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上声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韵 去声

拼音:qù 御韵,另见

去 qù
〈动〉
  •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 同本义
  • 去,人相违也。——《说文》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 乃去。——·柳宗元《三戒》
  • 久而不去。——·欧阳修《归田录》
  •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 东向驰去。——·魏禧《大铁椎传》
  •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 除去;去掉
  •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 明日去。——·袁枚《黄生借书说》
  • 俸去书来。
  •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 相距,远离
  •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 西蜀之去南海。——·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去村四里。——·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 失掉; 失去
  •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 又如:去失(丢失)
  • 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 赶走;打发走
  •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 抛弃,舍弃
  •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 去世,死亡
  •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陶渊明《杂诗》
  • 又如:去世(死亡)
  •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梅尧臣《绝句》
  •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 跃去尺有咫。
  •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 逃离,逃亡
  •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 小敌去。——·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 通“驱”。驱逐
  •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形〉
  • 过去了的 。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 通“怯”。胆小,畏缩
〈介〉
  •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名〉
  •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