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共15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告成告休告凶告谢告止告诫告饶告殂
告别告饥告庙告存告求告论告首告燎
告语告急告籴告竭告祭告匮告馨告扰
告诉告身告辞告朔告文告回告麻告状
告老告终告捷告谕告知告免告月告疾
告归告戒告教告讦告白告飨告朔饩羊告祢
告劳告言告天子告誓告礼告致告札告示
告天告哀告官告托告命告称告揖告牒
告行告至告假告罪告愬告饮告慰告类
告报告病告祝告缗告乏告托告止幡告猎

词语解释:告成  拼音:gào chéng
(1).上报所完成的功业。《诗·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孔颖达 疏:“告其成功於 宣王 也。”《北史·窦炽传》:“﹝臣﹞得一覩诛翦鲸鯢,廓清寰宇,省方观俗,登岳告成,然后归魂泉壤,无復餘恨。”《新唐书·褚遂良传》:“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古初,方告成 岱宗 ,而彗輒见,此天意有所未合。”
(2).指事情完成。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真宗 建 玉清宫 ,自经始及告成,凡十四年。”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立祠》:“[ 郝大人 :]道我四人是 马公 旧人,即委督工建造,前日告成。” 艾芜 《山野》第一部一:“ 赵宝山 见和议告成,便高兴非常。”
词语解释:告别  拼音:gào bié
(1).辞行;辞别。《后汉书·郅恽传》:“ 惲 於是告别而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僧伽何国人》:“吾妻 沉 素事僧伽谨甚。一夕,梦和尚告别, 沉 问所往,答曰:‘当与 苏子瞻 同行。’”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书与 曹公 告别,把府库封缄密者!” 萧红 《手》:“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2).离别;离开。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诗:“相逢难袞袞,告别莫匆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在 北京 城飘满槐花浓香的时节,他们告别了祖国,重又踏上 朝鲜 的土地。”《十月》1982年第6期:“在告别人生之前,要最后体味一下生活赐与人的芳香。”
(3).特指和死者最后诀别,以示哀悼。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我没有向他的遗体告别,但是他的言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词语解释:告语  拼音:gào yǔ
(1).告诉;述说。《史记·滑稽列传》:“至为 河伯 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元祐 初, 温公 拜相,更易 熙丰 政事。 荆公 在 钟山 ,亲旧恐伤其意,不敢告语。” 鲁迅 《呐喊·自序》:“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
(2).文体类别名。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曾文正公 更约为三门十一类,曰论著,曰告语,曰记载。”按,《经史百家杂钞》于“告语”门下,分诏令(上告下者)、奏议(下告上者)、书牍(同辈相告者)、哀祭(人告于鬼神者)四类。
词语解释:告诉  拼音:gào sù
亦作“ 告愬 ”。
(1).向上申诉。《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吕氏春秋·振乱》:“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闕告诉者不絶。”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 逢 每寃其父之名不在於史,将欲抱所寃诣京师,告诉於司史氏。”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悵望於天。”
(2).告知;对人说明。《史记·龟策列传》:“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宋 杨万里 《景灵宫闻子规》诗:“今年未有子规声,忽向宫中树上鸣,告诉落花春不管,裴回晓月恨难平。”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把这要替的情由,告愬他们得知。”《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金 将入赘船上,及得病之由,备细告诉了一遍。”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有一个想不到的好消息,我本来不打算告诉你们,好保持个突然性。”按,告知义今读轻声。
(3).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七章:“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词语解释:告老  拼音:gào lǎo
(1).旧指官吏年老辞官退休。《左传·襄公七年》:“ 韩献子 告老。” 唐 陈子昂 《高府君墓志铭》:“於是因阶秩满,告老归闲。”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始公在 并州 ,年甫七十,亟欲告老,会左迁,不敢。”《红楼梦》第一○四回:“我心里巴不得不做官,只是不敢告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在外面做过知县,现在告老还乡。”
(2).泛指年老退休。《新华文摘》1983年第12期:“现在……做这种大衣的老师傅都告老了。”
词语解释:告归  拼音:gào guī
