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左右 拼音:zuǒ yòu
(1).帮助;辅佐。《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国语·晋语四》:“此三人者,实左右之。”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 清 刘大櫆 《程孺人传》:“ 吴 君竭力以养其兄嫂,抚其兄之子,延师教督,而孺人常左右之。”
(2).袒护;保护。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君观吾方略、士众,足辨(办) 郭多 不?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有告监文思院 常良孙 赃墨事,朝廷下之 临安 狱,久不得其情,上意谓京尹左右之;尹不自安。” 清 戴名世 《程之藩传》:“ 鸣球 濒行属巡抚 宋一鹤 、巡按 汪承詔 斥逐之。两人不肯,且为左右之甚力。”
(3).支配;控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以 楚 师伐 齐 ,取 穀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杜预 注:“左右,谓进退在己。”《国语·越语上》:“寡君帅 越国 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韦昭 注:“左右,在君所用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 本 ( 周本 )已昏耄,不知时变,皆其子 祚 左右其事。”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
(4).分辩或论断其高低、优劣。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於前志,非敢左右其説,惟公之采择。” 宋 文天祥 《刘定伯墓志铭》:“或不约经造,至则善为言谭,名理蠭出。意所左右,辩者不可詰。”
(5).左面和右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御史再三推辞,定要傍坐,只得左右相对。”
(6).附近;两旁。《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人逐之,左右角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頽基焉。”
(7).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汉 王充 《论衡·齐世》:“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携 鶯 宵奔 蒲州 ,时二更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
(8).犹言向背。《后汉书·郅恽传》:“ 惲 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李贤 注:“左右犹向背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方乱事之初作也,叛者不过工程等三营,其餘马步砲各营并怀观望,意将伺动静,以为左右。”
(9).身边。《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方书、《本草》恒置左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前定》:“又在 萧中道 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为外郡监。”
(10).近臣;侍从。《左传·宣公二十年》:“﹝ 楚子 ﹞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北史·尧君素传》:“ 煬帝 为 晋王 时, 君素 为左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离了官房没了倚靠,絶了左右没了牙爪。”《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知县大怒,教左右执下庙官送狱勘罪。”
(11).将帅和车右。《左传·成公十六年》:“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杜预 注:“左,将帅。右,车右。”
(12).不直称对方,而称其执事者,表示尊敬。 战国 乐毅 《报燕惠王书》:“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史记·张仪列传》:“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13).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前送马圉人回州,曾有书奉谢,并陈一切,想达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季黻 君左右。”
(14).各方面。《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 李绍宏 左右营护,以是得全。”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事姑之礼,左右无违。”
(15).反正;横竖。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左右这里无有外人,喒两个慢慢的吃。”《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左右我们丫头们更算不得什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眼下 东山坞 的人,还能说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麦子。”词语解释:座右 拼音:zuò yòu
座位的右边。古人常把所珍视的文、书、字、画放置于此。 唐 杜甫 《天育骠骑歌》:“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旧唐书·刘子玄传》:“居史职者,宜置此书於座右。” 宋 晁迥 《慎刑箴》:“愿布斯文,置诸座右。”词语解释:江右 拼音:jiāng yòu
(1). 江 西。指 长江 下游以西的地区。《晋书·文苑传序》:“至於 吉甫 、 太冲 , 江 右之才杰; 曹毗 、 庾阐 ,中兴之时秀。”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下官薄游 江 右,旅寄城隅。”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鹿洞》:“ 文公 益兴学,风声树 江 右。”
(2). 东晋 以后,称 西晋 和 北朝 魏 、 齐 、 周 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右 。与“江左”相对而言。《宋书·百官志下》:“ 武帝 初,分中卫置左右卫将军,以 羊琇 为左卫, 赵序 为右卫。二卫 江右 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 江左 无长史。”《南史·王琳传》:“ 琳 经莅 寿阳 ,颇存遗爱,曾游 江右 ,非无旧德。”词语解释:关右 拼音:guān yòu
