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号啕 拼音:háo táo
(1).啼哭呼喊;放声大哭。《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顾皇嗣之号咷兮,存临者之悲声。” 鲁迅 《呐喊·明天》:“ 宝儿 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 单四嫂子 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咷。”
(2).指大哭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门闻号咷,幼子飢已卒。”
(3).喧嚣;欢呼。《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芜而不治。” 王逸 注:“号咷,讙呼。”
放声大哭。《西游记》第十六回:“﹝那和尚﹞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今日对君开笑口,只愁乐尽变号啕。”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 秦牧 《长街灯语·奇迹泉》:“遇难者的家人正跟随在后号啕大哭。”词语解释:号叫 拼音:háo jiào
呼叫;大声哭喊。《晋书·刘元海载记》:“七岁遭母忧,擗踊号叫,哀感旁邻。”《梁书·孝行传·宛陵女子》:“母为猛虎所搏,女号叫挐虎,虎毛尽落。” 唐 杜甫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诗:“一步再流血,尚经矰缴勤,三步六号叫,志屈悲哀频。”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秀妮 ﹞一边转着,一边悲惨地号叫:‘还我孩子!还我孩子!’”词语解释:号佛
高声念佛词语解释:号天哭地
哭天抢地词语解释:号天搭地
大声哭叫词语解释:号啕痛
歇后语:哭词语解释:号丧 拼音:háo sāng
(1).旧时京师之俗,丧家有用仆隶或雇人代哭,谓之号丧。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丧礼主人不得升堂》:“《南史》 孔秀之 遗令曰:‘世俗以僕妾直灵助哭,当繇丧主不能淳至,欲以多声相乱,魂而有灵,吾当笑之。’” 黄汝成 集释:“ 张氏 曰:‘闻京师之俗,有丧者用僕隶代哭, 济南 城中人,间有用之者,名曰号丧。盖误读 文公 《家礼》代哭之文而致此谬也。’”
(2).詈词。骂人啼哭。词语解释:号寒啼饥 拼音:háo hán tí jī
因冻馁而号哭。形容极为贫困。语出 唐 韩愈 《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其家虽号寒啼飢,而 凝式 不屑屑也。”《老残游记》第六回:“彷彿他不是号寒啼飢,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 曹州府 百姓似的。”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游其市镇,则商况凄凉;行其遂郊,则农声顦顇。号寒啼飢之声,不絶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