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器业器械器币器食器宇轩昂器长器仗器抱
器识器能器实器饰器世间器韵器刃器略
器宇器服器物器爱器官器赏器满将覆器范
器用器具器玩器灵器志器分器什器艺
器小器车器界器贿器贡器件器满意得器备
器量器皿器使器酸器狭器任器望器小易盈
器质器盈器行器蕴器遇器满则覆器性器干
器重器人器师器鉴器猷器杖器数器许
器度器资器貌器异器甲器乐器敬器制
器局器府器直器怀器象器二不匮器材器彩

词语解释:器业  拼音:qì yè
(1).指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夫器业变易,性行不异。”
(2).功名事业。 唐 李商隐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疎。” 宋 陆游 《贺叶提刑启》:“窃惟大任之降,将启非常之元,必使备歷於阻难,所以终成其器业。”
(3).才能学识。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夫器业不异而有抑有扬者,无知己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又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庭览羣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委中书门下先加考试,如器业可观,具名闻奏。”
词语解释:器识  拼音:qì shí
器局与见识。 晋 陆机 《荐贺循郭讷表》:“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新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明 张居正 《敕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云谷曹公墓表》:“是时公方弱冠,其器识卓异如此。”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诗言志。’‘言者,心声也。’‘士先器识而后文章。’这一类的话,都在若干程度上接触到这个道理。”
词语解释:器宇  拼音:qì yǔ
(1).度量;胸怀。《三国志·吴志·薛莹传》“著书八篇,名曰《新议》”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莹 子 兼 ,字 令长 ,清素有器宇,资望故如上国,不似 吴 人。” 唐 王勃 《秋日饯别序》:“论其器宇,沧海添 江 汉 之波。”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第二,是器宇只有这么大,实在并没有‘澄清天下’之才。”
(2).仪表;气概。《晋书·安平献王孚传论》:“ 安平 风度宏邈,器宇高雅。”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观 李郎 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明 陆采 《怀香记·京邸遇旧》:“羡郎君器宇堂堂,更德性谦虚慨慷。”《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怎奈我中华民族英雄器宇、天地威名。”
词语解释:器用  拼音:qì yòng
(1).器皿用具。《书·旅獒》:“无有远邇,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尉缭子·原官》:“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司徒 郑贞公 ,每在方镇公厅,陈设器用,无不精备。” 许地山 《无忧花》:“她所受的教育使她要求都市底物质生活,喜欢外国器用。”
(2).兵器与农具。《国语·周语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 韦昭 注:“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属也。”
(3).专指武器或农具。《尉缭子·制谈》:“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谿。”此指武器。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器用不便,则农夫罢於壄而草莱不辟。”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即更取器用,剷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此指农具。
(4).比喻人才。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
(5).才具,才干。《三国志·吴志·蒋钦传》“ 盛 ( 徐盛 )常畏 钦 因事害己,而 钦 每称其善”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盛 忠而勤彊,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6).重用;使用。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 宠 ( 陈宠 )奉事先帝,深见委任。若以岁月言之,宜蒙受功劳之报;以才量言之,应受器用之赏,不可以机微之故,以伤辅政之德。”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国家劝学育材,必求为我器用,辅我风教。”
词语解释:器小  拼音:qì xiǎo
(1).容器狭小。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方将挹溟海,器小已瀲灧。”
(2).器局狭隘。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丞史器小,不足与谋。”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冒于货贿,唯富是图。”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三》:“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器小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我的看法是, 友谅 志骄, 士诚 器小,志骄的好生事,器小的没有长远打算。”
词语解释:器量  拼音:qì liàng
(1).器皿的容量。《周礼·天官·酒正》:“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 郑玄 注:“酌器所用注尊中者数量之多少,未闻。” 孔颖达 疏:“未闻,未闻升数。”
