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末字词组
哨哨会哨递步哨鸽哨游哨征哨竹竿哨吹风胡哨
花哨防空哨进哨摸哨游动哨暗哨前哨组哨
花丽狐哨马哨交通哨放哨家中哨忽哨观察哨头哨
花里胡哨营哨了望哨打胡哨查哨唿哨压哨瞭望哨
花狸狐哨胡哨了哨打唿哨步哨站哨右哨瞭哨
花胡哨口哨拔哨打哨汛哨竟使遇哨号哨 
花黎胡哨鞭哨巡风料哨打口哨布哨烟哨吹口哨 
芦哨出哨复哨左哨巡哨呜哨吹哨 
侦哨逻哨鹑哨家生哨岗哨呼哨吹风唿哨 

词语解释:哨哨  拼音:shào shào
琐碎;纷杂。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匪 伏 匪 尧 ,礼义哨哨,圣人不取也。”一本作“ 稍稍 ”。 唐 张随 《蟋蟀鸣西堂赋》:“纷哨哨以惊节,洞喓喓以横耳。”
词语解释:花哨  拼音:huā shào
(1).花样多;变化多。如:鼓点子敲得又响亮又花哨。
(2).颜色鲜艳。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天上没有什么云彩,只有西边的树上挂着一层淡霞,一条儿白,一条儿红,和公园中的姑娘们的帽子一样花哨。” 丁玲 《母亲》三:“找这件衣服,她费了一点心思,既要好看,又要不花哨。”
(3).谓炫燿,卖弄。《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昨日和 西门庆 勾搭上了,越发在人前花哨起来。”《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在院子裡呼张唤李的,便那等花哨起来。”
(4).谓花言巧语。 老舍 《四世同堂》六:“ 冠先生 ,尽管嘴里花哨,心中却没有这一股子气。他说什么,与相信什么,完全是两回事。” 老舍 《茶馆》第二幕:“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词语解释:花丽狐哨  拼音:huā lì hú shào
见“ 花狸狐哨 ”。
词语解释:花狸狐哨  拼音:huā lí hú shào
亦作“ 花里胡哨 ”。亦作“ 花里胡绍 ”。亦作“ 花丽狐哨 ”。亦作“ 花黎胡哨 ”。
(1).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 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2).引申指花色繁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样子是花里胡哨,内容却只有一个--欢迎新战士。”
(3).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做奶子,行奶子的事,许你在跟前花黎胡哨,俺每眼裡是放的下砂子底人。”
词语解释:花里胡哨  拼音:huā lǐ hú shào
见“ 花狸狐哨 ”。
词语解释:花狸狐哨  拼音:huā lí hú shào
亦作“ 花里胡哨 ”。亦作“ 花里胡绍 ”。亦作“ 花丽狐哨 ”。亦作“ 花黎胡哨 ”。
(1).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 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2).引申指花色繁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样子是花里胡哨,内容却只有一个--欢迎新战士。”
(3).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做奶子,行奶子的事,许你在跟前花黎胡哨,俺每眼裡是放的下砂子底人。”
词语解释:花狸狐哨  拼音:huā lí hú shào
亦作“ 花里胡哨 ”。亦作“ 花里胡绍 ”。亦作“ 花丽狐哨 ”。亦作“ 花黎胡哨 ”。
(1).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 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2).引申指花色繁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样子是花里胡哨,内容却只有一个--欢迎新战士。”
(3).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做奶子,行奶子的事,许你在跟前花黎胡哨,俺每眼裡是放的下砂子底人。”
词语解释:花胡哨  拼音:huā hú shào