指 潼关 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 汉 王粲 《从军行》:“相公征 关 右,赫怒震天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圣朝西顾, 关 右震惶。”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 元一 代居 关 右,世业三 秦 ,亲睹欃枪,媸妍必记。”词语解释:豪右 拼音:háo yòu
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后汉书·明帝纪》:“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 李贤 注:“豪右,大家也。” 唐 刘禹锡 《讯甿》:“其佐尝宰京邑也,能诛鉏豪右。”《明史·毛吉传》:“痛抑豪右,民大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各县缙绅豪右,上结朝廷,下结官府。”词语解释:陇右 拼音:lǒng yòu
(1).古地区名。泛指 陇山 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 甘肃 六盘山 以西, 黄河 以东一带。《后汉书·隗嚣传》:“﹝ 牛邯 ﹞雄於边垂。及降……以为护 羌 校尉,与 来歙 平 陇 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陇 右文士,得檄之体矣。” 詹鍈 注:“ 陇 右,即 陇西 ,今 甘肃省 陇山 以西地区。”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陇 右 河 西,皆没戎狄。”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 右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2). 甘肃省 旧时别称之一。 谭其骧 等《我国省区名称的来源·甘肃省》:“简称 甘 ;又因省境在 陇山 之西,旧时别称 陇 西或 陇 右,简称 陇 。”词语解释:朝右 拼音:cháo yòu
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后汉书·王堂传》:“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 陈蕃 。”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部曲将司马给事覆校诸官财用出入启》:“臣以虚薄,忝窃朝右。” 唐 权德舆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初文编以英华籍甚,辉动朝右。”《明史·张四维传》:“ 掩答 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词语解释:坐右 拼音:zuò yòu
(1).曲右足而坐。《礼记·玉藻》:“退则坐,取屨,隐辟而后屨,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孔颖达 疏:“坐左纳右者,纳,犹著也。若坐左膝,则著右足之屨;若坐右膝,则著左足之屨。”
(2).座位的右边。《新唐书·刘子玄传》:“ 徐坚 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宋 王栐 《朝辞宣旨戒饬》:“詔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 清 冯桂芬 《五十自讼文》:“客悦曰:‘然则子真知非者也。’客退,録为自讼文置之坐右。”按,置文辞于座右,多表示赞赏或自勉自戒。参见“ 坐右铭 ”。
词语解释:坐右铭 拼音:zuò yòu míng
置于座右,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 唐 柳公度 年八十餘,有强力。人问其术。对曰:‘吾平生未尝以脾胃熟生物、煖冷物,以元气佐喜怒。’此亦可为坐右铭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七》:“ 老子 曰:‘治身事天莫若嗇。’ 吕荣阳 希哲 尝书此语为坐右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坐右铭》:“﹝ 卢踈斋 ﹞坐右铭大书一天字,其下细注六字云:‘有记性,不急性。’可谓知畏天者矣。”词语解释:河右 拼音:hé yòu
河 西的别称。古代泛指 黄河 以西的地区,相当今 宁夏回族自治区 和 甘肃省 一带。《三国志·魏志·阎温传》:“ 河 右扰乱,隔絶不通, 燉煌 太守 马艾 卒官,府又无丞。”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自非 西京 上绩, 东都 名勋, 河 右羣贤, 江 左诸彦,寧有诬叨天爵,以为己功者也。”《晋书·良吏传·窦允》:“謁者 竇允 前为 浩亹 长,以修勤清白见称 河 右。”词语解释:庭右 拼音:tíng yòu
旧时书信中对人的敬称。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从而禀告之。《廿载繁华梦》第三三回:“栋臣十兄大人庭右,谨復者:连日风声鹤唳,此事势将发作矣。”词语解释:山右 拼音:shān yòu
山的西侧。特指 山西省 。因居 太行山 之右,故称。 清 陆陇其 《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 山右 辛復元 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 恒阳 ,幸与 山右 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 辛復元 也。”《花月痕》第四回:“ 山右 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词语解释:保右 拼音:bǎo yòu
见“ 保佑 ”。
词语解释:保佑 拼音:bǎo yòu
亦作“ 保右 ”。亦作“ 保祐 ”。 保护帮助。多指神力的护卫帮助。《诗·大雅·假乐》:“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汉书·王莽传上》:“此其所以保佑圣 汉 ,安靖元元之效也。”《汉书·杜邺传》:“天变不空,保右世主如此之至,奈何不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方凭保祐,永翼雍熙。”《红楼梦》第六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茅盾 《林家铺子》三:“ 林大娘 就摇摇摆摆走进去磕头,谢菩萨的保佑,还要祷告菩萨一发慈悲,保佑 林先生 的生意永远那么好。”词语解释:袒右 拼音:tǎn yòu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 袒左 ”。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词语解释:袒左 拼音:tǎn zuǒ
古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是以《士丧》主人左袒,此及《大射》亦皆袒左,不以凶吉相反,惟有受刑袒右。”词语解释:车右 拼音:chē yòu
