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可哀  拼音:kě āi
(1).令人悲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2).可怜。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词语解释:哀哀  拼音:āi āi
悲伤不已貌。《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郑玄 笺:“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哀哀 建威 ,身伏斧质。” 唐  李咸用 《湘浦有怀》诗:“鸿雁哀哀背朔方,餘霞倒影画 瀟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书僮吓的不敢言语,只哀哀的哭。” 赵朴初 《访广岛》诗之三:“哀哀欲絶絶復言,满座闻之摧心肝。”词语解释:余哀  拼音:yú āi
不尽的悲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餘哀。”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餘哀。”词语解释:悲哀  拼音:bēi āi
伤心。《老子》:“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史记·五帝本纪》:“ 尧 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 唐  杜牧 《寓题》诗:“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亦如此树枯死,岂有荣盛之日,吾所以悲哀耳。” 田汉 《南归》:“我也不愿她来分我的悲哀,而且悲哀也不是别人分得去的。”词语解释:衔哀  拼音:xián āi
心怀哀痛。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 曾子 衔哀,七日不飢。”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词语解释:七哀  拼音:qī āi
(1). 魏  晋 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 汉 末。 汉  王粲 、 三国  魏  曹植 、 晋  张载 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文选·曹植〈七哀诗〉》 唐  吕向 题解:“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隋  江总 《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 唐  杜甫 《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元  萨都剌 《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2).泛指多种哀伤。 唐  陆龟蒙 《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词语解释:见哀  拼音:jiàn āi
受到爱怜。哀,通“ 爱 ”。《管子·形势》:“亲与之友,几於不亲;见哀之役,几於不结。”《汉书·游侠传·萭章》:“吾以布衣见哀於 石君 , 石君 家破,不能有以安也。”词语解释:鸣哀  拼音:míng āi
发出悲哀的鸣叫声。 宋  范成大 《夜泊湾舟大风雨未至衡州一百二十里》诗:“有顷飘骤过,滩声独鸣哀。” 宋  陆游 《寒夜》诗:“吟苦虫催织,鸣哀雁断行。” 明  冯梦龙 《情史·小青》:“然小六娘竟期相俟,不忧无伴。附呈一絶,亦是鸟死鸣哀!”词语解释:清哀  拼音:qīng āi
清凄哀伤。《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晋  夏侯湛 《夜听笳赋》:“相和兮哀谐,惨激畅兮清哀。” 唐  鲍溶 《陇头水》诗:“细响风吹草,清哀雁落云。”词语解释:发哀  拼音:fā āi
举行哀悼仪式。《史记·项羽本纪》:“ 楚怀王 初封 项籍 为 鲁公 ,及其死, 鲁 最后下,故以 鲁公 礼葬 项王  穀城 。 汉王 为发哀,泣之而去。”《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太祖 崩 洛阳 ,羣臣入殿中发哀。”《晋书·礼志中》:“ 汉明帝 时, 东海恭王 薨,帝出幸 津门亭 发哀。”《新五代史·杂传六·丁会》:“ 昭宗 遇弑, 会 与三军縞素发哀。”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张公谨 卒, 太宗 出次发哀。”词语解释:极哀  拼音:jí āi
极其悲哀;最大的悲哀。 晋  潘岳 《寡妇赋序》:“斯亦生民之至艰,而荼毒之极哀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澄 帅官僚赴弔, 寳寅 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胡三省 注:“礼,居君父之丧极哀。”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君冷宦无家,白头乏嗣,虽死故乡,实同旅殯,亦生人之极哀也已。”词语解释:尽哀  拼音:jìn āi
竭尽哀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葬 鲁 城北 泗 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復尽哀;或復留。” 唐  杜甫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诗之二:“尽哀知有处,为客恐长休。”词语解释:成哀  拼音:chéng āi
汉成帝 与 汉哀帝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爰自 汉 室,迄至 成  哀 ,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 灵均 餘影,於是乎在!”词语解释:告哀  拼音:gào āi
