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县官 拼音:xiàn guān
(1).县的长官;县的官吏。《汉书·食货志下》:“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於山林水泽及畜牧者……皆各自占所为於其在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 唐 元稹 《清明日》诗:“今日清明 汉江 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宋 梅尧臣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诗:“朱轓邦伯至,黄綬县官迎。”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食顷,逮 李 至,县官立置重辟。”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唐 人说部中曾有记载,一县官拷问犯人,四周用火遥焙,口渴,就给他喝酱醋,这是比 日本 更进一步的办法。”
(2).朝廷;官府。《史记·孝景本纪》:“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汉书·食货志上》:“贵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富者税益少,贫者不免於捃拾以输县官,其为不均大矣。”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官财用已不足以供之,其亦蔽于理矣。” 清 吴伟业 《天王寺看牡丹》诗:“苦辞山地薄,县官责常赋。”
(3).古时天子之别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 条侯 。” 司马贞 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天子可称鉅公,可称县官。” 章炳麟 《官制索隐》:“有以疆域号其君者,如 汉 世称天子为县官。”词语解释:县令 拼音:xiàn lìng
高名令闻。《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成玄英 疏:“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一县之行政长官。 周 有县正,掌县之政令。 春秋 时县邑之长称宰、尹、公、大夫,其职同。 秦 汉 县万户以上者称令,不及万户者称长。 晋 隋 因之。 唐 时县置令,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不分令长。 宋 因 唐 制,其京朝官任县令职者,称知某县事。 元 县置达鲁花赤,以县尹为副。 明 清 称知县。辛亥革命后改为县知事。后称县长。《韩非子·八经》:“县令,约其辟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民就穷而敛愈急,吾见刺史之难为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 胡三省 注:“古者县大夫,至 春秋 时有邑大夫。县令,起于 战国 之时, 秦 汉 因之。”词语解释:县吏 拼音:xiàn lì
县之吏役。《管子·大匡》:“凡县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婴 已而试补县吏。”《汉书·卫青传》:“﹝ 郑季 ﹞以县吏给事侯家。”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幽远之小民,其足跡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于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词语解释:县门 拼音:xiàn mén
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 纯门 ,及逵市。县门不发。” 杜预 注:“县门,施於内城门。”《左传·襄公十年》:“ 偪阳 人啟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 郰 人 紇 抉之。” 孔颖达 疏:“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机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机而下之。”《墨子·备城门》:“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沉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於县门之下。”
县衙。 唐 王建 《田家行》:“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词语解释:县尹 拼音:xiàn yǐn
一县的长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此子为 穿封戌 , 方城 外之县尹也。”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县尹与 戴 有钱债情,密嘱解和。”词语解释:县城 拼音:xiàn chéng
县治所在的城镇。《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 浩然 《艳阳天》第九四章:“只有 弯弯绕 没有笑。他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好像个傻子进了县城。”词语解释:县人 拼音:xiàn rén
(1).古代遂之属官。一说即县正。《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县人传之。” 杨伯峻 注:“县人, 杜 注云:‘遂属’。据《周礼·遂人》,五县为遂,地官亦有县正,县人或即县正。”
(2).同县之人。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任少京兆 弘嘉 ,字 葵尊 ,亦县人也。”词语解释:县圃 拼音:xiàn pǔ
传说中神仙居处,在 昆仑山 顶。亦泛指仙境。《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五日观于春山之上,乃为铭迹于 县圃 之上,以詔后世。” 汉 扬雄 《甘泉赋》:“配帝居之 县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先王所谓 县圃 之文,不过如 秦 汉 所谓 上林 胡苑 ,所记鸟兽虽众,皆人世所常有。”参见“ 玄圃 ”。
词语解释:玄圃 拼音:xuán pǔ
(1).传说中 昆仑山 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玄,通“ 悬 ”。《文选·张衡〈东京赋〉》:“左瞰 阳谷 ,右睨 玄圃 。” 李善 注:“《淮南子》曰:‘…… 悬圃 在 崑崙 閶闔之中。’‘玄’与‘悬’古字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松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三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夕宿紫府云母帐,朝餐 玄圃 崑崙 芝。” 宋 苏轼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诗:“勿嫌步月临 玄圃 ,冷笑乘槎向海滩。” 罗惇曧 《文学源流·列子》:“ 玄圃 之珠,求焉而不竭; 崑山 之玉,採焉而不枯。”
