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后来 拼音:hòu lái
(1).迟到,后到。《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并送於 征虏亭 , 蔡子叔 前坐近 林公 , 谢万石 后来,坐小远。”
(2).亦作“ 后徠 ”。犹以后。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跟“起先”等相对)。《汉书·杜钦传》:“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徠异态;后徠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谢朓 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 殷公 。”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
(3).指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后汉书·卢植传》:“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丞相太保 崔公 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词语解释:后人 拼音:hòu rén
(1).子孙;后裔。《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蔡沉 集传:“而又旁求俊彦之士,以开导子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易》有 蜀才 注…… 王俭 《四部目录》不言姓名,题云 王弼 后人。”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祖宗让德空嶙峋,乐事公然让后人。” 李季 《菊花石》诗:“ 洞庭湖 也没有这仇恨深,多少人家无后人。”
(2).后世的人。《书·君奭》:“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孔颖达 疏:“我不用使后世人迷惑,故欲教之也。”《后汉书·襄楷传论》:“此盖道术所以有补於时,后人所当取鉴者也。”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夫废於一时,而后人不能更兴者,天下之事多如此。” 谢觉哉 《学人民的语言》:“可见很古的时候,就有用通俗易记的语言,把群众的经验,留给后人看。”
(3).后面的人;后继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灶一人煬焉,则后人无从见矣。” 陈奇猷 集释:“旧注:一人煬则蔽灶之光,故后人不见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百餘,士尽死,无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返意也。”《红楼梦》第五十回:“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就是这句为首, 稻香老农 快写上续下去。”
(4).谓后发制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先人有夺人之志,后人有待其衰。” 杨伯峻 注:“《周礼·大司马》 贾公彦 《疏》引《左传注》云:‘待敌之衰乃攻。’”
(5).谓居人之后。《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 广 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司马贞 索隐:“谓不在人后。”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艺的生产过程》:“成功不必在我,协助不可后人。”词语解释:后生 拼音:hòu shēng
(1).较后出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2).后嗣,子孙。《诗·商颂·殷武》:“寿考且寧,以保我后生。” 郑玄 笺:“王乃寿考且安,以此全守我子孙。”
(3).后辈,下一代。《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敞秀才》:“后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张天翼 《畸人手记·新与旧》:“﹝大舅﹞然后把那双不大灵活的眼珠盯着我,摆出一副奖励后生的脸色。”
(4).弟子,学生。《墨子·非儒下》:“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脩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后已。” 孙诒让 间诂:“后生亦弟子也。《耕柱篇》:‘ 耕柱子 遗十金于 墨子 ,曰:后生不敢死。’又云:‘后生有反 子墨子 而反者。’并弟子之称。” 元 耶律楚材 《再赓仲祥韵寄之》:“后生来从学,善诱能循循。”
(5).年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娘子花朶儿般后生,恁地会忘事?”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翻了身,我们都变得后生了,有甚好笑的?”
(6).年轻人;小伙子。 唐 寒山 《诗》之二二七:“三五痴后生,作事不真实。”《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年六十餘,自服丹药,容颜转少,如三十岁后生模样。”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小镇搬运队那个莽后生把板车丢在一边。”
(7).谓醒悟较晚。《韩诗外传》卷六:“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冥於得失。不知治乱之所由,眊眊乎其犹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8).来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 清 黄遵宪 《山歌》:“人人要结后生缘,儂只今生结目前。”词语解释:后世 拼音:hòu shì
(1).某一时代以后的时代。《易·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故 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五章第七节:“后世 孔子 庙中没有 荀子 的位置,虽然专制主义是他倡导的。”
(2).指后裔。《荀子·强国》:“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后汉书·袁閎传》:“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红楼梦》第八八回:“人説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
(3).佛教语。谓来世。《无量寿经》卷下:“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参见“ 来世 ”。
词语解释:来世 拼音:lái shì
(1).后世;后代。《书·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台(yí),我。 唐 韩愈 《答张籍书》:“有一説:‘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 清 黄景仁 《城南晚步》诗:“无为末士感,永貽来世嘲。”
(2).佛教轮回的说法,人死后会重行投生,因称转生之世为“来世”。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法显》:“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飢贫;今復夺人,恐来世弥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吴组缃 《山洪》二八:“因为他身世孤苦,为要修福来世,他的行为用心,确实忠厚良善,深得人们的敬仰。”词语解释:后先 拼音:hòu xiān
先后。《楚辞·招魂》:“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驛,展其殊才。”词语解释:后会 拼音:hòu huì
(1).日后相会。《孔丛子·儒服》:“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 唐 朱放 《江上送别》诗:“惆悵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后会良可希,尺书到犹未。”
(2).会合时迟到。《汉书·彭越传》:“与期旦日日出时,后会者斩,旦日日出,十餘人后,后者至日中。”词语解释:后夜 拼音:hòu yè
后半夜。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六淮潮》:“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任怀仁》:“后夜忽见形云。我家明日当除服作祭。”词语解释:后期 拼音:hòu qī
(1).迟误期限。《史记·大宛列传》:“ 騫 为卫尉,与 李将军 俱出 右北平 击 匈奴 。 匈奴 围 李将军 ,军失亡多;而 騫 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科场﹞十五日引试,后期者勿问。”《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 穰苴 端然危坐,并不起身,但问:‘监军何故后期?’”