(2).器局;才识;度量。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宪宗 朝,则有 杜邠公 之器量, 郑少保 之清俭……亦各行其志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孟东野 :‘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 吴处厚 以渠器量褊窄,言乃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一:“ 杨宪 是 刘基 的好朋友,但是 刘基 认为 杨宪 虽有相才,但器量不够。”
词语解释:器质  拼音:qì zhì
(1).器局;资质;才识。《宋书·柳元景传》:“ 元景 少便弓马……寡言有器质。” 唐 韩愈 《举钱徽自代状》:“﹝ 钱徽 ﹞器质端方,性怀恬淡,外和内敏,洁静精微。”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於文章,见於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2).谓仪器设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夫以其人境遇、神明之优饱,又当图书、器质之精备……其新理、新器、新术日出而无可涯量,精奇而不可思议。”
词语解释:器重  拼音:qì zhòng
(1).看重;重视。《汉书·冯野王传》:“ 野王 虽不为三公,甚见器重,有名当世。”《旧唐书·崔玄暐传》:“少有学行,深为叔父秘书监 行功 所器重。”《明史·张居正传》:“ 嘉靖 二十六年, 居正 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 徐阶 辈皆器重之。” 茅盾 《动摇》十:“我看这个人完全是投机分子。 史俊 那么器重他,想来可笑。”
(2).才能。《北史·序传》:“﹝ 李冲 ﹞少孤,为 承 训养。 承 常言,此儿器重非恒,方为门户所寄。”
(3).犹质朴,厚重。《梁书·冯道根传》:“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自谓少文,常慕 周勃 之器重。”
词语解释:器度  拼音:qì dù
(1).器量;识量。《晋书·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 范阳王 有非常器度,若 燕 祚未终,其在王乎!”《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 乂 形神秀爽,宽仁有器度,故士心多附之。” 吴晗 《学习集·谈历史故事》:“ 程咬金 讨厌 王世充 的为人,对 秦叔宝 说, 王世充 器度浅狭。”
(2).才具风度。《北史·杨津传》:“﹝ 杨津 ﹞少端谨,以器度见称。” 前蜀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诗:“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3).指标志名位、爵号等的器物制度。 明 唐顺之 《答江五坡提学》:“窃以为 王 郑 诸儒虽未能深究乎先王之精藴,至於形声器度之间,比较同异,参量古今,其功最多。”
词语解释:器局  拼音:qì jú
器量;度量。《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 景元 ﹞五年二月,葬 高平陵 西” 裴松之 注引《晋诸公赞》:“ 建 ( 郭建 )字 叔始 ,有器局而彊问。”《晋书·何充传》:“ 何充 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 唐 王勃 《山亭思友人序》:“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白之日月,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蓄洩江河。”《明史·李绍传》:“ 绍 好学问,居官刚正有器局,能奬掖后进。”
词语解释:器械  拼音:qì xiè
(1).工具。亦泛指用具。《庄子·徐无鬼》:“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红楼梦》第五九回:“连日收拾驮轿器械。”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十章:“她轻轻爬过货物,因为货物下面,有几箱贵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指武器。《管子·地图》:“缮器械,选练士,为教服,连什伍,徧知天下,审御机数,此兵主之事也。”《旧唐书·牛仙客传》:“ 仙客 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皆如 希逸 之状。” 吴组缃 《山洪》三二:“ 黄教官 用各种他们部队所有的新式器械作为讲解的标本。”
词语解释:器能  拼音:qì néng
犹才能。《后汉书·庞参传》:“尚书僕射 虞詡 荐 参 有宰相器能,以为太尉,録尚书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然念臣业文之外,蔑有器能,知命之年,别无嗜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同父论曹瞒之非》:“ 刘巴 彭羕 之流,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
词语解释:器服  拼音:qì fú
(1).器物和衣服。《诗·卫风·木瓜序》:“齐 桓公 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 孔颖达 疏:“器服谓门材与祭服。”《后汉书·刘玄传》:“宫女数千,备列后庭,自鐘鼓、帷帐、舆輦、器服、太仓、武库、官府、市里,不改於旧。”
(2).推重钦服。《晋书·索靖传》:“﹝ 索靖 ﹞与 襄阳 罗尚 、 河 南 潘岳 、 吴郡 顾荣 同官,咸器服焉。”
词语解释:器具  拼音:qì jù
用具。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臣等约计……创置鑪冶,器具颇繁,一年勒停,并是废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有以狐女为妾者,别营静室居之,牀帷器具,与人无异。” 许杰 《旅途小记》:“这里也有工人,他们在这里造了房屋,又设置了器具。”
词语解释:器车  拼音:qì chē
谓器与车。器,指银瓮丹甑之类;车,指山车垂钩之类。古代认为是盛世出现的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 郑玄 注:“器谓若银瓮丹甑也。” 孔颖达 疏:“按《礼纬斗威仪》云:‘其政太平,山车垂钩。’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钩,不揉治而自圆曲。’”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异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器车出。”
