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唐虞 拼音:táng yú
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 唐 虞 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时代以前。”词语解释:唐人 拼音:táng rén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下贱,肯下贱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词语解释:唐家 拼音:táng jiā
指 唐 朝。 宋 文天祥 《平原》诗:“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论牵制公威灵。”词语解释:唐尧 拼音:táng yáo
(1).古帝名。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亦作 伊耆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又封于 唐 ,号 陶唐氏 。以子 丹朱 不肖,传位于 舜 。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2).鼓吹曲名。 晋武帝 受禅,令 傅玄 制乐。 玄 改 汉 乐《务成》为《唐尧》。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词语解释:唐风 拼音:táng fēng
(1).《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参阅《毛诗正义·唐谱》注。
(2). 唐尧 的遗风。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卢令》美何歇, 唐 风久不渝。”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俗尚俭朴,有 唐 风之遗焉。”
(3).具 唐 人风格的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潘阆不与先贤祠》:“ 潘閬 居 钱塘 。今太学前有 潘閬巷 。 閬 工 唐 风,归自 富春 ,有‘渔浦风波恶, 钱塘 灯火微’之句。”词语解释:唐突 拼音:táng tū
(1).横冲直撞;乱闯。《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汉 郑玄 笺:“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难禁制。”
(2).冒犯;亵渎。《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 西晋 何披猖, 五胡 相唐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你是 阮鬍子 ,如何也来与祭;唐突先师,玷辱斯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他跨了一步,踌躇地停了下来,感到忽然把 韩云程 拉住,显得有点儿唐突。”词语解释:唐室 拼音:táng shì
唐王室,唐王朝。例如:唐室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词语解释:唐年 拼音:táng nián
即 唐尧 时代。借称太平盛世。 晋 束晳 《玄居释》:“当 唐 年而慕 长沮 ,邦有道而反 宁武 。” 北周 庾信 《变宫调》诗:“移风庆轩历,崇德盛唐年。”词语解释:唐文 拼音:táng wén
指古代圣贤的礼乐制度。唐,指 唐尧 。《后汉书·崔駰传》:“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 李贤 注:“ 孔子 曰:‘大哉 尧 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故言 唐 文。”词语解释:唐举 拼音:táng jǔ
战国 梁 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荀子·非相》:“今之世, 梁 有 唐举 ,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后多以指善相术者。 唐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诗:“吞悲问 唐举 ,何路出屯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袁公 相术真奇絶, 唐举 许负 无差别。”参阅《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词语解释:唐书 拼音:táng shū
(1).指《尚书》中的《尧典》。《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抗 上疏曰:‘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譖庸回,《唐书》攸戒。’”
(2).指《旧唐书》或《新唐书》。词语解释:唐山 拼音:táng shān
(1).复姓。《汉书·礼乐志》:“又有房中祠乐, 高祖 唐山 夫人所作也。”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 唐山 ,姓也。”
(2).华侨对祖国的习称。 许地山 《商人妇》:“我想你瞧我底装束像 印度 妇女,所以猜疑我不是 唐山 人。” 秦牧 《黄金海岸·五十年的沧桑》:“南军北军总在打仗, 唐山 总没有个安宁的日子。”词语解释:唐皇 拼音:táng huáng
