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唱酬唱首唱词唱叹唱白脸唱诨唱沙作米唱陈
唱和唱好唱诗唱礼唱谋唱明唱游唱影
唱歌唱名唱导唱论唱筹量沙唱机唱段唱吼
唱晓唱漏唱驺唱票唱经文唱春调唱拜唱始
唱第唱凯唱随唱言唱诗班唱片唱龙眼唱戏
唱到唱白唱道情唱萨唱赚唱演唱辞唱念做打
唱声唱云唱偈唱腔唱本唱檄唱造唱唱咧咧
唱月唱吟唱唤唱诺唱手唱扬唱高调唱喝
唱筹唱喏唱号唱诵唱议唱率唱针唱呼
唱道唱经唱嚎唱籍唱詶唱理唱门唱叛

词语解释:唱酬  拼音:chàng chóu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词语解释:唱和  拼音:chàng hè
(1).歌唱时此唱彼和。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唱’。”《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 晋 左思 《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鏗耾,有殷坻頽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謡俗汁协,律吕相应。”《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謔浪。”
(2).指音律相合。《汉书·律历志上》:“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新唐书·李宗闵传》:“时 德裕 自 浙西 召,欲以相,而 宗閔 中助多,先得进,即引 僧孺 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德裕 所善皆逐之。”
(4).以诗词相酬答。 唐 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虽不敏,颇解吟咏。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宗之 ﹞继又移官 金陵 ,与 李白 相遇,诗酒唱和。”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南朝 宋 谢灵运 《鞠歌行》:“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唱和之礼,或尔汝之。”唱,一本作“ 倡 ”。
词语解释:唱歌  拼音:chàng gē
吟唱歌曲。 南朝 梁简文帝 《当垆曲》:“迎来挟琴易,送别唱歌难。” 唐 李远 《黄陵庙词》:“轻舟小楫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元 周砥 《新郭》诗:“主人张筵挥羽觴, 吴 姬唱歌声抑扬。” 巴金 《灭亡》第七章:“ 袁先生 总爱拿人家开心,我哪里配说唱歌?”
词语解释:唱晓  拼音:chàng xiǎo
报晓。 唐 王勃 《七夕赋》:“鳧氏鸣秋,鸡人唱晓。”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 建安 郭周孚 未第时,梦人以诗一联示之,云:‘鸡人唱晓沉潜际, 汉 殿传声彷彿间。’”
词语解释:唱第  拼音:chàng dì
(1).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唱第听鸡集,趋朝忘马疲。”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毕渐赵谂》:“ 毕渐 为状元, 赵諗 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传报。” 清 唐孙华 《喜姜西溟及第》诗:“殿鼓雷鸣唱第时,卿云旭日交辉映。”
(2).指进士及第。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诗之十四:“何处深春好,春深唱第家。”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 魁 后唱第,为天下第一。”
词语解释:唱到  拼音:chàng dào
谓被点到名时高声应“到”。 阿英 《灰色之家》三:“我们分三行走进被告栏,重行点名,唱到。”
词语解释:唱声  拼音:chàng shēng
(1).首先陈述意见。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2).歌唱声。 唐 薛能 《杨柳枝》诗:“柔娥幸有腰肢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个高吭的声音领头,二三十个嗓音接应着,唱声停顿的空间,夹杂着两三排木夯‘嗨唉,嗨唉’砸地的工作声。”
词语解释:唱月  拼音:chàng yuè
对月吟唱。 唐 李贺 《洛姝真珠》诗:“寒鬢斜釵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璫。”
词语解释:唱筹  拼音:chàng chóu
(1).高声报时。 南朝 梁 何逊 《与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2).呼叫数码。 明 何景明 《官仓行》:“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词语解释:唱道  拼音:chàng dào
