银河没半轮。”
(2).谓半圆形。 隋 江总 《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 唐 杜甫 《越王楼歌》:“楼下 长江 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花月痕》第十三回:“中宵两相忆,共看半轮月。”词语解释:半分 拼音:bàn fēn
(1).平分为二;二分之一。 唐 耿湋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诗:“草木凉初变,阴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 皇祐 元年,拣 河北 、 河东 、 陕西 、 京东 西 禁、厢诸军,退其罢癃为半分,甚者给粮遣还乡里。”
(2).表示极少的钱。《水浒传》第二回:“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
(3).表示极短的距离。 陈天华 《警世钟》:“老的,少的……各项人等,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4).表示极小的程度。 愈天白 《危栏》:“她脱去了西装,从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对它有半分依恋。”词语解释:半床 拼音:bàn chuáng
(1).亦作“ 半床 ”。不满一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之二:“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红楼梦》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2).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 北齐 税制规定已娶者征收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称一床;未娶者减半,称半床。见《通典·食货五》。《隋书·食货志》:“旧制,未娶者输半牀租调, 阳翟 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词语解释:半规 拼音:bàn guī
半圆形。有时借指太阳或月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远峯隐半规。” 宋 杨万里 《海门残照》诗:“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 陈毅 《泗宿道中》诗:“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词语解释:半死 拼音:bàn sǐ
(1).未全死。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清 赵翼 《老柳复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比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参见“ 半死半生 ”。
(2).接近破灭。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她写信是惯在星期,今天是该信到时,我的希望呀已经半死!”
词语解释:半死半生 拼音:bàn sǐ bàn shēng
(1).未全死。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词语解释:半刺 拼音:bàn cì
(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晋 庾亮 《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輜车就列,化洽於二州;油軾当官,政成於半刺。” 宋 刘克庄 《送章通判》诗:“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通判》:“国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於郡丞半刺,不由会府之所选授者,中外臣僚岁终得以闻荐。”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灵枢经·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鍼,无鍼伤肉,如拔毛状。”词语解释:半菽 拼音:bàn shū
(1).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汉书·项籍传》:“今岁飢民贫,卒食半菽。”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瓚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 瓚 説是也。菽谓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诗:“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 周芳容 ﹞连遭丧病,家亦奇贫,笔耕所出不能谋半菽之养。”
(2).指少许之物。《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吕延济 注:“浇薄之人视之如游尘,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济之。”词语解释:半千 拼音:bàn qiān
(1). 唐 员馀庆 的别名。《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 员半千 ,本名 餘庆 …… 义方 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 半千 。”
(2). 金 雷渊 的别号。《金史·雷渊传》:“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 蔡州 ,杖杀五百人,时号曰‘ 雷半千 ’。”词语解释:半阴 拼音:bàn yīn
(1).未全阴暗。 南朝 梁 沉约 《登玄畅楼》诗:“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唐 孔德绍 《夜宿荒村》诗:“风度谷餘响,月斜山半阴。”
(2).谓天气多云。 唐 刘禹锡 《洛中早春赠乐天》诗:“漠漠復靄靄,半晴将半阴。”词语解释:半载 拼音:bàn zǎi
半年词语解释:半途 拼音:bàn tú
见“ 半涂 ”。
词语解释:半涂 拼音:bàn tú
亦作“ 半途 ”。
(1).路途的一半或中间。 元 许衡 《风雨图诗》:“直到半涂风雨横,仓惶何处觅前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前命未復,后命又至,半途回车,朅朅东西。” 茅盾 《色盲》:“时代的前进的轮子,是只有愈转愈快地直赴终极,是决不会半途停止的。”
(2).比喻事情进行了一半或正处在进行的过程中。《新唐书·韩愈传》:“方此时,人人异议以惑陛下,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丁玲 《母亲》三:“这时邻县也送了一些学生来。但是象 吴文英 嫂嫂那样半途退学的也很多。”词语解释:半边 拼音:bàn biān