(2). 魏 晋 南北朝 时 洛阳 、 建康 (今 南京市 )宫中园名,时作讲经之处。《梁书·简文帝纪》:“ 高祖 所製《五经讲疏》,﹝ 简文帝 ﹞尝於 玄圃 奉述,听者倾朝野。”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法航下 匡庐 ,讲室临 玄圃 。”词语解释:县宰 拼音:xiàn zǎi
县令。《晋书·慕容皝传》:“ 新昌 人 张衡 执县宰以降。” 唐 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诗:“今来县宰加朱紱,便是生灵血染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衢州 首县是 西安县 附郭的,那县宰与 王教授 时相往来。” 清 刘大櫆 《张豹林墓志铭》:“先君诣县控诉,而县宰以方救荒发賑,未暇理。”词语解释:县道 拼音:xiàn dào
(1).县和道。 汉 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 裴駰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有蛮夷曰道。’”《汉书·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輒报罢。”
(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 宋 徐铉 《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诗:“双旌驰县道, 百越 从軺车。”词语解释:县丞 拼音:xiàn chéng
官名。 秦 汉 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汉书·景帝纪》:“县丞,长吏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县丞》:“《史记·商君传》曰:‘ 鞅 令邑聚为县,置令 丞 。’县丞, 秦 官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群嘬》:“我是 钱县丞 。领带巡兵十数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一个姓 袁 的知县,从前还做过 上海 县丞的。” 王家棫 《世家》:“他的父亲,大家都叫他四老爷,是 同治 初年的拔贡,后来当了一任 浙江 富阳县 的县丞。”词语解释:县家 拼音:xiàn jiā
犹官家。 唐 张籍 《山头鹿》诗:“县家唯忧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词语解释:县尉 拼音:xiàn wèi
官名。 秦 汉 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 元 于县尉外,兼置典史。 明 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县尉”。《商君书·境内》:“故爵为大夫,爵吏而为县尉,则赐虏六,加五千六百。”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巳·王东卿鬼》:“一小胥云:‘顷岁有 福州 王上舍 ,曾来謁 颜知县 、 徐县尉 。’”《元典章新集·吏部·职官》:“据吏部呈议得县尉巡检,近年以来为 汉 人,不能闲习弓马。”《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文书行到 临安县 来,知县差县尉协同缉捕使臣,限时限日的擒拿,不在话下。”词语解释:县符 拼音:xiàn fú
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宋 陆游 《秋词》之二:“常年县符闹如雨,道上即今无吏行。” 清 戴名世 《王学箕传》:“县符未下,而 学箕 已怀刃将入学宫自杀。”词语解释:县庭 拼音:xiàn tíng
见“ 县廷 ”。
词语解释:县廷 拼音:xiàn tíng
亦作“ 县庭 ”。 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史记·游侠列传》:“ 解 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上虞 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词语解释:县封 拼音:xiàn fēng
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称“县封”。《礼记·王制》:“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 郑玄 注:“县封,当为县窆。县窆者,至卑不得引紼下棺。” 孔颖达 疏:“庶人之丧贱,无碑繂。窆谓下棺,县绳下棺,故云县窆。”词语解释:县宇 拼音:xiàn yǔ
见"县?"。词语解释:县邑 拼音:xiàn yì
县城。《韩非子·说林下》:“ 晋 中行文子 出亡,过於县邑。”《史记·萧相国世家》:“ 何 守 关中 ,侍太子,治 櫟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輒奏上,可,许以从事。”《后汉书·伏湛传》:“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词语解释:县鼓 拼音:xiàn gǔ
(1).古代庙堂用的大鼓。《礼记·礼器》:“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 孔颖达 疏:“县鼓,谓大鼓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乐县鼓,用《万儛》,儛溢衡。”
(2).比喻海涛轰鸣。 宋 梅尧臣 《送韩持正寺丞知馀姚》诗:“天晴 姚江 深,县鼓朝翻海。”词语解释:县大夫 拼音:xiàn dài fū
县令的别称。《左传·襄公三十年》:“ 赵孟 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宋史·窦俨传》:“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设官论》:“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天子。”词语解释:县市 拼音:xiàn shì
县中街市。 唐 温庭筠 《送客偶作》诗:“鸡犬夕阳喧县市,鳧鷖秋水曝城壕。” 元 萨都剌 《送金德启之句容》诗:“县市春灯乱,山村夜雪深。”词语解释:县佐 拼音:xiàn zuǒ
县令辅佐官员之统称。辛亥革命后专置县佐官职,为县知事的佐理,设于县内要地,不与县知事同城。掌理县知事委办的各项事务,并得于驻地就近指挥监督该地警察及处理违警案件。后废。 清 刘大櫆 《诰赠通奉大夫程君传》:“君由国子生需次县佐。”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县佐非县丞》:“今人以县丞为县佐,不知 唐 官制县丞簿尉之下,尚有四佐:一司功佐,一司仓佐,一司兵佐,一司户佐,皆名县佐。”词语解释:县胥 拼音:xiàn xū