(1).真正是,端的是。元曲双调《鸳鸯煞》的定格,第五句首二字规定须用“唱道”字。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鸳鸯煞]休把似残花败柳寃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唱道题柱胸襟,当罏的志节。”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鸳鸯煞尾]你则为功名两字相迤逗,生熬得风波千里亲担受,凭着短剑长琴,游徧 赤县神州 ,唱道几处笙歌,几家僝僽。” 元 蒲察善长 《新水令》套曲:“你是必休倦云淡风力紧,我这里想谁医治相思病,传示我可意情人,休辜负海誓山盟,唱道性命也似看承,心脾般钦敬。”
(2).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 元 丁鹤年 《昏瞆》诗:“ 海师 唱道禪多悟, 张籍 题诗字半斜。”
词语解释:唱首  拼音:chàng shǒu
犹创始;领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观 相如 《封禪》,蔚为唱首。”《南史·蔡廓传》:“殿内将帅,正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
词语解释:唱好  拼音:chàng hǎo
喝采;大声叫好。《宋史·礼志二四》:“帝得筹,乐少止,从官呼万岁。羣臣得筹则唱好,得筹者下马称谢。”
词语解释:唱名  拼音:chàng míng
(1).高声呼名;点名。《北史·元文遥传》:“令 赵郡王 叡 宣旨唱名,厚加慰喻。”《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到拈鬮这日, 刘云 将应鬮各吏名字,开列一单,呈与知县相公看了。唤里书房一样写下条子,又呈上看罢,命门子乱乱的总做一堆,然后唱名取鬮。” 严复 《救亡决论》:“逐队唱名,俯首就案。”
(2).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荆钗记》:“ 王龟龄 年四十七,大魁天下,以书报其弟曰:‘今日唱名,蒙恩赐进士及第。’”参见“ 臚唱 ”。
(3).音乐术语。歌唱旋律时,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代表自然音阶中的七个音级,即do、re、mi、fa、sol、la、si、(或ti)。我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音则唱作合、四、一。参见“ 工尺谱 ”。
(4).佛教语。佛教徒念佛时,唱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词语解释:胪唱  拼音:lú chàng
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唱。其制始于 宋 时。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九:“翌日臚唱, 元用 居第一, 表卿 次之。” 元 方回 《涌金城望》诗之三:“臚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科臚唱后,新进士齐赴国子监释奠。”
词语解释:工尺谱  拼音:gōng chě pǔ
我国古代记录乐谱的工具。由音高符号、调名符号、节奏符号和补充符号组成。晚 唐 时已出现, 宋 时称为“半字讌乐谱”,并以之与十二律相配。这种记谱形式随音乐的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具体运用,在各种符号的写法上有很大的差别。 明 中叶后,随着昆腔的流行,逐渐形成一种常式。
词语解释:唱漏  拼音:chàng lòu
报更。 唐 温庭筠 《晓仙谣》:“綺阁空传唱漏声,网轩未辨凌云字。”
词语解释:唱凯  拼音:chàng kǎi
高唱凯歌。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唱凯于公庭,饮泣于私舍。”
词语解释:唱白  拼音:chàng bái
戏曲或曲艺中的歌唱与说白。 叶圣陶 《倪焕之》三:“他们也许有一两句很好的腔调,一两段动人的唱白,能使听的人点头称赏。” 阿英 《从〈拷红〉说起》:“前一段演 红娘 闻传讯后与 莺莺 的唱白,后一段是拷 红 后老夫人的许婚。”
词语解释:唱云  拼音:chàng yún
宣称;宣告。《南齐书·明帝纪》:“﹝ 明帝 ﹞性猜忌多虑,故亟行诛戮。潜信道术,用计数,出行幸,先占利害,南出则唱云西行,东游则唱云北幸。”《南史·宋桂阳王休范传》:“虽唱云已平,而无以为据,众愈疑惑。”
词语解释:唱吟  拼音:chàng yín
歌吟。 金一 《文学观》:“ 三閭 弟子,唱吟於 湘 楚 之涯,其菁英益肆於 汉 ,至 唐 之末叶而醨。”
词语解释:唱喏  拼音:chàng rě
亦作“ 唱诺 ”。 出声答应。 唐 裴铏 《传奇·崔炜》:“女酌醴饮使者,曰:‘ 崔子 欲归 番禺 ,愿为挈往。’使者唱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余入此舍,凡二十四,偏袒徒跣,担囊贮糒,闻呼唱诺,受卷就位。”
亦作“ 唱诺 ”。
(1).古代男子所行之礼,叉手行礼,同时出声致敬。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访闻 张利一 任 定州 总管日,曾入教场巡教,以不得军情,诸军并不唱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好姑姑,我央及你替我圆成,我唱诺。”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那呆子信以为真,连忙上前唱喏道:‘只怪 八戒 糊涂,从来没有背过自己家谱,又从小出门在外,其实不知还有你这么个大哥,请不要见罪。’”
(2).旧时显贵出行,随从在前面吆喝开道,令行人回避。 明 周祈 《名义考·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亦曰鸣騶,即《孟子》‘行辟人也’。”
