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首字词组
哓哓哓詈哓聒哓呶哓喋哓论  
哓咋哓哓上陈哓呼哓哮哓舌哓音瘏口  

词语解释:哓哓  拼音:xiāo xiāo
(1).鸟雀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嘵嘵。” 毛 传:“嘵嘵,惧也。” 郑玄 笺:“音嘵嘵然,恐惧告愬之意。” 唐 贾岛 《义雀行和朱评事》:“一夕皆莫归,嘵嘵遗众雏。” 清 张远 《鹊巢为童子所破》诗:“力尽嘵嘵语,巢成呴呴欢。”
(2).争辩声。 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嘵嘵。”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今搢绅因荐士被斥,即嘵嘵辩数,谓己之进出於亲擢,凡可以摆踪者,无所不用其至。” 清 姚莹 《再与方植之书》:“镇道身为大员,断无嘵嘵申辩之理,自当委曲以全大局。” 梁启超 《论正统》:“君而有统也,则不过一家之谱牒,一人之传记,而非可以冒全史之名,而安劳史家之嘵嘵争论也。”
(3).唠叨。《英烈传》第三一回:“山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嘵嘵问姓名。”《白雪遗音·南词·姊妹玩月》:“忠言逆耳叨知己,莫怪嘵嘵劝再三。” 茅盾 《秋收》:“他朝朝暮暮在 阿四 和 四大娘 跟前哓哓不休地讲着田里的事。”
(4).吵嚷。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何处泼官僚,拦驾语嘵嘵?”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诸无赖登门讹诈,嘵嘵汹涌。”
(5).象声词。 端木蕻良 《乡愁》:“﹝黄蜂﹞在他头的四边哓哓了半天。”
词语解释:哓咋  拼音:xiāo zǎ
犹言议论纷纷。 宋 欧阳修 《南獠》诗:“嘵咋计不出,还出招安辞。”
词语解释:哓詈
乱骂
词语解释:哓哓上陈
不断地上奏陈述
词语解释:哓聒  拼音:xiāo guō
吵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男》:“﹝ 奚成列 ﹞有一妻一妾。妾 何氏 ,小字 昭容 。妻早没,继娶 申氏 ,性妒,虐遇 何 ,且并及 奚 ,终日嘵聒,恒不聊生。”
词语解释:哓呼  拼音:xiāo hū
惊叫。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鷓鴣猿鸟声相续,椎髻嘵呼同戚促。”
词语解释:哓呶  拼音:xiāo náo
喧闹。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江大水深多江鱼,江边何嘵呶?”
词语解释:哓哮  拼音:xiāo xiāo
怒鸣声。 唐 杜甫 《鵰赋》:“是以嘵哮其音,颯爽其虑,续下韝而繚绕,尚投跡而容与。”
词语解释:哓喋  拼音:xiāo dié
饶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代表等本应遵即回省,无俟嘵喋;惟代表等犹有不能已于言者。”
词语解释:哓舌  拼音:xiāo shé
犹饶舌。唠叨;多嘴。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初集·青天白日》:“泥中人再为嘵舌,未甘陨谢;爨下材急不择音,敢布愚忱。”《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阁下一定要纵容世兄,我也不必嘵舌,但看御史参起来,是坏你的官,是坏我的官?” 茅盾 《虹》七:“他们的哓舌,他们的疑忌,时时会来扰乱你的心境的平静。”
词语解释:哓论  拼音:xiāo lùn
喋喋絮说。 罗惇曧 《文学源流》:“若夫综举众流, 淄 、 澠 别味,约旨以定其宗,片言而提其要,则 彦和 之论,精约可师,採擷从心,勿烦嘵论已。”
词语解释:哓音瘏口  拼音:xiāo yīn tú kǒu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第一:“《清议报》,事业之至小者也,其责任止在于文字……虽然,菲葑不弃,敝帚自珍,嘵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故为政治团体者……不惮嘵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而增长政治上之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