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吞吐 拼音:tūn tǔ
(1).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吞吐百川,写泄万壑。” 唐 卢仝 《月蚀》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烟靄云涛,吞吐变化。”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2).指道家的吐纳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3).倾诉;谈吐。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嘆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清 江炳炎 《念奴娇·雍正甲辰》词:“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羣雅。”
(4).言语支吾,含混不清。 明 单本 《蕉帕记·议婚》:“我适纔言词吞吐,思歟,这姻缘可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词语解释:一吐 拼音:yī tǔ
比喻尽情说出。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今去 李中丞 五千里,何由致其身於其人之侧,开口一吐出胸中之奇乎?”《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莫若直捷痛快的尽情一吐,便是有干严怒,也合受一场教训。”《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既承谆问,敢不倾忱一吐于执友之前。”词语解释:谈吐 拼音:tán tǔ
(1).犹谈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远》:“ 远 善属文章,辞气清雅,席上谈吐,精义简要。”《南史·贺革传》:“子 徽 ,美风仪,能谈吐。”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我着人去请他来共话,听其谈吐,少开茅塞。”
(2).指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从她的谈吐中就看得出她是一个好胜心颇高而且也颇有决断的人。”词语解释:含吐 拼音:hán tǔ
(1).谓调和。《淮南子·本经训》:“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2).孕育产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悠哉旷矣,宇宙之灵也……含吐万有,化育羣生。”
(3).形容出没,隐现。 唐 白居易 《三游洞序》:“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
(4).犹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含吐 邹 枚 ( 邹阳 、 枚乘 ),方驾 陆 谢 ( 陆机 、 谢灵运 )。”
(5).谓吸气、吐气。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撝呵斗极迴,含吐 黄河 涨。”词语解释:倾吐 拼音:qīng tǔ
谓畅所欲言,尽量抒发意见或感情。 宋 韩维 《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高文大论日倾吐,响快有类鐘应撞。”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其在侍从,而故与周旋倾吐无间者,方居中用事,提将相与人如反手,然公从是絶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先生忧国伤时,一腔忠愤,不禁借题倾吐矣。”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他一直独住一间屋子,这非常适宜于静心息虑,靠着纸笔对意中人倾吐衷曲。”
全部呕吐出来。 清 无名氏 《壶天录》卷下:“毒发时,家人延西人救治,倾吐黑水,得无恙。”词语解释:喷吐 拼音:pēn tǔ
(1).谓东西从口中喷出来。 杨朔 《征尘》:“胖子一刻都不停止吃喝,菜屑伴随着唾沫星子从他的嘴里喷吐出来,又飞进菜盘里。”
(2).借喻喷涌。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傍晚,欢笑着的海洋喷吐着白沫敲打着松软的沙滩。”
(3).犹散发。 康濯 《水滴石穿》第六章:“第一批野花早已无影无踪,那千年古槐上喷吐着浓香的槐花也结束了自己一年的贡献。” 管桦 《清风店》:“蜜蜂又在喷吐着芬芳气息的芝麻地里嗡嗡地飞舞。”词语解释:雾吐 拼音:wù tǔ
(1).雾气蒸腾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南朝 陈 沉炯 《答张种书》:“山高水深,云蒸雾吐。” 宋 林正大 《括沁园春》词:“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宋 王十朋 《蓬莱阁赋》:“草木蘢葱,烟霏雾吐。”
(2).飘拂翻动貌。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鮫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词语解释:珠吐 拼音:zhū tǔ