词语解释:唱诺  拼音:chàng nuò
见“ 唱喏 ”。
词语解释:唱经  拼音:chàng jīng
唱诵经文。僧道念经,抑扬其声,故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 ,一曰讲座,一曰唱经座,各高二丈。” 唐 王建 《霓裳词》之二:“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唐 李洞 《终南山二十韵》:“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
词语解释:唱词  拼音:chàng cí
亦作“ 唱辞 ”。 戏曲或歌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 黄芝冈 在《中国剧的唱与白》一文里说:‘唱辞是用以增强语言的情调的一种方式。’”
词语解释:唱诗  拼音:chàng shī
(1).吟诗。 唐 李贺 《秋来》诗:“秋坟鬼唱 鲍 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八:“‘ 瑢 ,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我爱你甚于一切,’我像唱诗般地自言自语。”
(2).宗教用语。吟唱圣歌。参见“ 唱诗班 ”。
词语解释:唱诗班  拼音:chàng shī bān
基督教在教堂内举行崇拜礼仪时唱圣歌的合唱队。《花城》1981年第5期:“接下来是什么?风琴?唱诗班略带忧郁的歌声?”
词语解释:唱导  拼音:chàng dǎo
(1).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2).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 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
(3).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 晋 法显 《佛国记》:“诸天説是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传论》:“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宋 时 道照 善于唱导,音吐嘹亮,洗悟尘心。”
词语解释:唱驺  拼音:chàng zōu
旧时显贵出行,随从的骑卒在前面吆喝开道,令行人回避。 明 何景明 《严治篇》:“乘驾唱騶,人望而避之。”
词语解释:唱随  拼音:chàng suí
“夫唱妇随”的略语。比喻夫妇和睦相处。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若重唱随之义,当尽定省之仪。” 清 李渔 《蜃中楼·阃闹》:“唱随忽地变咆哮,总为孩儿不肖。”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词语解释:唱道情  拼音:chàng dào qíng
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各地种类繁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后苑小廝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 张抡 所撰鼓子词。’”《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那两个唱道情的来了不曾?”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俗谓弹唱故事者为唱道情。”
词语解释:唱偈
念经和吟唱佛教的颂词。偈:梵文“偈陀”的简称。义译为“颂”
词语解释:唱唤  拼音:chàng huàn
犹吆喝。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吴王 伐树作船,使童男女三十人牵挽之,船自飞下水,男女皆溺死。至今潭中时有唱唤督进之音也。”
词语解释:唱号  拼音:chàng hào
首建尊号。《后汉书·齐武王縯传》:“且首兵唱号,鲜有能遂, 陈胜 、 项籍 ,即其事也。”
词语解释:唱嚎  拼音:chàng háo
号叫。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试墨》诗:“道傍牛喘復谁问,佛寺吹螺空唱嚎。”
词语解释:唱叹  拼音:chàng tàn
形容诗文婉转,情韵悠长。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采葍’之孤行,‘弋鳧’之独往,揆之皆閎雅之体,咏之皆唱叹之音,此性情为之也。”参见“ 一唱三叹 ”。
词语解释:一唱三叹  拼音:yí chàng sān tàn
见“ 一倡三叹 ”。
词语解释:唱礼  拼音:chàng lǐ
犹赞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排列齐毕,礼生唱礼。”
词语解释:唱论
书名。关于戏曲声乐方面的理论
词语解释:唱票  拼音:chàng piào
投票选举后,开票时大声念选票上的名字。《花城》1981年第2期:“ 方玫 气得脸煞白,还想用什么话回敬 高连生 时,已经开始唱票了。”《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随着唱票人的声音起落,黑板上候选人名字下面的‘正’字一个一个增加着。”
词语解释:唱言  拼音:chàng yán