(1).诉说痛苦哀伤。《诗·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郑玄 笺:“告哀,言劳病而愬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仲舒 专儒, 子长 纯史,而丽縟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
(2).乞求可怜;请求疼爱。《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张家去求情,李家去告哀。” 沙汀 《丁跛公》:“待到后来,就是两三个时常跟父亲登茶馆的孩子,一望见他那老是半张开着,留神着什么似的阔嘴,也会做出一种告哀的神情,用乳声哼道:‘您,老,人家,怎么咯……’”
(3).报丧。《周书·赫连达传》:“及 岳 为 侯莫陈悦 所害……﹝ 达 曰﹞‘ 达 请轻骑告哀。’” 唐  于鹄 《哭王都护》诗:“告哀乡路远,助葬戍城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安南纳款》:“又七年而 惟潭 死,子 惟新 袭位,不告哀,不入贡,亦不请封,詔命詰责之。”词语解释:牛哀  拼音:niú āi
指 公牛哀 。 鲁国 人,一说 韩国 人。传说他病了七日变虎,把去看他的哥哥吃了。见《淮南子·俶真训》。 汉  张衡 《思玄赋》:“ 牛哀 病而成虎兮,虽逢昆其必噬。” 唐  李贺 《猛虎行》诗:“道逢騶虞, 牛哀 不平。” 清  吴伟业 《茧虎》诗:“最是茧丝添虎翼,难将续命诉 牛哀 。”词语解释:含哀  拼音:hán āi
怀着哀痛之情。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四:“ 晋 人有自署 少瘦生 者,以《辽东感事》十二章见寄……‘今度陆沉谁任咎,梦梦天地亦含哀。’”词语解释:酸哀  拼音:suān āi
(1).悲哀,痛苦。《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及 文姬 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
(2).谓酸痛无力。 宋  苏轼 《宿海会寺》诗:“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词语解释:伤哀  拼音:shāng āi
哀怜。《汉书·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 莽 敬惮伤哀,欲嫁之,乃更号为‘ 黄皇室主 ’。”词语解释:惊哀  拼音:jīng āi
惊恐悲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僧孽》:“末至一处,有一僧扎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絶。近视,则其兄也。 张 见之惊哀。”词语解释:致哀  拼音:zhì āi
(1).尽其哀痛之情。《后汉书·明帝纪》:“丧贵致哀,礼存寧俭。”
(2).指过分悲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
(3).表示哀悼。如:静默致哀。词语解释:沈哀  拼音:shěn āi
亦作“沉哀”。  深沉的悲哀。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收拾禪心侍镜臺,沾泥残絮有沉哀。” 戴望舒 《我的记忆·山行》:“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词语解释:国哀  拼音:guó āi
国丧。《宋书·孝武帝纪》:“六月甲子,以国哀除释,大赦天下。”《旧五代史·晋书·郑受益传》:“ 高祖 晏驾,以不赴国哀停任。”词语解释:荣哀  拼音:róng āi
《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后以“荣哀”为赞颂死者的套语。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荣哀既备,宠灵已泰。”词语解释:矜哀  拼音:jīn āi
哀怜。《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隶释·汉蜀郡属国辛通达李仲曾造桥碑》:“皇辟矜哀下民,命彼喉舌,拜我明君。”词语解释:求哀  拼音:qiú āi
犹乞怜。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是时, 亳贵人 见幸。 冀 嫉其宠,遣客夜盗其家,欲刺贵人母。母入宫求哀,因言 冀 之罪。” 明  伍余福 《苹野纂闻·终南勇士》:“有老嫗讶之曰:‘尔何来耶?吾儿勇且武,遇之则死,宜速去!’二贾求哀,老嫗不得已而止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故我得而佑之,非以尔叩拜求哀也。”词语解释:遗哀  拼音:yí āi
犹馀哀。 明  何景明 《画鹤赋》:“续遗哀於絶絃,悲弔影於废廡。”词语解释:举哀  拼音:jǔ āi
指高声号哭以哀悼。《东观汉记·陈龟传》:“ 陈龟 为 五原 太守,后卒, 西域 胡夷, 并  凉 民庶,咸为举哀,弔祭其墓。”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老夫正抚古树盘桓片时,则听的草堂上贤士举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大家举哀了一场,将一杯水酒浇奠了,停柩在家。”词语解释:乞哀  拼音:qǐ āi
乞求哀悯、饶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韩子 、 王子 、 刘子 ﹞备三牲,诣庙谢罪乞哀。”《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乞哀 吕布 无人救,駡贼 张辽 反得生。” 章炳麟 《商鞅》:“庸渠若 弘  汤 之徒,专乞哀于人主,藉其苛细行佞媚之术者乎?”词语解释:黄雀哀  拼音:huáng què āi
《战国策·楚策四》:“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已!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后以“黄雀哀”指追求逸乐而不知祸之将至。词语解释:遣哀  拼音:qiǎn āi