(2).后会。 唐 方干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诗:“羇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 宋 范成大 《水乡酌别但能之主管能之将过石康》诗:“后期只恐参商似,且醉金槽四十絃。”
(3).指后会之期。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予重订后期,牵衣惜别。”
(4).指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五十年代后期,我意外地翻看了一本当时身受其害的医院院长的日记,有几天睡不好觉。”词语解释:后日 拼音:hòu rì
(1).日后;今后。《书·盘庚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 唐 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诗:“祇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鲁迅 《书信集·致江绍原》:“我想,倘译起来,可以先在一种月刊上陆续发表,而留住版权,以为后日计。”
(2).明天的明天。《水浒传》第二四回:“当晚回復了 西门庆 的话,约定后日准来。” 清 顾炎武 《与王弘撰六札》之五:“弟明日拟于午后出门,如天晚,则俟后日。”《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过了一七,葬了母亲,便要去干这大事。今日他母亲死了第四天了,只有明日后日两天。”词语解释:后庭 拼音:hòu tíng
(1).犹后宫。 晋 潘岳 《西征赋》:“较面朝之焕炳,次后庭之猗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良媛 董氏 ,备位后庭,素称淑慎,进升号位,礼亦宜之。”
(2).借指宫女。《隋书·炀帝纪下》:“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於后。”
(3).宫庭或房室的后园。《汉书·郊祀志下》:“如祠 世宗庙 日,有白鹤集后庭。”《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俟暮鼓既作,躡足而回,循墙至后庭。”
(4).《玉树后庭花》曲名的省称。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东府 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 元 萨都剌 《和张仲举清溪夜行》诗:“《后庭》遗曲依然在,商女能歌不忍听。” 清 金农 《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遍尝所藏名酝听吴下李周二生擫笛度曲醉成此诗》:“调变《伊》《凉》入破多,《后庭》还唱《定风波》。”参见“ 后庭花 ”。
(5).指肛门。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好外》:“ 俞 大夫 华麓 有好外癖,尝拟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后庭诞育,可废妇人。”
后妃的宫庭。《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 李周翰 注:“言照曜帝王之臺、后妃之庭。”
词语解释:后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花名。鸡冠花的一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吴 蜀 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
(2).花名。雁来红的异名。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九引 明 朱橚 《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3).乐府清商曲 吴 声歌曲名。 唐 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 南朝 陈后主 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唐 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4).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5).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词语解释:后土 拼音:hòu tǔ
(1).对大地的尊称。《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2).泛指土地,泥土。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卜辰云窆,永寧后土。” 宋 司马光 《送邵兴宗之丹阳》诗:“赤日裂后土,万家如烘炉。”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若蚯蚓者……食后土而饮黄泉。” 元 赵觐 《陈桧》诗:“理文俱左纽,后土自蟠根。”
(3).指土神或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坛。《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郑玄 注:“后土,土神也。”《礼记·檀弓上》:“君举而哭於后土。” 郑玄 注:“后土,社也。”《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陛下﹞前年祈后土,人获大穰。”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
(4).田正。上古掌管有关土地事务的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杜预 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 汉 蔡邕 《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昔在圣帝,有五行之官,而 共工 子 勾龙 为后土。”词语解释:后山 拼音:hòu shān
(1).后面的山。 元 贡师泰 《题山水图》诗:“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
(2).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无后山。”
(3).头颅后部的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词语解释:后尘 拼音:hòu chén
(1).行进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文选·鲍照〈舞鹤赋〉》:“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善 注:“言飞之疾,尘起居鹤之后。”
(2).比喻在他人之后。 晋 张协 《七命》:“余虽不敏,请寻后尘。”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五:“窃攀 屈 宋 宜方驾,恐与 齐 梁 作后尘。” 萧三 《南京路上》诗:“一个一溜往前走,二人紧紧地步后尘。”词语解释:后时 拼音:hòu shí
(1).失时;不及时。《楚辞·贾谊〈惜誓〉》:“黄鵠后时而寄处兮,鴟梟群而制之。” 王逸 注:“言贤者失时,后辈亦为谗佞所排逐。”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争献谋计,惟恐后时。”《金史·胡沙补传》:“今举大事不可后时,若俟河冻,则 辽 兵盛集来攻矣。”