(1).旁边,一边。《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 鲁华 ﹞颼的一拳去,早飞到 竹山 面门上,就把鼻子打歪在半边。”《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赵昂 依旧包好(银子),放在半边。”
(2).一半。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半边圣人》:“有一士夫性极贪……或讥其吝。答曰:‘一介不与,圣人之道也。’或曰:‘一介不取,君以为何如?’曰:‘学而未能。’曰:‘然则君只好学得半边圣人。’”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三:“ 中国 闹洋学已经闹了好几十年,一直到现在就连‘科学’的‘科’字都还说不上半边。”词语解释:半道 拼音:bàn dào
半路,中途。《战国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北周 庾信 《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注辇国鹦鹉》:“此国在海西,距 中州 四十一万里,舟行半道,过 西王母 ,三年,乃达 番禺 也。” 华山 《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还难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险。”词语解释:半路 拼音:bàn lù
(1).路程中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孙承公 狂士,每至一处,赏翫累日,或回至半路却返。” 唐 韩愈 《雨中寄张籍》诗:“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杨朔 《海市》:“原来就是那船主怀恨在心,不知怎么摸到了我们活动的航线,向敌人告了密,才把我们半路截住。”
(2).比喻事情进行中间。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就这样,我离开了私塾。学校半路也进不去。”如:因为有事,他半路退出了会场。词语解释:半身 拼音:bàn shēn
全身的一半。《后汉书·方术传·华佗》:“须臾,吐出三升许虫,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膾。” 唐 韩偓 《复偶见》诗之三:“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宋 刘克庄 《郊行》诗:“山晴全体出,树老半身枯。”词语解释:半额 拼音:bàn é
(1).谓宽达额之一半。《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二:“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 宋 苏轼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诗:“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峨眉世所妍。”
(2).数额的一半。《宋史·选举志一》:“欲加试《论语》大义,仍裁半额,注官依科目次序。”词语解释:半掩门 拼音:bàn yǎn mén
一种和上流社会沾点边的妇女,经济上依赖那些阔佬情夫,却又不公开卖笑,通常还拼命装出一副假正经的样子。亦称“高等暗娼”、“高等妓女”词语解释:半时 拼音:bàn shí
指很短的时间。《宋史·五行志一上》:“ 光泽县 大雨,溪流暴涌,平地高十餘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时即平。”词语解释:半折 拼音:bàn shé
(1).损失一半。《战国策·齐策一》:“ 韩魏 战而胜 秦 ,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
(2).对折;减半。《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 唐 孔颖达 疏:“计九十七年,半折以为中身,则四十七时於身非中,言中身者,举全数而称之也。”
(3).折断一半。 唐 王建 《江陵道中》诗:“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词语解释:半臂 拼音:bàn bì
短袖或无袖上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李文伸 言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 ,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妇人﹞上穿青锦半臂,下著絳裙,袜而不鞋。”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词语解释:半头 拼音:bàn tóu
人头部长度的一半。例如:低半头;再有半头高就追上他妈妈了。
半截。例如:半头砖。
半高。例如:半头小伙子。词语解释:半涂 拼音:bàn tú
亦作“ 半途 ”。
(1).路途的一半或中间。 元 许衡 《风雨图诗》:“直到半涂风雨横,仓惶何处觅前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前命未復,后命又至,半途回车,朅朅东西。” 茅盾 《色盲》:“时代的前进的轮子,是只有愈转愈快地直赴终极,是决不会半途停止的。”
(2).比喻事情进行了一半或正处在进行的过程中。《新唐书·韩愈传》:“方此时,人人异议以惑陛下,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丁玲 《母亲》三:“这时邻县也送了一些学生来。但是象 吴文英 嫂嫂那样半途退学的也很多。”词语解释:半拆 拼音:bàn chāi
大指与二指伸张开时的距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 王季思 注:“俗本多作折,误……拆谓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今 徐 海 间语尚如此。”参见“ 半弓 ”。
词语解释:半弓 拼音:bàn gōng
(1).半弓形。形容弦月。 唐 元稹 《春》诗:“昼漏频加箭,宵暉欲半弓。” 元 郭钰 《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古陂浄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
(2).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宋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诗:“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嬾开。”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拟闢半弓地,补种园中蔬。”
(3).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袖儿笼,指十葱;裙儿簌,鞋半弓。”词语解释:半上 拼音:bàn shàng
未全升起。 南朝 梁 萧子范 《罗敷行》:“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 南朝 陈 萧铨 《赋得婀娜当轩织诗》:“綺窗犹垂翡翠幌,珠帘半上珊瑚钩。”词语解释:半仙 拼音:bàn xiān