犹言抒发哀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髮,必施天昏。”词语解释:祥哀  拼音:xiáng āi
亲丧祥祭之哀。 宋  梅尧臣 《若纳上人弹琴》诗:“祥哀已踰月,遇子弹鸣琴。”词语解释:顾哀  拼音:gù āi
顾念哀怜。《汉书·平帝纪》:“皇帝仁惠,无不顾哀。” 颜师古 注:“言帝平生多所顾念哀怜。”词语解释:凄哀  拼音:qī āi
凄切悲哀。 巴金 《春》二:“这愁容似乎使 淑英 的脸显得更美丽了。这种凄哀的美,在 淑英 的脸上 琴 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使她起了深的感动,她忽然想起了一个死去的人。”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在一个三月的傍晚,他正在家思念母亲时,却听见几声由外飘进来的杜鹃声,是那么的凄哀,将 牧生 非常地感动了。”词语解释:垂哀  拼音:chuí āi
赐予哀怜。《晋书·滕脩传》:“年衰疾篤,屡乞骸骨,未蒙垂哀,奄至薨陨。”词语解释:娱哀  拼音:yú āi
排遣哀伤。《楚辞·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词语解释:愁哀  拼音:chóu āi
忧苦哀痛。《韩诗外传》卷六:“百姓上困於暴乱之患,而下穷衣食之用,愁哀而无所告诉。”词语解释:节哀  拼音:jié āi
节制悲哀。多用来劝慰丧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令堂天年有限,过伤无益,且自节哀。” 周亮 《悼程蕴秀女士并慰陈西溪先生》诗:“节哀记取夫人语,莫向春风听杜鹃。”词语解释:新哀  拼音:xīn āi
指为父母举哀的丧主。 唐  张说 《右丞相苏公挽歌》之一:“緇衣传旧职,华衮赠新哀。”词语解释:佞哀  拼音:nìng āi
为了迎合取媚,故意做作的哀痛。《文选·潘岳〈西征赋〉》:“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 李善 注:“ 邓曄 于 匡 起兵南乡, 莽 愈忧,不知所出。 崔发 曰:‘《周礼》,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 莽 乃率羣臣至南郊,搏心大哭,诸生甚悲哀,及能颂策文,除以为郎也。”词语解释:乐极生哀  拼音:lè jí shēng āi
同“ 乐极则悲 ”。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词语解释:韩哀  拼音:hán āi
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 王良 执靶, 韩哀 附舆。”《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韩哀 秉轡而驰名。” 裴松之 注引《吕氏春秋》:“ 韩哀 作御。”按,今本《吕氏春秋·勿躬》作“寒哀”。词语解释:赴哀  拼音:fù āi
奔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方镇岳牧,不用离任赴哀。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词语解释:随起举哀
随同死者亲眷一起号哭词语解释:赵杲送曾哀  拼音:zhào gǎo sòng zēng āi
见“ 赵老送灯臺 ”。
词语解释:赵老送灯台  拼音:zhào lǎo sòng dēng tái
谓一去不回。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俚谚云:‘ 赵老 送灯臺,一去更不来。’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亦往往道之。 天圣 中有尚书郎 赵世长 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 西京 留臺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登臺。’ 世长 深恶之,亦以不能酬酢为恨。其后竟卒於留臺也。”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休言儿童轻薄语,嗤他 赵老 送灯臺。”亦作“ 赵杲送灯臺 ”、“ 赵杲送曾哀 ”。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哥哥也恰如 赵杲 送灯臺,便道不的,山河易改。”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每日家问 春梅 无信息,哎!他也恰便似 赵杲 送曾哀。”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器用》。词语解释:修哀  拼音:xiū āi
哀而不止。《晏子春秋·谏下二一》:“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词语解释:遂哀  拼音:suì āi
谓哀而不止。《孔丛子·诘墨》:“夫儒倨法而自顺,立命而怠事,崇丧遂哀,盛用繁礼,其道不可以治国,其学不可以导家。”《史记·孔子世家》:“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一》“脩哀”:“《内篇諫下》:‘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脩哀以害性。’案:脩字於义无取,当是循字之误。循之言遂也。遂哀,谓哀而不止也。”词语解释:杀哀  拼音:shā āi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谓凶荒之年减少丧葬礼数,以省费用。《周礼·地官·大司徒》:“八曰杀哀。” 贾公彦 疏:“八曰杀哀者,谓凶礼之中杀其礼数。” 孙诒让 正义:“《公羊》 何 注训杀为省,谓减省丧礼,趋简易也。”词语解释:默哀  拼音:mò āi
