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酷嗜 拼音:kù shì
非常喜爱。《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琯 ﹞酷嗜鼓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晚年酷嗜仙佛,尝持斋茹素,学导引长生之术。”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日食摩尔登糖三袋,谓是 茶花女 酷嗜之物。”词语解释:偏嗜 拼音:piān shì
嗜好;特殊的爱好。 郑振铎 《西谛书话·失书记》:“二十多年来,因为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偏嗜,收购了不少古书。”词语解释:癖嗜 拼音:pǐ shì
癖好,特别喜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棋鬼》:“书生 湖襄 人,癖嗜弈,产荡尽。” 清 黄景仁 《灵壁磬石歌》:“文人癖嗜更多有,寳贵奚啻同天琛。”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吾縈怀有素,癖嗜良殷,用贡巵言,詎甘缄口?请先就吾祖国一开谈判,可乎?”词语解释:耽嗜 拼音:dān shì
深切爱好。 唐 柳宗元 《〈非国语〉序》:“ 左氏 《国语》,其文深閎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宋 范仲淹 《太子宾客谢公梦读史诗序》:“悉屏去外虑,於笔砚歌诗,素所耽嗜,亦不復为。” 明 归有光 《〈史论〉序》:“ 遗石先生 自少耽嗜史籍,倣古论赞之体,为书若干万言。”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 静江 有 阮支雄 者,家积饶裕,性恢廓,耽嗜山水。”词语解释:贪嗜 拼音:tān shì
贪求嗜好。《史记·韩长孺列传》:“ 安国 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贪嗜於财。” 汉 焦赣 《易林·小过之豫》:“酒酢鱼馁,众莫贪嗜。”词语解释:贱嗜 拼音:jiàn shì
对自己嗜好的谦称。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陈跡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清 查慎行 《从院长乞园中新笋次昌黎和侯协律咏笋二十六韵》:“贱嗜终成癖,奇珍且勿论。”词语解释:情嗜 拼音:qíng shì
犹情欲。欲望,欲念。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达性论》:“虽始或因顺,终至裁残,庶端萌起,情嗜不禁,生害繁惨,天理鬱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臣嚚杌穷贱,情嗜踳昧,身弱涓甃,地幽井谷。”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情嗜幸非多,案牘偏为寡。”词语解释:好嗜 拼音:hǎo shì
嗜好。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魏徵嗜醋芹》:“ 魏徵 好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天下寺立观音像,盖本于 唐文宗 好嗜蛤蜊。”词语解释:阿嗜 拼音:ā shì
偏爱,偏好。 聂绀弩 《汽油--艺术》:“无论雅人们怎样阿嗜,俗人总是高攀不上的。”词语解释:馋嗜 拼音:chán shì
贪馋无厌。《瑜伽师地论》卷三九:“若有众生食饱满已,性多馋嗜,数復来求珍妙饮食,亦不施与。”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燔骨》:“馋嗜者必忘于痛苦,飢窘者必轻于性命。”词语解释:僻嗜 拼音:pì shì
对某种事物有特异嗜好。 清 唐甄 《潜书·破祟》:“似德是德,似道是道,以至好色、好利,僻嗜、宴安,皆内祟也。”词语解释:酣嗜 拼音:hān shì
酷好;深爱。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晋 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 明 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君生长於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词语解释:廉嗜 拼音:lián shì
犹廉贪。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廉嗜之性不同,故畏慕之情或异。”词语解释:笃嗜 拼音:dǔ shì
非常喜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画学则 宣宗 篤嗜,御笔渲染,传世不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蒋太史》:“为人篤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尝有出世之想。”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不惟人以为禁为耻为讳,又自禁之,自耻之,自讳之,岂不以此中有至甘焉,深耽篤嗜,惟恐人之讥责,而早为之地耶?”词语解释:私嗜 拼音:sī shì
个人嗜好。《后汉书·仲长统传》:“奔其私嗜,骋其邪欲。”词语解释:爱嗜 拼音:ài shì
犹嗜好。 南朝 梁 沉约 《报博士刘杳书》:“生平爱嗜,不在人中,林壑之懽,多与时夺。” 宋 蔡襄 《荔枝谱》一:“ 唐 天寳 中,妃子尤爱嗜, 涪州 岁命驛致。”词语解释:甘嗜 拼音:gān shì
嗜好。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凡含气之类所甘嗜者,口腹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