古时车乘位在御者右边的武士。《礼记·曲礼上》:“君抚僕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 郑玄 注:“车右,勇力之士,备制非常者。君行则陪乘,君式则下步行。”《穀梁传·成公五年》:“輦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 范宁 注:“凡车将在左,御在中,有力之人在右,所以备非常。”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故车右伏劒於鸣轂, 雍门 刎首於 齐 境。” 清 曹寅 《同人分曹剧饮拇战连北》诗:“一鼓何难卷白波,三北竟悮占车右。”词语解释:开右 拼音:kāi yòu
引导扶助。《汉书·谷永传》:“后宫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广求於微贱之间,以遇天所开右,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帝之谴怒,则继嗣蕃滋,灾异讫息。” 颜师古 注:“右读曰佑。佑,助也。”词语解释:端右 拼音:duān yòu
指宰辅重臣。亦特指尚书令。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当涂端右阉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周书·赵善传》:“虽位居端右,而逾自谦退。”《隋书·赵煚赵芬等传论》:“二 赵 明习故事,当世所推;及居端右,无闻殊绩。”《资治通鉴·晋简文帝成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 胡三省 注:“端右,尚书令也。”词语解释:尚右 拼音:shàng yòu
以右为尊。详“ 尚左 ”。
词语解释:尚左 拼音:shàng zuǒ
以左为尊。《礼记·檀弓上》:“ 孔子 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 孔子 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玄 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尚左尚右》。词语解释:极右 拼音:jí yòu
极端保守;极端保守主义词语解释:邻右 拼音:lín yòu
亦作“ 邻佑 ”。 邻居。《元典章·刑部十八·阑遗》:“如有隐藏或违限不解赴官,许邻佑诸人首告得实,将犯人痛行断罪告人。”《水浒传》第二二回:“﹝押司﹞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 阎婆 家。” 清 唐孙华 《赠同年赵蒙泉》诗:“妻拏相诀别,慟哭感邻右。” 沙汀 《困兽记》九:“娘姨正像救火一样四面呼唤着邻右。”词语解释:海右 拼音:hǎi yòu
指 黄河 、 东海 以西地区。方位以西为右,故称。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方架黿鼉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海右此亭古, 济南 名士多。”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海在东,州在西,故云海右。”词语解释:卜右 拼音:bǔ yòu
以占卜选择在战车右侧陪乘的人。《左传·僖公十五年》:“卜右, 庆郑 吉,弗使。” 汉 崔骃 《车右铭》:“择御卜右,採德用良。”词语解释:长右 拼音:cháng yòu
(1).传说中山名。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右彘》:“长右四耳,厥状如猴。实为水祥,见则横流。”词语解释:辽右 拼音:liáo yòu
即 辽 西。 汉 焦赣 《易林·鼎之睽》:“海隅 辽 右,福禄所在。”《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浑 曰:‘我乃祖以来,树德 辽 右。’”词语解释:闾右 拼音:lǘ yòu
居住于闾巷右侧的人家。借指富豪。 明 宋濂 《朱府君碣》:“閭右作威福,钳劫细民,不敢少吐气,府君奋然为直於上官,人人敬畏,不敢作非义事。”《明史·魏观等传赞》:“ 太祖 起閭右,稔墨吏为民害,尝以极刑处之。” 清 赵翼 《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闻君归田来,名行著閭右。”参见“ 閭左 ”。
词语解释:闾左 拼音:lǘ zuǒ
居住于闾巷左侧的人民。一说 秦 时贫贱者居闾左,后因借指平民。《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 司马贞 索隐:“閭左谓居閭里之左也, 秦 时復除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尽发之也。又云,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 秦 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也。”《汉书·食货志上》:“至於 始皇 ,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閭左之戍。”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 秦 时以适发之,名适戍。先发吏有过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发,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戍者曹辈尽,復入閭,取其左发之,未及取右而 秦 亡。’閭,里门也。言居在里门之左者,一切发之。此閭左之释, 应 最得之。”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故 长城 未毕,而閭左之戍已为其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朝所读者,即多士所上之书也,计旬月之间,士之一善一艺罔不悉,閭左一利一害罔不毕陈于前矣。”词语解释:阿右 拼音:ā yòu
偏私袒护。《新唐书·裴漼传》:“时 崔湜 、 郑愔 典吏部,坐姦赃,为 李尚隐 所劾,詔 漼 按讯,而 安乐公主 、 上官昭容 为阿右, 漼 执正其罪,天下称之。”词语解释:群右 拼音:qún yòu
古代骖乘之诸勇士。《周礼·夏官·司右》:“司右掌羣右之政令。” 郑玄 注:“羣右:戎右、齐右、道右。”《周礼·夏官·序官》“司右” 汉 郑玄 注:“右谓有勇力之士,充王车右。”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周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词语解释:道右 拼音:dào yòu
道路的右侧。《孔丛子·问军礼》:“主车止於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庙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其所经名山大川,皆祭告焉。” 元 曹元用 《董子祠堂记》:“ 唐 宋 碑刻犹存,县北门道右,故有 董子祠 。”词语解释:面首左右 拼音:miàn shǒu zuǒ yòu
