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啸韵 去声 萧 韵 平声 哨拼音:
 shào 属 啸韵,萧韵同
 
 
哨 shào〈形〉 
〈动〉(形声。从口,肖声。本义:口小不能容的,一说口歪不正的)同本义哨,不容也。——《说文》哨,口不容也。——《韵会》引《说文》某有枉矢哨壶。——礼记·投壶》又如:哨壶(口不正的壶)细狭尖锐哨,小也。——《后汉书·马融传》注大匈哨后。——马融《广成颂》又如:哨棒(行路防身的长木棍);哨腿(长腿。指高个子) 
〈名〉巡逻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 后序》又如:哨口(巡逻了望的关卡、岗哨);哨船(在江中巡逻警戒的小兵船);哨骑(巡逻骑的马)侦察男亲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三国演义》又如:哨路(探路);哨见(探见);哨军(侦察巡逻的士兵)设岗放哨 。如:哨线(警戒线)撮口或用哨子发出响声张顺略哨一声,只见江上渔船撑扰来到岸边。——施耐庵《水浒传》又如:哨聚(召集,聚集)吹;喷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西游记》叫;鸟叫行者又嚎,沙弥又哨,你须不夺人之好。——元·王实甫《西厢记》逗弄;哄弄 。如:哨哄(逗弄) 
岗哨,站岗放哨的地方 。如:哨卡;哨位;哨所;哨岗;哨官(管理一哨的武官);哨楼一队人马。古代军事术语。泛称战阵的两翼或军队的一支、一队宋江传令李俊等领水兵六百,分为两哨。——施耐庵《水浒传》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明永乐时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合为五军。清咸丰后立勇营,其制以百人为哨,三哨为一旗,五哨为一营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梁启超《谭嗣同传》哨兵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围场;猎场区 。如:哨鹿(打猎时吹哨以引鹿,因多在围场吹哨,故后亦称围场为哨鹿)哨子 。如:吹哨儿 康熙字典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肖切,音陗。 《玉篇》哨,小也。又《廣韻》壺口黯者名也。《禮·投壺》某有枉矢哨壺。《註》枉哨,不正貌。謙辭。《釋文》哨,七笑反,徐以救反。又《集韻》余救切,音柚。 義同。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才笑切,音噍。 《說文》不容也。又《韻會》多言也。《揚子·法言》禮義哨哨。又《集韻》所教切,音稍。 與䏴𦡱燿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燿後。《註》燿讀爲哨,頎小也。《釋文》哨音稍,劉李音與燿同,沈音蘇堯反。《馬融·廣成頌》大匈哨後。又哨遍,樂府曲名。又《正字通》凡屯戍防盜處名曰哨。又《集韻》丑照切,音朓。 口不正也。又《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𠀤音宵。 義同。又《集韻》《韻會》𠀤蘇遭切,音騷。 《揚子·方言》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