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咀嚼 拼音:jǔ jué
(1).咬嚼;嚼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锯齿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别味。” 五代 王周 《齿落词》:“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他说完了,用叉子叉起冷盘里一块鸭翅膀在细细咀嚼。”
(2).引申为并吞;侵吞。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兼弱攻昧,取成定霸,吞噬四邻,咀嚼群雄。” 清 黄遵宪 《番客篇》:“一闻番客归,探囊直啟钥……亲戚恣欺凌,鬼神助咀嚼。”
(3).谓咬字吐音。 三国 魏 曹植 《元会》诗:“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4).玩味;体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 唐 孟郊 《懊恼》诗:“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絶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他对于 万女士 的议论,觉得字字入妙,足够咀嚼。”
(5).犹诅咒;指摘。《后汉书·左雄传》:“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资治通鉴·汉顺帝阳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咀,在吕翻。”《后汉书·宦者传·吕强》:“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李贤 注:“膏脣拭舌,谓欲谗毁故也。”词语解释:咀噍 拼音:zuǐ jiào
(1).犹咀嚼。《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唐 韩愈 《记梦》诗:“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盘。” 宋 陆游 《老马行》:“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2).玩味;钻研。 宋 苏辙 《免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咀噍文词,本腐儒之事业;弹治邪枉,犯众口之憎嫌。”词语解释:咀味 拼音:zuǐ wèi
(1).品味。 宋 梅尧臣 《寄张比部静居院四堂》诗:“就枝掇鲜美,咀味销冰酥。” 明 高启 《青邱子歌》:“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2).玩味;体味。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苏惠州 ﹞作诗每为不知者咀味,以为有讥訕,而实不然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作文,静室隐几,冥搜邈然,不期诗思遽生,妙句萌心,且含毫咀味,两事兼举,以就兴之缓急也。”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词语解释:咀吞 拼音:zuǐ tūn
咀嚼吞食。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 宋 黄庭坚 《萧葛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咀吞千亩餘,胸次不蠆芥。”词语解释:咀啖 拼音:zuǐ dàn
嚼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雀鳅蛇蟹之异》:“﹝ 吕五 ﹞每以一大斛,置鰍满中,投以盐醯,听其咀啖至困,然后始加刀炙。”词语解释:咀啮
咬嚼。 南朝 陈 徐陵 《梁禅陈玺书》:“电目雷声之禽,鉤爪锯牙之兽,咀啮含生,不知纪极。”词语解释:咀茹 拼音:zuǐ rú
(1).嚼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膳可以咀茹华璚,势可以总摄 罗酆 。” 宋 邵雍 《首尾吟》之八:“咀茹兰蕙宜有主,恢张风雅更为谁。”
(2).谓钻研。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朱朝贞》:“遂弃去公车业,穷日夜为囊帙蠹鱼,兼咀茹释氏诸书。”词语解释:咀啜 拼音:zuǐ chuò
犹饮食。 宋 杨万里 《岁暮病起遣闷》诗:“酒冽肴果富,咀啜俱芳珍。”词语解释:咀药 拼音:zuǐ yào
(1).服药。《汉书·王嘉传》:“ 嘉 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2).古代煎药,先将药材嚼成粗粒再煎。故亦称煎药为咀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小姐,我去咀药来。”词语解释:咀脸 拼音:zuǐ liǎn
脸面,脸色。指态度表情。 茅盾 《锻炼》一:“我们今天还要去奔走营救,看人家的咀脸,越想越不服气。”咀,一本作“ 嘴 ”。词语解释:咀片 拼音:zuǐ piàn
又称饮片。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片、丝、块、段状,便于煎服的药材。古时药物加工往往不用刀具,而用牙咬,故称。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入闱》:“这病容易治,待我撮药来,咀片般般备,依方撮弄。”词语解释:咀征含商 拼音:zuǐ zhēng hán shāng
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东京 之朝,兹道(指辞赋之作)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 班 ( 班固 )、 傅 ( 傅毅 )、 张 ( 张衡 )、 蔡 ( 蔡邕 )为之雄。”词语解释:咀嚅 拼音:zuǐ rú
体味;钻研。 金 元好问 《答李唐佐》诗:“信默餘天粹,咀嚅有道真。”《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录《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 璟 ﹞弱冠咀嚅经传,喜谈兵,究极韜略。”词语解释:咀徵含商
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东京 之朝,兹道(指辞赋之作)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 班 ( 班固 )、 傅 ( 傅毅 )、 张 ( 张衡 )、 蔡 ( 蔡邕 )为之雄。”词语解释:咀赖罗 拼音:zuǐ lài luó
植物名。可入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医》:“有药名咀赖罗,在高山石崖下。山腹中有石孔,孔前有树,状如桑树,孔中有大毒蛇守之。取以大方箭射枝叶,叶下,便有乌鸟衔之飞去,则众箭射乌而取其叶也。”《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有树名咀赖罗,叶如梨,生穷山崖腹,前有巨虺守穴,不可到。”词语解释:咀咂 拼音:zuǐ zā
品味貌。 清 李渔 《凰求凤·囚鸾》:“[旦、老旦次第斟送又自饮介][旦]这是天池。[生咀咂介]甘同仙露,佳名雅称天池。”词语解释:咀咏 拼音:zuǐ yǒng
玩味吟诵。 清 曹寅 《集唐诗跋》:“二十七首包亘数千里,夭矫奋迅,神龙之全体已见,纳大海于一滴,咀咏者自得之尔。”词语解释:咀咒 拼音:zuǐ zhòu
诅咒;咒骂。《清史稿·广略贝勒褚英传》:“ 褚英 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咀呪,幽禁。”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詬厉巖廊之上,咀呪庙堂之间。” 丁玲 《韦护》第一章六:“他暴躁的咀咒这迟到的火车,而且在心上竟骂了一句不文雅的话。”词语解释:咀唔 拼音:jǔ wú
犹龃龉。谓意见不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何须畏》:“两公皆汉军,甚相得也,忽以事咀唔, 李 大愠。” 清 钱泳 《素不相能》:“吾乡 邹晓屏 相国,与 秦小峴 司寇素不相能,每有言论,輙彼此咀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