旧时皇后公主等以美男子充当的侍从。《宋书·前废帝纪》:“ 山阴公主 淫恣过度,谓帝曰:‘……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駙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面,取其貌美;首,取其髮美。” 吕叔湘 《〈资治通鉴〉标点斠例·因不明制度而误之例》:“‘帝乃为公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面首’的出处就在这里……原来这个不体面的差使的职称叫做‘面首左右’,三十人是共三十人。‘面首左右’省称‘面首’是后来的事情,这里用的是全称,把它割裂成两段,使‘左右’属下,于是人数成了问题。案,以‘某某左右’为侍从的职名,创于 江 南延及 北朝 。”词语解释:髧右 拼音:dàn yòu
古代指女童或青年女子右边头发下垂的发式。亦借指青年女子。 王闿运 《李编修妻郭夫人墓志铭》:“本期百岁,才逾二年,璋祥未兆,髧右俄捐。”词语解释:权右 拼音:quán yòu
权门右族。指显贵。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嘉守节而轻狭陋,疾威福而尊权右。”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伯启》:“於是九重衔紱,悬星彩於宸维;四达埋轮,振霜威於权右。”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志怪》:“见责如此,寧得罪于权右耳。”词语解释:三右 拼音:sān yòu
指 周 朝六卿中的太宰、太宗、太士。参见“ 三左 ”。
词语解释:三左 拼音:sān zuǒ
指 周朝 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词语解释:享右 拼音:xiǎng yòu
古代祭祀仪式之一。享,向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献酒食;右,向尸劝食。《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 郑玄 注:“享,献也,谓朝献馈献也。右,读为侑,侑劝尸食而拜。”词语解释:鼎右 拼音:dǐng yòu
犹鼎司。《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穷生如浮,质操空素,任居鼎右,已移气序。”词语解释:左右是左右 拼音:zuǒ yòu shì zuǒ yòu
犹言反正如此。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我得空逃走了,无处投奔。左右是左右,将着这一幅美人图献与单于王,着他按图索要。”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左右是左右。员外多拿些钱来,我嫁与你将去。”词语解释:支左诎右 拼音:zhī zuǒ qū yòu
同“ 支左屈右 ”。 《史记·周本纪》:“﹝ 养由基 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后转为“左支右絀”。亦省作“ 支絀 ”、“ 支詘 ”。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 董公 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恳恳敕吏事自备,於是十餘年不迁。” 清 包世臣 《致祈大臣书》:“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 鲁迅 《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也极支绌。”参见“ 支左屈右 ”。
词语解释:支左屈右 拼音:zhī zuǒ qū yòu
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基 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前功尽矣。’”词语解释:支左屈右 拼音:zhī zuǒ qū yòu
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基 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前功尽矣。’”词语解释:拥右 拼音:yōng yòu
见“ 拥祐 ”。
词语解释:拥祐
拥右,拥佑。拥戴帮助;保佑词语解释:方边左右 拼音:fāng biān zuǒ yòu
犹言周围一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緑林中的字号人儿,听见我 邓九公 在那里歇马,就连那方边左右的草茨儿也未必好意思动一根!” 张志民 《老朱和房东》:“他呀!没个准地方,反正是方边左右这几个村,天天是开会。”词语解释:无出其右 拼音:wú chū qí yòu
无人能超过他。语出《汉书·高帝纪下》:“贤 赵 臣 田叔 、 孟舒 等十人,召见与语, 汉 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颜师古 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 金 元好问 《恒州刺史马君神道碑》:“独君资禀聪悟,气量宏博,儕辈无出其右。”词语解释:带仗左右 拼音:dài zhàng zuǒ yòu
携带兵器的侍从人员。《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少好武,在 西豫 时,自选带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胆干。”词语解释:戎右 拼音:róng yòu
周 代陪乘之官。出军或田猎时,坐君主之右,执武器,担任保卫工作。《左传·桓公八年》:“ 鬭丹 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周礼·夏官·戎右》:“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 郑玄 注:“右者,驂乘,此充戎路之右。” 贾公彦 疏:“戎右者,与君同车,在车之右,执戈盾,备制非常,并充兵中使役。”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欲绍家声,遂参戎右。” 明 尹耕 《春怀》诗:“书生无计当戎右,一剑真思报主知。”词语解释:启右 拼音:qǐ yòu
见“ 启佑 ”。
词语解释:启佑
见“ 启佑 ”。
亦作“啟右”。亦作“啟祐”。 开导佑助。《书·君牙》:“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孔 传:“开助我后嗣。”《礼记·祭统》:“启右 献公 , 献公 乃命 成叔 纂乃祖服。” 陈澔 集说:“启,开;右,助也。”《孔子家语·在厄》:“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祐我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吾将大启祐 孙 氏,宜为我立祠。”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斯文启佑,至治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