(2).后来;以后。《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师子,截道杀人,断絶王路。”词语解释:后身 拼音:hòu shēn
(1).佛教有“三世”的说法。谓转世之身为“后身”。《太平御览》卷三六○引《裴子语林》:“ 张衡 之初死, 蔡邕 母始孕。此二人才貌相类,时人云 邕 是 衡 之后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然 圣俞 诸公以 功甫 为 李白 后身,求诸诗文。”
(2).身体后面的部分。如:我只看见他的后身,认不清是谁。
(3).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如: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
(4).房屋等的后边。《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着老爷从 文昌阁 后身儿绕到东边儿。”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那时,初一、十五 东岳庙 ,七、八 护国寺 ,逢九逢十 隆福寺 ,以及 天桥 、 鼓楼 后身,都是举行庙会的场所。”
(5).事物由早先的一个转变而成的另一个(有的只是改变名称)。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二:“本打算在 列宁格勒 作几天的勾留,对这十月革命重要策源地的 圣彼得堡 的后身,作较详的观察。”《人民日报》1981.6.27:“ 孙中山 先生手创的中国同盟会及其后身国民党,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 中国 的一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词语解释:后代 拼音:hòu dài
(1).后裔;子孙。《文选·扬雄〈长杨赋〉》:“又恐后代迷於一时之事,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 吕向 注:“又恐后代子孙迷惑不知,反以国之大务,荒淫畋猎,遂至陵夷而不能禁御。” 唐 韩愈 《毛颖传》:“世传当 殷 时居 中山 ,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 恒娥 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曹禺 《原野》第二幕:“ 阎王 死了,他有后代。”
(2).泛指后世的人。《晋书·元帝纪》:“前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 清 孙枝蔚 《延令书怀二十二韵》:“作者千秋事,伤心后代看。”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第二节:“返工!不能让儿孙后代骂我们无能。”
(3).后世。 汉 班固 《白虎通·爵》:“ 汉 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代子,后代咸因之。”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常誓効死君前,扬名后代。”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后代諛墓盛行,又误以碑誌为纪传,而纪事之文废矣。”
(4).专指后一朝代。《宋书·隐逸传·陶潜》:“自以曾祖 晋 世宰辅,耻復屈身后代,自 高祖 王业渐隆,不復肯仕。”词语解释:后车 拼音:hòu chē
(1).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郑玄 笺:“后车,倅车也。” 陆德明 释文:“倅,七对反,副车。”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清 顾炎武 《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
(2).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 《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宋 司马光 《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词语解释:后园 拼音:hòu yuán
屋后庭园。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时从出游,游於后园。”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别殿秋高风淅沥,后园春老树婆娑。” 叶圣陶 《穷愁》:“其黠者则反身而走,入于后园,园墙圮,通于隘巷。”词语解释:后天 拼音:hòu tiān
(1).后于天时而行事。《易·乾》:“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颖达 疏:“后天而奉天时者,若在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明 李东阳 《安平镇减水石坝记》:“不逆性以制物,不后天以违时。”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时者,寒暑裘葛,后天而奉天时,此先圣大声疾呼,以仁后王者耶?”
(2).指传说中 黄帝 所作之《易》。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今之读《易》者,知有先天、后天,而不知有中天。”
(3).谓后于天,极言长寿。后用为祝寿之词。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 宋 曾巩 《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倾率土之欢心,祝后天之遐筭。”
(4).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后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怀园 ,诣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皇帝 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参见“ 三天 ”。
(5).指人或动物离开母体后的生长时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他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着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叶圣陶 《城中·前途》:“后天养成的克制工夫随即冒出头来,把一阵怒气压了下去。”
(6).谓时历稍后于实际时刻。《宋书·律历志中》:“自此以降,暨于 秦 汉 ,乃復以孟冬为岁首,闰为后九月,中节乖错,时月紕繆,加时后天,蚀不在朔,累载相袭,久而不革也。”《新唐书·历志三上》:“ 杨伟 採《乾象》为迟疾阴阳历,虽知加时后天,蚀不在朔,而未能有以更之也。”《宋史·律历志七》:“旧历气节加时,后天半日。”
(7).指妇女再醮。 明 李东阳 《祭李都宪母文》:“呜呼!恭人其贤乎!盖自后天以来,身奉巾櫛,以周施也。”亦代指后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天》:“已嫁二夫,其夫復死,将再醮焉。士人耻之,有嘲一絶以戏之者,诗云:‘辞灵羹饭哭金钱,哭出先天与后天。明日洞房花烛夜,三天门下会神仙。’”