(1).《后汉书·班固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唐 哉皇哉!皇哉 唐 哉!” 李贤 注:“唐哉,谓 尧 也;皇哉,谓 汉 也。言唯 唐 与 汉 ,唯 汉 与 唐 ”后因称气势宏伟盛大为“唐皇”。
(2).指 唐 天子。 明 太平野史 《朝天子·打谈》曲:“几声嘹喨几声低,有那些虚张声势,赞美 唐皇 ,褒谈 汉帝 。”词语解释:唐子 拼音:táng zǐ
丢失之子。《庄子·徐无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郭象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词语解释:唐体 拼音:táng tǐ
指 唐 诗的体式风格。 宋 岳珂 《桯史·施宜生》:“逆 亮 时有意南牧,校猎国中,一日而获熊三十六,廷试多士,遂以命题,盖用 唐 体。” 元 萨都剌 《寄马昂夫总管》诗:“人传絶句工 唐 体,自恐前身是 薛能 。” 清 林则徐 《题夏慈仲集》诗:“落手烟华绚古春,峻於 唐 体薄 陈 梁 。”词语解释:唐僧 拼音:táng sēng
玄奘 的俗称。 唐 代著名高僧,民间传说及《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称“唐僧”。参见“ 唐僧取经 ”。
词语解释:唐僧取经 拼音:táng sēng qǔ jīng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词语解释:唐音 拼音:táng yīn
(1).指汉语。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2).指 唐 诗及其风格。 宋 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此 陈与义 《秋夜诗》也,置之 唐 音,不復可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学穷 宋 理谈偏妙,诗合 唐 音自不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 楚 。”词语解释:唐中 拼音:táng zhōng
汉 宫苑名。位于 汉 建章宫 西。旧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西北。《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宫 ……其西则 唐中 ,数十里虎圈。” 汉 班固 《西都赋》:“前 唐中 而后 太液 ,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於碣石。”词语解释:唐许 拼音:táng xǔ
唐尧 许由 的并称。《庄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鉅,再命而於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孰协 唐 许 !” 郭象 注:“ 唐 谓 尧 也; 许 ,谓 许由 也。”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纵谈及既往,每与 唐 许 协。”词语解释:唐捐 拼音:táng juān
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餘善,为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词语解释:唐巾 拼音:táng jīn
唐 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戴这种帽子。 明 时进士巾也叫“唐巾”。《元史·舆服志一》:“唐巾,制如幞头,而撱其角,两角上曲作云头。”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腰间将百钱拖,头上把唐巾裹。”《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忽见墙缺处有一美少年,紫衣唐巾。”参阅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词语解释:唐装 拼音:táng zhuāng
(1). 唐 朝人的装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翟耆年 ,字 伯寿 ……巾服一如 唐 人,自名唐装。”
(2).指中式服装。 茅盾 《归途杂拾·九龙道上》:“一个个都是青布或蓝布的‘唐装’。”词语解释:唐明皇 拼音:táng míng huáng
即 唐玄宗 。因谥号为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称。多用于戏曲小说。词语解释:唐贡 拼音:táng gòng
山名,在今 江苏 宜兴县 东南,临 罨画溪 。产茶, 唐 时入贡,故名。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后因以“唐贡”代称名茶。 清 曹寅 《月凉茗饮歌》:“为怜好友餽唐贡,一升满瀹怜中宵。”词语解释:唐帽 拼音:táng mào
即唐巾。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参见“ 唐巾 ”。
词语解释:唐巾 拼音:táng jīn
唐 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戴这种帽子。 明 时进士巾也叫“唐巾”。《元史·舆服志一》:“唐巾,制如幞头,而撱其角,两角上曲作云头。”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腰间将百钱拖,头上把唐巾裹。”《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忽见墙缺处有一美少年,紫衣唐巾。”参阅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词语解释:唐肆 拼音:táng sì