县吏。 宋 苏轼 《论积欠状》:“官之所得至微,而胥徒所取盖无虚日,俗谓此等为县胥食邑户。”词语解释:县县 拼音:xiàn xiàn
遥远貌。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孤棺县县,封树弗营。”词语解释:县君 拼音:xiàn jūn
(1).古代妇人封号。 晋 已有此称。 唐 制,五品母妻为“县君”。 宋 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 元 制与 唐 制同。 明 代郡王曾孙女称“县君”。《晋书·后妃传上·宣穆张皇后》:“ 魏 正始 八年崩,时年五十九,葬 洛阳 高原陵 ,追赠 广平县君 。” 唐 韩愈 《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母曰 太原县君 。”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太守谓 玉 曰:‘汝今为县君矣,何以报我?’”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室人》:“﹝ 宋 ﹞ 政和 中,改郡县君号为七等……县君为室人、安人、孺人。”
(2).命妇的通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鶯鶯 已是县君, 君瑞 是玉堂学士。”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若是得了官呵!金冠霞帔,駟马高车,你便是夫人县君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我县君即是街南 赵大夫 的妻室。”词语解释:县解 拼音:xiàn jiě
(1).天然的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成玄英 疏:“为生死所係者为县,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係,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
(2).高超深入的理解。《新唐书·儒学传中·尹知章》:“於《易》、《老》、《庄》书尤县解。” 宋 叶适 《徐公墓志铭》:“及公以悟为宗,县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内,为学者开示。”词语解释:县志 拼音:xiàn zhì
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清 汪启淑 《水曹清暇录》:“顷见《宜兴县志》,始信确有其事。” 王闿运 《慈溪令秦君墓志铭》:“ 文超 文学政事著名当代,县志有传。”词语解释:县水 拼音:xiàn shuǐ
瀑布;悬泉。《庄子·达生》:“ 孔子 观於 吕梁 ,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明 徐渭 《柯亭策问》:“辟如舟人,已逆睹安流之在前,县水激湍祇寻丈耳,致死命於寻丈,则坐享其安流,人孰不竭力以为之哉?”词语解释:县公 拼音:xiàn gōng
(1). 春秋 时, 楚 君称王,其县大夫亦僭称公。《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 杜预 注:“ 楚 县大夫皆僭称公。”
(2).爵名。 晋 时始置县公之爵,历代因之,亦谓之开国县公, 明 以后废。《隋书·百官志下》:“ 开皇 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为九等者,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餘并废之。”《新唐书·百官志一》:“﹝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凡爵九等……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宋史·职官志三》:“司封郎中掌官封、叙赠、承袭之事……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词语解释:县治 拼音:xiàn zhì
县政府所在地。《明史·李锡传》:“ 柳州 怀远 , 瑶 、 僮 、 伶 、 侗 环居之, 瑶 尤獷悍。侵据县治久,吏民率寓郡城。” 清 姚鼐 《游媚笔泉记》:“ 桐城 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迆平。”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这地方又名 凤凰厅 ,到 民国 后便改成了县治,名 凤凰县 。”词语解释:县长 拼音:xiàn zhǎng
一县之行政长官。 秦 汉 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 唐 宋 以后有所更改,至 民国 时,又改称“县长”。《后汉书·郑弘传》:“旧制,尚书郎限满,补县长令史丞尉。”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初, 琅邪 吕母 之子,为县长所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潁阴 刘陶 为县长,政化大行,道不拾遗。” 毛泽东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县长,有些也是民选的了。”词语解释:县分 拼音:xiàn fēn
亦作“ 县份 ”。 即县。但不与专名连用。《儒林外史》第四回:“我这 高要 ,是 广东 出名县分。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十:“那时,将有很多县份和若干省份的农业经济,基本上完成半社会主义的改造。”词语解释:县亭 拼音:xiàn tíng
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潍水 东北逕 逢萌 墓。 萌 ,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 辽东 。”按, 逢萌 曾为亭长。词语解释:县帖 拼音:xiàn tiē
县府文书。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崔侍郎钱舍人》诗:“纳租看县帖,输粟问军仓。” 唐 顾况 《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词语解释:县考 拼音:xiàn kǎo
即县试。《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知县 胡公 作宰,忽有马夫,着红布履来告假。问:‘何事?’曰:‘明日要赴县考。’” 鲁迅 《呐喊·白光》:“ 陈士成 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参见“ 县试 ”。
词语解释:县试 拼音:xiàn shì
清 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词语解释:县鹑 拼音:xiàn chún
