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叉手 拼音:chā shǒu
(1).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孔丛子·论势》:“游説之士挟强 秦 以为资,卖其国以收利,叉手服从,曾不能制。”《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则见他叉手忙将礼数迎,我这里万福先生!”《水浒传》第四四回:“那大汉叉手道:‘感蒙二位大哥解救了小人之祸。’”
(2).抄手。两手交笼于袖内。《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徵为驃骑将军,迁司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儼 叉手上车,发到 霸上 ,忘持其常所服药。” 宋 苏轼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复次韵答之》:“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赠彦深》诗:“抠衣无几何,叉手一韵成。”
(3).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两掌对合于胸前。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思布髮以奉迎,愿叉手而作礼。” 宋 陈师道 《寄滕县李奉议》诗:“曲躬叉手前致言,畜眼未见耳不闻。”《西游记》第五九回:“ 行者 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
张开两手成叉形。《红楼梦》第二一回:“ 黛玉 赶到门前,被 寳玉 叉手在门框上拦住。”词语解释:叉鱼 拼音:chā yú
用叉子捕鱼词语解释:叉牙 拼音:chā yá
参差,歧出不齐。 唐 韩愈 《落齿》诗:“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方成珪 笺正:“ 王文考 《鲁灵光殿赋》:‘枝掌杈枒而斜据。’ 李善 注:‘杈枒,参差之貌。’此不从木,盖古通用。” 唐 柳宗元 《辩文子》:“其意绪文辞,叉牙相抵而不合。” 宋 梅尧臣 《宣城马御史酒阑一夕而西因以寄之》诗:“叉牙铁鏁漫横絶,湿櫓不惊潭底龙。”词语解释:叉路 拼音:chā lù
岔道,歧途。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你们在这里不要动,妖兵来了,指引他们到叉路上去!”词语解释:叉口 拼音:chā kǒu
即叉袋。《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回:“一个急急脚脚的老小,左手拏着一个黄豆巴斗,右手拏着一条绵花叉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个人走将进来,将肩上叉口也似一件东西,往庭中一捽。”词语解释:叉腰 拼音:chā yāo
大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紧按在腰间。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侈谓敛手持胁。今人谓敛手持腰曰叉腰。叉为通词,侈为别词。” 吴组缃 《山洪》十二:“﹝ 三官 ﹞一手握着渔叉,一只手叉腰,站的稳稳的。”词语解释:叉子 拼音:chā zǐ
西餐用具。小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此时吃的是英腿蛋,那督办用叉子托了一个整蛋。”词语解释:叉竿 拼音:chā gān
带叉头的竿。 宋 邓椿 《画继·侯王贵戚》:“锦囊犀轴堆象牀,叉竿连幅飜云光。”此指画叉。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叉竿,长二丈,两歧用叉,以叉飞梯及登城。”此指战具。词语解释:叉锄 拼音:chā chú
有两个或更多叉齿,用于园中锄土或耕种的手持工具词语解释:叉麻雀 拼音:chā má què
一种牌戏。常用来赌博。《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他自己爱的是赌,时常邀几个相好朋友到家叉麻雀。”《廿载繁华梦》第十三回:“若然出外,就是在谈瀛社耍赌具,叉麻雀。” 老舍 《赵子曰》第一:“客人要叉麻雀,公寓的老板就能请出一两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来作陪。”词语解释:叉袋 拼音:chā dài
袋口成叉角的麻袋或布袋。《水浒传》第六一回:“我那车子上叉袋里,已準备下一袋熟麻索。”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闰土 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词语解释:叉烧肉 拼音:chā shāo ròu
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 老舍 《赵子曰》第七:“ 赵子曰 是真饿,闻着茶棚内的叉烧肉味,肚里不住的咕啰咕啰直奏乐。”亦省称“ 叉烧 ”。 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随身带了一瓶酒,一包花生和叉烧。”词语解释:叉车 拼音:chā chē
即铲运车。又称铲车。一种搬运机械。车前部装有钢叉,可以升降,用以搬运、装御货物。词语解释:叉道 拼音:chā dào
(1).岔道。 李準 《大年初一》五:“里边拐好多弯子,还有很多叉道。”
(2).歧途。喻错误的道路。《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一些在前进路上,一度走了叉道的人们,又重新归入了革命队伍。”词语解释:叉蔟 拼音:chā cù
渔猎之具。词语解释:叉杆 拼音:chā gǎn
指妓院老板。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三:“赶到老叉杆去收账的时候,才看见屋里躺着个男人,赤身露体,睡得才香呢。”词语解释:叉嘴 拼音:chā zuǐ
插嘴。《负曝闲谈》第一回:“另外有一个人叉嘴道:‘ 陆相公 ,据你如此説法,你是有福气的了?’”词语解释:叉手叉脚 拼音:chā shǒu chā jiǎo
形容参差不齐。 鲁迅 《准风月谈·难得糊涂》:“我倒记起 郑板桥 有一块图章,刻着‘难得糊涂’。那四个篆字刻得叉手叉脚的,颇能表现一点名士的牢骚气。”词语解释:叉巴子 拼音:chā bā zǐ
杈把。《红楼梦》第四十回:“那 刘姥姥 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説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词语解释:叉手髻 拼音:chā shǒu jì
妇女发髻名。髻形如叉手状,故称。《北史·室韦传》:“女妇束髮作叉手髻。”词语解释:叉手管 拼音:chā shǒu guǎn
即叉手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鼓吹部有拱辰管,即古之叉手管也。 太宗皇帝 赐今名。”词语解释:叉手铁龙 拼音:chā shǒu tiě lóng
即锁。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石守信 掌库奴 萧云 常博奕,大北。夜开库私取钱币,愴惶失锁所在, 云 不敢明言,但云不见叉手铁龙。”词语解释:叉手笛 拼音:chā shǒu dí
古乐器名。又称叉手管。因演奏者执笛状如拱手,故名。 宋 初称拱辰管,属鼓吹部。《宋史·文苑传一·和岘》:“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 峴 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詔备于乐府。”词语解释:叉灰 拼音:chā huī
蛤壳制成的白灰。《周礼·地官·掌蜃》“共白盛之蜃” 汉 郑玄 注:“谓饰墙使白之蜃也。今 东莱 用蛤,谓之叉灰云。” 贾公彦 疏:“蜃蛤在泥水之中, 东莱 人叉取以为灰,故以蛤灰为叉灰云也。”词语解释:叉港 拼音:chā gǎng
和大河相通的小河道。 鲁迅 《呐喊·社戏》:“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 赵庄 便真在眼前了。”词语解释:叉烧 拼音:chā shāo
见“ 叉烧肉 ”。
词语解释:叉烧肉 拼音:chā shāo ròu
粤菜中一种烤制成的熟肉。各地都有,常作家常小吃。 老舍 《赵子曰》第七:“ 赵子曰 是真饿,闻着茶棚内的叉烧肉味,肚里不住的咕啰咕啰直奏乐。”亦省称“ 叉烧 ”。 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随身带了一瓶酒,一包花生和叉烧。”词语解释:叉腰凸肚 拼音:chā yāo tū dù
双手撑腰,挺突肚子。形容凶悍的样子。 清 大桥式羽 《雪岩外传》:“一个长干黑鬚六品顶戴的家人,在那里喝问,后面并站着几个扠腰凸肚的悍役,也装着威势,眼盯着自己的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