(1).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孔 传:“告老归邑。”《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后汉书·张湛传》:“后告归 平陵 ,望寺门而步。” 李贤 注:“告归,谓请假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严恭肃》:“以病告归,先人往问疾,至其榻前,布衾破敝,寒士之不如也。” 清 汪懋麟 《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诗:“勇退人所难,告归君独惺。”
(2).告辞,告别回家。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是晚 孟沂 告归。 张运使 不説破他,只叫馆僕尾着他去。”
词语解释:告劳  拼音:gào láo
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劳苦。《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郑玄 笺:“虽劳不敢自谓劳。”《后汉书·皇甫规传》:“以为忠臣之义,不敢告劳,故耻以片言自及微効。” 唐 杜甫 《北邻》诗:“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新五代史·杂传·安重荣》:“诸族首领皆遣人送 契丹 所授告身、敕牒、旗帜来归款,皆号泣告劳,愿治兵甲以报怨。”
词语解释:告天  拼音:gào tiān
(1).祭告天帝。《东观汉记·安帝纪》:“遣司徒等分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 李贤 注:“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
(2).呼天诉冤。《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李善 注:“《淮南子》曰:‘庶女告天,雷电下击, 景公 臺陨,海水大出。’ 许慎 曰:‘庶女, 齐 之少寡,无子,养姑。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而杀母,以诬告寡妇,妇不能自解,故寃告天。’”
(3).“ 告天子 ”的省称。《三才图会·告天子》:“告天,褐色,似鶉而小,海上丛草中多有之,黎明时遇天晴霽,则且飞且鸣,直上云端,其声连绵不已,一云叫天子。”参见“ 告天子 ”。
词语解释:告天子  拼音:gào tiān zǐ
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 华北 一带及 长江 中下游,冬达 福建 和 广东 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词语解释:告行  拼音:gào xíng
告别,辞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嘘气烧肠》:“此道人颇有戏术,今日告行,当薄赠之。”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 永常 ﹞擢为 河南 宪司僉事,告行於余。”《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记得临别之言,慌忙向叔父告行,叔父又留他饯别。”
词语解释:告报  拼音:gào bào
(1).告知;报告。 汉 王充 《论衡·卜筮》:“夫言问天,则天为气,不能为兆;问地,则地耳远,不闻人言。信谓天地告报人者,何据见哉?” 唐 元稹 《阳城驿》诗:“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弓箭社人户,遇出入经宿以上,须告报本社头目及邻近同保之人,违者罚钱三百文。”《三国演义》第四八回:“ 庶 ( 徐庶 )蒙丞相收録,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 散关 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
(2).邸报。 宋 苏辙 《辞起居郎状》:“右臣今月十九日准阁门告报已有告命除臣起居郎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绍兴末, 史魏公 为参政,始命书吏鏤版从邸吏告报,不受双书。”
词语解释:告休  拼音:gào xiū
指官吏退休,辞职。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尔奉上惟勤,接下以惠……手足胼胝,未获告休。”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知足告休,颐养于家。” 宋 梅尧臣 《答王德言》诗:“虽然自薅薙,抱痾方告休。”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二:“﹝ 朱仕鲁 ﹞闹起迂脾气,当面交还朝笏,要告休回家。”
词语解释:告饥  拼音:gào jī
告以饥饿。 元 尹廷高 《巢燕行》:“乌衣失偶成孤飞,巢中黄口争告飢。”
告以饥馑。《左传·隐公六年》:“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糴於 宋 、 衞 、 齐 、 郑 ,礼也。”
词语解释:告急  拼音:gào jí
报告情况紧急,请求救助。《左传·成公十八年》:“ 楚子重 救 彭城 ,伐 宋 , 宋 华元 如 晋 告急。”《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欲杀乳母,乳母告急於 东方朔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朝鲜 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异乡客有落拓不能归者,苟一告急,﹝ 梅和鼎 ﹞无不应之如响。”《十月》1982年第6期:“妈妈接到我的告急电话之后,象 基辛格 往返 中东 搞穿梭外交那样火速赶到军里。”
词语解释:告身  拼音:gào shēn
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 周 克 并州 ,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词语解释:告终  拼音:gào zhōng