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因以“县鶉”形容衣服破烂。《荀子·大略》:“ 子夏 家贫,衣若县鶉。”词语解释:县首 拼音:xiàn shǒu
悬挂首级。《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 介子 遂斩王 尝归 首,驰传诣闕,县首北闕下。”《后汉书·李恂传》:“ 恂 设购赏,遂斩虏帅,县首军门。”词语解释:县壶 拼音:xiàn hú
(1).漏水计时壶。即后世漏壶的原始形式。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后以“悬壶”称行医卖药。“悬壶”也写作“县壶”。 明 吴承恩 《寿王可斋七帙障词》:“膝下儿孙,庆县壶之有继;门前宾客,喜絜榼之方来。”词语解释:县象 拼音:xiàn xiàng
天象。《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宋书·律历志下》:“县象著明,尺表之騐可推;动气幽微,寸管之候不忒。”词语解释:县薄 拼音:xiàn báo
垂帘。指小户人家。《庄子·达生》:“有 张毅 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 成玄英 疏:“县薄,垂帘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高门,大家;县帘薄以蔽门,小家也。”词语解释:县泉 拼音:xiàn quán
山顶上的泉水;瀑布。《管子·地员》:“高陵土山二十施,百四十尺,而至於泉,山之上,命之曰县泉。”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夏纬瑛 曰:“‘县泉’与 崑崙 之 县圃 同例,当指高山之顶有泉处。” 明 刘基 《郁离子·牧豭》:“县泉沃之,湿蘚被焉。”词语解释:县空 拼音:xiàn kōng
悬在空中。比喻不接触实际。《宋书·武帝纪中》:“陛下四时膳御,触事县空,宫省供奉,十不一在。”词语解释:县度 拼音:xiàn dù
汉 时 西域 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若夫 县度 之厄,素举足而已矣。”《汉书·西域传上·乌秅国》:“其西则有 县度 …… 县度 者,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后汉书·班超传》:“ 超 遂踰 葱领 ,迄 县度 。”词语解释:县士 拼音:xiàn shì
周 代官名。主县之狱讼。又名野司寇。《周礼·秋官·县士》:“县士掌野,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左传·昭公十八年》“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 晋 杜预 注:“野司寇,县士也。”词语解释:县内 拼音:xiàn nèi
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 夏 称县内, 殷 周 曰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 郑玄 注:“县内, 夏 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词语解释:县藜 拼音:xiàn lí
美玉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臣闻 周 有砥砨, 宋 有结緑, 梁 有县藜, 楚 有 和 璞,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 裴駰 集解引 薛综 曰:“县藜一曰美玉。”词语解释:县侯 拼音:xiàn hòu
爵名。 汉 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三国 魏 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 晋 亦有县侯。 南朝 陈 置开国县侯。至 宋 始废。《后汉书·孝桓帝纪》:“封 超 等五人为县侯。”《三国志·魏志·东夷传》:“皆以其县中渠帅为县侯。”词语解释:县异 拼音:xiàn yì
悬殊,大不相同。《北史·孙绍传》:“使门齐身等而 涇 渭 奄殊,类应同役而苦乐县异。”词语解释:县役 拼音:xiàn yì
旧时县衙差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 济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后来有人查考他(老鴇),説他姘了一个县役。”词语解释:县命 拼音:xiàn mìng
谓性命所悬系。《管子·禁藏》:“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战国策·韩策二》:“ 韩氏 急,必县命於 楚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沮授 不及 绍 渡,为人所执,诣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 授 曰:‘叔父、母、弟,县命 袁氏 ,若蒙公灵,速死为福。’”词语解释:县传 拼音:xiàn chuán
驿传。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匹车辆。词语解释:县军 拼音:xiàn jūn
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县军远侨,粮穀不继。”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餉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新唐书·高俭传》:“ 长真 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 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 ,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词语解释:县份 拼音:xiàn fèn
见“ 县分 ”。
词语解释:县分 拼音:xiàn fēn
亦作“ 县份 ”。 即县。但不与专名连用。《儒林外史》第四回:“我这 高要 ,是 广东 出名县分。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十:“那时,将有很多县份和若干省份的农业经济,基本上完成半社会主义的改造。”词语解释:县主 拼音:xiàn zhǔ
(1).皇族女子的封号。 东汉 帝女皆封县公主。 隋 唐 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官制》:“ 赵普 以元勋诸女封郡主, 高怀德 二女特封县主。” 明 胡侍 《真珠船·公主翁主》:“今制: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郡王女为多罗格格, 汉 文称县主。”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帝女封公主,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