(8).明天的明天。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二八》:“明天拟往东城探听船期,晚则 幼渔 邀我夜饭;后天往北大讲演。”
(9).哲学名词。指来自经验和实践。
词语解释:三天 拼音:sān tiān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词语解释:宣夜 拼音:xuān yè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词语解释:后学 拼音:hòu xué
(1).后进的学者。《汉书·董仲舒传赞》:“ 仲舒 遭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此出於 庄周 之徒而吾党引以为美谈,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我并不是说,天下没有指导后学看书的先生,有是有的,不过很难得。”
(2).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辞。 宋 叶适 《〈沉子寿文集〉序》:“余后学也,不足以识 子寿 之文。” 清 宋翔凤 《〈尔雅义疏〉序》:“ 咸丰 六年八月,后学 长洲 宋翔凤 谨记。”词语解释:后凋 拼音:hòu diāo
见“ 后彫 ”。
词语解释:后雕 拼音:hòu diāo
亦作“ 后凋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汉书·王商等传赞》:“ 傅喜 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南史·王镇之传》:“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词语解释:后乘 拼音:hòu shèng
从臣的车马。亦泛指随从在后面的车马。 唐 皮日休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诗:“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乐·琴》:“恰闻君新製雅丽,勉和韵自媒,从此愿陪后乘。”词语解释:后昆 拼音:hòu kūn
亦作“ 后緄 ”。后嗣;子孙。《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追羡遗绩,纪述前勋,於是刊碑,以示后緄。” 宋 苏轼 《吊徐德占》诗:“死者不可悔,吾将遗后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敢契贞石,以励后昆。”
后昆。后代;后嗣。后,通“ 後 ”。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延赏庆寿》:“止因无子,他日招壻,以续后昆。”词语解释:后名 拼音:hòu míng
身后声名。《后汉书·崔駰传》:“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山下潭中有 杜元凯 碑, 元凯 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南齐书·王思远传》:“﹝ 思远 ﹞谓 晏 曰:‘兄荷 世祖 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词语解释:后堂 拼音:hòu táng
(1).犹后宫。后妃的居室。 汉 刘向 《九叹·愍命》:“逐下祑於后堂兮,迎 宓妃 於 伊 雒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2).后面的堂屋。《汉书·张禹传》:“ 禹 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刚弼 ﹞早坐不住,退往后堂去了。”
(3).指屋后的庭院。 唐 李商隐 《燕台诗·夏》:“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词语解释:后进 拼音:hòu jìn
(1).后辈。亦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邢昺 疏:“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吴 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沙汀 《淘金记》十七:“ 龙哥 之所以最得人望,并不是因为他资格最老,比较起来,他还算是后进。”
(2).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 管桦 《井台上》:“给咱们评了个后进社,麦子没有按期浇完哟!”
(3).指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工人歌谣选·四见歌》:“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
(4).谓进行在后。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我们的革命是后进的……比 苏联 的十月革命晚了三十几年。”
(5).多排房屋后面的一排。 叶圣陶 《某镇纪事》:“预备尊客住宿的房间在后进,是一平排五楼五底,打扫得不留一丝儿尘埃。”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 马希贤 先生一直向后进局长办公室跑去。”词语解释:后死 拼音:hòu sǐ
(1).谓死在后,常用作生者自谦之词。《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 何晏 集解:“ 文王 既没,故 孔子 自谓后死。”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维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柳亚子 《海宁观潮有作》诗:“我亦廿年惭后死,射潮穿冢两蹉跎。”
(2).指后生小辈。 宋 陈亮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父老 长安 今餘几?后死无讎可雪。”词语解释:后宫 拼音:hòu gōng
(1).妃嫔所居的宫殿。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玉 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前汉书平话》卷上:“驾入后宫, 吕后 接驾入 明阳宫 。”
(2).代指妃嫔。《晏子春秋·外篇上八》:“ 景公 赏赐及后宫,文绣被臺榭,菽粟食鳧鴈。”《西京杂记》卷二:“ 元帝 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他在埋葬 秦始皇 的时候,下令后宫无子者全部殉葬。”
(1).天子或诸侯的宫室。《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 贾公彦 疏:“云‘营后宫’者,谓若《典命》注,公之宫方九百步,天子千二百步之类也。”
(2).指后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贵妹夫及后宫父母伯叔兄弟辈一体同称囯亲。细分之,后宫父称囯丈,后宫母称囯外母,后宫伯叔称囯外伯、囯外叔,后宫兄弟称囯舅。”
(3).星名。北极五星的第四星。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轩辕之占。”词语解释:后辈 拼音:hòu bèi
(1).后到的人。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又前至得拜,后辈被遗。”