空荡的集市。《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於唐肆也。” 陆德明 释文引 郭象 云:“唐肆非停马处也。” 陈鼓应 今注:“唐肆,空市场。” 唐 王维 《为兵部祭库部王郎中文》:“唐肆求马,夜壑藏舟。”词语解释:唐溪 拼音:táng xī
复姓。 汉 有 唐溪典 。见《后汉书·延笃传》。词语解释:唐三藏 拼音:táng sān zàng
唐 代 玄奘法师 的俗称。精通经、律、论三藏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词语解释:唐丧 拼音:táng sàng
谓徒劳;乌有。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石壁数百仞,下临无地,秀极…… 符五 云:‘先生若入 蜀 ,寸寸皆是物也,久之亦厌极矣,何奇之有?’予思自幼熟读 少陵 诗,若不入 蜀 ,便成唐丧。”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前之所得,已成唐丧。”词语解释:唐棣 拼音:táng dì
植物名。又称“枎栘”、“红栒子”。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按,唐棣古有二说:(1)郁李。《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邢昺 疏引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唐棣,﹞奥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车下李,所在山皆有。其华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奥李即郁李。(2)白杨类树木。又作“榶棣”。《尔雅·释木》:“唐棣,栘。” 郭璞 注:“似白杨, 江 东呼夫栘。” 李时珍 谓唐棣亦名枎栘、栘杨,是白杨的同类;郁李乃常棣,非唐棣。参阅《本草纲目·木二·枎栘》。词语解释:唐唐 拼音:táng táng
(1).广大;浩荡。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江海》:“上配道德,下及神明,沦唐唐,含冥冥,驰天地,骋阴阳。” 唐 李咸用 《春雨》诗:“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跡莓苔新。”
(2).公然地;虚妄地。 明 康梧 《点绛唇·中秋》套曲:“笑鯫生不会度量,也唐唐数黑论黄,海阔天高徒自枉。”词语解释:唐梯 拼音:táng tī
见“ 唐锑 ”。
词语解释:唐锑 拼音:táng tī
亦作“ 唐梯 ”。
(1).古代百戏之一,即翻空梯、上高竿之类。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百兽马戏鬭虎,唐锑追人,奇虫 胡 妲。” 王利器 校注:“唐梯追人,盖即 汉 代寻橦之伎,一事而异名耳。”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十:“唐梯,空梯也,古训谓唐曰空,《庄子》:‘求马於唐肆’,佛经:‘福不唐捐’是也。唐梯,今之上高竿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唐梯,今之翻空梯。”
(2).指高竿;高梯。 清 朱彝尊 《洞仙歌·橄榄》词:“南枝青子,架唐梯难翦。”词语解释:唐弓 拼音:táng gōng
周 代“六弓”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周礼·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郑玄 注:“学射者弓用中,后习强弱则易也……使者劳者弓亦用中,远近可也。” 林尹 注:“王、弧为强弓,夹、庾为弱弓,唐、大为中弓。” 唐 张说 《〈玄武门侍射〉诗序》:“唐弓在手,夏箭斯发。”词语解释:唐劳
白白地劳动词语解释:唐鼠 拼音:táng shǔ
传说中的鼠名。《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梁州记》:“ 聟水 北 聟乡山 ……山有易肠鼠,一月三吐易其肠。 束广微 所谓唐鼠者也。”词语解释:唐衢痛哭 拼音:táng qú tòng kū
唐衢 , 唐 中叶诗人,屡应进士试,不第。所作诗意多伤感。见人诗文有所悲叹者,读后必哭。尝游 太原 ,预友人宴,酒酣言事,失声大哭。时人称 唐衢 善哭。事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白居易 《伤唐衢》诗二首、《旧唐书·唐衢传》。后用为伤时失意之典。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沧海惊波百怪横, 唐衢 痛哭万人惊。”词语解释:唐陂 拼音:táng bēi
有堤坝的池塘。唐,通“ 塘 ”。《汉书·扬雄传上》:“鉤赤豹,摼象犀,跇峦阬,超唐陂。” 颜师古 注:“唐陂,陂之有隄唐者也。”词语解释:唐锑 拼音:táng tī
亦作“ 唐梯 ”。
(1).古代百戏之一,即翻空梯、上高竿之类。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百兽马戏鬭虎,唐锑追人,奇虫 胡 妲。” 王利器 校注:“唐梯追人,盖即 汉 代寻橦之伎,一事而异名耳。”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十:“唐梯,空梯也,古训谓唐曰空,《庄子》:‘求马於唐肆’,佛经:‘福不唐捐’是也。唐梯,今之上高竿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唐梯,今之翻空梯。”
(2).指高竿;高梯。 清 朱彝尊 《洞仙歌·橄榄》词:“南枝青子,架唐梯难翦。”词语解释:唐窖 拼音:táng jiào