(1).宣告结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中霤神》:“主人禄命告终,阴符已下。” 明 吴承恩 《秦玺论》:“图籙告终,寳器载迁,璽而归 汉 焉。”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张伯伦 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2).特指生命结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张子房服金丹而死》:“服金丹而告终者, 臧延甫 、 张子房 、 墨狄子 是也。”
词语解释:告戒  拼音:gào jiè
亦作“ 告诫 ”。 警告劝戒。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宋 岳飞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復蒙天语之丁寧,告戒备至。”《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再传圣旨……告戒切勿妄杀人命。”《明史·丘濬传》:“课国学生尤谆切告诫,返文体於正。”
词语解释:告言  拼音:gào yán
揭露;告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诸 灌 氏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阴事。”《后汉书·梁冀传》:“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兔,转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 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乃下詔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 徐恩 ﹞交赂权贵,猾贼邑中……而邑人亦无敢告言 恩 者。”
词语解释:告哀  拼音:gào āi
(1).诉说痛苦哀伤。《诗·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郑玄 笺:“告哀,言劳病而愬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仲舒 专儒, 子长 纯史,而丽縟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
(2).乞求可怜;请求疼爱。《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张家去求情,李家去告哀。” 沙汀 《丁跛公》:“待到后来,就是两三个时常跟父亲登茶馆的孩子,一望见他那老是半张开着,留神着什么似的阔嘴,也会做出一种告哀的神情,用乳声哼道:‘您,老,人家,怎么咯……’”
(3).报丧。《周书·赫连达传》:“及 岳 为 侯莫陈悦 所害……﹝ 达 曰﹞‘ 达 请轻骑告哀。’” 唐 于鹄 《哭王都护》诗:“告哀乡路远,助葬戍城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安南纳款》:“又七年而 惟潭 死,子 惟新 袭位,不告哀,不入贡,亦不请封,詔命詰责之。”
词语解释:告至  拼音:gào zhì
(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
(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 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 告庙 ”、“ 饮至 ”。
词语解释:告病  拼音:gào bìng
(1).称说有病。《穆天子传》卷六:“天子舍於泽中, 盛姬 告病,天子怜之。”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
(2).官吏因病请求退休。《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尝告归之田” 唐 颜师古 注:“今官吏因病乞休曰告病始此。”《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从夫人之言,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沉端恪 ﹞以告病同知而特用京员,以五品司官而赐第赐帑……皆自来未有之旷典。”
(3).泛指因病请假。《红楼梦》第一一○回:“你想,这些奴才,有钱的早溜了,按着册子叫去,有説告病的,有説下庄子去了的。”
词语解释:告凶  拼音:gào xiōng
预告凶兆。《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郑玄 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一说“告凶”为天时不顺之谓。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词语解释:告庙  拼音:gào miào
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巡狩》:“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庄宗 受(三矢)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大将受命》:“《唐志》云:大将出军征讨,皆告庙受鉞,辞 齐太公 庙讫,不宿於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 李建泰 出师西征,我家特奉朝命,以太牢告庙,此时何等烜赫。”
词语解释:告籴  拼音:gào dí
请求买粮。《逸周书·籴匡》:“於是救困大荒……君亲巡方,卿参告糴。”《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厄于 陈 蔡 ,从者七日不食。 子贡 以所齎货窃犯围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 宋 陆游 《山园遣兴》诗:“输逋告糴走比邻,恤患分灾累故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官吏之抚治此方者,又岂能长以告糴劝捐为事乎?”
