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有韵 上声 宥 韵 去声 右拼音:
 yòu 属 有韵,宥韵同
 
 
右 yòu〈动〉 
〈名〉(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助;帮助。后多作“佑”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右者,助也。——《易·系辞》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王右伯舆。——《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保右命之。——《诗·大雅·嘉乐》又如:右援(援助;引荐);右序(辅助;佑助);右饷(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右与(佑助,帮助)尊崇;崇尚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高诱注:“右,犹尊也。”又如:右鬼(尊崇鬼神);右贤(尚贤,尊崇贤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保佑。后作“祐”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保右命尔。——《诗·大雅·大明》维天其右之。——《诗·周颂·我将》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汉书·翟义传》通“侑”。劝食一朝右之。——《诗·小雅·彤弓》既右飨之。——《诗·周颂·我将》以享右祭祀。——《周礼·春官·大祝》 
〈形〉右手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范蠡乃左提鼓,右援,以应使者。——《国语》又如:右口(中医名词。右手寸口);右臂(人大多惯于用右手做事,因以右臂喻事物的要害部分)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效驾,奋衣由右上。——《礼记》折其右肱。——《易·丰》又如:右势下(右边;右旁);右个(右侧的偏室);右文(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官职或官署 。如:右扶风(汉初官名);右更(秦汉爵位名。第十四级);右府(宋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右垣(即“右掖”。唐时指中书省);右相(官名);右席(指宰相之位);右部(指户部);右揆(官名。右丞相)地理上的西边 。如:山右;江右车右。即参乘,古代战车上站在右边负责警卫的武士菜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姓 
持保守的、传统的或有时是独裁主义的[观点和政策] 。如:右派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无出其右者(古时以右方的位置为尊,故右指上位)。——《聊斋志异·促织》又如:右戚(皇帝贵戚);右姓(豪族大姓);右客(尊贵的客人);右地(要地);右列(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康熙字典右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峟。 與祐佑通。《說文》助也。《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又左之對也。《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又上也。《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又强也。《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又官名。《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又姓。《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又《廣韻》漢複姓,五氏。左傳𡭢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御史中丞右行綽。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又山名,獸名。《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又與侑通。《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註》右讀爲侑。勸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云久切,音有。 義同。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又叶以周切,音由。 《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按:《唐韻》正音以。今從朱註。又叶羽軌切,音以。 《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弟叶滿彼反。《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韻》正云: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叶音矣。又叶于記切,音異。 《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鐘鼓旣設,一朝右之。喜叶去聲。又叶演女切,音與。《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說文》本作𠮢,从口从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考證:〔又叶于記切,音意。〕謹按于屬喻母,意屬影母,于記切非意字之音,謹照字母音意改音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