冬天培植鲜花的暖窖。 清 黄景仁 《花朝赋兰得花字》:“移来自唐窖,庙市分其芽。”参见“ 唐花 ”。
词语解释:唐花 拼音:táng huā
在室内用加温法培养的花卉。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今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餽赠。牡丹呈艷,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艷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清 黄遵宪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唐人本自善唐花,或者併使兰花梅花一齐发。”词语解释:唐花 拼音:táng huā
在室内用加温法培养的花卉。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今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餽赠。牡丹呈艷,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艷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清 黄遵宪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唐人本自善唐花,或者併使兰花梅花一齐发。”词语解释:唐窑 拼音:táng yáo
清 乾隆 前期 景德镇 官窑所造瓷器。因 唐英 掌管窑务,故名。 唐英 从 乾隆 元年到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到二十一年(1752-1756)先后任 淮安 关、 九江 关监督,兼理 景德镇 窑务。其时 景德镇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著称。所作珐琅彩,尤为精美。模仿剔牙、竹木刻、牙角雕,俱逼真。词语解释:唐菖蒲 拼音:táng chāng pú
即菖兰。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球茎为圆形,叶子剑形,全年开花,穗状花序,有红、黄、棕、蓝、紫、白等色。我国各地广泛栽植。球茎繁殖。供观赏。词语解释:唐蕃会盟碑 拼音:táng fān huì méng bēi
碑名。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 唐 长庆 三年(公元823年) 吐蕃 赞普 可黎可足 为纪念 唐 蕃 会盟所建。在今 西藏 拉萨市 大昭寺 前。碑上以 藏 汉 两种文字铭刻盟文及 唐 蕃 参加会盟人员的职衔、姓名。词语解释:唐帕 拼音:táng pà
宋 时来华商船上的翻译人员。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译者》:“今北方谓之通事,南蕃海舶谓之唐帕……皆译之名也。”词语解释:唐末农民战争 拼音:táng mò nóng mín zhàn zhēng
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词语解释:唐敖庆 拼音:táng áo qìng
(1915- )物理化学家。江苏宜兴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专长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在分子内旋转势能函数、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合著有《配位场理论方法》、《分子轨道图形理论》、《量子化学》等。词语解释:唐昌观 拼音:táng chāng guān
唐 道观名。在 长安 安业坊 南。以 玄宗 女 唐昌公主 而得名。观中有玉蕊花,传为公主手植, 唐 宋 诗人多有吟咏。参阅 唐 康骈 《剧谈录》卷下、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卷九。词语解释:唐伯虎 拼音:táng bó hǔ
明 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 ,字 伯虎 ,一字 子畏 ,号 六如居士 、 桃花庵主 等。 吴县 (今属 江苏 )人。学画于 周臣 。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 沉周 、 文徵明 、 仇英 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词语解释:唐古忒 拼音:táng gǔ tuī
见“ 唐古特 ”。
词语解释:唐古特 拼音:táng gǔ tè
清 代文献中对 青 藏 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 元 时蒙古人称 党项 人及其所建的 西夏 政权为 唐兀 或 唐兀惕 ,后渐用于泛称 青 藏 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 清 初曾沿用此称,作 唐古特 。今蒙古语仍称 青 藏 地区及当地藏族为 唐古特 。特,亦作“ 忒 ”。参阅《卫藏通志·部落》。词语解释:唐僧取经 拼音:táng sēng qǔ jīng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词语解释:唐猊 拼音:táng ní
即唐夷。详“ 唐夷 ”。
词语解释:唐夷 拼音:táng yí