词语解释:告辞  拼音:gào cí
告别,辞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神女﹞又赠诗一首。把臂告辞,涕泣流离,肃然昇车,去若飞迅。” 宋 苏轼 《赐大辽贺正旦人使正月六日朝辞讫就驿御筵口宣制》:“卿等来修旧好,克备多仪,既陛见以告辞,将驾言而反命。”《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次日 王勃 告辞, 阎公 乃赐五百縑及黄白酒器,共值千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召见者和我客气了一下,我趁他好象没有话再说,便起身告辞。”
词语解释:告捷  拼音:gào jié
(1).报告胜利的消息。 唐 元稹 《论西戎表》:“今之屯戍者则不然,众其城堡,异其师长,获一马则图功,虏一戎则告捷。”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倘若边疆告捷,海宇承平,一定要叙功论赏。”
(2).作战、比赛等取得胜利。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中国人民解放军驻 思茅 地区某医院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九天,便调集了医生护士,开展工作,进行临床试验,初战告捷,旗开得胜。”
词语解释:告教  拼音:gào jiào
(1).告喻教诲。《书·立政》:“乃敢告教厥后。” 夏曾佑 《小说原理》:“无所为而为之事,则本之於天性,不待告教而为者也。”
(2).敬辞。指书信。 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先公自 鄂 如京师,其时事会世难,告教罕至。夫人忧劳踰月,默泣不食,又惧貽太夫人之忧虑,紿以疾告,书至而愈,人乃知之。”
词语解释:告天子  拼音:gào tiān zǐ
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 华北 一带及 长江 中下游,冬达 福建 和 广东 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词语解释:告官  拼音:gào guān
旧指向官府控告
词语解释:告假  拼音:gào jià
请假。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近因岁暮,转觉形羸,虽云告假之中,仍列钧台之上。”《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臣乞告假彼处,迁葬 伯桃 已毕,却回来事圣上。”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被掠卖者﹞幸而抵埠,即充极苦之工,倦即加以鞭箠,病亦不许告假。”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他用哆嗦软弱的手,写了一张告假的签呈。”
告借。 宋 叶适 《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凡 棐 幼长师友笔砚,觅举近远,虽费而给,未尝告假。”
词语解释:告祝  拼音:gào zhù
指古代祭祀时,尸祝为主人祈福。《荀子·礼论》:“卜筮视日,斋戒脩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 杨倞 注:“告祝,谓尸命祝以嘏於主人曰:‘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於女,孝孙来女,孝孙使女,受禄於天,宜稼於田,眉寿万年,勿替引之。’如或歆饗其祀然也。”
词语解释:告谢  拼音:gào xiè
(1).辞职。《宋书·何尚之传》:“﹝ 尚之 ﹞致仕……上又与 江夏王 义恭 詔曰:‘今朝贤无多,且 羊 孟 尚不得告谢, 尚之 任遇有殊,便未宜申许邪。’”
(2).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故事,初授从官给諫未衣紫者,告谢日面赐金紫。”《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辛丑,直祕阁、同知礼院 周孟阳 告谢,諭閤门引对於 延和殿 久之。自是数召见,访以时事。”
(3).犹请罪。 宋 范仲淹 《让枢密表》:“以柔远未至,选将有差之辞,告谢於皇天后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钱处士》:“尔天罚将及,可急告谢自责。”
词语解释:告存  拼音:jū cún
问候,慰问。《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 郑玄 注:“每月致膳。” 孔颖达 疏:“告,谓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
词语解释:告竭  拼音:gào jié
指财物、矿藏等净尽:库藏~ㄧ该地区矿藏由于长期开采,今已~。
词语解释:告朔  拼音:gù shuò
(1). 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 郑司农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穀梁传·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诸侯。”《大戴礼记·用兵》:“ 夏桀 、 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诸侯。”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杜预 注:“经称‘告月’,传称‘告朔’,明‘告月’必以朔。”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明 阎尔梅 《观虎丘祭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傀儡塲。”
(4).见“ 告朔餼羊 ”。
词语解释:告朔饩羊  拼音:gù shuò xì yáng
《论语·八佾》:“ 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朱熹 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 鲁 自 文公 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 子贡 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 告朔 ”。 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