(2).指同道中年轻或资历浅的人。 唐 韩愈 《答刘正夫书》:“凡举进士者,於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於后辈,苟见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唐 时前辈多自重,而后辈亦尊仰前辈而师事之。”《明史·张元祯传》:“馆阁诸人悉后辈,见 元禎 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
(3).后代子孙。 袁鹰 《未来之歌·献给英雄的长辈》:“少先队员的心,你们的后辈们的心,总是同你们在一起!”词语解释:后稷 拼音:hòu jì
(1).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 弃 ”。 虞舜 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
(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词语解释:后约 拼音:hòu yuē
日后的约会。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寧竟何据。”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迭石溪》诗:“已买渔樵舍,毋令后约差。”词语解释:后事 拼音:hòu shì
(1).后来的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子实云,虽有后事, 晋 勿与知可也。” 唐 白居易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诗:“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红楼梦》第三二回:“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2).身后之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 爽 辅少子。”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纳》:“ 纳 遂授以后事,言毕而卒。”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医》:“医醒而大病,自知不起,乃以其语告妻,嘱托后事。”
(3).《礼记·丧服小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 孔颖达 疏:“后事,谓葬父也。”后泛指丧葬事宜。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 圣俞 卒,於是贤士大夫又走弔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夫人一边啼哭,一边教人禀知三位同僚,要办理后事。” 巴金 《家》三二:“大表哥,现在也不是哭的时候,应该赶快给 梅姐 办后事才对。”
(4).后方事宜。《晋书·山涛传》:“ 钟会 作乱於 蜀 , 文帝 将西征。时 魏 氏诸王公并在 鄴 ,帝谓 涛 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高祖 将谋内讨,以 晋阳 根本,召 琛 留掌后事。”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 樊僕射 泽 以 襄阳 兵战 淮西 ,公以参谋留府,能任后事。”词语解释:后皇 拼音:hòu huáng
天地的代称。《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王逸 注:“后,后土;皇,皇天也。” 宋 范成大 《峡石铺》诗:“后皇嘉种不易熟,野草何为搀岁功!” 明 何景明 《雨颂》:“后皇惠鲜,终悔其伤。”词语解释:后主 拼音:hòu zhǔ
(1).后代的君主;嗣君。《史记·酷吏列传·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后汉书·邓骘传论》:“自取灾故,必於貽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 李贤 注:“后主谓嗣君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答王太尉书》:“烝尝不絶於私庙,子弟得嗣南蕃者,后主之惠也。”
(2).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末代君主。如 三国 蜀 的 刘禅 、 北齐 的 高纬 、 南朝 陈 的 陈叔宝 、 南唐 的 李煜 等,均称后主。词语解释:后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花名。鸡冠花的一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吴 蜀 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
(2).花名。雁来红的异名。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九引 明 朱橚 《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3).乐府清商曲 吴 声歌曲名。 唐 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 南朝 陈后主 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唐 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4).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5).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词语解释:后方 拼音:hòu fāng
(1).后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敬贺新禧》:“惟敝志原落后方,自仍故态,本卷之内,一切如常,虽能溶燵要突飞,但其实并无把握。” 茅盾 《子夜》十四:“女工们不退。同时有些碎石子和泥块从女工队伍的后方射出来。”
(2).远离战线的地区(跟‘前线’、‘前方’相对)。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后方为了前沿的战斗,前沿为了后方的欢腾的建设。”词语解释:后骑 拼音:hòu qí
后面随从的骑兵。 汉 王粲 《英雄记·吕布》:“ 布 以矛刺中 汜 , 汜 后骑遂前救 汜 , 汜 、 布 遂各两罢。” 南朝 梁简文帝 《伤离新体诗》:“前驱经御宿,后骑歷河滣。” 唐 王勃 《春思赋》:“后骑犹分 长乐馆 ,前旌已映 洛阳宫 。”词语解释:后开 拼音:hòu kāi
犹下列。谓下面所开列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到任示票》:“为此,仰役前去着落该房吏书,照依后开夫马轿槓名数,一一唤备。”词语解释:后嗣 拼音:hòu sì
后代;子孙。《书·伊训》:“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公实能德,延於后嗣。”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词语解释:后前 拼音:hòu qián
前后。 唐 韩愈 《杂诗》:“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元 耶律楚材 《和翼先生韵》:“辅弼规左右,丞疑赞后前。”词语解释:后院 拼音:hòu yuàn
