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厌 拼音:bù yàn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词语解释:无厌 拼音:wú yàn
(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乐善无厌,班赏无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苏轼 《出峡》诗:“幽寻远无厌,高絶每先上。”
不要压迫或逼迫。厌,通“ 压 ”。《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高亨 注:“《説文》:‘厌,笮也。’‘笮,迫也。’厌即压迫之压。”词语解释:可厌 拼音:kě yàn
(1).令人厌恶;令人生厌。 明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露零雨下不得退,乐极生悲真可厌。” 茅盾 《子夜》十八:“她自己也何尝不觉得公馆里枯燥可厌呀!”
(2).厌恶,不喜欢。《红楼梦》第五十回:“可厌 妙玉 为人,我不理他。”词语解释:天厌 拼音:tiān yàn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 周 德矣,吾其能与 许 争乎?”《论语·雍也》:“子见 南子 , 子路 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邢昺 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桓温 适自毙, 苻坚 方天厌。”词语解释:欣厌 拼音:xīn yàn
犹好恶。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欣厌叠来,终归忧苦。” 宋 陆游 《赠燕》诗:“达人付无心,欣厌两俱非。” 宋 范成大 《老态》诗:“一心定后冥欣厌,四大安时适惨舒。”词语解释:相厌 拼音:xiāng yàn
相互欺骗。《淮南子·主术训》:“上操约省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猒。” 高诱 注:“猒,欺也。”词语解释:生厌 拼音:shēng yàn
产生厌烦或厌恶的情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外间的飞短流长,未免令人闻而生厌。” 巴金 《〈神·鬼·人〉·鬼》:“我听久了,也生厌起来。”《诗刊》1978年第1期:“现在诗歌创作……真情实感浅淡,只能铺述直陈,既空且长,令人生厌。”词语解释:倦厌 拼音:juàn yàn
厌倦。 唐 韩愈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常思得游处,至死无倦厌。”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能不对这辽远的无望的旅程倦厌吗?”词语解释:足厌 拼音:zú yàn
厌足,满足。《红楼梦》第三九回:“ 袭人 笑道:‘他难道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词语解释:镇厌 拼音:zhèn yàn
见“ 镇压 ”。
词语解释:镇压 拼音:zhèn yā
(1).亦作“ 镇厌 ”。压在下面。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厌,兽相枕藉。”一本作“ 镇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吐谷浑 于 河 上作桥,谓之 河 属。长一百五十步,两岸纍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相镇压。” 宋 王安石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那能镇压黄尘起,强欲侵凌白日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僵禽毙兽,镇压枕藉。” 王西彦 《风雪》三:“山冈、丛林和田野一切被雪覆盖着,镇压着了。”
(2).亦作“ 镇厌 ”。压迫;以强力、威势使慑服。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当君子困贱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厌之祸也。”《晋书·唐彬传》:“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希昂》:“此是火灾欲起,觅术士镇压之。” 宋 苏洵 《权书下·高祖》:“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我的前辈同学被 关圣帝君 镇压了一整年,就只在这时候得到一点好处,--虽然我并不深知是怎样的好处。”
(3).犹镇守。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表臣》诗:“ 夷门 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4).抑制;控制。 巴金 《雨》一:“ 陈真 半晌不回答他的话,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来镇压自己的心痛。” 萧红 《手》:“她坐在床上张着嘴,把下颚微微向前抬起一点,像是安然和舒畅镇压着她似的。” 骆宾基 《旅途》三:“在粮食市场上的囤积居奇,还需要从 东北 调粮去镇压市场。”