词语解释:器皿  拼音:qì mǐn
(1).饮食用具,如杯、盘及尊彝之类。后泛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墨子·节葬下》:“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礼记·礼器》:“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北史·后妃传序》:“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妈妈 将一应田地宇舍,什物器皿,尽行变卖。” 朱自清 《威尼斯》:“ 威尼斯 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
(2).食具及覆盖之巾。《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赵岐 注:“皿,所以覆器者也。”按, 焦循 正义谓皿为“幎”之假借,器为饮食之器,皿即覆器之巾。
词语解释:器盈  拼音:qì yíng
见“ 器小易盈 ”。
词语解释:器小易盈  拼音:qì xiǎo yì yíng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前蒙延纳,侍宴终日……小器易盈,先取沉顿。”原谓酒量小。后以“器小易盈”指器局狭小,容易自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被纠》:“时 新郑 ( 高新郑 )以首揆掌銓, 海 其所用也。亦颇闻人地不宜之状,故覆疏有器小易盈,晚节不竟诸语,令其回籍候用。”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顺宗》:“所可憎者,器小而易盈,气浮而不守。”《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骄傲俗吏看见,真要愧死。”亦省作“ 器盈 ”。 前蜀 杜光庭 《东院司徒冀公醮天罗词》:“拊己循怀,每切器盈之戒;誓心勠力,常思福过之虞。”参见“ 器小 ”。
词语解释:器人  拼音:qì rén
选择人才。《汉书·史丹传》:“若乃器人於丝竹鼓鼙之间,则是 陈惠 李微 高於 匡衡 ,可相国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器人,取人器能也。” 唐 刘禹锡 《董氏武陵集纪》:“兵兴以还,右武尚功,公卿大夫以忧济为任,不暇器人於文什之间。”
词语解释:器资  拼音:qì zī
资质风范。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莱国公 寇準 器资庄重,风猷简贵,感会先圣,绸繆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
词语解释:器府  拼音:qì fǔ
星宿名。《晋书·天文志上》:“軫南三十二星曰器府,乐器之府也。”
词语解释:器币  拼音:qì bì
礼器玉帛。《左传·桓公六年》:“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预 注:“币,玉帛。”
词语解释:器实  拼音:qì shí
(1).实于器皿之物。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经子考证序跋之属·左传军实解》:“余因推求经传凡言某实者,其类有三……其二曰器物之名:如豆实、簋实、器实是也。《仪礼·公食大夫礼》云:‘豆实实於瓮,簋实实於筐。’诸经注恒言器实曰粢,是其例也。”
(2).真实的本事。《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干 ( 严干 )好击剑, 义 ( 李义 )好办护丧事。 冯翊 甲族 桓 、 田 、 吉 、 郭 及故侍中 郑文信 等,颇以其各有器实,共纪识之。”
词语解释:器物  拼音:qì wù
(1).原指尊彝之类。后为各种用具的统称。《周礼·秋官·大行人》:“三岁壹见,其贡器物。” 郑玄 注:“器物,尊彝之属。”《明史·陈友谅传》:“ 友谅 豪侈,尝造鏤金牀甚工,宫中器物类是。”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新旧的器物合在一处,使他想起过去,又担心将来。”
(2).器具和货物。《汉书·食货志下》:“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词语解释:器玩  拼音:qì wán
谓可供玩赏的器物。《新唐书·玄宗纪》:“禁采珠玉及为刻鏤器玩、珠绳帖縚服者,废织锦坊。”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其子弟亦麤知书,留 中立 凡数日,出图史、器玩、琴尊、弧矢之具,虽皇州搢绅家止於是尔。”
词语解释:器界  拼音:qì jiè
见“ 器世间 ”。
词语解释:器世间  拼音:qì shì jiān
佛教语。谓一切众生可居住之国土世界。《楞严经》卷二十:“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於器世间不能超越。” 真鉴 述:“世界即世间。别经云,世间有二:一者众生世间,即有情根身;二者器世间,即无情器界。”亦省作“ 器界 ”、“ 器世 ”。 清 唐甄 《潜书·思愤》:“求道不与器界同,用力不与手足同。求道在我,用力在心。”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七章:“人人既享世俗之乐,则又当知器世虚假,躯壳无常。”
词语解释:器使  拼音:qì shǐ
(1).量材使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人臣常竭情悉力而见其短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五年》:“ 秉忠 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言。凡宴间顾问,輒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其所甄拔,后皆为名臣。” 严复 《救亡决论》:“虽学生年有出入,尚未闻培成何才,更不闻如何器使。”
(2).犹重用。 宋 秦观 《朋党下》:“ 琦 ( 韩琦 ) 弼 ( 富弼 ) 仲淹 ( 范仲淹 )等,旋被召擢,復蒙器使,遂得成其功名。”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遂躐他途以希进取,则不惟丧失名义,而他日之法令事功,踈拙旷废,将有面墙之羞,以辜朝廷器使之意。”
词语解释:器行  拼音:qì xíng
器量学行。《北史·屈遵柳崇传论》:“ 柳崇 素业有资,器行仍世。盛矣乎!”
