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末字词组
噎噎掩噎凝噎会噎干噎悲噎堵噎 
哽噎塞噎喘噎阗噎抽噎呜噎祝鲠祝噎 
幽噎感噎填噎胸噎涩噎喑噎祝哽祝噎 
气噎郁噎膈噎五噎潘噎噫噎症噎 
祝噎酸噎艰噎鲠噎湓噎壅噎  

词语解释:噎噎  拼音:yē yē
(1).象声词。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此虫鸣声。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到的二十里巡铺上,则听的那里面噎噎的啼哭。”此哽咽声。
(2).悲哽貌。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士鲜慷慨之节久矣,岂其素所自树立者尽然,或者鉤牵儿女子语,故噎噎不能自割。”
词语解释:哽噎  拼音:gěng yē
亦作“ 哽饐 ”。
(1).谓食物梗塞,难下咽。 汉 刘向 《说苑·敬慎》:“一食之上,岂不美哉,尚有哽噎。” 宋 苏轼 《祭范蜀公文》:“闻公之丧,方食哽噎。”
(2).悲痛气塞,泣不成声。 汉 王逸 《九思·遭厄》:“思哽饐兮詰詘,涕流澜兮如雨。”原注:“饐,一作咽。”《南史·儒林传·张讥》:“每岁时輒对帕哽噎不能胜。”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一时哽噎,两处凄凉。”《红楼梦》第四四回:“ 平儿 哭的哽噎难言。”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她嗓子里发出哽噎的响声。”
词语解释:幽噎  拼音:yōu yē
同“ 幽咽 ”。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豺虎号噪,麇鹿幽噎。”
词语解释:气噎  拼音:qì yē
气息哽噎。谓气得说不出话。《红楼梦》第五五回:“ 探春 没听完,气的脸白气噎。”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自古处士横议,其气燄未有至於斯极者。时 吴门 汪武曹 、 何屺瞻 ,亦好持清议,为之气噎。”
词语解释:祝噎  拼音:zhù yē
“祝哽祝噎”之省。 唐 孟郊 《赠崔纯亮》诗:“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 宋 陆游 《贫病》诗:“酒要解酲犹有策,食求祝噎更无方。”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味‘首轻尾重,探前偃后’八字,曲尽古人为老人製器苦心,记此以佐祝噎。”参见“ 祝哽祝噎 ”。
词语解释:祝哽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輭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饌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李贤 注:“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於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
词语解释:掩噎  拼音:yǎn yē
掩泣哽咽。 唐 徐彦伯 《题东山子李适碑阴》诗之一:“忽惊《薤露曲》,掩噎 东山 云。”
词语解释:塞噎  拼音:sāi yē
阻塞,哽噎。 宋 文同 《蒲生锺馗》诗:“痛热肿痒快呕吐,塞噎咽喉胀脐肚。”
词语解释:感噎  拼音:gǎn yē
见“ 感咽 ”。
词语解释:感咽  拼音:gǎn yān
亦作“ 感噎 ”。 感动得泣不成声。《西京杂记》卷一:“及即大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北史·杨愔传》:“ 愔 便号泣感噎。”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言切语正,左右感咽。”
词语解释:郁噎  拼音:yù yē
阻塞,郁积。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气成鬱噎,必为风云。有志不洩,死当能神。”
词语解释:酸噎  拼音:suān yē
悲痛哽咽。《晋书·温峤传》:“临卒之际,与臣书别,臣藏之篋笥,时时省视。每一思述,未尝不中夜抚膺,临饭酸噎。”
词语解释:凝噎  拼音:níng yē
见“ 凝咽 ”。
词语解释:凝咽  拼音:níng yān
(1).形容声音幽咽悲凉。《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 唐 张铣 注:“凝笳,其声凝咽也。”
(2).亦作“ 凝噎 ”。犹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出声。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 柳永 《应天长》词:“休效 牛山 ,空对江天凝咽。” 清 纳兰性德 《念奴娇》词:“鐙炧挑残,罏烟爇尽,无语空凝咽。”
词语解释:喘噎  拼音:chuǎn yē
因喘急而呼吸困难。 宋 李觏 《闻女子疟疾》诗:“顾汝仅毁齿,何力禁喘噎。”
词语解释:填噎  拼音:tián yē
亦作“ 填咽 ”。 堵塞,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或倾枕而延宾,或称疾以距客。欲令人士立门以成林,车骑填噎於閭巷。” 唐 徐彦伯 《拟古》诗之二:“廨署相填噎,僚吏纷纵横。” 清 钱谦益 《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两世执友、生徒縗絰赴会者填咽阡陌,末世所仅见也。”
词语解释:膈噎  拼音:gé yē
中医病名。有胸腹胀痛、下咽困难、常打嗝等症状。 清 方苞 《方曰崑妻李氏墓表》:“ 孝丰 府君病膈噎,长子 曰岱 割股以进。”
词语解释:艰噎  拼音:jiān yē
阻塞难通。 宋 苏轼 《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自长桥、挽路之成,公私漕运便之,日葺不已,而 松江 始艰噎不快。”
词语解释:会噎  拼音:huì yē
噎食。喻指闭口不言。
词语解释:阗噎  拼音:tián yē
充塞;拥挤。《文选·左思〈吴都赋〉》:“冠盖云荫,閭阎闐噎。” 刘逵 注:“閭阎闐噎,言人物遍满之貌。” 唐 卢□ 《逸史·华阳李尉》:“作一铺木人,音声关戾在内,丝竹皆备,令百姓士庶恣观三日,云三日满,即将进内殿。百里车舆闐噎。”
