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首字词组
卓荦卓锥卓地卓跞卓踔卓乎不群卓有成效卓峙
卓尔卓笔卓见卓伟卓铄卓勺卓衣卓床
卓然卓文君卓出卓坚卓遹卓倚卓荐卓著
卓午卓行卓阔卓肩卓远卓上卓着 
卓卓卓越卓子卓约卓逸卓尔不群卓特 
卓鲁卓女卓异卓落卓厉卓荦不羁卓烁 
卓锡卓冠卓郑卓谲卓夺卓砾卓然不群 
卓立卓朔卓望卓轨卓围卓案卓朗 
卓绝卓识卓诡卓鸷卓尔独行卓拔卓殊 

词语解释:卓荦  拼音:zhuó luò
超绝出众。《后汉书·班固传》:“卓犖乎方州,羡溢乎要荒。” 李贤 注:“卓犖,殊絶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 宋 王安石 《次韵欧阳永叔端溪石枕蕲竹簟》:“公材卓犖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卓犖英姿,海内都传雅韵。”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歟,其为政风流,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絶俗,而有其可传者也。”
词语解释:卓尔  拼音:zhuó ěr
形容超群出众。《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汉书·淮阳宪王钦传》:“ 博 得謁见,承间进问五帝三王究竟要道,卓尔非世俗之所知。” 颜师古 注:“卓尔,高远貌也。” 唐 黄崇嘏 《辞蜀相妻女诗》:“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鏗然白璧姿。” 宋 陆游 《雨晴游香山》诗:“悠然起舞影零乱,卓尔四顾心激烈。”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诗之四:“卓尔 敬亭 友,盛年乐高蹈。”
词语解释:卓然  拼音:zhuó rán
(1).卓越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絶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焦遂 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聪明盖世,刚健篤生,卓然不为千圣所摇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琐缀录》:“ 吴康斋 、 陈白沙 卓然一代人物,即有所短,亦白璧微瑕。” 鲁迅 《坟·春末闲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2).突然。 汉 王充 《论衡·命禄》:“逄时遇会,卓然卒至。”《世说新语·假谲》“於是骑之息意而反”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帝躬往 姑孰 , 敦 时昼寝,卓然惊悟。”
词语解释:卓午  拼音:zhuó wǔ
正午。 唐 李白 《戏赠杜甫》诗:“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时当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书信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卓午不受日,当夜不受月与星。” 陈毅 《枣园曲》:“先生雅量多风趣,常巾履萧然酣睡,直过卓午。”
词语解释:卓卓  拼音:zhuó zhuó
(1).高远貌。 汉 严忌 《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王逸 注:“卓卓,高貌。” 唐 孟郊 《峡哀》诗:“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2).特立;高超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 明 徐渭 《赠沉母序》:“ 伯子 又知书,能操笔,而比於分隶,行卓卓为乡人表。”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我们现在大抵只知道 嚣俄 和 霍普德曼 是卓卓的文人。”
词语解释:卓鲁  拼音:zhuó lǔ
汉 卓茂 、 鲁恭 的并称。均以循吏见称,后因以指贤能的官吏。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笼 张 赵 於往图,架 卓 鲁 於前籙。” 唐 王维 《送六舅归陆浑》诗:“伯舅吏 淮 泗 , 卓 鲁 方喟然。”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做官的皆如 卓 鲁 ,令史每尽压 萧 曹 。” 明 刘基 《雁门太守行》:“贤哉 洛阳 令, 卓 鲁 相继踪。”
词语解释:卓锡  拼音:zhuó x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词语解释:卓立  拼音:zhuó lì
(1).特立;耸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南京 国子祭酒 陈敬宗 ,师道卓立,名重一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顾使往昔以来,不事闭关,能与世界大势相接,思想为作,日趣于新,则今日方卓立宇内,无所愧逊於他邦。”
(2).独立,自立。 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勉以诗书,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但不知前程之事如何。” 明 杨柔胜 《玉环记·范张别皋》:“非痴非呆,不哑不聋,今当改过卓立。”
词语解释:卓绝  拼音:zhuó jué