词语解释:器师  拼音:qì shī
掌管百工的官吏。《荀子·解蔽》:“贾精於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於器而不可以为器师。”
词语解释:器貌  拼音:qì mào
风度容貌。《魏书·杜铨传》:“ 銓 器貌瓌雅, 世祖 感悦,谓 浩 曰:‘此真吾所欲也。’”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词语解释:器直
木工用的曲尺
词语解释:器食  拼音:qì shí
谓一盘食物。《汉书·郑当时传》:“其餽遗人,不过具器食。” 颜师古 注:“犹今言一盘食也。”
词语解释:器饰  拼音:qì shì
器具的装饰物。《汉书·食货志下》:“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汉志》言 秦 币二等,而银锡之属施於器饰,不为币。”
词语解释:器爱  拼音:qì ài
器重而爱护。《三国志·吴志·孙虑传》:“﹝ 孙虑 ﹞少敏惠有才艺, 权 器爱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刘小鲁尚书》:“其长子名 戡之 ,少年美丰姿,有雋才,为妇翁所器爱。”
词语解释:器灵  拼音:qì líng
才具与灵性。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咸以休对性业,裁成器灵。詎有移风变范,剋耀伦序者乎?”
词语解释:器贿  拼音:qì huì
器具财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赐愿留头目八人,男妇各二十,马牛各十,锦裘蟒服四时之衣,田庐、器贿皆具。”
词语解释:器酸  拼音:qì suān
产于静水中的一种酸性食物。《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七十里,曰 咸山 …… 条菅之水 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长泽 ;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癘。” 袁珂 校注引 王崇庆 云:“器酸或物之可食而酸者……盖 泽水 止而不流,积久或酸,故曰三年一成。”
词语解释:器蕴  拼音:qì yùn
犹器度。度量。《新唐书·崔琯传》:“ 琯 行方介,有器藴,人属以为相而卒不至,当时共咨云。”
词语解释:器鉴  拼音:qì jiàn
犹器识。《世说新语·德行》“ 谢奕 作 剡 令”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奕 少有器鉴,辟太尉掾, 剡 令,累迁 豫州 刺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竺道生》:“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穆。”参见“ 器识 ”。
词语解释:器识  拼音:qì shí
器局与见识。 晋 陆机 《荐贺循郭讷表》:“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新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明 张居正 《敕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云谷曹公墓表》:“是时公方弱冠,其器识卓异如此。”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诗言志。’‘言者,心声也。’‘士先器识而后文章。’这一类的话,都在若干程度上接触到这个道理。”
词语解释:器异  拼音:qì yì
犹器重;看重。《后汉书·马严传》:“﹝ 严 ﹞因览百家群言,遂交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叔父司空 简穆公 早所器异。” 宋 曾巩 《福昌县君傅氏墓志铭》:“ 福昌君 在家,为父母所器异;既嫁,而夫属无退言。” 明 刘基 《紫虚观道士吴梅涧墓志铭》:“先生生而敏慧,好清净,不从羣儿嬉,父母甚器异之。”
词语解释:器怀  拼音:qì huái
胸怀;度量。 南朝 梁 江淹 《王俭为左仆射诏》:“﹝ 俭 ﹞器怀明亮,风情峻远。”《魏书·李冲传》:“尚书 冲 器怀渊博,经度明远,可领将作大匠。”《隋书·苏威传》:“ 房公 威 器怀温裕,识量弘雅。”
词语解释:器宇轩昂  拼音:qì yǔ xuān áng