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敷衍。 明 沉璟 《桃符记》第二折:“喒两个显妖邪索使些花胡哨,他那里气昂昂仗剑提刀。”《白雪遗音·马头调·双双对对》:“大驾光临,怎么敢劳,无奈何,结他一个花胡哨。”《红楼梦》第三五回:“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我想,你到底是在人家做人……你到底也出去打个花胡哨,应个景儿,也是好的。”
词语解释:花黎胡哨  拼音:huā lí hú shào
见“ 花狸狐哨 ”。
词语解释:花狸狐哨  拼音:huā lí hú shào
亦作“ 花里胡哨 ”。亦作“ 花里胡绍 ”。亦作“ 花丽狐哨 ”。亦作“ 花黎胡哨 ”。
(1).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西游记》第十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墙上的画年代也很多,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些花里胡绍的人物便了。”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 大赤包 无论在什么时节都打扮得花狸狐哨吗?”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眨眼工夫,他那身蓝臻臻的衣服,倒让泥染得花里胡哨了。”
(2).引申指花色繁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样子是花里胡哨,内容却只有一个--欢迎新战士。”
(3).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做奶子,行奶子的事,许你在跟前花黎胡哨,俺每眼裡是放的下砂子底人。”
词语解释:芦哨  拼音:lú shào
芦笳一类的乐器。以芦为之。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弇口铜洞簫,芦哨吹如簧。”
词语解释:侦哨  拼音:zhēn shào
侦察岗。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前锋营相形势设卡伦於路左右,各竖飞虎旗帜以为侦哨,以禁行人之諠嚣者。”
词语解释:会哨  拼音:huì shào
(1).分班出巡警戒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会齐巡逻,称“会哨”。 明 唐顺之 《公移·牌》:“请严督三处领水兵官整备船舰,昼夜紧守三门,勤勤会哨以防春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中国 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虽有出巡会哨之文,皆潜泊於近嶴内岛无人之地。” 刘笃庆 《把敌人挤出蒲阁寨》:“没多久,把敌人的维持区挤得由三十里缩小到五里以内,同三交据点的会哨也不得不停止。”
(2).指巡查人员定时会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每天晚上,各厂的委员、司事都轮班查夜,就是总办、提调也每夜轮流着到处稽查;到半夜时,都在公务厅会齐一次,叫做‘会哨’。”
词语解释:防空哨  拼音:fáng kōng shào
担任对空观察及报警的哨所。 刘白羽 《扬着灰尘的路上》:“我们小山头上放的防空哨打了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六:“得在仓库前面站一个岗,村前村后是巡回流动哨,祠堂的屋顶高,在那里再安一个防空哨。”
词语解释:马哨  拼音:mǎ shào
骑马的哨兵。《大唐秦王词话》第四七回:“ 钟馗 抹额前来报,马哨山中昼夜亭。”
词语解释:营哨  拼音:yíng shào
营与哨。 清 咸丰 后立勇营,其制以百人为哨,三哨为一旗,五哨为一营。转指地方驻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失事》:“宜速遣马步捕快,会同营哨,飞骑追擒。”《清史稿·兵志三》:“ 咸丰 二年,命 曾国藩 治 湖南 练勇,定 湘 军营哨之制。”
词语解释:胡哨  拼音:hú shào
(1).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锐声音,多用作招集的信号。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三折:“来到这山崦中,兀的胡哨响,有强人来了,可怎了也?”《水浒传》第二十回:“只见背后那三隻船又引着十数隻船,都只是这三五个人,把红旗摇着,口里吹着胡哨,飞也似赶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强盗抛完了苧蔴,已自胡哨一声,转船去了。”《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只见 陶三 窝起嘴唇,打了两个胡哨,外面又进来两三个大汉,将 许 吴 二人都用绳子缚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上面的沙云由流动变为飞驰,天空发出了响声,像一群疾行的鬼打着胡哨。”