(5).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为使种子或植株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人民日报》1979.12.27:“必要时进行适当灌溉,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镇压、中耕等,减少水分蒸发。”
(6).特指处决反革命分子。《花城》1981年第3期:“只有一个姓 李 的联保主任,早在镇反时已被镇压,不存在外逃问题。”词语解释:地厌 拼音:dì yàn
古代术数家谓狗为地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术家以犬为地厌。能禳辟一切邪魅妖术。”词语解释:会厌 拼音:huì yàn
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的结构,由会厌软骨和黏膜组成。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饮食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水或食物不至于进入气管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齿已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也。”词语解释:烦厌 拼音:fán yàn
厌烦。 鲁迅 《野草·死后》:“实在使我烦厌得不堪--不堪之至。” 巴金 《〈发的故事〉序》:“现在我不能够再忍受这种令人烦厌的生活了。”词语解释:盈厌 拼音:yíng yàn
满足。《左传·文公十八年》:“ 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 杜预 注:“盈,满也。”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若所求不违,恐豺狼之心,未易盈厌也。”词语解释:禳厌 拼音:ráng yàn
谓禳除邪恶灾祸。《北齐书·斛律羡传》:“行 燕郡 守 马嗣明 医术之士,为 羡 所钦爱,乃窃问之,答曰:‘须有禳厌。’”《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灰人漫禳厌,水马恣沉浮。”词语解释:亡厌 拼音:wáng yàn
不知满足。厌,满足。《汉书·景帝纪》:“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词语解释:贪求无厌 拼音:tān qiú wú yàn
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云笈七籤》卷四十:“第七戒者,不得贪求无猒,积财不散。”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猒,穷民将何所措足乎!”亦作“ 贪求无已 ”。《觅灯因话·唐义士传》:“邇 杨总统 势焰薰赫,贪求无已。”词语解释:贪欲无厌 拼音:tān yù wú yàn
犹言贪得无厌。《史记·李斯列传》:“夫 高 ( 赵高 ),故贱人也,无识於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词语解释:诛求无厌 拼音:zhū qiú wú yàn
不断苛求索取,永无厌足词语解释:诤厌 拼音:zhèng yàn
见“ 諍懕 ”。
词语解释:诤恹 拼音:zhèng yān
同“諍懕”。
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 作“諍厌”。词语解释:阳厌 拼音:yáng yàn
古代祭礼。庶子未成年而死及无后嗣者,配享于宗子家祖庙,祭之于西北偶透光处,其尊则设于东房,谓之“阳厌”。《礼记·曾子问》:“凡殤与无后者,祭於宗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 孔颖达 疏:“凡殤,谓非宗子之殤。故云凡殤。无后者谓庶子之身无子孙为后。此二者皆宗子大功内亲,祭於宗子之家祖庙之内,不敢在成人之处,故於当室之明白显露之处,为之设尊於东房以其明是阳,故为阳厌也。” 孙希旦 集解:“凡殤与庶子无后者,皆降於宗子,故祭之不於奥,而於室之白也……祭凡殤在西北隅,故设尊辟之而在东房也。曰‘阳厌’者,以屋漏乃日光漏入之所,其处显明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校礼堂集》:“ 金氏 谓阴厌阳厌,因阴童阳童而名,不得通於成人之祭。 凌氏 谓阴童阳童,即因阴厌阳厌而名,真破的之论。”词语解释:阴厌 拼音:yīn yàn
古代祭礼。嫡长子未成年而死,祭之于宗庙幽阴之处,称为“阴厌”。《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有阴厌,有阳厌。’ 曾子 问曰:‘殤不祔祭,何谓阴厌、阳厌?’ 孔子 曰:‘宗子为殤而死,庶子弗为后也。其吉祭特牲,祭殤不举肺,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是为阴厌。’” 郑玄 注:“是宗子而殤,祭之於奥之礼。” 孔颖达 疏:“此宗子殤死,祭於祖庙之奥,阴闇之处,是谓阴厌也。” 孙希旦 集解:“曰‘阴厌’者,以其祭之於奥,其处幽阴也。”词语解释:贪婪无厌 拼音:tān lán wú yàn
同“ 贪得无厌 ”。 宋 苏轼 《梁工说》:“工日治其诀,更增益剂量,其贪婪无厌。”词语解释:贪猥无厌 拼音:tān wěi wú yàn