形容气概、风度不凡。《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张昭 等见 孔明 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説。”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此人姿容俊伟,器宇轩昂,毕竟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 陈毅 同志体魄魁伟,器宇轩昂。”
词语解释:器世间  拼音:qì shì jiān
佛教语。谓一切众生可居住之国土世界。《楞严经》卷二十:“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於器世间不能超越。” 真鉴 述:“世界即世间。别经云,世间有二:一者众生世间,即有情根身;二者器世间,即无情器界。”亦省作“ 器界 ”、“ 器世 ”。 清 唐甄 《潜书·思愤》:“求道不与器界同,用力不与手足同。求道在我,用力在心。”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七章:“人人既享世俗之乐,则又当知器世虚假,躯壳无常。”
词语解释:器官  拼音:qì guān
由各种细胞或组织构成的、并执行一定功能的生物体的分化结构。如动物的胃、心、肺,植物的根、茎等。 沉仁康 《春在溪头荠菜花》:“ 杏娟 说:‘他正在钻研器官移植,写了几篇论文了。’”
词语解释:器志  拼音:qì zhì
才识和志向。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方正》:“ 孔纬 字 化文 , 乾符 中为御史中丞。 纬 器志方雅,疾恶如讎,既总宪纲,中外不绳而自肃。”
词语解释:器贡  拼音:qì gòng
谓贡献天子或诸侯的宗庙用器。一说为进贡供制礼器的材料。
词语解释:器狭  拼音:qì xiá
度量狭小。《北史·景穆十二王传论》:“ 熙略 兄弟,早播人誉,或才疏志大,或器狭任广,咸不能就其功名,俱至非命,惜也!”
词语解释:器遇  拼音:qì yù
器重而厚待。《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 景 ( 侯景 )将 侯子鉴 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南史·谢述传》:“﹝ 述 ﹞及临 豫州 ,讽中正以为迎主簿,甚被器遇。” 明 高启 《跋吕忠肃与魏太常唱和诗后》:“得硕望之士,器遇以为知己者,固非一人。”
词语解释:器猷  拼音:qì yóu
才能谋略。 宋 秦观 《代贺签书赵枢密启》:“恭以枢密太中器猷宏博,学术精微,敏识照於未然,奇节见於已试。”
词语解释:器甲  拼音:qì jiǎ
武器、盔甲。《明史·项忠传》:“师未行,而巡抚 陈价 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復大败。贼因官军器甲,势益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 靖康 岁,都城受围,御敌器甲刓弊。”
词语解释:器象  拼音:qì xiàng
犹物象。 晋 道恒 《释驳论》:“僕曾预闻佛法冲邃,非名教所议;道风玄远,非器象所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鏤心鸟跡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縟采名矣。”
词语解释:器长  拼音:qì cháng
万物的首领。《老子》:“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陈鼓应 注:“器长,万物的首长。器,物,指万物。”
词语解释:器韵  拼音:qì yùn
器局与风度。《旧唐书·卫次公传》:“﹝ 次公 ﹞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 清 侯方域 《赠王子序》:“余曾一见 王君 於郡东旅舍,已而偕讌集 共城 ,叹其器韵闲远不可得。”
词语解释:器赏  拼音:qì shǎng
器重赞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士》:“ 史 ( 史弥远 )大加器赏。”
词语解释:器分  拼音:qì fēn
谓人所具有的资质与才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鳬企鹤,沥辞鐫思,於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閭之波;神志外伤,同乎 牛山 之木。”《魏书·萧宝夤传》:“器分定於下,爵位悬於上,不可妄叨故也。”《南史·韦叡裴邃传论》:“观 叡 制胜之道,谓为魁梧之杰,然而形甚羸瘠,身不跨鞍,板舆指麾,隐如敌国,其器分有在,隆名岂虚得乎?”