词语解释:告谕  拼音:gào yù
(1).晓喻;晓示。《史记·殷本纪》:“ 盘庚 乃告諭诸侯大臣。”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问讯残疾,告諭礼仪。”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大王告諭诸蕃首领,不须去父母之邦。”《明史·太祖纪一》:“遣儒士告諭父老,劝农桑。”
(2).指告示,布告。 郑振铎 《止水的下层》:“到了征服者在入城张贴停止杀戮抢略的告谕时,民众却蜂拥的回家。”
词语解释:告讦  拼音:gào jié
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 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 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 刘师培 《悲佃篇》:“ 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词语解释:告誓
宣誓;祷告
词语解释:告托  拼音:gào tuō
1.告诉,嘱托。
词语解释:告罪  拼音:gào zuì
(1).告发罪行。《汉书·赵广汉传》:“丞相傅婢有过,自绞死…… 广汉 即上书告丞相罪。” 唐 刘兼 《贻诸学童》诗:“攘羊告罪言何直,舐犊牵情理岂虚。”
(2).宣布罪状。《新唐书·百官志三》:“﹝大理寺丞﹞正刑之轻重,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
(3).请罪。谓犯有罪过,请予处分。后常用为表示歉意的谦辞。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 负芻 乃杀太子而自立, 子臧 将亡, 负芻 惧而告罪。”《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官人慢坐,奴家家无夫主,不便久陪,告罪则箇。” 郭沫若 《〈孔雀胆〉二三事》:“万一在 昆明 的演出不十分成功,那我要告罪,那当然是我的剧本不成名器的原故。” 高晓声 《大好人江坤大》二:“﹝大队书记﹞便问银耳如何吃法,倒把 江坤大 问呆了,唯独这一点,他不曾想到要学,只得告罪。”
词语解释:告缗  拼音:gào mín
指告发富户隐匿财产,逃漏税款。《史记·酷吏列传》:“出告緡令,鉏豪彊并兼之家。” 张守节 正义:“ 武帝 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作钱数。每千钱一算,出一等,贾人倍之。若隐不税,有告之,半与告人,餘半入官。”《后汉书·鲜卑传》:“乃兴盐铁酒榷之利,设告緡重税之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监司督责,以刻为明,簿法之苛,过於告緡。” 清 吴伟业 《短歌》:“胠篋从他误攫金,告緡怜我非怀璧。”
词语解释:告止  拼音:gào zhǐ
要求停止。《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酒行数过, 县君 不等宣教告止,自立起身道:‘官人慢坐,奴家家无夫主,不便久陪,告罪则箇。’”《天雨花》第四回:“ 维明 已不胜酒力,老夫人犹自劝频频,御史告止不能饮。”
词语解释:告求  拼音:gào qiú
请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羣盗大惊,一齐下马,跪在路旁,告求饶命。” 郭沫若 《后悔》:“﹝他﹞更不能不在店员面前告求一次恕饶。”
词语解释:告祭  拼音:gào jì
(1).祭宗庙,告祖先。《诗·大雅·江汉》“釐尔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 唐 孔颖达 疏:“王命 召虎 云:今赐汝以圭柄之玉瓚,又副以秬米之酒,芬香条畅者一卣尊,汝当受之以告祭于汝先祖有文德之人。”
(2).行封禅大典。《诗·周颂·时迈序》:“《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 毛 传:“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禪也。《书》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
词语解释:告文  拼音:gào wén
祭文。《明史·沉鲤传》:“﹝帝﹞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 鲤 ﹞请斋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 明 李贽 有《关王告文》
词语解释:告知  拼音:gào zhī
把事情告诉人,使之知道。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生骇其言异,遂具告知。”《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把这话告知朝贵,谁想朝贵不但毫不惊慌,还要説:‘ 日本 一个小国,他能怎样?’”《诗刊》1978年第5期:“姿态万千的崮,象我们手中的刀、枪、剑。它告知天下敌,战士一直在前线。”
词语解释:告白  拼音:gào bái
(1).报告,汇报。《孟子·梁惠王下》“有司莫以告” 汉 赵岐 注:“有司诸臣,无告白於君。”《晋书·儒林传·徐邈》:“﹝足下﹞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
(2).关机、团体或个人对公众的声明或启事。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蜜蜂》:“於是该处绅耆,每於二月初旬,出有告白,帖於堂上。” 吴玉章 《辛亥革命》十五:“ 蒲殿俊 等曾发出告白,要人民只求保路,不要反抗官府,更不可聚众暴动。”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书肆 天许斋 告白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
(3).说明;表白。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闹这样玩意的……即使其中偶然有曾经弄过笔墨的人,然而这时却正是露出原形,在告白他自己的没落。” 王西彦 《在退却的路上》:“他依然找到了那个副官处,想向那些官长们告白自己的焦虑。”