为表示沉痛的悼念,低头肃立着。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在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 和平公园 ,我们把鲜花扎成的花圈放在悼念受难者的慰灵碑前,站在那里默哀行礼。” 李瑛 《一月的哀思--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诗:“但,千山默哀,万水波息。”词语解释:居哀  拼音:jū āi
居丧。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 范文正公 丁忧中,上书政府,谓其孝不逮矣,忠可忘乎!此所以居哀上书,言国家事。”词语解释:志哀  拼音:zhì āi
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金天翮 《文学上之美术观》:“依乎前詁,孝慈於焉誌哀;逮乎后解,睿圣因以述德。述德故文体瑰瑋,誌哀则文词惻愴。”词语解释:怨哀哀  拼音:yuàn āi āi
见“ 怨怨哀哀 ”。
词语解释:怨怨哀哀  拼音:yuàn yuàn āi āi
哀怨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没来由怨怨哀哀,我这里七林林转过庭槐,慢腾腾行过厅堦,孤桩桩靠定明亮隔。”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恁时节方知这 朱秀才 ,不要你插插花花认我来,哭哭啼啼泪满腮,你这般怨怨哀哀磕着头拜。”亦省作“ 怨哀哀 ”。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呀,今日箇搭伏定摄魂臺,一灵儿怨哀哀。”词语解释:怨怨哀哀  拼音:yuàn yuàn āi āi
哀怨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没来由怨怨哀哀,我这里七林林转过庭槐,慢腾腾行过厅堦,孤桩桩靠定明亮隔。”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恁时节方知这 朱秀才 ,不要你插插花花认我来,哭哭啼啼泪满腮,你这般怨怨哀哀磕着头拜。”亦省作“ 怨哀哀 ”。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呀,今日箇搭伏定摄魂臺,一灵儿怨哀哀。”词语解释:忧哀  拼音:yōu āi
忧愁哀伤。《管子·四时》:“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其德忧哀,静正严顺。” 尹知章 注:“秋气悽惻,故以忧恤哀怜为德。”《汉书·广川王刘越传》:“内茀鬱,忧哀积。” 茅盾 《追求》一:“似乎忧哀压住了他的舌头,他只能用他那一双倦于谛视人生的眼睛来倾吐胸中的无限牢愁。”词语解释:悯哀  拼音:mǐn āi
哀伤。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一:“或如参加丧葬,而所见所闻的线形色光音调,并不足以使人发生悲痛悯哀。”词语解释:怜哀  拼音:lián āi
哀怜。《后汉书·伏隆传》:“其后 步 遂杀之,时人莫不怜哀焉。”词语解释:叙哀
抒发哀情。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奠以敍哀,其何能致!”词语解释:穆哀  拼音:mù āi
指 东晋  穆帝  司马聃 、 哀帝  司马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及 成  康 促龄, 穆  哀 短祚, 简文 勃兴,渊乎清峻。”词语解释:禹哀  拼音:yǔ āi
中药名。太一余粮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太一余粮》。词语解释:吞哀  拼音:tūn āi
隐忍悲伤。《南史·儒林传·沉文阿》:“今君臣吞哀,兆庶抑割,岂同於惟新之礼乎?”词语解释:割哀  拼音:gē āi
节哀,抑制哀伤。《三国志·魏志·陈矫传》:“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繫远近之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宏祖烈。”词语解释:奔哀  拼音:bēn āi
犹奔丧。词语解释:寒哀  拼音:hán āi
即 韩哀 。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吕氏春秋·勿躬》:“ 寒哀 作御。” 许维遹 集释引 毕沅 曰:“ 寒哀 即《世本》 韩哀 。古‘寒’、‘韩’通。”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韩哀 秉轡而驰名” 裴松之 注引《吕氏春秋》作“ 韩哀 作御”。词语解释:祁哀  拼音:qí āi
犹大哀。《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帝坐 承明殿 临问, 怀政 但祁哀而已。”词语解释:生荣没哀  拼音:shēng róng mò āi
同“ 生荣死哀 ”。   唐  申堂构 《唐故内常侍孙府君墓志铭》:“生荣没哀,身沉誉在。”词语解释:生荣死哀  拼音:shēng róng sǐ āi
活着受人崇敬,死了使人哀痛。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邢昺 疏:“生则荣显,死则哀痛。”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生荣死哀,亦孔之荣。”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赞·慎终》:“生荣死哀,身没名显。” 宋  文天祥 《哭母大祥》诗:“夫人开国分 齐  魏 ,生荣死哀送天地。”词语解释:生荣亡哀  拼音:shēng róng wáng āi
同“ 生荣死哀 ”。  《隶释·汉刘宽后碑》:“生荣亡哀,厥声载路。”词语解释:夺哀  拼音:duó āi
犹夺服。 唐  白居易 《除某节度留后起复制》:“加戎秩以夺哀,迁冬卿以示宠。”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靖康 之后,时方用兵,急於人才,故士大夫多夺哀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