同“ 贪得无厌 ”。 《太平广记》卷三二九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夏文荣》:“又 苏州 嘉兴 令 杨廷玉 , 则天 之表侄也,贪猥无厌。”词语解释:贪得无厌 拼音:tān dé wú yàn
对财物权益孜孜以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四游记·三至岳阳飞度》:“ 洞宾 嘆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於此!’”《红楼梦》第一○七回:“ 凤姐 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净尽,自然愁苦。”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九:“为什么父亲那末喜欢买土地,那末贪得无厌!”词语解释:乐而不厌 拼音:lè ér bù yàn
喜爱而不厌倦。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於工者。使其遂至於工,可以乐而不厌。”词语解释:冗厌 拼音:rǒng yàn
谓繁冗可厌。词语解释:谦厌 拼音:qiān yàn
谦抑;谦让。《晋书·礼志上》:“次殿所以为解息之处,凡适尊以不显为恭,以由隐为顺,而设之於上位,入自南门,非谦厌之义。”词语解释:蛊厌 拼音:gǔ yàn
用邪术制人。 清 陈确 《与同社书》:“苟不惟其理,而惟其书,则丹药、符水、蛊厌、咒诅诸妖异之术皆有其书,苟信而行之,必为天下之大妄人矣。”词语解释:傧厌 拼音:bīn yàn
排斥,摈弃。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处势隐絶,不及四邻,詘折儐厌,袭於穷巷,无所告愬。”词语解释:鄙厌 拼音:bǐ yàn
鄙视厌恶。《新唐书·武儒衡传》:“时 元稹 倚宦官,知制誥, 儒衡 鄙厌之。”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侍臣皆惊叹。盖上已鄙厌 王氏 之学矣。”《大马扁》第一回:“ 康有为 见人人鄙厌自己,便更装成独立不羈,好像 广东 全省的人,倒不配与他交处一样。”词语解释:充厌 拼音:chōng yàn
满盈。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红粟流溢,鳧雁充厌。”词语解释:三荤五厌 拼音:sān hūn wǔ yàn
泛指荤腥食物。《冷眼观》第二三回:“你自从进我理门,须守我规矩……便拿手望天上一指道:‘天上不吃雁鸽鳩’,又朝地下一指道:‘地下不吃犬马牛’。復行望空中一指道:‘水中不吃鱔鱉鰍。三荤五厌,一概不准入口。’”词语解释:隔厌 拼音:gé yàn
厌恶。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一:“﹝ 刘桂兰 ﹞停了一会,才又说道:‘谁知道人怎么说他?反正配我是够了,咱们俩谁也不隔厌谁就得了。’”词语解释:三厌 拼音:sān yàn
道教谓三种不忍食的动物,即雁、狗、乌鱼。《西游记》第八回:“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絶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字义字起》:“俗语有五荤三厌之説,厌字殊不解。后读《孙真人歌》,谓天厌鴈,地厌狗,水厌乌鱼。鴈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词语解释:销厌 拼音:xiāo yàn
抑制并消灭。《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厌音一涉反。”词语解释:憎厌 拼音:zēng yàn
厌恶,讨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便叫起主人开门出去,那毛团已自走了,砍他不着,空惹众人憎厌。” 明 陈子龙 《妒妇赋》:“夫嗜悦美好,憎厌頽丑,凡人之情也。” 茅盾 《子夜》十一:“这眼光是复杂的:憎厌,惊疑,羞愧,醋意,什么都有。”词语解释:弃厌 拼音:qì yàn
厌弃。厌恶、嫌弃。《红楼梦》第三六回:“﹝ 寳玉 ﹞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訕訕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词语解释:疲厌 拼音:pí yàn
厌倦。《百喻经·入海取沉水喻》:“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百喻经·构驴乳喻》:“众人疲厌,都无所得,徒自劳苦。”词语解释:淡而不厌 拼音:dàn ér bù yàn
(1).指诗文恬淡而不乏味。 章炳麟 《辨诗》:“淡而不厌者 陶潜 ,则 王维 可废也。”
(2).犹漫不经心。 老舍 《骆驼祥子》一:“车口上的几辆车没有人答碴儿,大家有的看着那两辆车淡而不厌的微笑,有的叼着小烟袋坐着,连头也不抬。”词语解释:学而不厌 拼音:xué ér bù yàn
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词语解释:惹厌 拼音:rě yàn
犹讨厌。《白雪遗音·南词·醉归》:“岂有此理,惹厌得紧。”《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姑娘道:‘惹厌!’”《何典》第五回:“﹝ 醋八姐 ﹞渐渐把这 活死人 当作眼里钉肉里疮一般惹厌起来。”词语解释:怠厌 拼音:dài yàn