(1).屋后的院子。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簷。” 宋 张先 《蝶恋花》词:“移得緑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老舍 《茶馆》第一幕:“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
(2).比喻内部。《新民晚报》1988.5.4:“但 名古屋 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后院’会起火。 名古屋 的市民激烈反对承办奥运会,集会示威。”词语解释:后裔 拼音:hòu yì
后代子孙。《书·微子之命》:“功如于时,德垂后裔。” 宋 叶适 《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上面仿佛还讲我们 谢 家是从 江西 迁来的,是 晋 朝 谢安 的后裔。”词语解释:后贤 拼音:hòu xián
后世的贤人。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闕之,以俟后贤。” 元 陈基 《秋怀》诗之二:“往圣既作莫,后贤孰当继。”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莫停檀板,且偎红袖,此会后贤应继。”词语解释:后知 拼音:hòu zhī
(1).觉悟较晚。亦指觉悟较晚者。《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三讲:“先知先觉者为发明家,后知后觉者为宣传家,不知不觉者为实行家。”
(2).后来的知己。《吕氏春秋·恃君》:“ 豫让 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 陈奇猷 集释:“‘是’下当从《策》补‘为’字,否则文不成义……此文‘是为先知报后知’犹言为 智伯 报 襄子 耳。”词语解释:后殿 拼音:hòu diàn
(1).宫中后面的殿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常朝值雨,则改御后殿。”
(2).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汉书·舆服志上》:“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旧唐书·昭宗纪上》:“且战且行,出 通化门 ,由 七盘 路之 商州 ,又令义儿 张綰 为后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李嗣源 率军向 开封 ,使 石敬瑭 为 先锋 , 李从珂 为后殿,进入 开封城 。”
(3).指后盾。 赵树理 《三里湾·非他不行》:“ 登高 见战不胜他,退也退不出来,正在为难, 玉梅 恰巧给他作了后殿。”
(4).最后,末端。 唐 王勃 《山亭兴序》:“下官以词峰直上,振笔札而前驱,高明以翰苑横开,列文章於后殿。”词语解释:后叶 拼音:hòu yè
犹后世。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遂建伽蓝,式旌美跡,传芳后叶。”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探姑》:“禄位崇高,庶不负於先人,可传芳於后叶。”词语解释:后房 拼音:hòu fáng
(1).后面的房屋。旧多指姬妾住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前堂罗鐘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梁书·夏侯夔传》:“性奢豪,后房伎妾曳罗縠饰金翠者亦有百数。”
(2).姬妾的代称。《晋书·石崇传》:“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紈绣,珥金翠。”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有鬻冠珥者,过其后门,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鬻者意 李 之后房,待其取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妇惮死失身,已充盗后房。”词语解释:后雕 拼音:hòu diāo
亦作“ 后凋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汉书·王商等传赞》:“ 傅喜 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南史·王镇之传》:“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词语解释:后者 拼音:hòu zhě
所提到的或不言自明的两个或更多人或事物中的最后一个词语解释:后患 拼音:hòu huàn
日后的祸害。《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魏书·序纪·文帝》:“ 晋 征北将军 衞瓘 ,以帝为人雄异,恐为后患,乃密啟 晋 帝,请留不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上命即军中诛之,毋濡忍貽后患。” 聂绀弩 《谈鸨母》:“不但应该没收,没收了还可杜绝他们兴风作浪的后患。”词语解释:后湖 拼音:hòu hú
南京 玄武湖 的别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二:“空餘 后湖 月,波上对 瀛洲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斜阳归而燕子秋飞,蔓草平而 后湖 月起。”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 元武湖 ,在府城北 太平门 外。旧志:在 上元县 北十里,一名 蒋陵湖 ,一名 秣陵湖 ,亦曰 后湖 ,以在故 臺城 后也…… 三国 吴 谓之 后湖 。”词语解释:后苑 拼音:hòu yuàn
屋后的花园。《宋史·神宗纪一》:“废 青城 后苑。”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还怕他鬼魂作怪,将他的身首分埋在前门和后苑了。”词语解释:后觉 拼音:hòu jué
觉悟较晚者。《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宋 吴坰 《五总志》:“ 天啟 以推挽后觉为己任。”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或託乐府或稗官,或述前圣或后觉,儗出一治更一乱,普问人心果何乐?”词语解释:后门 拼音:hòu mén
皇后的家族。《后汉书·樊宏阴识传赞》:“权族好倾,后门多毁。”
(1).房屋或院子后面的便门。 汉 焦赣 《易林·升之大有》:“ 公孙 幽遏,跛倚后门。”《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年十八,父为婚,妇入前门, 伯玉 从后门出。” 巴金 《灭亡》第五章:“他并不在自己的房间里停留,便打开后门,大步走出去。”
(2).比喻退路、出路。亦比喻通融或舞弊的途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託?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退有据。”《水浒传》第七九回:“这个写草詔的翰林待詔,必与贵人好,先开下一个后门了。” 明 沉鲸 《双珠记·协媒诬讼》:“你知我平日代人写状,必要开了后门,留条出路。”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海边上,海味一定多,又便宜,托你给我带一点子行不行?’婶娘想走一走堂侄的后门。”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五:“她来电话是让我给她儿子开后门,让我关照关照她儿子!”