(2).胡闹;胡言乱语。 明 孟称舜 《娇红记·客请》:“都是你这伙帮閒钻懒奴儕料,逗得大爷呵,歌楼酒馆乱胡哨。” 明 沉璟 《桃符记》第二折:“喒两个显妖邪,索使些花胡哨,他那里气昂昂仗剑提刀。”
词语解释:口哨  拼音:kǒu shào
(1).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口内,使气流涌出而形成的象吹哨子的声音。 丁玲 《松子》:“﹝他﹞吐口水,而且翻了一个跟斗,小声的吹着口哨,就没入黑暗中不见了。” 梁斌 《红旗谱》十:“ 运涛 和 大贵 把嘴唇卷个小圆筒儿,打着鸟音的口哨,鸣啭得怪好听的。”
(2).哨子。用金属、竹木或塑料制成的能吹响的一种小型器物。其形制甚多,用途亦不一。
词语解释:鞭哨  拼音:biān shào
赶车时鸣鞭吆喝的声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每个街口走出牛拖着的犁车,四处是鞭哨。”
词语解释:出哨  拼音:chū shào
巡逻放哨。《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李俊 ﹞引兵直过 桃源岭 西山深处,在今时 灵隐寺 屯驻;山北面 西溪 山口,亦扎小寨,在今时 古塘 深处;前军却来 唐家瓦 出哨。”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 马县长 只下了一道手谕,保甲警察都出哨了,官家的宅眷们都没走。”
词语解释:逻哨  拼音:luó shào
巡逻岗哨。 清 黄宗羲 《怪说》:“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訐者二三,絶气沙墠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於十死者矣。”
词语解释:递步哨  拼音:dì bù shào
由若干人组成的依次传送情报的哨兵。《新华日报》1977.7.27:“那时敌人在据点里一吹集合号,我们的递步哨就立即把情报送来。”
词语解释:进哨  拼音:jìn shào
进入猎场。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十四:“曩时,岁行秋獮,中秋后一日始,由山庄启蹕进哨。”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十六:“进哨行围,大驾亲御弓矢,殪猛兽。”
词语解释:交通哨  拼音:jiāo tōng shào
指挥交通的哨所,多设在交通要道,负责检查过往行人和车辆。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车到交通哨前,哨兵敏捷地扬着白旗,车飞过去了。”
词语解释:了望哨  拼音:liào wàng shào
指观察敌情的哨兵。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山上时不时可以看得见一两个站在崖石上或坐在大树丫上的瞭望哨。”
词语解释:了哨  拼音:le shào
(1).指瞭望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建筑栅濠》:“其镇集村庄,无论大小,一切建立栅门,筑浚墙濠,以及拨派瞭哨巡更等事,皆本镇集长庄头专司。”
(2).瞭望放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儿童团瞭哨,却发现他悄悄地跟地主们来往,把打听到的屯子里的情形,告诉现在已经不好活动的他的侄儿 李桂荣 。”
词语解释:拔哨
偷偷溜走
词语解释:巡风料哨
巡哨;望风
词语解释:复哨
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
词语解释:鹑哨  拼音:chún shào
为引诱鸟进入网内或区域内模仿鹑的特殊音调的一种哨子或笛子
词语解释:鸽哨  拼音:gē shào
(1).装在鸽子尾部的一种特制哨子。鸽子飞行时能发出响声。 任光椿 《辛亥风云录》第四六章:“这时,天空中便响起了一片嗡嗡的鸽哨声。”
(2).指鸽哨发出的声音。《小说选刊》1985年第4期:“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
词语解释:摸哨  拼音:mō shào
以隐蔽方式消灭敌方哨兵。 黄新庭 《喧啸的柴林》:“不一会,去的人回来说:‘敌人没有做工事,东边镇口有一个哨,只有一个哨兵。’一个巡视员就对大家说:‘我先带两个人去摸哨,其余的人随后跟来。’”