(2).县令。《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宋福 ﹞连夜写了状词,只等天明,县主早堂,连人进状。”《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看见是本县县主的帖子,吓了一跳。”词语解释:县乏 拼音:xiàn fá
缺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时穀糴县乏, 玄 罢谢诸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后由等竟不降”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战略》:“昔 子午 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桥阁破坏,后粮腐败,前军县乏。”《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 鲁阳 , 鲁阳 近 许 ,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词语解释:县伯 拼音:xiàn bó
爵名。 晋 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南朝 陈 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 元 有县子、县男、无县伯。 明 废。《隋书·百官志上》:“ 陈 承 梁 ……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 关中 、 关 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词语解释:县佰 拼音:xiàn bǎi
恶霸。词语解释:县公主 拼音:xiàn gōng zhǔ
汉 代皇女的封号。《后汉书·皇后纪下·附皇女传》:“ 汉 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参见“ 县主 ”。
词语解释:县主 拼音:xiàn zhǔ
(1).皇族女子的封号。 东汉 帝女皆封县公主。 隋 唐 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官制》:“ 赵普 以元勋诸女封郡主, 高怀德 二女特封县主。” 明 胡侍 《真珠船·公主翁主》:“今制: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郡王女为多罗格格, 汉 文称县主。”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帝女封公主,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
(2).县令。《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宋福 ﹞连夜写了状词,只等天明,县主早堂,连人进状。”《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看见是本县县主的帖子,吓了一跳。”词语解释:县僮 拼音:xiàn tóng
县署之杂役。《梁书·沉瑀传》:“ 瑀 召其老者为 石头仓 监,少者补县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周官庶子义》:“ 汉 人所谓童骑,《梁书·沉瑀传》所谓县僮, 五代 、 辽 、 金 、 元 人所谓孩儿班、寝殿小底、著户郎君及诸王以下祗候小底, 明 所谓门子,今所谓小茶房。”词语解释:县鄙 拼音:xiàn bǐ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荀子·富国》:“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吕氏春秋·孟夏》:“命司徒,巡行县鄙。” 高诱 注:“县,畿内之县。县,二千五百家也。鄙,五百家也。”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 晋 大夫而专制其位,是 晋 之县鄙也,何国之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虏之县鄙也,何国之为?”词语解释:县针篆 拼音:xiàn zhēn zhuàn
小篆的一种体式。相传为 汉 曹喜 所创。 五代 马鉴 《续事始·篆书》:“垂露篆, 汉章帝 时 曹喜 所制。县针篆,亦 曹喜 所制,用题五经篇目,有若针,因而名之。”词语解释:县耜 拼音:xiàn sì
悬耜。谓闲置农具,不耕作。《国语·周语中》:“其餘无非穀土,民无县耜,野无奥草。”词语解释:县衡 拼音:xiàn héng
(1).天平。《荀子·解蔽》:“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
(2).势均力敌;抗衡。《战国策·秦策三》:“ 楚 破 秦 ,不能与 齐 县衡矣。” 鲍彪 注:“县衡,轻重等也。”
(3).公布法度。 汉 邹阳 《谏吴王书》:“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县衡天下,画地而不犯。”词语解释:县试 拼音:xiàn shì
清 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词语解释:县赏 拼音:xiàn shǎng
出具赏格。《后汉书·桓谭传》:“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三国志·吴志·步骘传》:“县赏以显善,设刑以威姦。”词语解释:县网 拼音:xiàn wǎng
悬网。比喻法令刑律。 汉 贾谊 《新书·瑰玮》:“天下有瑰政于此:予民而民愈贫,衣民而民愈寒,使民乐而民愈苦,使民知而民愈不知避县网,甚可瑰也!”词语解释:县购 拼音:xiàn gòu
悬赏征求。《史记·刺客列传》:“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词语解释:县罄 拼音:xiàn qìng
亦作“ 县磬 ”。 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杨伯峻 注:“罄同磬,他本亦作‘磬’,《鲁语上》即作‘磬’。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空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 少有大志,家酷贫……于时冰雪积日, 侃 室如县磬。”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贫乏室如县罄。”词语解释:县署 拼音:xiàn shǔ
县级行政单位执行公务的处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 秦 李斯 篆书,在 泰山 顶 玉女池 上……后人摹刻 岱庙 ,邑人 聂剑光 又勒於县署土地祠。”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凡事取决于县长和革命民众团体的联合会议。这种会议,由县长召集,在县署开。”词语解释:县廷 拼音:xiàn tíng