词语解释:告礼  拼音:gào lǐ
(1).指报帝王之丧。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某前年被詔,告礼 幽州 。” 马其昶 校注:“﹝ 贞元 ﹞二十一年正月, 德宗 崩,以 藩 ( 李藩 )为告哀使,故至 幽州 。”
(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仪礼·聘礼》“释币於行” 唐 贾公彦 疏:“大夫虽三祀,有行无常祀。因行使,始出有告礼而已。”《宋史·礼志五》:“告礼:古者天子将出,类於上帝,命史告社稷及圻内山川。又天子有事,必告宗庙,歷代因之。”
词语解释:告命  拼音:gào mìng
(1).请命。《易·泰》:“﹝象曰﹞城復於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高亨 注:“邑人请命不要用兵。”
(2).犹天书。上天垂告下民的文书。《三国志·魏志·张臶传》:“ 张掖郡 玄川溢涌,激波奋荡,宝石负图,状像灵龟,宅于川西,嶷然磐峙,仓质素章,麟凤龙马,焕炳成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
(3).帝王的诏令。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独 吴越 不待告命,封府库,籍郡县,请吏於朝。”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徽宗 曰:朕欲教习书法,告命使能者书之。”
(4).特指告身,授官之符。 宋 岳飞 《辞建节第四札》:“敢望圣慈察臣之愚,实非矫饰。所有告命见在 鄂州 军资库寄纳,伏乞特赐追还,以安愚分。”《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内外官闕,取尝试有效者随科授职。所赐告命,仍具举主姓名。”
词语解释:告愬  拼音:gào shuò
见“ 告诉 ”。
词语解释:告诉  拼音:gào sù
亦作“ 告愬 ”。
(1).向上申诉。《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吕氏春秋·振乱》:“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闕告诉者不絶。”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 逢 每寃其父之名不在於史,将欲抱所寃诣京师,告诉於司史氏。”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悵望於天。”
(2).告知;对人说明。《史记·龟策列传》:“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宋 杨万里 《景灵宫闻子规》诗:“今年未有子规声,忽向宫中树上鸣,告诉落花春不管,裴回晓月恨难平。”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把这要替的情由,告愬他们得知。”《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金 将入赘船上,及得病之由,备细告诉了一遍。”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有一个想不到的好消息,我本来不打算告诉你们,好保持个突然性。”按,告知义今读轻声。
(3).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七章:“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词语解释:告乏  拼音:gào fá
(1).缺乏;宣告缺乏。《艺文类聚》卷三五引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中馈告乏,役者莫兴。” 郭沫若 《对于文化人的希望》:“汽车行每隔三五日也要轮流地被强迫停歇业一日,这所表示的是什么?便是汽油的告乏啊!”
(2).谓显现困顿。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若待雪消路现之后,又是他精还力復之时,彼势方张,我军告乏,天下事无可为矣。”
词语解释:告诫  拼音:gào jiè
见“ 告戒 ”。
词语解释:告戒  拼音:gào jiè
亦作“ 告诫 ”。 警告劝戒。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宋 岳飞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復蒙天语之丁寧,告戒备至。”《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再传圣旨……告戒切勿妄杀人命。”《明史·丘濬传》:“课国学生尤谆切告诫,返文体於正。”
词语解释:告论  拼音:gào lùn
谓向官府控告。论,论罪。《元典章·台纲二·察司体察等例》:“随处兇徒恶党,不务本业,以风闻公事,妄构饰词,告论官吏,恐吓钱物,沮坏官府。此等之人,并行究治。” 明 《杀狗记·窑中拒奸》:“呈奸狡,刁唆人告论,君子貌,小人心。”
词语解释:告匮  拼音:gào kuì
(1).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
(2).诉说用度缺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词语解释:告回  拼音:gào huí
(1).辞别,请归。《水浒传》第八十回:“ 高太尉 谢了:‘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今便告回,所有衷肠,尽见简内。”
(2).泛指回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送至交界地方,路上太平的了,然后别了 韩赞卿 告回。”
词语解释:告免  拼音:gào miǎn
请求免罪。《四游记·湘子设筵和好》:“ 果老 乃引 洞宾 至 钟离 、 铁拐 之前,下拜请罪,众復为之告免。” 徐懋庸 《鸡肋》二:“你这次的罪是不小的,姑念多年有功,并且众官告免,这次便饶了你。”
词语解释:告飨  拼音:gào xiǎng
祝告、供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饗。”《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著作局撰告饗宗庙及诸祠祭祝文称尊号, 唐 惟《开元礼》有之,稽古者以为非礼。”
