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歌韵 平声 hé huó huo,和平 个韵 去声 hè huò,唱和 和拼音:hè huò 属个韵,另见 歌韵
和 hè 〈动〉
- 应和;跟着唱
-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 拊石而和之。——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 当哭相和也。——清·林觉民《与妻书》
-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 附和;响应 。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 答应;允许 。如:和应(犹应和)
和 huò 〈动〉
- 掺合;混杂 。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 蒙哄,欺骗 。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量〉
-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如:衣裳已洗四和;头和药
康熙字典和古文:咊龢
- 《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𠀤音禾。
- 《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臥切,禾去聲。
- 《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