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咋舌 拼音:zé shé
1.咬住舌头。谓因害怕而不敢说话。
《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唐 刘禹锡
《刘君遗爱碑》:“诉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莫説 顾夫人 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们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
2.谓因惊异而说不出话。 闻一多
《画展》:“那边画展热烈的情形,真令人咋舌。”
词语解释:咋指 拼音:zé zhǐ
谓咬指出血以自誓。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鐫铭。”词语解释:咋笔 拼音:zé bǐ
犹操笔。古人构思为文时常以口咬笔杆,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投员外从公虞》诗:“咋笔话肝肺,咏兹枯鱼章。”词语解释:咋啮 拼音:zǎ niè
啃咬。《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犬嚎吠,赶来咋嚙。”词语解释:咋咋 拼音:zǎ zǎ
象声词。形容呼叫声、咬牙声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大呼,声咋咋然。” 宋 方凤 《物异考·眚异》:“﹝ 邓喜 ﹞忽见一人头往食猪肉, 喜 引弓射之而中,咋咋作声。” 清 袁枚 《新齐谐·佟觭角》:“﹝ 傅九 ﹞瞪目不言,但切齿咋咋有声。”词语解释:咋咂 拼音:zǎ zā
形容啃咬之声。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猫说》:“迨月餘,﹝鼠﹞患復作,经夜咋咂有声。”词语解释:咋乎 拼音:zǎ hū
见“ 咋呼 ”。
词语解释:咋呼 拼音:zhā hū
亦作“ 咋唬 ”。亦作“ 咋乎 ”。 叫喊;吆喝。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第一天》:“不准发牢骚,也不准乱咋呼。” 吴祖光 《闯江湖》第二幕:“看见了就算了,别咋乎。” 杨朔 《百花山》:“ 梁振江 低声喝呼说:‘敌人都过来了,你咋唬什么!’”《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 三膘子 立时就咋呼来一帮脚行,尽是些膀大腰圆的。”词语解释:咋呼 拼音:zhā hū
亦作“ 咋唬 ”。亦作“ 咋乎 ”。 叫喊;吆喝。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第一天》:“不准发牢骚,也不准乱咋呼。” 吴祖光 《闯江湖》第二幕:“看见了就算了,别咋乎。” 杨朔 《百花山》:“ 梁振江 低声喝呼说:‘敌人都过来了,你咋唬什么!’”《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 三膘子 立时就咋呼来一帮脚行,尽是些膀大腰圆的。”词语解释:咋个 拼音:zǎ gè
(1).方言。怎么。
(2).谓怎么办。 巴金 《猪与鸡》:“‘说你死龟儿子,看你把老子咋个!’妇人双脚跳着,好象要扑过去似地大声说。” 李劼人 《天魔舞》第九章:“我们先生就不这样,没笼头的马样,要咋个就咋个。”词语解释:咋呀 拼音:zǎ yā
违拗。《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今欲据法科绳,实即不敢咋呀。见有上柱国勋,请与收赎罪价。”词语解释:咋指吐舌 拼音:zé zhǐ tǔ shé
咬着指头,伸着舌头。形容极为惊异。 清 钱谦益 《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书》:“见 徐巨源 与 陈伯璣 书,论僕晚年文字顓好駡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擣心者累日。”词语解释:咋唬 拼音:zhā hǔ
(1).见“ 咋呼 ”。
(2).夸口;炫耀。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去年秋天,敌人咋唬说要把 中 朝 人民军队饿死、冻死、窒死……但终于被粉碎了。”《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 麦三 棋艺不高,又爱咋唬。”
词语解释:咋呼 拼音:zhā hū
亦作“ 咋唬 ”。亦作“ 咋乎 ”。 叫喊;吆喝。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第一天》:“不准发牢骚,也不准乱咋呼。” 吴祖光 《闯江湖》第二幕:“看见了就算了,别咋乎。” 杨朔 《百花山》:“ 梁振江 低声喝呼说:‘敌人都过来了,你咋唬什么!’”《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 三膘子 立时就咋呼来一帮脚行,尽是些膀大腰圆的。”词语解释:咋唶 拼音:zé jiè
(1).指呼喊吆喝声。 汉 桓宽 《盐铁论·论灾》:“ 越 人美蠃蚌而简太牢,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 王利器 校释:“咋唶,大声也。”
(2).急速;顷刻。 明 杨慎 《俗言》卷一:“俗语急疾、顷刻曰窋咤……《集韵》作咋唶。”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骈雅》:“云咋唶,俄顷也。”词语解释:咋噬 拼音:zé shì
咬嚼吞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绿衣女》:“﹝ 于生 ﹞固詰里居,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