(3).谓过了门禁时限而不及进城。《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吕氏春秋·长利》:“戎夷违 齐 如 鲁 ,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於郭外。” 高诱 注:“后门,日夕门已闭也。”
(4).寒微的门第。《晋书·刘元海载记》:“ 幽冀 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南朝 梁武帝 《用贤诏》:“虽復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隋书·文学传序》:“或离谗放逐之臣,涂穷后门之士,道轗軻而未遇,志鬱抑而不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三节:“那些没有势力的士族,称为寒门或后门。”
(5).指肛门。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尔曾留有后门不?若无门,即有腹臟,屎从何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早已把女儿放下,抱在身上,将膝盖紧紧的抵住后门,缓缓的解开颈上的死结,用手去摩。”
(6). 北京 地安门 的俗称。词语解释:后王 拼音:hòu wáng
(1).继承前辈王位的君主。《书·召诰》:“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 孔颖达 疏:“谓继世之君及其时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 唐 韩愈 《鳄鱼文》:“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 江 汉 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 楚 越 。”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王之子孙大宗继为王者,谓之后王。”
(2).泛指继前朝而起的国家元首。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后王视生民之版,与九州地域广轮之数,而衰赋税,大臧则充。”
君主;天子。《书·说命中》:“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后王,谓天子也。”《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 清 龚自珍 《农宗》:“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骇者何?”词语解释:后行 拼音:hòu xíng
(1).排在后面的行列。《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隋书·礼仪志三》:“勇者持鉦鼓刀楯,为前行,战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 唐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诗:“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鴈还应厌后行。”
(2). 唐 宋 时尚书省次序分前、中、后三行,工部、礼部为后行。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分行次第》:“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尚书郎》:“尚书郎,自两 汉 已后,妙选其人。 唐 武德 贞观 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词语解释:后月 拼音:hòu yuè
(1).次月。《宋书·礼志二》:“若用闰之后月,则春夏永革,节候亦舛。”《隋书·礼仪志三》:“若节属前月,则宜以前月为忌,节属后月,则宜以后月为忌,祥闰则宜取远日。” 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2).下下月。即次月的次月。词语解释:后圣 拼音:hòu shèng
后世圣人。《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附 平帝 元始 中 王元后 诏:“ 夏禹 卑宫室,恶衣服,后圣不循。” 汉 王粲 《正考父赞》:“名书金鼎,祚及后圣。”词语解释:后儒 拼音:hòu rú
后世的儒者。亦以指二 程 朱子 。 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但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古人所谓天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天理者矣。”词语解释:后图 拼音:hòu tú
今后之计。谓为以后打算。《左传·桓公六年》:“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孔颖达 疏:“言此计今虽无益,以为在后图谋也。”《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海陵 难守,而 庐州 吾旧治也,城廪完实,可为后图。” 郭希仁 《从戎纪略》:“有另定方针以为后图者。”词语解释:后传 拼音:hòu chuán
继前传所作的传。《后汉书·班彪传》:“ 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词语解释:后顾 拼音:hòu gù
(1).回头顾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 唐 元稹 《有鸟》诗:“朝偷暮窃恣昏饱,后顾前瞻高树枝。”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泊,不亦太可怜乎!”
(2).谓考虑日后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方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
(3).指往后的日子。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子年甫及笄,遇人不淑,后顾正长,何以自活?”词语解释:后阁 拼音:hòu gé
亦作“ 后閤 ”。 宫后便殿。《汉书·王莽传下》:“壬午,列风毁 王路 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室。”《新唐书·苏颋传》:“ 玄宗 平内难,书詔填委,独 頲 在 太极 后閤,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词语解释:后悔 拼音:hòu huǐ
事后懊悔。《诗·召南·江有汜》:“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史记·张仪列传》:“ 怀王 后悔,赦 张仪 ,厚礼之如故。” 唐 李德裕 《论救杨嗣复李珏陈夷直状》:“伏望且降使臣,就彼鞫问,待得其罪,显戮不迟,如便遣使,必貽后悔。”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 玉梅 见她说上气来,很后悔自己不该先提起 玉生 媳妇。”词语解释:后相 拼音:hòu xiāng
指继任的相国。《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去,属其后相曰:‘以 齐 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於此者乎?’”词语解释:后夔 拼音:hòu kuí
人名。相传为 舜 掌乐之官。《文选·张衡〈东京赋〉》:“ 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 后夔 , 舜 臣,掌乐之官。” 唐 潘存实 《赋得玉声如乐》诗:“ 后夔 如为听,从此振琮琤。”参见“ 一夔 ”。
词语解释:一夔 拼音:yī kuí
夔 相传为 尧 (一说 舜 )时乐正,仅有一足。 孔子 答 鲁哀公 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 夔 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后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梁书·裴子野传》:“﹝ 子野 ﹞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奬后世,庶一 夔 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参见“ 一夔足 ”。
词语解释:一夔足 拼音:yī kuí z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夔 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后汉书·曹襃传》:“昔 尧 作《大章》,一 夔 足矣。”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使卿长在中书,一 夔 足矣。” 宋 黄庭坚 《笻竹》诗:“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亦作“ 一夔已足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一 夔 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词语解释:后路 拼音:hòu lù
(1).后面的道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絶岸。”
(2).军队背后的运输线或后退之路。《北史·崔浩传》:“ 晋 齐郡 太守 王懿 来降,陈计,称 刘裕 在 洛 ,劝以军絶其后路,则 裕 军不战而可克。” 杨朔 《平常的人》:“他那个班的任务是炸江桥,断绝敌人逃跑的后路。”
(3).以后的人生道路。《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着他。”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七章:“想起儿子、闺女的后路;也想起 李世丹 放了 马小辫 和叫他‘老大爷’那些事儿,身上那股子劲头变得更大了。”
(4).比喻转圜的余地;退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这会子你帮我一手,也能留一个后路。”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二回:“ 日本 鬼子终究完了蛋,你们落个什么下场?也该想想后路呀!”