词语解释:告致
官员告老退休
词语解释:告称
告诉;告说
词语解释:告饮
请饮
词语解释:告托  拼音:gào tuō
告诉,嘱托。 宋 程垓 《雪狮儿》词:“渐倚醉、要人搂著,低告託,早把被香熏却。”
词语解释:告饶  拼音:gào ráo
请求饶恕。《红楼梦》第九十回:“ 岫烟 见婆子跪在地下告饶,便忙请 凤姐 到里边去坐。” 沉从文 《泥涂》:“这妇人快要到门边时,又怯怯的回过头来,向柜台上人告饶求情。”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 老孙头 手里的榆木棒子,其实还没有举起,小老婆子慌忙睁开眼睛,站立起来,跪着告饶道:‘别揍呀,我起来了。’”
词语解释:告首  拼音:gào shǒu
告发。 宋 王巩 《甲申杂记》:“﹝我﹞因盗官钱三十贯,为同辈告首,乃召告者入库交钱,遂杀之。”《宣和遗事》后集:“见有告首人在,你不得胡説。”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若里长有业户不到而朦朧量报者,许人告首,处以重罪。”参见“ 告发 ”。
词语解释:告发  拼音:gào fā
(1).告别出发。《太平广记》卷二百引《抒情诗·李蔚》:“﹝ 李蔚 ﹞有布素之交 孙处士 ,不远千里,逕来修謁。 蔚 浹月留连。一日告发, 李 敦旧分,游 河 祖送。”
(2).向官府检举揭发。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国家之法,除赃吏因民告发者乃行之,其他不材之人……皆明知而不问。”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万一被这老子告发时,毕竟於我不利。”《平山冷燕》第七回:“他虽得罪於你,却无人告发,我怎好平白去拿他?” 巴金 《利娜》:“不久就有人告发了我们,我和 薇娜 被捕了。”
词语解释:告馨  拼音:gào xīn
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存粮~。
词语解释:告麻  拼音:gào má
宣读麻词。 唐 宋 时诏书用黄、白麻纸书写,故称之为麻词。《新唐书·崔铉传》:“昕旦告麻,大雾塞廷中,百僚就班脩庆,大风雨雹,时谓不祥。”
词语解释:告月  拼音:gào yuè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 告朔 ”。
词语解释:告朔  拼音:gù shuò
(1). 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 郑司农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穀梁传·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诸侯。”《大戴礼记·用兵》:“ 夏桀 、 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诸侯。”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杜预 注:“经称‘告月’,传称‘告朔’,明‘告月’必以朔。”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明 阎尔梅 《观虎丘祭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傀儡塲。”
(4).见“ 告朔餼羊 ”。
词语解释:告朔饩羊  拼音:gù shuò xì yáng
《论语·八佾》:“ 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朱熹 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 鲁 自 文公 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 子贡 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 告朔 ”。 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
词语解释:告朔饩羊  拼音:gù shuò xì yáng
《论语·八佾》:“ 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朱熹 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 鲁 自 文公 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 子贡 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 告朔 ”。 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
词语解释:告札  拼音:gào zhá
即告身。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空名告札,昨 荆 广 宣司初不曾申请降到,惟有 韩京 缴到数道。”《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大尹再三不决,猛省思量:‘有告札文凭是真的。’”参见“ 告身 ”。
词语解释:告揖  拼音:gào yī
敬辞。表示向对方施礼。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二位老先生告揖。”
词语解释:告慰  拼音:gào wèi
感到安慰;表示安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孺人虽不及见,亦足告慰泉壤矣。”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贱躯如常,眷属亦安健,可告慰。”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从山顶上接连飞起了三颗绿色的信号弹,以它灿烂夺目的光辉,告慰着祖国的亲人。”
词语解释:告止幡  拼音:gào zhǐ fān
亦作“ 告止旛 ”。 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词语解释:告殂  拼音:gào cú
