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càn shǎn][音豏。怒声。][lián][详注1][详注2]


注1:阚 虎槛切。虎声。《诗·大雅》阚如虓虎。《传》阚然如虎之怒。《释文》火斩反。《前汉·叙传》於是七雄虓阚。
注2:滥 《广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户黤切,音槛。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通作槛。又水名。《前汉·地理志》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
[hān][dàn][详注1][dàn,憺畏,动词][音憺。《广韵》狂也。][《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详注2][zǎn][音糁。杂也。《韵会》与糁同。][详注3]


注1:澹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滥切,音啖。水摇动貌。《宋玉·高唐赋》水澹澹而盘纡。
注2:赣 《集韵》古暗切,音绀。《前汉·地理志》琅邪郡赣榆。《注》师古曰:赣,音绀。
注3:篸 《廣韻》《集韻》作紺切。《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
[zhàn,占据][详注1][详注2][《集韵》力验切,音潋。爁焱火延。][详注3]


注1:沾 音店。亦水名。又县名,在乐平。《汉志》属上党郡。《广舆记》太原府乐平县,本汉沾县。
注2:盐 音艳。《广韵》以盐腌物也。《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注3:胁 《广韵》许欠切《集韵》虚欠切,音搚。妨也。
[仕忏切。镵土具。][张帆行驶,动词][qiàn qian][同陷][详注1][xiàn]


注1:阚 《广韵》《集韵》许鉴切《韵会》胡忏切《正韵》胡监切。《广韵》犬声。《集韵》兽怒声。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同恹
 韵 去声
 韵 入声

拼音:yàn 繁体或异体字:艳韵,另见

厭 yàn
〈动〉
  •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 饱,满足。后作“餍”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 不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 求之者无厌。——·苏轼《教战守》
  • 又如:厌极(满足穷尽);厌饫(吃饱;吃腻;满足);厌塞(满足);厌伪(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厌恋(以此为满足而眷恋);厌副(满足);厌足(满足)
  • 憎恶;嫌弃
  • 人常厌事。——·梁启超《谭嗣同传》
  • 惟厌事也。
  • 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 无厌其为迂。——·宗臣《报刘一丈书》
  • 这儿我住厌了。——曹禺《雷雨》
  • 又如:厌世(现世;出丑露乖);厌厌地(无精打采地;微弱的样子);厌物(骂人话,指讨人厌的东西);厌钝(讨厌,扫兴);厌色(厌烦、不满的脸色);厌苦(厌烦以为苦事)
康熙字典

  •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𠀤饜入聲。 (叶韵)
  • 《說文》笮也。从厂,𤞣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𡨥難,使之銷靡也。又《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又《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又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又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又《廣韻》惡夢也。又《集韻》厭次,地名。又《集韻》或作壓。
  •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豔切,饜去聲。 (艳韵)
  • 《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又《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又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 又《唐韻》《集韻》於琰切。 (俭韵)
  • 《正韻》於檢切,𠀤音掩。 (俭韵)
  • 《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又《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又《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又《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 又《集韻》於鹽切,音㤿。
  • 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又《正韻》同𤞣。《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 又《集韻》《正韻》𠀤乙甲切,音押。 (洽韵)
  • 《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𨻰於將旦之先也。又《正韻》通作壓。
  •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 (缉韵)
  • 厭邑,濕意。
  • 又《集韻》鄔感切,音暗。
  • 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