词语解释:器件  拼音:qì jiàn
用于某一特定目的或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一种机件或零件。例如:电子器件。
词语解释:器任  拼音:qì rèn
器重,信任。《后汉书·袁绍传》:“ 绍 乃以 丰 ( 田丰 )为别驾, 配 ( 审配 )为治中,甚见器任。”《新唐书·杨炎传》:“ 崔祐甫 荐 炎 可器任,即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词语解释:器满则覆  拼音:qì mǎn zé fù
亦作“ 器满将覆 ”。 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復,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是年 鸞 出行边,惟督臣与雁行,即巡抚亦僉坐,不敢具宾主,若兵备则竟隅侍, 鸞 晏然受之。人谓其器满将覆矣。”
词语解释:器杖  拼音:qì zhàng
见“ 器仗 ”。
词语解释:器仗  拼音:qì zhàng
(1).武器总称。《北齐书·高季式传》:“ 季式 兄弟贵盛,并有勋於时,自领部曲千餘人,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备,故凡追督贼盗,多致克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鎧胄,极今古之工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军败於 罗家山 ,尽亡士马器仗,总兵官 俞冲霄 被执。”
(2).特指棍棒之类。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你不认他罢了,却拏着甚些器仗打破他头,做了破伤风身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别处人,你不认他罢了,拿甚么器仗打破他头?”
(3).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令将士到 王庆 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寳玉帛,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词语解释:器乐  拼音:qì lè
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区别于“声乐”。 姚雪垠 《燕辽纪事》第四章:“ 大政殿 院中,锣鼓开场,接着是一阵热闹的器乐合奏,汉族的传统乐器中杂着 蒙古 和 满洲 的民族乐器。”
词语解释:器二不匮  拼音:qì èr bù kuì
谓器具准备两件,就不愁缺用。《左传·哀公六年》:“君异於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匱,君二多难。”
词语解释:器仗  拼音:qì zhàng
(1).武器总称。《北齐书·高季式传》:“ 季式 兄弟贵盛,并有勋於时,自领部曲千餘人,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备,故凡追督贼盗,多致克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鎧胄,极今古之工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军败於 罗家山 ,尽亡士马器仗,总兵官 俞冲霄 被执。”
(2).特指棍棒之类。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你不认他罢了,却拏着甚些器仗打破他头,做了破伤风身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别处人,你不认他罢了,拿甚么器仗打破他头?”
(3).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令将士到 王庆 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寳玉帛,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词语解释:器刃  拼音:qì rèn
刀刃。器,指刀具。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宣平 太傅相国 卢公 ……尝游 芍陂 ,见里人负薪者,持碧莲花一朵,已伤器刃矣。”
词语解释:器满将覆  拼音:qì mǎn jiāng fù
见“ 器满则覆 ”。
词语解释:器满则覆  拼音:qì mǎn zé fù
亦作“ 器满将覆 ”。 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復,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是年 鸞 出行边,惟督臣与雁行,即巡抚亦僉坐,不敢具宾主,若兵备则竟隅侍, 鸞 晏然受之。人谓其器满将覆矣。”
词语解释:器什  拼音:qì shí
指家常日用器具。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既而火灭, 郊 所有器什皆尽。”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若夫舫中器什,罔不精良。”
词语解释:器满意得  拼音:qì mǎn yì de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因缘运会,超越不次,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词语解释:器望  拼音:qì wàng
才具与名望。《晋书·贾疋传》:“﹝ 贾疋 ﹞少有志略,器望甚伟,见之者莫不悦附。”《北史·序传》:“ 产之 ( 李产之 )兄弟,并有器望。” 唐 张九龄 《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公性持重,有器望,即温而厉,居敬而简,度量可以转物,德义可以服人。”
词语解释:器性  拼音:qì xìng
犹稟性。《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严干 字 公仲 , 李义 字 孝懿 ,皆 冯翊 东县 人也。 冯翊 东县 旧无冠族,故二人并单家,其器性皆重厚。”《晋书·成都王颖传》:“ 颖 形美而神昏,不知书,然器性敦厚,委事於 志 ( 卢志 ),故得成其美焉。”《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器性温顺,自处以礼。”
词语解释:器数  拼音:qì shù