谓死亡。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一日告殂,遗言尸赴东流湍水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崔相国﹞不幸因病告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忽一日, 莫翁 一病告殂。”
词语解释:告燎  拼音:gào liáo
焚柴以祭告天帝。《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应保圣祚,告燎受符。”
词语解释:告扰  拼音:gào rǎo
(1).犹告发。《水浒传》第二二回:“父亲可使人暗暗地送些金银去与 朱仝 ,央他上下使用及资助 阎婆 些少,免得他上司去告扰。”
(2).客人受到款待,对主人表示感谢的话。
词语解释:告状  拼音:gào zhuàng
(1).报告情状。《魏书·拓跋仪传》:“ 遂留 闻召,恐发,踰墙告状, 太祖 祕而恕之。”
(2).提出控告。《北史·许宗之传》:“ 宗之 怒,殴杀 超 。 超 家人告状, 宗之 上 超 谤訕朝政。”《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次日 王节使 方到,已知家小船被盗,细开失单,往 杭州府 告状。”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一:“ 玛力 要告状,咱们全完;她高高一抬手,万事皆休。”
(3).向某人的上级或尊长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这个人的欺负或不公正的待遇。 任德耀 《小足球队》第四幕:“ 黎明 向 江老师 告状了!” 柯岩 《快活的小诗·“告状”》:“姐姐把书箱呯的一声关上,气呼呼地就去找爸爸告状。”
词语解释:告疾  拼音:gào jí
即告病。指古代官吏因病请求退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太祖 作议郎,告疾归乡里。”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崇国赵公行状》:“公 淳熙 十四年七月三十日薨于位,年六十七。先告疾也,请‘罢户部不候岁终先行比较指挥’。”
词语解释:告祢  拼音:gào mí
谓祭告父庙或父之神主。《礼记·曾子问》:“大宰、大宗、从大祝而告于禰。” 孔颖达 疏:“禰,父殯宫之主也,既葬讫,殯无尸柩,唯有主在,故告於主,渐神事之故也。同庙主之名,故曰禰也。”《仪礼·聘礼》“释币于禰” 汉 郑玄 笺:“天子、诸侯将出,告羣庙;大夫,告禰而已。” 贾公彦 疏:“大夫三庙,降天子,故直告禰而已。”
词语解释:告示  拼音:gào shì
(1).晓谕,示知。《荀子·荣辱》:“仁者好告示人。”《后汉书·隗嚣传》:“因数腾书 陇 蜀 ,告示祸福。”《北史·叔孙俊传》:“每奉詔宣外,必告示慇懃,是以上下嘉叹。”《朱子语类》卷八九:“待两三日方知,遂出榜告示。”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公安局公开告示,禁止歌咏队在街头教群众唱歌。”
(2).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如今沿途留下告示,如有收留小女 翠鸞 者,赏他花银十两。”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那壁厢掛着的是告示也。”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县衙门的告示,早就下来了。晓谕百姓凡有在中秋夜晚燃放鞭炮者,以通匪论罪。”
词语解释:告牒  拼音:gào dié
(1).告发的文书。《新唐书·王鉷传》:“﹝ 天宝 ﹞十一载四月, 縡 与 銲 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诛执政作难。先二日事觉,帝召 鉷 付告牒。”《新唐书·宋申锡传》:“ 大和 五年,遣军候 豆卢著 诬告 申锡 与 漳王 谋反…… 僧孺 等见上出 著 告牒,皆骇愕不知所对。”
(2).即告身。《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 ,人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 傅尧俞 ﹞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参见“ 告身 ”。
词语解释:告身  拼音:gào shēn
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 周 克 并州 ,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词语解释:告类  拼音:gào lèi
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汉书·陈汤传》:“荐功宗庙,告类上帝。”《晋书·愍帝纪》:“奉 秦王 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 舜 之摄也,肆类於上帝。 孔安国 註曰: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 汤 黜 夏 命,昭告于上天神后,皆其事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 宋 叶适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告类。”
词语解释:告猎  拼音:gào liè
犹告讦。《韩诗外传》卷五:“ 秦 之时,非礼义、弃《诗》《书》、略古昔,大灭圣道,专为苟妄,以贪利为俗,以告猎为化,而天下大乱。” 许维遹 集释:“ 闻一多 先生云:‘《集韵》擸与擖同。擖有猎揭二音。音揭者则与訐同音。告猎,即告擸(擖),亦即告訐也。’案: 闻 説是也,‘訐’‘猎’音近,故义亦近。”参见“ 告訐 ”。
词语解释:告讦  拼音:gào jié
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 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 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 刘师培 《悲佃篇》:“ 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共15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