犹厌倦。《史记·孝武本纪》:“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覊縻弗絶,冀遇其真。”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或有怠厌而中止,或有怨恚而造退。”词语解释:朱厌 拼音:zhū yàn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小次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鳬徯鸟朱厌兽》:“鳬徯朱厌,见则有兵,类异感同,理不虚行,推之曰然,厥数难明。”词语解释:抑厌 拼音:yì yàn
亦作“ 抑压 ”。 压制。《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独抑厌而不扬,非圣主所以塞疑厉节之意也。” 唐 李德裕 《论侍讲奏孔子门徒事状》:“阴附者羽翼自生,中立者抑压不进。” 宋 真德秀 《谢除学士表》:“自古豪英之才,当今文学之士,或抑厌草茅之下,或陆沉州县之中。”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能说会道,无论在哪方面都喜欢炫耀自己,抑压同位的人。”词语解释:忌厌 拼音:jì yàn
犹厌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托》:“至於上司之尊辈,与虽亲而不浹者尤不可索,适足取其忌厌,反有损而无益也。”词语解释:符厌 拼音:fú yàn
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废后王氏》:“后兄 守一 以后无子,常惧废立,导以符厌之事。”《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灵助 庸人,假妖术以惑众,大兵一临,彼皆恃其符厌,岂肯戮力致死,与吾兵争胜负哉!” 胡三省 注:“谓 刘灵助 书为符敕以厌胜也。”词语解释:咒厌 拼音:zhòu yàn
古代僧、道、方士以念咒语制服人或物的法术。《南史·僧昭传》:“ 梁 武陵王 纪 为 会稽 太守,宴坐池亭,蛙鸣聒耳。 王 曰:‘殊废丝竹之听。’ 僧昭 呪厌十许口便息。”词语解释:讨人厌 拼音:tǎo rén yàn
讨人嫌。《红楼梦》第二五回:“因向他悄悄的道:‘你安分些罢,何苦讨人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然而到了里面,我却不做什么正颜厉色的君子去讨人厌。”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记得还是去年躲在 厦门岛 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式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词语解释:讨厌 拼音:tǎo yàn
(1).惹人厌恶。《红楼梦》第十九回:“那 李嬷嬷 还只管问:‘ 宝玉 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觉?’丫头们总胡乱答应,有的説:‘好个讨厌的老货!’”《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 老残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蚊子﹞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
(2).厌恶;不喜欢。 王西彦 《曙》:“ 四宝 历来就讨厌 任老三 。” 沙汀 《还乡记》三:“若果再笼上瘾,他将不仅得不到父母的欢欣,便是妻子,也会认真讨厌他了。”
(3).谓事情麻烦,令人心烦。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三:“半夜三更,很大的狂风,起来去换票盖印,好不讨厌。”评弹《再生缘》第一回:“第一箭要射下一片杨柳叶子……第二箭要射中绳上面的这个金钱,更加讨厌了。”词语解释:讨惹厌 拼音:tǎo rě yàn
方言。谓惹人讨厌。《海上花列传》第二回:“俚勿撘耐一道去,耐去寻俚做啥?阿要去讨惹厌!”词语解释:百听不厌 拼音:bǎi tīng bù yàn
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词语解释:嫌厌 拼音:xián yàn
犹厌恶。 叶圣陶 《倪焕之》三:“ 焕之 初次看见校长的相貌,就觉得生疏,嫌厌,他不曾预料校长是这样一个人。” 吴组缃 《山洪》二七:“想到昨晚大哥指点的话,不禁有些嫌厌,觉得那番好心完全是多余的。”词语解释:威厌 拼音:wēi yàn
以威力制服。《后汉书·何进传》:“《太公六韜》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词语解释:百读不厌 拼音:bǎi dú bù yàn
诵读多遍,不感厌倦。语出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后因以“百读不厌”形容文章高超。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 中国 国粹义务论’真真是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续范亭 《论诗》:“凡感人最深的语言是百读不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