超过一切,无与伦比。 汉 班固 《典引》:“而炳诸典謨,以冠德卓絶者,莫崇乎 陶唐 。”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窃惟自古神圣之君,既立殊功异德,卓絶之跡,必有奇能博辩之士,为时而生,持简操笔,从而写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言大非夸》:“行诣卓絶,文词瑰伟。” 茅盾 《创造》二:“她的优雅的举止,有教育的谈吐,广阔的知识,清晰的头脑,活泼的性情,都证明她是 君实 的卓绝的创造品。”
词语解释:卓锥  拼音:zhuō zhuī
立锥。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图》:“ 西河 驄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路傍先有一峯,图鋭若标,从此而乱峯渐多,若卓锥,若駢指,若列屏,俱环映於大山之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词语解释:卓笔  拼音:zhuó bǐ
(1).植笔。谓执笔为文。 宋 王操 《上李昉相公》诗:“卓笔玉堂寒漏逈,捲帘池舘水禽飞。”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三年卓笔赋 黄楼 ,期建高牙过 石头 。”
(2).植立的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镜鋭而长,如卓笔之形。”
(3).停笔、搁笔。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王文正 曾作参政;秉笔至 淑妃 为皇太妃,卓笔曰:‘适来不闻此语。’”
词语解释:卓文君  拼音:zhuó wén jūn
汉 临邛 大富商 卓王孙 女,好音律,新寡家居。 司马相如 过饮于 卓氏 ,以琴心挑之, 文君 夜奔 相如 ,同驰归 成都 。因家贫,复回 临邛 ,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 相如 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 文君 当垆。 卓王孙 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 成都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 文君 作 司马相如 诔文传于世;又载 相如 将聘 茂陵 人之女为妾, 卓文君 作《白头吟》以自绝, 相如 乃止。后世常将 卓文君 事用为典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现有个 秦楼 上吹簫旧人,何处去觅封侯柳老三春,留着他 燕子楼 中昼闭门,怎教学改嫁的 卓文君 。”
词语解释:卓行  拼音:zhuó xíng
(1).远行。《汉书·霍去病传》:“取食於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絶。” 颜师古 注:“卓亦远意。”
(2).高尚的品行。 宋 陆游 《贺黄枢密启》:“躬卓行于苟且自恕之俗,推絶学于散缺不全之经,凛然一家之言,发乎千载之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张公咏》:“卓行危言,为世名臣。”
词语解释:卓越  拼音:zhuó yuè
高超出众。《三国志·吴志·孙登传》“於是东宫号为多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登 使侍中 胡综 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超踰伦匹,则 诸葛恪 。’”《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 纶 ( 萧纶 )任情卓越,轻财爱士,不竞人利,府无储积。” 宋 苏轼 《答李廌书》:“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杭州 太守 李晓园 先生,政声卓越,而于文翰之事,谦让不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你是大演说家……不仅是棉纺公司的卓越人材,也是我们工商界的出色人物。”
词语解释:卓女  拼音:zhuó nǚ
指 汉 卓文君 。 前蜀 牛峤 《女冠子》词之二:“ 锦江 烟水, 卓 女烧春浓美。” 柳亚子 《题大觉乡居百绝》诗:“南冠岸狱泣 钟仪 , 卓 女壚头酒一巵。”
词语解释:卓冠  拼音:zhuó guān
(1).超越。《后汉书·郎顗传》:“絜白之节,情同皦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部内惟 清江 之政,卓冠诸县,设施不扰,和糴有方。”
(2).高超卓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牙牌云篆》:“ 武英 程福生 字 孟孺 ,故奇士。临池可谓兼总古人,卓冠无比,名倾都下。”
词语解释:卓朔  拼音:zhuó shuò
谓直竖。 宋 苏轼 《题王霭画如来出山相赞》:“头鬅鬙,耳卓朔,适从何处来,碧色眼有角。”
词语解释:卓识  拼音:zhuó shí
高超的见识。 宋 李纲 《与潘子贱龙图书》:“为剪其繁芜,粗成条理,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磨礲淬励,证其是而黜其非,增其所未至。”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无事控制边区,以消奸宄窥测之心,有事驱餘以通四方水陆之道’之语,尤为卓识。”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鄙见’狠对,据我的‘卓识’,极以为然。”
词语解释:卓地  拼音:zhuó dì
(1).直立于地。 唐 张祜 《答僧赠柱杖》诗:“画空疑未决,卓地计初成。” 清 黄景仁 《华不注》诗:“卓地青莲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肠紆。”
