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末字词组
饮啖咀啖咂啖叫啖酒啖啮啖  
健啖餐啖调啖进啖攻苦食啖啖啖  
食啖白啖虓啖龁啖炙啖吡啖  

词语解释:饮啖  拼音:yǐn dàn
亦作“ 饮啗 ”。吃喝。《汉书·霍光传》:“发 长安厨 三太牢具祠阁室中,祀已,与从官饮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槟榔》:“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乾枣。以扶留、古賁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穀。饮啖设为口实。” 朱自清 《毁灭》诗:“高谈大笑里,送了多少的时日;而饮啖的豪迈,游踪的密切,岂不像繁茂的花枝,赤热的火焰哩!”
词语解释:健啖  拼音:jiàn dàn
亦作“ 健啗 ”。食欲好;食量大。 宋 陆游 《老景》诗:“疾行逾百步,健啖每三飡。”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晚年, 仲 復丧妻,而生计益落,孑然一身,独享高寿,而健啗康强。”《金史·崔立传》:“ 安国 健啖,﹝ 崔立 ﹞日饱之以鱼,遂与之谋。”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九·二万人食米数》:“据此计算,每人一日食米三升三合有零,今人虽健啖不能食此数。”
词语解释:食啖  拼音:shí dàn
(1).吃。《后汉书·献帝纪》:“是时穀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2).饭食清淡。《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 吕后 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啖一作“淡”。’ 駰 案: 如淳 曰:‘食无菜茹为啖。’” 司马贞 索隐:“《説文》云:‘淡,味薄也。’”
食啗:吃。《仪礼·特牲馈食礼》“举肺脊以授尸” 汉 郑玄 注:“肺,气之主也。脊,正体之贵者。先食啗之,所以导食通气也。” 宋 苏轼 《渔樵闲话》下篇:“某等性命既为虎之所食啗,固当附心刻志以报寃。”
词语解释:咀啖  拼音:zuǐ dàn
嚼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雀鳅蛇蟹之异》:“﹝ 吕五 ﹞每以一大斛,置鰍满中,投以盐醯,听其咀啖至困,然后始加刀炙。”
词语解释:餐啖  拼音:cān dàn
亦作“ 餐啗 ”。亦作“飡啗”。吃。《后汉书·邓禹传》“从至 广阿 ” 李贤 注引《东观记》:“上过 禹 营, 禹 进炙鱼,上餐啗。”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凡以炭炊饌,先烧令熟,谓之炼火,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 李使君 宅炭不经炼,是以难於飡啗。” 南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鳧鱼饜餐啖,荷薜足衣裳。”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王元之 《謫黄州诗》曰:‘飡啗虾鱼颇肥腯。’”一本作“ 餐啗 ”。
词语解释:白啖  拼音:bái dàn
荔支的别名。 宋 苏轼 《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白啖本 河朔 ,红消真 剑南 。” 王文诰 注引 赵次公 曰:“白啖,或云荔支名也。”
词语解释:咂啖  拼音:zā dàn
吸饮。 元 滕斌 《普天乐·酒》曲:“轻轻咂啖,少过咽喉。”
词语解释:调啖  拼音:diào dàn
烹调并啖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浮沙羹、宽片粉添些杂糝,酸黄虀、烂豆腐休调啖,万餘斤黑麪从教暗,我将这五千人做一顿馒头馅。”
词语解释:虓啖  拼音:xiāo dàn
虎啸。借以形容勇猛强悍者的吼声。《旧唐书·白孝德传》:“ 孝德 发声虓噉,持矛跃马而搏之。”
词语解释:叫啖  拼音:jiào dàn
犹叫喊。 宋 苏轼 《奏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状》:“其逐人却将专典拑撮及与揽纳人等数百人,对监官高声叫噉,奔走前去。”
词语解释:进啖  拼音:jìn dàn
犹进食。《晋书·孝友传·颜含》:“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噉,又未识人患,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词语解释:龁啖  拼音:hé dàn
嚼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齕啖。”
词语解释:酒啖  拼音:jiǔ dàn
下酒食物。《三国志·魏志·董卓传》“从官食枣菜”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诸将或遣婢诣省閤,或自齎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駡詈,遂不能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薕》:“《广志》云:‘三薕似翦羽,长三、四寸,皮肥细,緗色,以蜜藏之,味甜酸,可以为酒啖。’”
词语解释:攻苦食啖  拼音:gōng kǔ shí dàn
见“ 攻苦食淡 ”。
词语解释:攻苦食淡  拼音:gōng kǔ shí dàn
亦作“ 攻苦食啖 ”。 谓过艰苦的生活。《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吕后 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攻犹今人言击也。啖,一作淡。’ 如淳 曰:‘食无菜茹为啖。’” 唐 王维 《与魏居士书》:“攻苦食淡,流汗霢霂,为之驰驱。” 清 钱谦益 《妻陈氏加封淑人》:“为吾志义之臣,攻苦食淡,劳其身以狥国,必有贤配艰难懃瘁以相成也。”
词语解释:炙啖  拼音:zhì dàn
用火烧烤吃。《尔雅·释草》“蒿菣” 晋 郭璞 注:“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奥肉法》:“﹝作奥肉法﹞尤宜新韭,新韭烂拌亦中炙啖。其二岁猪肉未坚,烂坏不任作也。” 金 麻九畴 《又和伯玉食蒿酱韵》:“菣可为炙啖,博哉《释草》儒。”
词语解释:啮啖  拼音:niè dàn
啃咬,啮食。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酷虐》:“ 汉 主 龑 亦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观其嚙啖,谓之水狱。”
词语解释:啖啖  拼音:dàn dàn
贪得貌。《荀子·王霸》:“不好循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伤国。” 杨倞 注:“啖啖,并吞之貌。”
词语解释:吡啖  拼音:bǐ dàn
歌声抑扬顿挫。《古文苑·扬雄〈蜀都赋〉》:“眇眇之态,吡噉出焉。” 章樵 注:“言歌声抑扬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