词语解释:放哨  拼音:fàng shào
在固定岗位执行守卫警戒任务或巡查警戒。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叫 二木匠 到 沙家店 南山上去放哨。”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四:“自从 张嘉庆 从 保定 跑出来, 朱老忠 把他安排在这小园子里, 李豹 每天给他站岗放哨,送水送饭,好容易才把伤养好了。”
词语解释:打胡哨  拼音:dǎ hú shào
见“ 打唿哨 ”。
词语解释:打唿哨  拼音:dǎ hū shào
亦作“ 打胡哨 ”。 撮口发声,作为信号。《水浒传》第十九回:“众人赶到跟前,拿箇空。又行不到两条港汊,只听得芦花荡里打唿哨。” 明 无名氏 《闹锺馗》头折:“我是鬼王 大耗 ,平生会打胡哨。撞见天上神祇,望着河里便跳。”《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只见 陶三 窝起嘴唇,打了两箇胡哨。”
词语解释:打唿哨  拼音:dǎ hū shào
亦作“ 打胡哨 ”。 撮口发声,作为信号。《水浒传》第十九回:“众人赶到跟前,拿箇空。又行不到两条港汊,只听得芦花荡里打唿哨。” 明 无名氏 《闹锺馗》头折:“我是鬼王 大耗 ,平生会打胡哨。撞见天上神祇,望着河里便跳。”《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只见 陶三 窝起嘴唇,打了两箇胡哨。”
词语解释:打哨  拼音:dǎ shào
吹口哨。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璫璫的一声锣响,[打哨科]颼颼的几声胡哨。”
词语解释:打口哨  拼音:dǎ kǒu shào
吹口哨
词语解释:左哨  拼音:zuǒ shào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衞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词语解释:五军  拼音:wǔ jūn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词语解释:家生哨  拼音:jiā shēng shào
亦作“ 家中哨 ”。亦作“ 家生肖 ”。 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哨即“哨子”,义同骗子。多见于 元 曲。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寳,挑踢着美女家生哨。”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他如今致命图财,我正是自养着家生哨。”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二折:“你个 孟尝君 ,自养著家中哨。” 明 无名氏 《捉彭宠》第三折:“元帅,他都是家生肖儿!和他説甚么?拏出去哈剌了罢!” 明 无名氏 《石榴园》第三折:“我可是么,养着家生肖,小校拏出 杨修 去,与我杀坏了者!”
词语解释:游哨  拼音:yóu shào
流动的哨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左游哨吹觱栗,一旛前指,谓有贼从东来也。”
词语解释:游动哨  拼音:yóu dòng shào
流动的岗哨。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正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在树林子外面放游动哨的便衣跑回来了。”
词语解释:家中哨  拼音:jiā zhōng shào
见“ 家生哨 ”。
词语解释:家生哨  拼音:jiā shēng shào
亦作“ 家中哨 ”。亦作“ 家生肖 ”。 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哨即“哨子”,义同骗子。多见于 元 曲。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寳,挑踢着美女家生哨。”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他如今致命图财,我正是自养着家生哨。”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二折:“你个 孟尝君 ,自养著家中哨。” 明 无名氏 《捉彭宠》第三折:“元帅,他都是家生肖儿!和他説甚么?拏出去哈剌了罢!” 明 无名氏 《石榴园》第三折:“我可是么,养着家生肖,小校拏出 杨修 去,与我杀坏了者!”