(1).半似仙人。传说中仙人居住在高空,旧因称耍秋千的人为半仙,耍秋千为半仙戏。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天寳 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韆,令嬪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鞦韆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 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籐各半仙。”
(3).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 施半仙 。词语解释:半合 拼音:bàn hé
两半相合。谓夫妇合为一体。《仪礼·丧服》“夫妻牉合也” 唐 贾公彦 疏:“夫妇牉合也者,《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是夫妇半合子胤生焉,是半合为一体也。”词语解释:半人 拼音:bàn rén
(1).谓够不上一个人。多用为嘲戏之辞。 晋 习凿齿 以脚疾废於家巷, 襄阳 陷於 苻坚 , 坚 闻其名,与 道安 俱舆而致焉,谓 权翌 曰:“朕取 襄阳 ,惟得一人半。” 翌 曰:“谁耶。” 坚 曰:“ 安公 一人, 习凿齿 半人也。”见《襄阳耆旧传》。 唐 白居易 《咏身》诗:“ 周南 留滞称遗老, 汉 上羸残号半人。”《旧五代史·晋书·陈保极传》:“ 保极 以 维翰 短陋,故谓之半人也。” 清 胡天游 《保定幕府书怀呈别少仪并示王许二记曹》诗:“半人侵肺病,一卦锁眉愁。”
(2).作恶的人。《大般涅槃经》卷八:“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3).受人庇护、不能自立的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正人当庇人,不当为人所庇。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餘半在人。”
(4).犹半仙人。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七:“剩水残山作半人,多时席帽不生尘。”参见“ 半仙 ”。
词语解释:半仙 拼音:bàn xiān
(1).半似仙人。传说中仙人居住在高空,旧因称耍秋千的人为半仙,耍秋千为半仙戏。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天寳 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韆,令嬪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鞦韆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2).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 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籐各半仙。”
(3).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有 施半仙 。词语解释:半腰 拼音:bàn yāo
物体的中部;半中间。例如:树半腰。词语解释:半纪 拼音:bàn jì
古代纪年十二年为一纪,半纪就是六年。《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寿半纪。”词语解释:半璧 拼音:bàn bì
(1).即璜。半圆形的玉器。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璜者半璧,位在北方。”
(2).指弦月。 北周 庾信 《望月》诗:“蓂新半璧上,桂满独轮斜。”词语解释:半妆 拼音:bàn zhuāng
见“ 半粧 ”。
亦作“ 半妆 ”。
(1).半面妆。 五代 薛昭蕴 《离别难》词:“半粧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蒋凝 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妆。’” 宋 张先 《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参见“ 半面粧 ”。
(2).谓薄饰。 唐太宗 《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词语解释:半面妆 拼音:bàn miàn zhuāng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词语解释:半纸 拼音:bàn zhǐ
片纸。《宋书·庐江王袆传》:“公( 刘褘 )未曾有一函之使,遗半纸之书,志弃五弟,以饵讎贼。”《新唐书·萧铣传》:“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復 梁 祚,因以半纸檄召羣盗,谁敢不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塚卧麒麟。”词语解释:半腹 拼音:bàn fù
半腰。指山巅与山麓之中。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絶顶谁能穷。” 唐 张祜 《题苏州楞伽寺》诗:“楼臺山半腹,又此一经行。”词语解释:半升 拼音:bàn shēng
(1).一升之半,五合。 宋 陆游 《读经》诗:“半升粟饭养残躯,晨起衣冠读典謨。”
(2).未升至最高处。如:语音学上有半升元音。词语解释:半夏 拼音:bàn xià
(1).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菫荣。” 郑玄 注:“半夏,药草。”《急就篇》卷四:“半夏皁荚艾槖吾。” 颜师古 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赊来半夏熏煎尽,投着山中旧主人。” 宋 孔平仲 《常父寄半夏》诗:“ 齐州 多半夏,採自 鹊山 阳。”
(2).稻品种名。详“ 半夏稻 ”。
(3).仲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半夏小集》。
词语解释:半夏稻 拼音:bàn xià dào
稻子的品种名。《初学记》卷二七引 汉 蔡邕 《月令》:“十月穫稻,在九月熟者谓之半夏稻。”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復有稻名半夏,药号恒春。”词语解释:半面妆 拼音:bàn miàn zhuāng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词语解释:半霎 拼音:bàn shà
极短的时间。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头上雪何曾住半霎,摧林木狂风乱刮,我这里躭烦恼受嗟呀。”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泣别》:“可怜半霎儿相见也,好似五更时梦儿里。”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 郭麻子 一听,怔愣半霎,接着把枪收了。”词语解释:半饱 拼音:bàn bǎo
没有完全吃饱词语解释:半子 拼音:bàn zǐ
(1).指女婿。《新唐书·回鹘传上》:“詔 咸安公主 下嫁……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不但孩儿无二夫之羞,就是母亲也有半子之靠。” 洪深 《劫后桃花》五五:“至于照应您的老太太和小兄弟的话,还怕找不到一个好的半子么?”