(1).倡言;首先建议。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臣闻 文子 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窃不愿於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初, 梁州 刺史 张光 会诸郡守于 魏兴 ,共谋进取。 张燕 唱言:‘ 汉中 荒败,迫近大贼,克復之事,当俟英雄。’”
(2).扬言;宣扬。《魏书·穆崇传》:“ 崇 乃唱言曰:‘ 梁眷 不顾恩义,奬 显 ( 刘显 )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窦玉妻》:“明晦虽殊,人神无二。小女子得奉巾櫛,盖是宿缘。勿谓异类,遂猜薄之,亦不可唱言于人。” 清 龚自珍 《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亦有问答未竟,佛遽唱言持此经功德、谤此经罪报者。”
(3).高呼。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君集 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城中人皆室处。又为巢车,高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及飞石所中,皆唱言之。”
词语解释:唱萨  拼音:chàng sà
佛教语。萨,娑度之讹,意为善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道慧》:“每夕讽咏,輙闻闇中有弹指唱萨之声。”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唱萨,此言讹也,正言娑度。此译云善哉。”
词语解释:唱腔  拼音:chàng qiāng
戏曲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指人声歌唱的部分。是同器乐伴奏的部分相对而言。 徐迟 《牡丹》八:“整个 怀仁堂 上寂若无人,没有一点声音,只有她的唱腔,安祥,徐疾,穿行在大红廊柱间,缭绕在金碧辉煌的画梁上。”
词语解释:唱诺  拼音:chàng nuò
见“ 唱喏 ”。
词语解释:唱喏  拼音:chàng rě
亦作“ 唱诺 ”。 出声答应。 唐 裴铏 《传奇·崔炜》:“女酌醴饮使者,曰:‘ 崔子 欲归 番禺 ,愿为挈往。’使者唱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余入此舍,凡二十四,偏袒徒跣,担囊贮糒,闻呼唱诺,受卷就位。”
亦作“ 唱诺 ”。
(1).古代男子所行之礼,叉手行礼,同时出声致敬。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访闻 张利一 任 定州 总管日,曾入教场巡教,以不得军情,诸军并不唱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好姑姑,我央及你替我圆成,我唱诺。”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那呆子信以为真,连忙上前唱喏道:‘只怪 八戒 糊涂,从来没有背过自己家谱,又从小出门在外,其实不知还有你这么个大哥,请不要见罪。’”
(2).旧时显贵出行,随从在前面吆喝开道,令行人回避。 明 周祈 《名义考·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亦曰鸣騶,即《孟子》‘行辟人也’。”
词语解释:唱诺  拼音:chàng nuò
见“ 唱喏 ”。
词语解释:唱诵  拼音:chàng sòng
吟诵。《坛经·行由品》:“復两日,有一童子於碓坊过,唱诵其偈。”
词语解释:唱籍  拼音:chàng jí
按册点名。《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平明,传点毕,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夹阶,监门校尉二人执门籍,曰:‘唱籍’。既视籍,曰:‘在’。入毕而止。”
词语解释:唱白脸  拼音:chàng bái liǎn
扮演反面角色
词语解释:唱谋  拼音:chàng móu
带头谋划。《国语·吴语》:“ 越 大夫 种 乃唱谋曰:‘吾谓 吴王 将遂涉吾地……王若今起师以会,夺之利,无使夫悛。’” 韦昭 注:“发始为唱。”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吴 楚 唱谋,五国从风。”
词语解释:唱筹量沙  拼音: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时与 魏 军三十餘战多捷,军至 歷城 ,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 魏 者具説粮食已罄,於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 夜唱筹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 魏 军谓资粮有餘,故不復追。”后以“唱筹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又接来书再次寄答》诗:“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词语解释:唱经文  拼音:chàng jīng wén
变文的唱词部分。 王重民 《敦煌变文研究》二:“我以为讲经文是由讲解和唱词两部分构成,按讲解部分说便可称为讲经文,按唱词部分说便可称为唱经文。”
词语解释:唱诗班  拼音:chàng shī bān
基督教在教堂内举行崇拜礼仪时唱圣歌的合唱队。《花城》1981年第5期:“接下来是什么?风琴?唱诗班略带忧郁的歌声?”