(2).叩地;击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世宗 於柩前以所执玉鉞卓地慟哭者数四。”
词语解释:卓见  拼音:zhuó jiàn
高明的见解。 宋 李纲 《海康与许崧老书》:“卓见洽闻,发明难言之意多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也先夸国宝》:“大哉王言,与 成 英 两朝圣諭,虽严婉不同,皆千古卓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卓见更是 道静 从来没有听见过的。”
词语解释:卓出  拼音:zhuó chū
特出;杰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词语解释:卓阔  拼音:zhuó kuò
高远广大。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辞慳义卓阔,呀豁疚掊掘。” 宋 曾巩 《读书》诗:“百家异旨趣,六经富文章,其言既卓阔,其义固荒茫。”
词语解释:卓子  拼音:zhuó zǐ
桌子。《五灯会元·临济宗·侍郎无垢居士张九成》:“ 尚 举 马祖 升堂, 百丈 卷席话詰之,叙语未终,公推倒卓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二:“两府跽受开读次,已见小黄门设矮卓子具笔砚矣。”
词语解释:卓异  拼音:zhuó yì
(1).突出;出众。《汉书·宣帝纪》:“恩惠卓异,厥功茂焉。”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为宦路之遭逢,作仕流之卓异。”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虽厉平凡之操,曷酬卓异之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夫激荡之会,利於乘时,劲风盘空,轻蓬振翮,故以豪杰称一时者多矣,而品节卓异之士,盖难得一。”
(2).指杰出之人。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简其卓异,加不次之擢。”
(3). 清 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还説 胡太爷 因此上臺见重,説他留心地方公事,还保了卓异了呢。”
词语解释:卓郑  拼音:zhuó zhèng
卓氏 与 程郑 的并称。 卓氏 祖先 赵国 人, 秦 破 赵 时被迁到 蜀 ,居于 临邛 (今 四川 邛崃 ),冶铁致富,有家僮千人。 程郑 本 战国 时 关东 人,其祖先于 秦始皇 时被迁至 蜀郡 临邛 ,亦冶铸致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殞坑谷,朔欢 卓 郑 ,晦泣 颜原 者非十五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诺皋下》:“ 蜀郡 有豪家子,富拟 卓 郑 , 蜀 之名姝,无不毕致。”参阅《史记·货殖列传》
词语解释:卓望  拼音:zhuó wàng
(1).远望;了望。 唐 王建 《送吴郎中赴忠州》诗:“何处 忠州 界,山头卓望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防火》:“又於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
(2).插标测望。《元典章·户部一·职田》:“纔候标拨,到各各顷亩条段,卓望四至备细,照依连去体式造册二本申部。”
词语解释:卓诡  拼音:zhuó guǐ
高超奇异。《汉书·刘辅传》:“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堂圣心者,故得拔至於此。” 颜师古 注:“卓,高远也。诡,异於众也。” 宋 叶适 《朝散大夫主管冲佑观鲍公墓志铭》:“ 清卿 之歷官行事,则亦有卓诡过人者。”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凡近世鸿臚中允(即中盾)诸职,因名於古,而十世以后,称其卓诡,考迹者,称吾世也。”
词语解释:卓跞  拼音:zhuó luò
卓荦。超绝出众。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淑质贞亮,英才卓躒。”《晋书·张载传》:“若夫魁梧儁杰,卓躒俶儻之徒,直将伏死嶔岑之下,安能与步骤共争道里乎!” 黄侃 《礼学略说》:“自 唐 已后,歷 宋 至 元 ,礼学之书,亦可谓多矣。举其卓躒殊特,为治《礼》者所必宜参稽,则亦可数也。”
词语解释:卓伟  拼音:zhuó wěi
高超伟大。《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温 实心无他情,事无逆迹,但年纪尚少,镇重尚浅,而载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我公愿洁而沉密,开亮而卓伟。”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公 南中 之节,奋厉卓伟,使异域知 中国 有守死不贰之臣,其过於人甚远。”
词语解释:卓坚
直立
词语解释:卓肩
耸着肩膀
词语解释:卓约  拼音:zhuó yuē
绰约。姿态柔美貌。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説苑·君道篇》‘踔然独立’。踔与卓同。卓约,本叠韵字。《庄子》之淖约,《上林赋》之绰约,竝其证也。”《收获》1981年第3期:“风姿卓约的梧桐树,在地上投进摇曳不定的斑影。”
词语解释:卓落  拼音:zhuó luò
卓荦,高超不凡。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 贾生 流放,文词卓落。” 明 周履靖 《野人清啸》卷上:“据梧吟好句,卓落远尘心。”
词语解释:卓谲  拼音:zhuó jué
诡异;奇异。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以权诈卓譎,能将兵御众为贤乎?”《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卓譎而超伦。”