词语解释:查哨  拼音:chá shào
检查哨兵执行任务是否尽职。 陈沂 《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解放军弟兄,请稍停一下吧,当官的查哨来了。”如:一连连部的干部查哨轮流表上,理所当然地去掉了他的名字。
词语解释:步哨  拼音:bù shào
(1).军队驻扎时担任警戒的士兵。 茅盾 《脱险杂记》一:“敌人在海边放得有步哨,看见偷渡的划子就要射击。”
(2).泛指担任警戒的人。 巴金 《家》三七:“我们只听见你说什么秘密进行,所以我们就站在门外一面听,一面给你们做步哨。” 张天翼 《欢迎会》:“女师校长就派全校的童子军去放步哨。”
词语解释:汛哨  拼音:xùn shào
汛地的哨所。 清 钮琇 《觚賸·两海贼》:“﹝ 周玉 、 李荣 ﹞连檣集舰,直抵州前,尽焚汛哨庐舍,火光烛天。”
词语解释:布哨  拼音:bù shào
派给哨兵
词语解释:巡哨  拼音:xún shào
巡逻查防。 元 杨显之 《潇湘雨》楔子:“腿上无毛嘴有髭,星驰电走不违时,沿河两岸长巡哨,以此加为排岸司。”《英烈传》第四七回:“但只吩咐各船上,夜间小心巡哨。”《清史稿·兵志六》:“外海六营,以次巡哨。”
词语解释:岗哨  拼音:gǎng shào
站岗放哨的处所。亦指站岗放哨的人。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敌人的岗哨盘查她,她说得头头是道,装得维妙维肖,敌人的岗哨就半信半疑地将她放过去了。” 浩然 《艳阳天》第二章:“村庄冒起炊烟,村头有庄稼人来往,周围的山头上,再不见敌人的岗哨了。”
词语解释:征哨  拼音:zhēng shào
远征军的哨卡。《明史·冯胜传》:“遣别将自 连云栈 取 兴元 ,移兵 吐番 ,征哨极於西北。”
词语解释:暗哨  拼音:àn shào
秘密的岗哨。 刘亚楼 《横扫七百里》:“不管白天黑夜,阴雨晴晦,每一条路口都有暗哨,每一座山头都有人巡逻。”
词语解释:忽哨  拼音:hū shào
指撮唇吹出的一种尖锐的声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口儿里不住,只管吃地忽哨。”《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飞奔而来。”
词语解释:唿哨  拼音:hū shào
(1).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时发出的尖锐的声音。《水浒传》第十八回:“我与你分一半人,都是步行去,先望他后门埋伏了;等候唿哨响为号,你等向前门只顾打入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唿哨一声,众人仍分作两队,下了小船,飞也是摇去了。” 沉从文 《边城》四:“于是这水手吹着唿哨,作出一个古怪的记号。” 丁玲 《田家冲》:“哥哥没有理会她,口里打着唿哨,低低的吹着什么。”
(2).呼啸。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山风顶大,唿哨地掠过屋顶,抚弄着玻璃窗,发出清脆的声音。”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风继续唿哨着,雪花不时偷偷地从门缝里钻了进来。”
词语解释:站哨  拼音:zhàn shào
在哨位上执行警戒任务。例如:班长带头,大家轮流站哨。
词语解释:竟使遇哨  拼音:jìng shǐ yù shào
假使碰上哨兵。
词语解释:烟哨  拼音:yān shào
亦作“烟哨”。 即烟锅。 沙汀 《替身》:“﹝保长﹞更为慎重地装好了烟,将头一侧,把烟哨对准灯火上去。”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参见“ 烟锅 ”。
词语解释:烟锅  拼音:yān guō
亦作“烟锅”。 即烟袋锅。 欧阳山 《高干大》一:“一边吃着烟锅,一边望着山脚下自己的合作社出神。”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只有一巴掌长,买不起嘴子的烟锅,在饥民里找人似的满村奔跑。”参见“ 烟袋锅 ”。
词语解释:烟袋锅  拼音:yān dài guō
装在旱烟袋一头的金属的碗状物。《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原来凡是师老爷吃烟,不大懂得从烟袋荷包里望外装,都是从那个口袋里捏出一撮子来塞在烟袋锅儿里。”
词语解释:呜哨  拼音:wū shào
涨水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 渭河 春汛的呜哨声,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增高起来了。”
词语解释:呼哨  拼音:hū shào
