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末字词组
咄咄忉咄诃咄闷嗗咄商咄嗞咄  
呵咄震咄乐嗟苦咄怪事咄咄咤咄囊囊咄咄  
叱咄骨咄书空咄咄汩咄喃喃咄咄   

词语解释:咄咄  拼音:duō duō
(1).感叹声。表示感慨。《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 ,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词语解释:呵咄  拼音:hē duō
大声斥责;吆喝。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而我正萎痿,安能致呵咄?” 宋 司马光 《出都日涂中成》诗:“徐驱款段马,放轡不呵咄。”
词语解释:叱咄  拼音:chì duō
呼喝;大声斥责。《战国策·燕策一》:“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北面事人主,而不任叱咄奔走,捍难御侮,而不死私讎。”
词语解释:忉咄  拼音:dāo duō
犹忉怛。啰嗦,唠叨。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予非躁而忉咄者,察之。”
词语解释:震咄  拼音:zhèn duō
大声呵叱。 清 黄景仁 《夹石》诗:“神怪纷推拏,英灵动震咄。”
词语解释:骨咄  拼音:gǔ duō
(1).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区。《新唐书·西域传下·骨咄》:“ 骨咄 ,或曰 珂咄罗 。广长皆千里。王治 思助建城 。多良马、赤豹。”
(2).兽名。《新唐书·回鹘传下》:“﹝ 黠戛斯 ﹞其兽有野马、骨咄、黄羊、羱羝。”
词语解释:诃咄  拼音:hē duō
(1).怒斥。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良毉只备位,药肆成虚设;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訶咄。”一本作“ 呵咄 ”。
(2).古国名。《隋书·炀帝纪下》:“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 突厥 、 新罗 、 靺鞨 、 毕大辞 、 訶咄 …… 契丹 等国并遣使朝贡。”
词语解释:乐嗟苦咄  拼音:lè jiē kǔ duō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鹖冠子·博选》:“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陆佃 注:“乐则嗟之,苦则咄之,不礼甚矣,苟非无耻之人岂所甘心哉。”
词语解释:书空咄咄  拼音:shū kōng duō duō
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 被废,在 信安 ,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金 元好问 《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夏衍 《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词语解释:闷嗗咄
闷闷的一声不响
词语解释:怪事咄咄  拼音:guài shì duō duō
同“ 咄咄怪事 ”。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 七闽 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
词语解释:汩咄  拼音:gǔ duō
隋 唐 时靺鞨族部落之一。《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 黑水 靺鞨 居 肃慎 地,亦曰 挹娄 , 元魏 时曰 勿吉 。直京师东北六千里,东濒海,西属 突厥 ,南 高丽 ,北 室韦 。离为数十部,酋各自治。其著者曰 粟末 部,居最南,抵 太白山 ,亦曰 徒太山 ,与 高丽 接,依 粟末水 以居,水源於山西,北注 它漏河 ;稍东北曰 汩咄 部。”
词语解释:商咄  拼音:shāng duō
春秋 鲁 美人之名。《吕氏春秋·去尤》:“ 鲁 有恶者,其父出而见 商咄 ,反而告其邻曰:‘ 商咄 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 商咄 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
词语解释:咤咄  拼音:zhà duō
怒吼声。 清 吴伟业 《廿五日偕穆苑先等游方公山》诗:“他年 子胥 涛,百里闻咤咄。”
词语解释:喃喃咄咄  拼音:nán nán duō duō
见“ 喃喃篤篤 ”。
词语解释:喃喃笃笃  拼音:nán nán dǔ dǔ
亦作“ 喃喃咄咄 ”。 絮叨不绝。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虽然是被风雨淋淋渌渌,也不合故意的喃喃篤篤。”《水浒传》第八回:“ 薛霸 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寃叫苦。”
词语解释:嗞咄  拼音:zī duō
嗟叹声。 清 方苞 《秦仲高墓表》:“ 寿民 立起自责曰:‘夫人而载此大福以终,嗞咄哉。’” 清 方苞 《张彝叹哀辞》:“ 金陵 翁止园 闻而嘆曰:‘嗞咄哉,使 彝叹 为 浙 行者我也。’”
词语解释:囊囊咄咄  拼音:nāng nɑng duō duō
见“ 囊囊突突 ”。
词语解释:囊囊突突  拼音:nāng nɑng tū tū
亦作“ 囊囊咄咄 ”。 犹唠唠叨叨。囊,同“ 囔 ”。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俺只见掩掩泼泼画船儿歪,囊囊突突梢公絮。”《西游记》第七五回:“唬得个獃子在草里囊囊咄咄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