词语解释:卓轨  拼音:zhuó guǐ
高超的行为。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
词语解释:卓鸷  拼音:zhuó zhì
谓行为乖戾独特。《庄子·在宥》:“於是乎天下始乔詰卓鷙,而后有 盗跖 曾 史 之行。”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卓鷙,行不平也。” 章炳麟 《徐锡麟传》:“ 锡麟 卓鷙越劲,盖有 项王 风。”
词语解释:卓踔  拼音:zhuó chuō
高远。 唐 李汉 《〈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奫泫澄深。”
词语解释:卓铄  拼音:zhuó shuò
卓烁。形容光彩鲜明。 汉 蔡邕 《青衣赋》:“都冶娬媚,卓鑠多姿。”
词语解释:卓遹  拼音:zhuó yù
卓越。 汉 王充 《论衡·佚文》:“能推精思,作经百篇,才高卓遹,希有之人也。”
词语解释:卓远  拼音:zhuó yuǎn
遥远。《楚辞·九章·抽思》:“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资天心,謨神明,规卓远,图幽冥。”
词语解释:卓逸  拼音:zhuó yì
卓越超绝。 汉 蔡邕 《荐边文礼书》:“才艺言行,卓逸不羣;阶级名位,亦宜超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於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精彩卓逸,言词朗畅。”
词语解释:卓厉  拼音:zhuó lì
振奋向上。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絶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
词语解释:卓夺  拼音:zhuó duó
谓作出高明的决断。请人裁夺的敬语。《廿载繁华梦》第十回:“待小弟今晚作个东道,并请老哥与 山农 两位赴席,看他如何,再行卓夺。” 廖仲恺 《致胡汉民函》:“拟请政府先将 彭 、 苏 两人扣留,令其交出凶手,并将该两堡联团局封禁,以为白昼任意杀人、阻碍农民运动者戒。如何之处,惟卓夺。”
词语解释:卓围  拼音:zhuó wéi
即桌围。 清 颜光敏 辑《颜氏家藏尺牍·曹祭酒禾》:“明日邀贵座主一谈,敢借卓围二条,椅披坐褥各六,用过即奉上。”
词语解释:卓尔独行  拼音:zhuó ěr dú xíng
谓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 李贤 注:“《前书》曰:‘卓尔不羣者, 河间 献王 近之矣。’”
词语解释:卓乎不群  拼音:zhuó hū bù qún
同“卓尔不群”。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羣,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
词语解释:卓勺  拼音:zhuó sháo
色彩鲜明貌。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石镜春朗,卓勺山鷄之影;秋烟夕敛,摇曳水葒之花。”
词语解释:卓倚  拼音:zhuó yǐ
桌子和椅子。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文移字样》:“卓倚作棹椅,足彀为足勾之类,不可枚举。”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至于卓倚之用, 中国 行此既千餘岁,虽田舍亦施之。”
词语解释:卓上  拼音:zhuó shàng
超前,独行于前。《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下》:“卓之言超也,絶也,独也。上,前也。卓上者,超絶其类独行而前之谓也。”
词语解释:卓尔不群
谓超出常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羣, 河间献王 近之矣。”《北齐书·循吏传序》:“如 房仲干 之属,在 武平 之末能卓尔不羣,斯固弥可嘉也。” 明 金中淳 《〈耳新〉跋》:“陈言务去,入耳皆新,其命名亦卓尔不羣矣。”
词语解释:卓荦不羁  拼音:zhuó luò bù jī
谓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世说新语·任诞》“何可一日无此君”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中兴书》:“ 徽之 卓犖不羈,欲为傲达,放肆声色,颇过度,时人钦其才,秽其行也。”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辩説。”《金史·文艺传上·赵可》:“博学高才,卓犖不羈。”
词语解释:卓砾  拼音:zhuó lì
超绝出众。 汉 王充 《论衡·命义》:“卓砾时见,往往皆然。”《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三国 魏 阮瑀 《筝赋》:“不疾不徐,迟速合度,君子之行也。慷慨磊落,卓砾盘紆,壮士之节也。”
词语解释:卓案  拼音:zhuó àn
几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饼店》:“每案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自五更卓案之声,远近相闻。”
词语解释:卓拔  拼音:zhuó bá
卓越超群。《世说新语·政事》“ 虞存 弟 謇 作郡主簿”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存 幼而卓拔,风情高逸。”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时有一二卓拔过人,如此条所举,足证互文相变之法。” 茅盾 《色盲》二:“呵!这就是孤臣孽子所以能够锻炼出坚毅卓拔的气魄来!”