(5).行军时居后的部队。词语解释:后艰 拼音:hòu jiān
犹后患。《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郑玄 笺:“艰,难也。” 唐 杨炯 《酅国公墓志铭》:“卜其宅兆,俾无后艰,述其家风,谓之不朽。” 唐 韩愈 《剥啄行》:“今去不勇,其如后艰。”词语解释:后队 拼音:hòu duì
王莽 仿《周礼》官制置六队,以 河内郡 为 后队 。队,通“ 遂 ”。《汉书·地理志上》“ 河内郡 ……县十八”原注:“ 高帝 元年为 殷国 ,二年更名。 莽 曰 后队 ,属 司隶 。”亦称 后队 的长官。《汉书·王莽传中》:“大司空保予卿、虞卿、共卿、工卿、师尉、列尉、祈队、后队、中部洎后十郡。”参见“ 六队 ”。
后面的队伍。《魏书·肃宗纪》:“其配衣六军,分隶熊虎,前驱后队,左翼右师。”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后队咽笳簫,前驱严罕罼。” 宋 梅尧臣 《送王介甫知毘陵》诗:“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词语解释:六队 拼音:liù duì
王莽 时所设的六个行政区。队,通“ 遂 ”。《汉书·王莽传中》:“分 三辅 为六尉郡, 河东 、 河内 、 弘农 、 河南 、 潁川 、 南阳 为六队郡,置大夫,职如太守。” 颜师古 注:“队,音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与 王莽 前队 大夫 甄阜 ” 唐 李贤 注:“ 王莽 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 南阳 为 前队 , 河内 为 后队 , 潁川 为 左队 , 弘农 为 右队 , 河东 为 兆队 , 滎阳 为 祈队 。”词语解释:后汉 拼音:hòu hàn
(1).朝代名。 东汉 。 刘秀 称帝,建都 洛阳 。为别于 前汉 ,史称 后汉 (公元25年-220年)。
(2).朝代名。 五代 之一。 后晋 河东 节度使 刘知远 乘中原人民抗击 契丹 时称帝,国号 汉 。史称 后汉 (公元947年-950年)。
(3).《后汉书》的省称。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窃惟 范曄 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疎而不漏,盖云备矣。”词语解释:后从 拼音:hòu cóng
随从;扈从。 汉 王褒 《九怀·通路》:“腾蛇兮后从,飞駏兮步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乃使 元方 将车, 季方 持杖后从。”《通典·职官十二》:“大 唐 六傅不必备,唯其人太子出则乘輅备仪以为后从。”词语解释:后福 拼音:hòu fú
未来的或晚年的幸福。《后汉书·左雄传》:“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宋 范成大 《判命坡》诗:“微生敢列千金子,后福犹几 万石君 。” 张天翼 《儿女们》一:“唉,我本来还望享点后福哩!”词语解释:后起 拼音:hòu qǐ
(1).后来兴起。《战国策·齐策五》:“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於权,而务兴於时。”
(2).后来出现或新成长的人。《汉书·谷永传》:“今之后起,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与 禹江 订读经史法,求实学,戒空谈, 淮海 后起,翕然宗仰。”词语解释:后心 拼音:hòu xīn
(1).后来的念头。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是以忘言种觉,絶累於后心;寄像声形,启机於前教。”《云笈七籤》卷九二:“前心灭,故不为后因;后心生,故不为前果。”
(2).背后当心部分。《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説着,一个进步跟下去,举手向那女子的后心就要下手。”词语解释:后头 拼音:hòu tou
(1).后部;后面。 唐 寒山 《诗》之二二九:“前头失却桅,后头又无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只见人丛里缚着两个俊俏后生,又见 陈林 妻子跟在后头。”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总之,领导不应当落在群众的后头。”
(2).以后;后来。《红楼梦》第八六回:“头里还駡,后头就不言语了。”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以前北洋军阀政府里有个内阁总理,叫 唐绍仪 ,后头当了 广东 中山县 的县长。”词语解释:后妃 拼音:hòu fēi
指皇后妃嫔。《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 孔颖达 疏:“《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释詁》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 晋 潘岳 《藉田赋》:“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卷耳》:“夫採卷耳寘周行,非后妃之行;遣使臣閔劳苦,亦非后妃之事。”词语解释:后年 拼音:hòu nián
(1).明年,后一年。《晋书·杜预传》:“若当须后年,天时人事不得如常,臣恐其更难也。”
(2).明年的明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梧桐》:“明年三月中,移植於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后年冬不復须裹。”词语解释:后难 拼音:hòu nán
犹后患。《逸周书·祭公》:“呜呼,天子三公监于 夏 商 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晋书·杜预传》:“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词语解释:后羿 拼音:hòu yì
上古夷族的首领,善射。相传 夏太康 沉湎于游乐, 羿 推翻其统治,自立为君,号 有穷氏 。不久因喜狩猎,不理民事,为其臣 寒浞 所杀。见《书·五子之歌》、《左传·襄公四年》、《楚辞·离骚》、《史记·吴世家》。古代神话又谓 尧 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封豕长蛇为害,羿射去九日,射杀封豕长蛇,民赖以安。见《淮南子·本经训》、《淮南子·览冥训》。词语解释:后忧 拼音:hòu yōu
日后的忧患。《战国策·齐策一》:“ 齐 非急以鋭师合 三晋 ,必有后忧。”《三国志·魏志·卫觊传》:“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晋 张华 《门有车马客行》:“前悲尚未弭,后忧方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