口哨。《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略鬭数合, 速买 诈败,引入林中,一声呼哨,山谷皆应,把 虎儿斑 之兵,截为二段。” 郑振铎 《桂公塘》:“江风象呼哨似的在吹过,水面动荡得渐渐利害起来。” 华山 《鸡毛信》:“﹝ 海娃 ﹞把手指含在嘴里,打了个响亮的呼哨。”参见“ 口哨 ”。
高叫;呼啸。《刘知远诸宫调·知远探三娘与洪义厮打》:“ 洪义 怒,呼哨一声, 洪信 和两个妇人……至。”《花城》1981年第5期:“多壮美的轰鸣声,隆隆地带着一种清脆的呼哨。”
词语解释:口哨  拼音:kǒu shào
(1).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口内,使气流涌出而形成的象吹哨子的声音。 丁玲 《松子》:“﹝他﹞吐口水,而且翻了一个跟斗,小声的吹着口哨,就没入黑暗中不见了。” 梁斌 《红旗谱》十:“ 运涛 和 大贵 把嘴唇卷个小圆筒儿,打着鸟音的口哨,鸣啭得怪好听的。”
(2).哨子。用金属、竹木或塑料制成的能吹响的一种小型器物。其形制甚多,用途亦不一。
词语解释:竹竿哨  拼音:zhú gān shào
用竹竿报信警戒敌情的岗哨。 陈大新 《南岛兵工厂》:“只要敌人从据点里一出动,设在据点附近的竹竿哨,把竹竿慢慢放倒,村里的情报员马上就跑来通知我们转移。”
词语解释:前哨  拼音:qián shào
(1).军队驻扎时向敌人方向派出的警戒部队。《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前哨探马报入中军:‘前军已抵 穿云关 下。’”
(2).犹言第一线。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自从国共分界, 镇川堡 变成反共前哨和逃亡地主会聚之地以后, 米脂县 才在 沙家店 新设区,加强边境工作的领导。” 秦牧 《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我到过 海南岛 以南一些国防前哨的岛屿上,那里的仙人掌在海滩上长得竟像堆成小丘一般。”
词语解释:观察哨  拼音:guān chá shào
观察地面、空中、海上敌人行动的岗哨。也称瞭望哨。
词语解释:压哨  拼音:yā shào
(1).在军队中作后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和战》:“我作第二队,总叫 河洲 哥哥压哨罢。”
(2).犹放哨。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第五场:“ 二疙瘩 !有人了!你快给咱游击队长 老李 报告一下,再去把自卫军集合起来,压哨!”
词语解释:右哨  拼音:yòu shào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词语解释:五军  拼音:wǔ jūn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词语解释:号哨  拼音:hào shào
表达信号的口哨。《水浒传》第一一三回:“ 李俊 唿了一声号哨,那隻舡飞也似逩来庄上。到达岸边,上岸来都相见了。”
词语解释:吹口哨  拼音:chuī kǒu shào
撮口吹气发声有如哨音,谓之吹口哨。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哨兵正在吹口哨玩儿。”《新华文摘》1984年第3期:“只要他一下舱,这些家伙们就假装咳嗽和吹口哨,给儿子打信号。”
词语解释:吹哨  拼音:chuī shào
发出口哨声或哨子声。例如:他们不断吹哨,打红灯,设法警告司机。
词语解释:吹风唿哨  拼音:chuī fēng hū shào
吹口哨。多用作招呼同伴的暗号。《水浒传》第五二回:“只见 高廉 步走,引领三百神兵,吹风唿哨,杀入寨里来。”
词语解释:吹风胡哨  拼音:chuī fēng hú shào
见“ 吹风唿哨 ”。
词语解释:吹风唿哨  拼音:chuī fēng hū shào
吹口哨。多用作招呼同伴的暗号。《水浒传》第五二回:“只见 高廉 步走,引领三百神兵,吹风唿哨,杀入寨里来。”
词语解释:组哨  拼音:zǔ shào
由战斗小组担任的宿营警戒
词语解释:头哨  拼音:tóu shào
先锋,先头部队。《水浒传》第七八回:“无银两使用者,都充头哨出阵交锋。有银两者,留在中军,虚功滥报。”
词语解释:瞭望哨  拼音:liào wàng shào
指观察敌情的哨兵。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山上时不时可以看得见一两个站在崖石上或坐在大树丫上的瞭望哨。”
词语解释:瞭哨  拼音:liào shào
望风
放哨;瞭望哨。例如:战士们都睡了,只留下一个人瞭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