词语解释:唱赚  拼音:chàng zhuàn
宋 代的一种说唱艺术。演唱兼具诸家腔谱的“赚”曲。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中兴后, 张五牛 大夫因听动鼓板中,又有四片太平令,或赚鼓板,遂撰为‘赚’……凡赚最难,以其兼慢曲、曲破、大曲、嘌唱耍令、番曲、叫声诸家腔谱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右词数闋,当时踢毬唱赚之法,藉存概略,犹有风雅之遗意焉。”
词语解释:唱本  拼音:chàng běn
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姚大婶 生怕闺女看那些邪魔歪道的小唱本。”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七:“她找到唱本,请他一同下楼去唱。”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至于把我拉来写唱本,我也认为是修废利旧,并不感到委屈。”
词语解释:唱手  拼音:chàng shǒu
指歌妓或妓女。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不是跟你小妹妹瞎‘白货’,我从前在班子的时候也是数一数二的红唱手,白花花的千儿八百的洋钱也见过。”原注:“唱手,‘妓女’的意思。”
词语解释:唱议  拼音:chàng yì
倡议;首先提议。《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六年》:“ 延伯 恃其勇,且新有功,遂唱议为先驱击之。”《金史·宗宪传》:“ 挞懒 、 宗雋 唱议以 齐 地与 宋 。”
词语解释:唱詶  拼音:chàng zhòu
见“ 唱酬 ”。
词语解释:唱酬  拼音:chàng chóu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词语解释:唱诨  拼音:chàng hùn
宋 代说唱文学之一。 宋 时说话人有小说、说经、讲史书、合生四家。合生中有以说诨话为名的,叫唱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 唐 有传奇; 宋 有戏曲、唱諢、词説; 金 有院本、杂剧、诸宫调。”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
词语解释:唱明  拼音:chàng míng
谓开导阐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法苑献徵録》五卷,编辑古今尊宿唱明之语,及 天童 三峯 授受事实,并法中先辈交谊,如序跋、简牘……之类。”参见“ 唱导 ”。
词语解释:唱导  拼音:chàng dǎo
(1).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2).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 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
(3).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 晋 法显 《佛国记》:“诸天説是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传论》:“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宋 时 道照 善于唱导,音吐嘹亮,洗悟尘心。”
词语解释:唱机  拼音:chàng jī
留声机和电唱机的统称。
词语解释:唱春调  拼音:chàng chūn diào
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四季调。常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 清 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词语解释:唱片  拼音:chàng piān
用虫胶、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圆片,表面有记录声音变化的螺旋槽纹,可以用唱机把所录的声音重放出来。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 郭祥 等唱片放完,继续喊道:‘为了在停战前夕留个纪念,我们想送给你们一面锦旗。’”
词语解释:唱演  拼音:chàng yǎn
(1).吟唱讲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今日所传藏经,大抵皆六朝、 唐 人文士秉笔而书,而緇流中之通梵音解字母者,唱演而出。”
(2).演唱。 吴组缃 《山洪》三十:“他抬头望一会台上的唱演,又注视一会面前的人们。”
词语解释:唱檄  拼音:chàng xí
谓倡发檄文申讨。《晋书·刁协传》:“ 周僕射 、 戴征西 本非 王敦 唱檄所讐也,事定后乃见害耳。”
词语解释:唱扬  拼音:chàng yáng
犹张扬。《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 西门庆 道:‘怪狗才,休要唱扬,一地里知道!’”
