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喽啰 拼音:lóu luō
亦作“ 嘍罗 ”。
(1).伶俐能干;有本领。 唐 郑綮 《题中书壁》诗:“侧坡蛆蜫蜦,蚁子竞来拖。一朝白雨中,无钝无嘍囉。”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剗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嘍囉,请起来波小哥!”《水浒传》第八四回:“郎主道:‘引兵的那蛮子,是甚人?这等嘍罗!’”
(2).旧称占有固定地盘的强人部众,现在多比喻追随恶人的人。《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一个山寨,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嘍罗,有百十匹好马。”《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那 赤松林 下 着地滚 周进 ,屯住四五十嘍囉。” 鲁迅 《南腔北调集·题记》:“他( 梁实秋 )在北方一面做教授,一面编副刊,一位喽罗儿就在那副刊上说我和 美国 的 门肯 (H.L.Mencken)相像,因为每年都要出一本书。”
(3).扰乱;喧噪。 明 刘基 《送人分题得鹤山》诗:“前飞乌鳶后驾鹅,啄腥争腐声嘍囉。”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恶噷噷一场嘍囉,乱匆匆一生结果。”词语解释:也啰 拼音:yě luō
衬词。无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大抵是那少年女奴也囉。”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止不过无钱也囉。”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兀的有人声也囉。”词语解释:偻啰 拼音:lóu luō
见“ 僂儸 ”。
词语解释:偻罗
1.干练,伶俐,机灵。《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功(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僂儸。”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汉 刘銖 恶 史肇弘 、 杨邠 。於是 李业 譖二人於帝而杀之。 銖 喜谓 业 曰:‘君可谓僂罗儿矣。’僂罗,俗言猾也。 欧 史间书俗语甚奇。”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他那里精神一掇显僂囉,他那里尖着舌语剌剌,我这里掩着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俗云僂儸,演义谓干办集事之称。《篇海》训儸字曰健而不德,据是二説,皆狡猾能事意也。”
2.喽啰。旧称强盗或绿林头领的部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几个小僂儸,传令众攛掇。”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盖 知某有难,领僂儸下山。”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七》:“盗贼之有渠帅,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个礼。”
3.象声词。形容言语不清,难懂。 清 赵翼 《闽言》诗:“满耳啾啁不辨何,近来渐解説僂罗。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为听他鸟语多。”按,《北史·王昕传》:“尝有 鲜卑 聚语, 崔昂 戏问 昕 曰:‘颇解此否?’ 昕 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此“楼罗”正与“僂罗”用法同,盖拟声也。词语解释:都啰 拼音:dōu luō
古代 高丽 语。呼人取物曰“都囉”。《说郛》卷五五引 宋 孙穆 《鸡林类事》:“﹝ 高丽 ﹞方言:凡呼取物皆曰都囉。”词语解释:乾陀啰 拼音:qián tuó luō
见“ 乾陀罗 ”。
词语解释:乾陀罗 拼音:qián tuó luó
亦作“ 乾陀 ”。亦作“ 乾陀囉 ”。
(1).西域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其国在北 印度 境,东西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在古代艺术、建筑史上,享有盛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从 于闐 至 乾陀 。”《宋史·外国传·天竺》:“ 施护 者, 乌塤曩国 人。其国属 北印度 ,西行十二日至 乾陀罗国 。”
(2).香树名。其汁可染褐色,故亦用以称褐色。《宝楼阁经》卷中:“以乾陀囉树或以龙花蕊香和白芥子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附录·乾陀木皮》:“ 珣 ( 杨珣 )曰:‘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乾陀,褐色也。’”词语解释:小喽啰 拼音:xiǎo lóu luō
见“ 小楼罗 ”。
词语解释:小楼罗 拼音:xiǎo lóu luó
亦作“ 小娄罗 ”。亦作“ 小嘍囉 ”。
(1).指短小而精悍伶俐的人。《宋史·张思钧传》:“ 思钧 起行伍,征讨稍有功,质状小而精悍。 太宗 尝称其楼罗,自是人目为‘小楼罗’焉。”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小娄罗,你跟了我 酷寒亭 救哥哥走一遭去。”
(2).指绿林的兵卒。《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不知后面几个小娄罗赶上,把一条索子,将 杨温 缚了。”《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一个山寨,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嘍囉。”
(3).今多指坏人的走卒。词语解释:哈啰 拼音:hā luō
见“ 哈罗 ”。
词语解释:哈罗 拼音:hā luo
亦作“ 哈囉 ”。 英语hello的译音。打招呼用语。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哈罗, 彬彬 ,你又长高了。” 沉从文 《失业》:“各处冲要地方装上这种复杂接线机同传话机,‘哈啰’,‘哈啰’,‘好呀’,‘好呀’,工程师把‘文明利器’装好,通了话,全无毛病,回省城同哇哇洋行办交涉分回扣去了。”词语解释:唂厮啰 拼音:gū sī luō
亦作“ 唃廝罗 ”。 藏语译音,意为“佛子”。原名 斯南陵温 。 北宋 青海 东部藏族首领。 宋 天禧 四年(公元1020年)后,据有 湟水 流域及今 甘肃 、 青海 接邻地区,属民数十万。 宝元 元年(公元1038年)加封保顺军节度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青堂羌 本 吐蕃 别族……国初,有胡僧 立遵 者,乘乱挟其主 籛逋 之子 唃廝囉 东据 宗哥邈川城 。 唃廝囉 ,人号 瑕萨籛逋 者,胡言赞普也。”《宋史·吐蕃传》作“唃廝罗”。词语解释:和啰 拼音:hé luō
众声交相应和貌。词语解释:哔啰 拼音:bì luō
象声词。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他一面说,一面把水烟筒吸得哔啰哔啰地响。”词语解释:哆啰 拼音:duō luō
[法droguet]即哆啰呢。 清 黄遵宪 《樱花歌》:“繖张胡蝶衣哆囉,此呼奥姑彼檀那。” 钱仲联 笺注:“哆囉呢为毛织物,即呢之阔幅者。”词语解释:因陀啰 拼音:yīn tuó luō
梵语Indra的音译。或译为“因提梨”、“因陁罗”。意译作天主或天帝释。本为雷雨之神,或谓保护世界之神。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因坻,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囉,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故 吠陁 之民,见夫凄风烈雨,黑云如盘,奔电时作,则以为 因陁罗 与敌斗,为之栗然生虔敬念。”词语解释:哩也波哩也啰 拼音:lǐ yě bō lǐ yě luō
犹言如此这般或那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囉’哩。”词语解释:哱啰 拼音:bō luō
古时军中的一种号角,用海螺壳做成。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耳目》:“明哱囉。凡吹哱罗,是要各兵起身。再吹一次,是要马兵上马,车兵附车,步兵执器械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