(2).指妻子同前夫所生的儿子。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大海 -- 四凤 的哥哥, 鲁贵 的半子。”词语解释:半霄 拼音:bàn xiāo
半空,空中。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 三峨 参横 大峨 高,奔崖侧势倚半霄。” 元 王逢 《淮安忠武王箭歌题垂虹桥亭》诗:“水波恍浸铜柱标,仰见浮屠半霄起。”词语解释:半解 拼音:bàn jiě
(1).剖分为二。《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 晋 杜预 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所以示其俭。”
(2).未全理解。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词语解释:半影 拼音:bàn yǐng
(1).半个影子。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砌兰亏半影,巖桂发泉香。”
(2).不透明体遮住比较大的发光体光源时,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词语解释:半弓 拼音:bàn gōng
(1).半弓形。形容弦月。 唐 元稹 《春》诗:“昼漏频加箭,宵暉欲半弓。” 元 郭钰 《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古陂浄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
(2).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宋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诗:“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嬾开。”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拟闢半弓地,补种园中蔬。”
(3).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袖儿笼,指十葱;裙儿簌,鞋半弓。”词语解释:半袖 拼音:bàn xiù
短袖衣。《晋书·五行志上》:“ 魏明帝 著绣帽,披縹紈半袖。”词语解释:半饷 拼音:bàn xiǎng
同“ 半晌 ”。 宋 周邦彦 《霜叶飞》词:“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暉半餉,特地留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打惨了多时,痴呆了半餉。”《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妲己 ﹞半餉无言,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书竟疏入,半餉詔始下。”词语解释:半镜 拼音:bàn jìng
半片破镜。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宝 之妹 乐昌公主 ,时 陈 政方乱,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果如愿。见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卷三。 唐 李商隐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词语解释:半宵 拼音:bàn xiāo
(1).半夜,深夜。 唐 窦群 《晨游昌师院》诗:“生期半宵梦,忧绪仍非一。”
(2).一夜的一半。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是多早晚哪!许有半宵多哪,早哩!”词语解释:半星 拼音:bàn xīng
(1).中星。《管子·宙合》:“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 郭沫若 等集校:“ 孙星衍 云:‘“半星”即中星。’ 王念孙 云:‘半星者,中星也……中星居天之半,故曰半星。’”
(2).半点儿。表示数量极少。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到如今玉肌骨减了九停,粉香消没了半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説起来,合 老计 的梦半星儿不差。”词语解释:半古 拼音:bàn gǔ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赵岐 注:“当今所施恩惠之事半於古人,而功倍之矣。”后以“半古”谓才能或功业仅及古人的一半。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於时势也。”《晋书·王导传论》:“比夫 萧 曹 弼 汉 ,六合为家; 奭 望 匡 周 ,万方同轨,功未半古,不足为儔。”词语解释:半景 拼音:bàn jǐng
(1).谓片刻。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画赋》:“碧臺寂兮无人,蔓丹草与朱尘,度俄然而一代,经半景若九春。”
(2).谓微光,馀光。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诗:“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景借披书。”词语解释:半晌 拼音:bàn shǎng
(1).许久,好久。《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李承祖 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紧!’” 巴金 《砂丁》一:“听了她的这番话,他呆了一下,埋下头半晌不说话。”
(2).半日。如:前半晌我在学校里,后半晌我在家里。词语解释:半通 拼音:bàn tōng