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劒,杖屈卢之矛。”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裹一顶红巾,珍珠如糝饭;甲掛唐夷两副,靴穿抹緑。” 凌景埏 校注:“唐夷,就是‘唐猊’,古代一种凶猛的野兽,用它的皮製甲,非常坚厚。后来一般就用‘唐夷’作为甲的代词。”词语解释:唐人街 拼音:táng rén jiē
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词语解释:唐殷 拼音:táng yīn
唐尧 与 商汤 的并称。《后汉书·班固传》:“将军宜详 唐 殷 之举,察 伊 皋 之荐。”词语解释:唐临晋帖 拼音:táng lín jìn tiē
唐 人书法多以 晋 人为本,后因以“唐临晋帖”比喻善于摹仿而少独创。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诗》:“尝有问於 虞先生 曰:‘…… 德机 诗如何?’曰:‘ 德机 诗如 唐 临 晋 帖。’”词语解释:唐古拉山 拼音:táng gǔ lā shān
位于青藏高原,东段为西藏、青海界山,山脉多海拔6000米以上,为长江、怒江等大河源地词语解释:唐古特 拼音:táng gǔ tè
清 代文献中对 青 藏 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 元 时蒙古人称 党项 人及其所建的 西夏 政权为 唐兀 或 唐兀惕 ,后渐用于泛称 青 藏 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 清 初曾沿用此称,作 唐古特 。今蒙古语仍称 青 藏 地区及当地藏族为 唐古特 。特,亦作“ 忒 ”。参阅《卫藏通志·部落》。词语解释:唐圃 拼音:táng pǔ
场圃。指种植瓜果菜蔬的园地。《吕氏春秋·尊师》:“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 陈奇猷 集释引 王念孙 曰:“‘唐’即‘场’之假借,唐圃,场圃也。”词语解释:唐三彩 拼音:táng sān cǎi
唐 代陶器和陶俑上的釉色,亦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所谓“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除了白色(一般微带黄色)之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蓝色,也有少量茄紫色的。三彩釉的器物,多仿金属器,有些用作冥器。盛行于初 唐 以后, 辽 代仍流行,以后逐渐衰落。词语解释:唐园 拼音:táng yuán
场地;园地。《管子·轻重甲》:“ 桓公 忧北郭民之贫,召 管子 而问曰:‘北郭者,尽屨缕之甿也,以唐园为本利。为此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丁者治其田里,老者修其唐园,俭力趣时,无飢寒之患。” 马非百 注:“唐,‘场’假借,唐园,即场园,菜地。”参见“ 唐圃 ”。
词语解释:唐圃 拼音:táng pǔ
场圃。指种植瓜果菜蔬的园地。《吕氏春秋·尊师》:“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 陈奇猷 集释引 王念孙 曰:“‘唐’即‘场’之假借,唐圃,场圃也。”词语解释:唐环 拼音:táng huán
指 唐玄宗 的贵妃 杨玉环 。《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 唐环 不见新留袜, 汉燕 犹餘旧守宫!”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错认》:“ 唐环 不见沉香远, 汉 宫难睹 昭阳 燕。”词语解释:唐夷 拼音:táng yí
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劒,杖屈卢之矛。”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裹一顶红巾,珍珠如糝饭;甲掛唐夷两副,靴穿抹緑。” 凌景埏 校注:“唐夷,就是‘唐猊’,古代一种凶猛的野兽,用它的皮製甲,非常坚厚。后来一般就用‘唐夷’作为甲的代词。”词语解释:唐碧 拼音:táng bì
似玉而硬的石头。《淮南子·修务训》:“唐碧坚忍之类,犹可刻鏤,揉以成器用,又况心意乎!” 高诱 注:“唐碧,石似玉,皆坚钻之物。”词语解释:唐宋八大家 拼音:táng sòng bā dà jiā
唐 宋 两代八个散文作家的合称。即 唐 韩愈 、 柳宗元 , 宋 欧阳修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曾巩 、 王安石 。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体,是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明 初 朱右 选 韩 柳 等人文章为《八先生文集》,书不传,而八家之名,实始于此。后 唐顺之 著《文编》,于 唐 宋 人除八家外,一律不取。 茅坤 论文,宗仰 顺之 ,又选编八家文,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世遂沿称为 唐 宋 八大家。词语解释:唐宋八大家文钞 拼音:táng sòng bā dà jiā wén chāo
总集名。明代茅坤编选。一百六十四卷。选录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八家散文,并加评论,旨在以八家之文为文章规范,宣扬唐宋派的文学观点。词语解释:唐塞 拼音:táng sāi
搪塞。谓敷衍应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毛狐》:“戴月披星,终非了局。使君自有妇,唐塞何为?”《再生缘》第六九回:“终朝遮掩来唐塞,毫无的信但支吾。”词语解释:唐槐秋 拼音:táng huái qiū
(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