谓珍珠发出光芒。 唐 柳宗元 《披沙拣金赋》:“皎如珠吐,疑剖蚌之乍分;粲若星繁,似流云之初卷。” 唐 白行简 《五色露赋》:“青荧玉缀,灿烂珠吐。”词语解释:呕吐 拼音:ǒu tù
谓恶心而吐出胃中容物。《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歷 大头痛 、 小头痛 之山, 赤土 、 身热 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隋书·隐逸传·李士谦》:“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杜慎卿 勉强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就呕吐起来。” 韦君宜 《忆西榆林》:“乍开始打鱼,人们也受不了这湖上的风浪和冰凉的湖水,有的一上船就呕吐。”词语解释:词吐 拼音:cí tǔ
言词谈吐。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法砺》:“当即薄引所闻,开讲律要,词吐简诣,攻难弥坚。”词语解释:音吐 拼音:yīn tǔ
谈吐。《南齐书·庾杲之传》:“ 杲之 风范和润,善音吐。” 宋 叶适 《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思诚 ﹞美仪观,音吐融畅。”词语解释:辞吐 拼音:cí tǔ
犹谈吐。《北史·元顺传》:“及见,直往登牀,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慴,而 顺 辞吐傲然,若无所覩。”《新唐书·房琯传》:“见 肃宗 ,具言上皇所以传付意,因道当时利病,箝索虏情,辞吐华畅,帝为改容。”词语解释:论吐 拼音:lùn tǔ
谈论。 宋 陈师道 《赠赵奉议》诗:“论吐天下公,而合吾所私。”词语解释:刚吐 拼音:gāng tǔ
谓不畏强暴。语出《诗·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唐 司空图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诗之一:“强欺自天禀,刚吐信吾徒。”词语解释:涎吐 拼音:xián tǔ
唾液。借指话语。《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没我时,到天明地方报知官司,差人出来相验,饶你硬挣,不使酒钱,也使茶钱。就拌上十来担涎吐,只怕还不得了结哩!”词语解释:再吐 拼音:zài tǔ
谓进餐时再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而频频接待宾客。古时用以形容统治者为延揽人材而忙碌。词语解释:咳吐 拼音:hāi tǔ
(1).谓谈吐、言论。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吾辈每日奉行者,皆其咳吐之餘也。”吐,一本作“ 咳 ”。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 解敖 ﹞应对不屈,咳吐皆珠璣。” 清 潘涵 《随园小集》诗:“风生咳吐追 唐 调,礼失威仪谢 汉 官。”
(2).咳而吐出。 郭沫若 《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人的生命,说坏些时,就好象慢性气管枝炎的积痰,不是容易可以咳吐得掉的。”词语解释:占吐 拼音:zhàn tǔ
言谈,谈吐。《南史·王铨传》:“﹝ 王琳 ﹞长子 銓 ,字 公衡 ,美风仪,善占吐。”词语解释:发吐 拼音:fā tǔ
发言吐字。喻指口头表达。《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歷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明,发吐无滞。”词语解释:供吐 拼音:gòng tǔ
招供,说出真实情况。《宣和遗事》前集:“ 王平 ……付吏 张大年 勘问因由, 花约 依实供吐。”《天雨花》第八回:“须当据实来供吐,若有虚言即动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须要听其口词,辨其虚实,俟其供吐,以为驳詰。”词语解释:轻吞慢吐 拼音:qīng tūn màn tǔ
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隋唐演义》第三十回:“ 妥娘 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 朱贵儿 方纔轻吞慢吐,嘹嘹嚦嚦,唱将起来。”词语解释:谭吐 拼音:tán tǔ
指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明 冯梦龙 定本《风流梦·杜公训女》:“你那裡得知,他日嫁在诗礼之家,谭吐不俗,也是做爹娘的体面。”词语解释:半吞半吐 拼音:bàn tūn bàn tǔ
亦作“ 半吐半露 ”。 说一半留一半。形容说话不直截了当。《红楼梦》第五十回:“因 贾母 尚未説明,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 贾母 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倣 王 孟 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巴金 《雨》七:“ 高志元 起初微笑,后来却半吞半吐地说:‘当心点,不要被 熊智君 迷住了。’”词语解释:露吐 拼音:lù tǔ