指古礼中礼器、礼数的种种规定。 宋 韩元吉 《〈大戴礼记〉序》:“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命,杂言礼乐之辨,器数之详,必有自来,以是知圣门之学无不备也。” 宋 叶适 《进卷·总义》:“知其言语文字之存者犹足以为训於天下也,於是定为《易》《诗》《书》《春秋》之文,推明礼、乐之器数而黜其所不合,又为之论述其大意。”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学校以教士而养之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使其终日从事於俎豆筐篚象勺干籥……如是耳目之所悦,而血气之所畅也。天机与器数相触而不自知,是以能终身安焉而不慕乎外上之人。”
词语解释:器敬  拼音:qì jìng
器重而尊敬。《魏书·刘芳传》:“ 芳 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 高祖 尤器敬之。”《北史·贾彝传》:“ 道武 先闻其名,常遣使者求 彝 於 垂 ( 慕容垂 ), 垂 弥增器敬。”《北史·宋世景传》:“ 勰 爱其才学,雅相器敬。”
词语解释:器材  拼音:qì cái
器械和材料。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或需要光影变化而缺乏可用的器材。” 丁玲 《粮秣主任》:“前面运器材的车子很多,我们走得又小心,又慢,还常常停住。”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在极端缺乏器材的情况下,把鞍钢的主要设备修复。”
词语解释:器抱  拼音:qì bào
气度,胸怀。 唐 赵璘 《因话录·商部上》:“公( 裴度 )不信术数,不好服食,每语人曰:‘鸡猪鱼蒜,逢著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其器抱弘达,皆此类。”
词语解释:器略  拼音:qì lüè
才能谋略。《隋书·高熲传》:“﹝ 隋文帝 ﹞詔曰:‘公(指 高熲 )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 淮 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倜儻有器略。”《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朕於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词语解释:器范  拼音:qì fàn
器量法度。《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渊哉 泰初 ,宇量高雅,器范自然,标准无假。” 吕延济 注:“器量法度出於自然,为人标望准的,无所假借也。范,法也。”《梁书·范云传》:“故散骑常侍、尚书右僕射, 霄城侯云 ,器范贞正,思怀经远,爰初立志,素履有闻。”
词语解释:器艺  拼音:qì yì
工艺,技能。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亦知其无可幸免,于是迁就其説以自文,谓‘以君权变法,则 欧 美 之政术器艺,可数年而尽举之。’”
词语解释:器备  拼音:qì bèi
器物,器具。《左传·襄公五年》:“ 季文子 卒……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 杜预 注:“器备,谓珍宝甲兵之物。”《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即至,再旬而王师济 汉 ,器备车徒,皆若素具。”
词语解释:器小易盈  拼音:qì xiǎo yì yíng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前蒙延纳,侍宴终日……小器易盈,先取沉顿。”原谓酒量小。后以“器小易盈”指器局狭小,容易自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被纠》:“时 新郑 ( 高新郑 )以首揆掌銓, 海 其所用也。亦颇闻人地不宜之状,故覆疏有器小易盈,晚节不竟诸语,令其回籍候用。”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顺宗》:“所可憎者,器小而易盈,气浮而不守。”《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骄傲俗吏看见,真要愧死。”亦省作“ 器盈 ”。 前蜀 杜光庭 《东院司徒冀公醮天罗词》:“拊己循怀,每切器盈之戒;誓心勠力,常思福过之虞。”参见“ 器小 ”。
词语解释:器小  拼音:qì xiǎo
(1).容器狭小。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方将挹溟海,器小已瀲灧。”
(2).器局狭隘。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丞史器小,不足与谋。”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冒于货贿,唯富是图。”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三》:“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器小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我的看法是, 友谅 志骄, 士诚 器小,志骄的好生事,器小的没有长远打算。”
词语解释:器干  拼音:qì gàn
犹才干。《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邈 同郡 韩观 曼游 ,有鉴识器干,与 邈 齐名。”《旧唐书·李昭德传》:“ 乾祐 虽强直有器干,而昵於小人。” 宋 曾巩 《节度使制》:“非文武器干,望临一时,朕所宠嘉,不在兹选。”
词语解释:器许  拼音:qì xǔ
器重而赞许。《新唐书·张延赏传》:“ 延赏 虽蚤孤,而博涉经史,通吏治, 苗晋卿 尤器许,以女妻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张维 ﹞幼博学好书,又最为 李太监 芳 器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 费禕祉 ﹞方宰 淄 时, 松 裁弱冠,过蒙器许。”
词语解释:器制  拼音:qì zhì
《管子》中指寓赋役于农田的制度。《管子·乘马》:“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其蔽五。一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
词语解释:器彩  拼音:qì cǎi
谓才学。 南朝 宋 谢庄 《为尚书八座奏封皇子郡王》:“第某皇弟等,器彩明敏,令识颖悟。”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