词语解释:唱率  拼音:chàng lǜ
倡导并率领。《南史·蔡廓传》:“僕在尚书中,自当唱率百僚,案前世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 宋 司马光 《乞责降第四札子》:“皆谓臣始则唱率众人,共为正论,终则顾惜禄位,苟免刑章。”《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 浚 近得旨归葬於 蜀 ,尚坚异议,以唱率远方之人,虑或生患。”
词语解释:唱理  拼音:chàng lǐ
谓讲述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僧意 在 瓦官寺 中, 王苟子 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
词语解释:唱沙作米  拼音:chàng shā zuò mǐ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鳧变鹤之多也。”参见“ 唱筹量沙 ”。
词语解释:唱筹量沙  拼音: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时与 魏 军三十餘战多捷,军至 歷城 ,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 魏 者具説粮食已罄,於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 夜唱筹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 魏 军谓资粮有餘,故不復追。”后以“唱筹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又接来书再次寄答》诗:“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词语解释:唱游  拼音:chàng yóu
唱歌游戏,过去小学与幼儿园的一门课程。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那里教唱游的女老师穿着蓝布旗袍。”
词语解释:唱段  拼音:chàng duàn
戏曲中一段完整的唱腔。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繁重的唱段,连续的武打,使主角声嘶力竭。”
词语解释:唱拜  拼音:chàng bài
朝贺庆吊时,司仪者高声呼唱引导行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故 汉 置鸿臚,以唱拜为讚,即古之遗语也。”
词语解释:唱龙眼  拼音:chàng lóng yǎn
旧时 福建 风俗。东家雇人摘龙眼,恐其多吃,令歌唱不止,谓之“唱龙眼”。 清 周亮工 《闽小纪·唱龙眼》:“龙眼枝甚柔脆,熟时曾惯手登採,恐其恣啖,与约曰:‘歌勿輟,輟则弗给值!’树叶扶疎,人坐緑阴中,高低断续,喁喁弗已,远听之,颇足娱耳。土人谓之‘唱龙眼’。”
词语解释:唱辞  拼音:chàng cí
见“ 唱词 ”。
词语解释:唱词  拼音:chàng cí
亦作“ 唱辞 ”。 戏曲或歌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 黄芝冈 在《中国剧的唱与白》一文里说:‘唱辞是用以增强语言的情调的一种方式。’”
词语解释:唱造  拼音:chàng zào
倡导,带头干。《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
词语解释:唱高调  拼音:chàng gāo diào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或只说得好听而不做。 徐特立 《读书日记一则》:“从来就是要求实现共同纲领,并非过去唱高调,而是看法前后不同。”
词语解释:唱针  拼音:chàng zhēn
装在唱机唱头上的针,一般由钢或人造宝石制成。它跟随声盘纹道的调制,把所得机械运动传送给唱头的换能元件,使之转换为相应的声频信号。
词语解释:唱门  拼音:chàng mén
在门口高声通报来客或进见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丑唱门介:‘ 南安 府学生员进。’”
词语解释:唱陈  拼音:chàng chén
大声陈说。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 湖南 人,作京语何也?’”
词语解释:唱影  拼音:chàng yǐng
谓附和别人的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在唠嗑会上, 杨老疙疸 随梆唱影,也说了一些 韩老六 的罪恶,那时也真有点怀恨他,现在都忘了。”原注:“唱影,附和别人的话。”
词语解释:唱吼  拼音:chàng hǒu
大声呼叫。《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还将登 太极殿 ,丑徒数万同共吹脣唱吼而上。”
词语解释:唱始  拼音:chàng shǐ
倡始,首倡。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 陈王 奋臂为天下唱始,莫不响应。”
词语解释:唱戏  拼音:chàng xì
演唱戏曲。《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安老爷 ﹞不日到了 淮安 ,正遇河臺寿期将近,预先摆酒唱戏,公请那些个河员。”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要是往年祖老太爷做寿的时候,家里请客唱戏,院子里,客厅里摆满了菊花。”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大白天,家中照例常常有人唱戏打牌,如同一个俱乐部。”
词语解释:唱念做打  拼音:chàng niàn zuò dǎ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唱指唱功,念指念白,做(表演)指做功,打指武打。习称“四功”。《新民晚报》1987.11.15:“比赛开始了,鲜为人知的 贵州 新秀 侯丹梅 表演 关肃霜 亲授的《铁弓缘》,唱念做打,大显身手。”
词语解释:唱唱咧咧  拼音:chàng chàng liē liē
形容信口哼唱。《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约莫也有半碗茶时,只听得远远的两个人説説笑笑,唱唱咧咧的从墙外走来。” 夏红 《谁是那百分之十》:“﹝她﹞整天欢蹦乱跳,唱唱咧咧,甩着两条小辫子,几乎和谁都开句玩笑。”
词语解释:唱喝  拼音:chàng hē
呼喝。 阿英 《六十年前的相声》:“只有九门提督出门,有囚首丧面、破帽鹑衣之看卫兵在前,执黑皮鞭高声唱喝云:‘大人来了!大人来了!’以示‘九门提督出门之威风’。”
词语解释:唱呼  拼音:chàng hū
呼叫。《魏书·毛脩之传》:“ 法仁 言声壮大,至於军旅田狩,唱呼处分,振於山谷。”
词语解释:唱叛  拼音:chàng pàn
发动叛乱。 宋 曾巩 《说势》:“故一夫唱叛而 秦 灭矣,非郡县罪也。”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