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咄拼音:duō 属月韵
咄 duō 〈叹〉
-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 咄,相调也。——《说文》
- 咄,相诃也。——《字林》
- 咄,啐也。——《苍颉篇》
-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康熙字典咄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
- 《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 又《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 又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 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又《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 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 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
-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
- 《玉篇》叱也。
- 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
- 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 又叶都聿切。
- 《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