词语解释:卓有成效  拼音:zhuó yǒu chéng xiào
有卓越的成绩或效果。《十月》1981年第5期:“他留恋他的生物研究所。在那设备齐全的科研所里,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词语解释:卓衣  拼音:zhuó yī
桌帷。
词语解释:卓荐  拼音:zhuó jiàn
因卓异而被举荐。 清 制,吏部考核官吏,才能出众的称为“卓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高要 令 杨国霖 兰坡 ,作吏三十年,两膺卓荐,傲兀不羈。”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书》:“ 次白 为 太湖 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荐举加知府衔。次年復以计典卓荐,擢守 徐州 ,洊至开府。”
词语解释:卓着  拼音:zhuó zhe
(1).突出显著。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昙花记》:“慧既非凡,孝尤卓著。” 马南邨 《燕山夜话·甘薯的来历》:“ 陈振龙 的裔孙 陈世元 曾联络几个同伴,到达 山东 的 古镇 ,试种甘薯,成效卓著。”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 中国 有声誉卓著的‘八大名酒’。”
(2).谓显著地表现出。 郑观应 《盛世危言·赛会》:“如虑 中国 此时工艺尚未讲求,不能如各国之精益求精,卓著成效,则可知 日本 办法,先于内地各镇埠试行。”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经国函》:“至 黄君 馥生 办理党务卓著劳绩,应否给奖之处,候陈 中山先生 核复。” 马南邨 《燕山夜话·白开水最好喝》:“如 玉泉山 的泉水, 昆明湖 上流的 龙泉 , 碧云寺 后面的 卓锡泉 ……都是历来卓著声名的。”
(3).著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观察》:“汉军 徐铁孙 观察同年 荣 ,由知县起家,文学政事卓著一时。”
词语解释:卓特  拼音:zhuó tè
卓越独特。 宋 叶适 《〈松庐集〉序》:“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语出卓特,非常情可测。” 章炳麟 《说林下》:“心知其意,发言卓特,近世经师皆取是为法。”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茅台和花雕的瓶子,虽然朴拙,也自有它们卓特的地方。”
词语解释:卓烁  拼音:zhuó shuò
形容光彩鲜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清 周亮工 《〈阮太冲集〉序》:“积学嗜奇,留心当世之务,发为诗文,鬱鬱卓烁。” 清 周亮工 《〈托素斋文集〉序》:“世未有无所得力而光气能卓烁古今者。”
词语解释:卓然不群  拼音:zhuó rán bù qún
同“卓尔不群”。 《后汉书·刘虞传论》:“自帝室王公之胄,皆生长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厉行飭身,卓然不羣者,或未闻焉。”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苟有卓然不羣之士,不出户庭,潜志味道,诚宜优访以兴谦退也。”
词语解释:卓朗  拼音:zhuó lǎng
高超清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时人欲题目 高坐 而未能, 桓廷尉 以问 周侯 。 周侯 曰:‘可谓卓朗。’”
词语解释:卓殊  拼音:zhuó shū
卓越,特异。 汉 王充 《论衡·超奇》:“何言之卓殊,文之美丽也!”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既办 万年 ,命屏 容 服,功绪卓殊,氓獠循业。”
词语解释:卓峙  拼音:zhuó zhì
卓立,高超卓绝。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忧世忘家,殊略卓峙。”
词语解释:卓床  拼音:zhuó chuáng
几案之属。《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宾退,独引 肃 合榻对饮” 元 胡三省 注:“榻,床也。有坐榻,有卧榻。今 江 南又呼几案之属为卓床。卓,高也,以其比坐榻、卧榻为高也。合榻,犹言合卓也。”
词语解释:卓著  拼音:zhuó zhù
1.突出显着。
2.谓显着地表现出。
3.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