词语解释:胸噎  拼音:xiōng yē
马或牛的胸段食管梗阻而压迫气管造成的噎塞或窒息
词语解释:五噎  拼音:wǔ yē
中医谓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塞不通之病。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五噎病诸候》:“夫五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絶,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谓之五噎。” 明 张子和 《儒门事亲·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后世强分为五噎,谓气、忧、食、思、劳也。”
词语解释:鲠噎  拼音:gěng yē
(1).哽咽气塞。鯁,通“ 哽 ”。《晋书·庾亮传》:“帝幸 温嶠 舟, 亮 得进见,稽顙鯁噎。”
(2).谓食物堵住食管。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喷池》:“蹴醒驪龙,如寐斯揭,不避逆鳞,抉其鯁噎。”
(3).指喉病。
词语解释:干噎  拼音:gàn yē
气逆。《红楼梦》第二九回:“那 宝玉 又听见他説‘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乾噎,口里説不出话来。”
词语解释:抽噎  拼音:chōu yē
亦作“ 抽咽 ”。 泣声低沉如咽。《红楼梦》第三四回:“﹝ 黛玉 ﹞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六:“ 福生嫂 坐在七公公的旁边,尽量地抽咽着, 小玲儿 饿得呆着眼珠子倒在她的怀里不能作声。”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二章:“‘她,她牺牲了。’ 徐芳 抽抽咽咽地说。”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十章:“从他的抽噎声中,可以告诉你,他的心情是非常沉痛的。”
词语解释:涩噎  拼音:sè yē
谓因不滑润而梗噎。《礼记·玉藻》“饮而俟” 唐 孔颖达 疏:“礼,食未飱,必前啜饮,以利滑喉中,不令涩噎。”
词语解释:潘噎  拼音:pān yē
见“ 潘溢 ”。
词语解释:潘溢  拼音:pān yì
水满溢出。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潢洿纳行潦而潘溢,渤澥吞百川而不盈。”一本作“ 潘噎 ”。
词语解释:湓噎  拼音:pén yē
水流不及宣泄而泛滥。 宋 苏舜钦 《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 大中祥符 八年夏四月,暴雨十日不絶,山谼客水钟於 河 , 河 弗胜兼任,湓噎横逆,大决於 凝阳 。”
词语解释:悲噎  拼音:bēi yē
犹悲咽。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盐官孝妇》:“ 张氏 梦神人以宿生事责之曰:‘明当死雷斧下。’觉而大恐,流泪悲噎。”
词语解释:呜噎  拼音:wū yē
犹呜咽。低声哭泣。《文选·潘岳〈寡妇赋〉》:“口呜噎以失声兮,泪横迸而霑衣。” 吕向 注:“呜噎,哭泣貌。”《南史·梁义安王大昕传》:“及 武帝 崩, 大昕 奉慰 简文 ,呜噎不自胜。”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 坤 亦自以不能坚持初説,濡忍数月奉处士终,言之輒呜噎。”
词语解释:喑噎  拼音:yīn yē
沉寂,缄默。 金 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羣窍之聋瞶。”
词语解释:噫噎  拼音:yī yē
郁闷,气不舒畅。 宋 晁补之 《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今公食方丈,玉茗攄噫噎。”
词语解释:壅噎  拼音:yōng yē
堵塞。《宋书·二凶传·刘濬》:“州民 姚嶠 比通便宜,以为二 吴 、 晋陵 、 义兴 四郡,同注 太湖 ,而 松江 、 沪瀆 壅噎不利,故处处涌溢,浸渍成灾。” 明 归有光 《水利论》:“盖 宋 扬州 刺史 王濬 ,以 松江 、 沪瀆 壅噎不利,欲从 武康 、 紵谿 为渠浛,直达于海。”
词语解释:堵噎  拼音:dǔ yē
犹堵搡。《红楼梦》第二九回:“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
词语解释:祝鲠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见“ 祝鯁祝饐 ”。
词语解释:祝鲠祝饐  拼音:zhù gěng zhù yì
同“ 祝哽祝噎 ”。 《后汉书·礼仪志上》:“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鯁在前,祝饐在后。”亦作“ 祝鯁祝噎 ”。 明 唐顺之 《罗君八十寿序》:“吁,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安知其不在祝鯁祝噎之列也歟?”亦省作“ 祝鯁 ”。 宋 陆游 《秋感》诗:“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鯁人。”
词语解释:祝哽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輭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饌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李贤 注:“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於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
词语解释:症噎  拼音:zhèng yē
腹中结块,食塞咽喉。喻淤滞不通。 明 李东阳 《送平江伯陈公总督修河兼柬刘都宪时雍》诗:“极知国计须元气,乍可因时治癥噎;比闻水发舟已通,暂遣丁归待农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