即半印。古代下级官吏所用。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由其德, 舜 禹 受天下不为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 李轨 注:“五两之纶半通之铜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后汉书·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李贤 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参见“ 半印 ”。
词语解释:半印 拼音:bàn yìn
旧印章名。 汉 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参阅 清 冯云鹏 《金石索·印玺·半印》。词语解释:半宿 拼音:bàn xiǔ
半夜。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一:“娘儿俩又哭又笑地整整谈了半宿体己话儿,今天一大早儿……才由她二十八岁的独生儿子 张兴 领着进了大红门。”词语解释:半仗 拼音:bàn zhàng
仪仗队的半数。《新唐书·仪卫志上》:“内外仗队,七刻乃下。常参、輟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队下,復立半仗於两廊。”《宋史·仪卫志一》:“初, 宋 制,有黄麾大仗、半仗、角仗、细仗。南渡后,仪仗尤简,惟选黄麾半仗、角仗、细仗,而大仗不设。”《金史·仪卫志上》:“ 大定 八年正月,册皇太子於 大安殿 ,用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词语解释:半舍 拼音:bàn shè
(1).果名。 宋 陆游 《杂赋》:“每伴樵夫尝半舍,更随牧竖采沿沟。”自注:“半舍、沿沟皆果名。”
(2).一舍之半。即十五里。 宋 苏辙 《祭亡嫂王氏文》:“兄牧 中山 ,始殯而往,谓我在兹,属以时享,距城半舍,旁抚仲妇。”词语解释:半休 拼音:bàn xiū
指职工因病在一定时期内每日半天工作,半天休息:~一周。词语解释:半截 拼音:bàn jié
一半;半段。《朱子全书》卷十:“圣人説话,开口见心,必不只説半截,藏着半截。”《红楼梦》第三一回:“话説 袭人 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沙帘子。”词语解释:半掐 拼音:bàn qiā
亦作“ 半恰 ”。 犹半点儿。形容数量极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咱供养不曾亏了半恰,枉可惜了俺从前香共花。”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 元 无名氏 《一锭银过大德乐·咏时贵》曲:“明明的立赏罚,暗暗的体察,居民百姓夸,私心无半掐。”词语解释:半除 拼音:bàn chú
(1). 隋 代内官衣服名。《类说》卷三五引 唐 刘存 《事始·半除》:“ 隋 大业 中内官多服半除,即今长袖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引作“半涂”。
(2).半阶。 唐 元稹 《酬乐天早夏见怀》诗:“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词语解释:半开门 拼音:bàn kāi mén
旧称私娼。 清 李渔 《凰求凤·伙谋》:“如今半开门的女子,倒多似我们那些嫖客,都去走小路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官妓既革,土娼潜出,如私窠子、半开门之属,有司禁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这些破靴党,更其是满嘴巴没半句正经,私门子,半开门,越是混账的事情他们越知道的多!”词语解释:半波 拼音:bàn bō
波的一个周期的一半
具有半个波长的电磁波长度词语解释:半魄 拼音:bàn pò
半圆的月亮。 唐 张子容 《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鉤。”词语解释:半照 拼音:bàn zhào
(1).谓月球的半面受日光照射。《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 唐 孔颖达 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
(2).指半边月。 唐 韩偓 《寄远》诗:“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乾。”
(3).半片破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陈 诗卷六引《古今诗话》:“有苍头卖半照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 德言 直引至其居,出半照以合之。”参见“ 半镜 ”。
词语解释:半镜 拼音:bàn jìng
半片破镜。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宝 之妹 乐昌公主 ,时 陈 政方乱,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果如愿。见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卷三。 唐 李商隐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词语解释:半毡 拼音:bàn zhān
《南史·江革传》:“ 朓 ( 谢朓 )尝行还过候 革 ,时大寒雪,见 革 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 革 充卧具而去。”后用为顾惜寒士之典。 宋 胡宿 《赵宗道归辇下》诗:“半毡未暖还伤别,一臂初交又解携。”词语解释:半丈红 拼音:bàn zhàng hóng
花木名。 宋 苏轼 《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正月下旬宜接桃、梅、李、杏、半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