犹吐露。《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王进 在急忙间,不觉真心露吐,乃道:‘阿弥陀佛! 玉姐 为了你,险些送了性命,怎説这话!’”词语解释:鸬吐 拼音:lú tǔ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鸕鷀吐鶵。”后因以“鸕吐”谓鸬鹚吐而生子。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鵁衔鸕吐,鸎求鶉鬭。” 周世则 注:“《埤雅》:鵁鶄子衔母翅,鸕鷀吐而生子。”词语解释:格格不吐 拼音:gé gé bù tǔ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鲁迅 《花边文学·做文章》:“因为要推倒旧东西,就要着力,太着力,就要‘做’,太‘做’,便不但‘生涩’,有时简直是‘格格不吐’了。”词语解释:欧吐 拼音:ōu tǔ
呕吐。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驭吏嗜酒,醉,欧吐 吉 车茵。”《北史·李士谦传》:“事母以孝闻,母曾欧吐,疑中毒,因跪尝之。”词语解释:闷吐 拼音:mèn tǔ
气闷欲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水之左右,马步之径裁通,而时有瘴气,三月四月,逕之必死,非此时,犹令人闷吐。”词语解释:柔茹刚吐 拼音:róu rú gāng tǔ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 仲山甫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因以“柔茹刚吐”比喻凌弱畏强,欺软怕硬。词语解释:屠牛吐 拼音:tú niú tǔ
见“ 屠牛坦 ”。
词语解释:屠牛坦 拼音:tú niú tǎn
亦作“ 屠牛吐 ”。 古 齐国 之善屠牛者。《淮南子·齐俗训》:“ 屠牛吐 ,一朝解九牛,而刀以剃毛。” 高诱 注:“ 齐 之大屠。”《太平御览》卷八二八引作“ 屠牛坦 ”。 汉 贾谊 《新书·制不定》:“ 屠牛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所剥割皆象理也。”参见“ 屠牛 ”。
词语解释:屠牛 拼音:tú niú
指以宰牛为职业的人。《管子·制分》:“ 屠牛坦 ,朝解九牛。”《淮南子·齐俗训》:“ 屠牛吐 ,一朝解九牛。”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词语解释:宣吐 拼音:xuān tǔ
宣读,当众朗读。《晋书·裴楷传》:“ 贾充 改定律令,以 楷 为定科郎。事毕,詔 楷 於御前执读,平议当否。 楷 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词语解释:摅吐 拼音:shū tǔ
抒发吐露。 宋 叶适 《祭陈益之待制文》:“耆旧昔闻, 汝 潁 今评;攄吐宿虑,鐫磨晚生。”词语解释:推吐 拼音:tuī tǔ
犹倾吐。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往者推吐赤心,敷建大论,不与高明,独援摧缩,俾蹈正者有所禀法,怀疑者有所问执。”词语解释:止吐 拼音:zhǐ tǔ
有助于制止呕吐的词语解释:唾吐 拼音:tuò tǔ
唾液。 葛琴 《罗警长》:“他想说话,可是话跳到舌尖上,又连着唾吐咽了下去。”词语解释:咬嚼吞吐 拼音:yǎo jué tūn tǔ
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词语解释:咬吐 拼音:yǎo tǔ
咬字吐音,发音。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演员欲练习声母的咬吐,最好得请一位国语教师领导着。”参见“ 咬字 ”。
词语解释:咬字 拼音:yǎo zì
戏曲、曲艺术语。也叫吐字。指演唱或念白中,准确地将字的声母和韵母读出,使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是戏曲、曲艺演员的基本技巧之一。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四:“二是咬字不准,根本没有弄清楚某字应读某音。” 梅兰芳 《悼念汪派传人王凤卿》:“ 凤卿 咬字,坚实沉着,四声准确。”词语解释:哕吐 拼音:yuě tǔ
呕吐。 清 黄景仁 《即事》诗:“验之今果然,喘嗽杂噦吐。”词语解释:嘴乌目吐 拼音:zuǐ wū mù tǔ
方言。形容气极的样子。《花城》1981年第5期:“ 刘富贵 气得嘴乌目吐:‘好,你不听我,他疯不死,我--自己怕先疯死了!’”词语解释:言吐 拼音:yán tǔ
言谈。《南齐书·倖臣传·纪僧真》:“ 僧真 容貌言吐,雅有士风。”《南史·到洽传》:“ 洽 美容质,善言吐。”词语解释:罄吐 拼音:qìng tǔ
犹倾吐。《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赖君再三称善,不乘此罄吐其所怀,又欲君熟思三日,无乃为要君耶?”词语解释:吞吞吐吐 拼音:tūn tūn tǔ tǔ
形容有话不直说或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官场现形记》第六回:“然而那一种吞吞吐吐的情形,已被 蒋福 看透。” 鲁迅 《〈三闲集〉序言》:“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词语解释:剧吐 拼音:jù tù
剧烈的呕吐,见于消化道、神经系统及代谢异常性疾病,亦见于各种中毒词语解释:孕吐 拼音:yùn tù
孕妇在妊娠初期食欲异常、恶心、呕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