亦作“ 县庭 ”。 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史记·游侠列传》:“ 解 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上虞 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词语解释:县太君 拼音:xiàn tài jūn
古代妇女封号。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太君》:“ 唐 制四品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封称太,此其始也。”《宋史·职官志十》:“詔定文武羣臣母妻封号……贵人母封县太君……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母封县太君……其餘升朝官已上遇恩,并母封县太君。”词语解释:县学 拼音:xiàn xué
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叫 王仁 ,是县学廪膳生员。”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 宋 嘉定 中,通判 豊君 有俊 建东湖书院,馆四方游学之士。迨 明 之初,以其地为县学,而书院遂废,今几五百岁矣。” 吴晗 《我克服了“超阶级”观点》:“分家后,父亲考入县学,那时叫作秀才,名为县学生,其实是不上学的,算有了功名,就有人来请教蒙童馆了。”词语解释:县学生 拼音:xiàn xué shēng
即生员。俗称秀才。 清 姚鼐 《张君墓志铭》:“大父讳 宿 ,父讳 中圣 ,皆为县学生。”参见“ 县学 ”。
词语解释:县学 拼音:xiàn xué
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叫 王仁 ,是县学廪膳生员。”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 宋 嘉定 中,通判 豊君 有俊 建东湖书院,馆四方游学之士。迨 明 之初,以其地为县学,而书院遂废,今几五百岁矣。” 吴晗 《我克服了“超阶级”观点》:“分家后,父亲考入县学,那时叫作秀才,名为县学生,其实是不上学的,算有了功名,就有人来请教蒙童馆了。”词语解释:县太爷 拼音:xiàn tài yé
旧时对县令、县知事的俗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县太爷早到码头接差去了。”词语解释:县跂 拼音:xiàn qí
悬挂于高处而令人仰慕。《庄子·马蹄》:“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 成玄英 疏:“高县仁义,令企慕以慰心灵。”词语解释:县舆 拼音:xiàn yú
谓辞官致仕。《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行显身隐,县舆养人。”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参见“ 县车 ”。
词语解释:县车 拼音:xuán chē
(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国语·齐语》:“县车束马,踰 大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韦昭 注:“ 大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县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一本作“ 悬车 ”。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悲泉 ,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 ,是谓黄昏。”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汉书·薛广德传》:“﹝ 薛广德 ﹞与丞相 定国 、大司马车骑将军 史高 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駟马……东归 沛 ,太守迎之界上。 沛 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 颜师古 注:“县其所赐安车以示荣也。致仕县车,盖亦古法。”《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今大将军位极功成,可为至戒;宜遵县车之礼,高枕颐神。” 清 钱谦益 《寄严道彻太守》诗之一:“侍帝官如謫籍初,一麾况復早县车。”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汉书·韦贤传》:“我之退征,请于天子……悬车之义,以洎小臣。”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古者七十县车致仕。”《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宣 曰:‘七十有县车之礼,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辞疾逊位,帝终不许。”《北史·卢昌衡传》:“ 昌衡 自以年在县车,上表乞骸骨,优詔不许。”词语解释:县尊 拼音:xiàn zūn
旧时对县官的尊称。川剧《拉郎配》第八场:“县尊寄书信,实在为难人。”词语解释:县帅 拼音:xiàn shuài
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国语·齐语》:“三乡为县,县有县帅。”词语解释:县马 拼音:xiàn mǎ
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駙马者,天子之壻也,以副马给之,故称駙马。不知所谓郡马、县马者何义?”词语解释:县师 拼音:xiàn shī
县军。《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议郎 曹纯 曰:‘今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参见“ 县军 ”。
周 官名。地官之属。《周礼·地官·县师》:“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輦之稽。”《墨子·迎敌祠》:“凡守城之法,县师受事。”
词语解释:县军 拼音:xiàn jūn
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县军远侨,粮穀不继。”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餉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新唐书·高俭传》:“ 长真 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 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 ,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