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共424,分6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回首回望回避回视回潮回复回峰回舞
回头回车回翔回溪回观回驾回生回邪
回顾回塘回眸回去回马回纹回阳回汀
回风回舟回合回心回流回轩回斡回禄
回环回思回身回波回照回舆回灯回轮
回廊回互回棹回薄回施回鸾回澜回味
回肠回光回船回中回銮回还回想回睇
回旋回文回日回飙回回回桡回云回军
回天回雪回瞻回暖回青回抱回忆回纥
回春回来回向回转回面回老回曲回归

词语解释:回首  拼音:huí shǒu
(1).回头;回头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昆虫闓懌,回首面内。”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回首看时,只见烈焰烧天,飞灰蔽日。” 毛泽东 《十六字令》之一:“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亦作“廻首”。
(1).回头;回头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昆虫闓泽,迴首面内。” 南朝 梁 沉约 《登高望春》诗:“迴首望 长安 ,城闕鬱盘桓。” 唐 韩愈 《别盈上人》诗:“ 祝融峰 下一迴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闻一多 《孤雁》诗:“可怜的孤魂啊!更不须向天回首了。天是一个无涯的秘密……不是你能猜破的。”
(2).回想;回忆。《艺文类聚》卷一引 南朝 梁 鲍泉 《江上望月》诗:“无因转还汎,迴首眷前贤。”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迴首卿相位,通途无佗歧。” 清 唐孙华 《赁小舟渡江》诗:“昔年迴首乘车梦,打鼓鸣笳破浪行。”
(3).归顺。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是以羣雄廻首,百姓企踵。”
词语解释:回头  拼音:huí tóu
(1).向后转头,回过脸来。 晋 刘琨 《胡姬年十五》诗:“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二:“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宋 苏轼 《送顿起》诗:“回头望 彭城 ,大海浮一粟。” 刘大白 《渴杀苦》诗:“回头看田主,高堂大厦,闲坐等收租!”
(2).回头之间,喻时间短促。犹言一会儿。 唐 白居易 《春尽日》诗:“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 宋 韦骧 《菩萨蛮·和舒信道水心寺会》词:“瞬息又春归,回头光景非。”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们到这儿来也是看看,怕她藏在什么地方,回头吓着您。”
(3).回顾,回想。 宋 苏轼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夜拥笙歌 霅水 滨,回头乐事总成尘。”《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赵妈妈 也是受用过来的,今日穷了,休説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龙眠公坐上看诸客大合乐记》词:“回头往事,青溪旧梦重作。”
(4).回转身,往回走。《西游补》第十五回:“本姓 猪 ,排行八,跟了 唐僧 上西土,半途写得离书恶,忙投妻子庄子去,庄中妻子归枯壑,归枯壑,依旧回头走上西。” 清 李渔 《巧团圆·迭骇》:“若説他喜,打发我回头的时节,又不该説上许多反话,这叫做也喜也不喜。”
(5).指回转,好转。《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监生 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6).谓有所觉悟而改变原来的想法或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自古皆以浮生若梦,相公只要梦中得觉,回头即是。”《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既然打破迷关,若不及早回头,定然皇天不佑。”《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我往日那些行逕,都用不着,从此刻起便当立地回头,变作两个人,守着那闺门女子的道理纔是。”
(7).回绝;拒绝。 明 史槃 《宋璟鹣钗记·家麻》:“这个老师就该回头他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鲁总爷 因为是 庄大老爷 的面子,不好回头,暂时留用。”
(8).指辞退,解雇。如:东家昨天刚回头了一个奶妈,正缺人,你不妨去试试。
把头转向后方。 南朝 梁简文帝 《娈童》诗:“揽袴轻红出,迴头双鬢斜。”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二:“自説二女啮臂时,迴头却向 秦 云哭。”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分騣摆杖头太高,擘肘迴头项难转。”
词语解释:回顾  拼音:huí gù
(1).回头看。 汉 蔡邕 《翠鸟》诗:“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縹青。” 明 刘基 《隔浦莲》词:“目尽野田平楚,未用天涯悵间阻,回顾斜阳犹在高树。” 冰心 《分》:“我栗然,回顾小朋友。他咬住下唇,一声儿不言语。”
(2).顾念;回想。《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上天不蠲,眷然回顾,宗国为墟,下夷干隶。” 宋 苏轼 《歧下岁暮思归寄子由弟·别岁》诗:“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清 李渔 《怜香伴·惊遇》:“救人井底将身误,欢处也须回顾。”如:回顾战斗的历程。
(1).回头;回头看。《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径还赴都,道由 武昌 ,曾不迴顾。”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上戍石鼓山》诗:“极目睞左阔,迴顾眺右狭。” 清 戴熙 《义驘行》:“迴顾辕下驘,哀号若有涕。”
(2).顾念,眷恋。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踟蹰久迴顾。”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 雨薌 取次花丛,独於 玉香 惓惓迴顾。”
词语解释:回风  拼音:huí fēng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词语解释:回环  拼音:huí huán
(1).循环往复。《关尹子·四符》:“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环不已。” 唐 李峤 《汾阴行》:“道傍古老长嘆息,世事回环不可识。”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三:“眇眇万古歷,回环今几周?”
(2).指反复。 清 黄宗羲 《复秦灯岩书》:“忽奉手书,回环不能释手。”
(3).环绕。 唐 令狐楚 《赋山》诗:“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元 耶律楚材 《复用前韵》:“门外回环皆碧水,亭中坐卧得青山。”
亦作“廻环”。
(1).周行;循环。《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飞奔互流缀,緹彀代廻环。” 李周翰 注:“廻环,周行也。” 唐 韩愈 《刘生》诗:“天星迴环数纔周,文学穰穰囷仓稠。” 明 何景明 《昔游篇》:“星枢常不转,海岳自廻环。”
(2).反复;来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扬雄 《解嘲》,杂以谐謔,迴环自释,颇亦为工。” 唐 白居易 《醉后赠人》诗:“香毬趁拍迴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郁达夫 《采石矶》:“‘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 羲和 快着鞭。’回环念了两遍之后,背后的园门里忽而走了一个人出来。”
(3).环绕。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众流迴环,严设龙蛇之府;羣峰拱卫,秀为真圣之都。” 清 杜岕 《过隐仙道院》诗:“古树半身在,迴环有竹林。” 柔石 《夜底怪眼》:“往常的有一种灰白的水鸟,每当太阳落下最后底光在西山之巅的时候,它们总飞出来在 宝城 底城上,回环的翱翔三圈。”
词语解释:回廊  拼音:huí láng
曲折回环的走廊。 唐 杜甫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飞鷺晚悠悠。”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一路从回廊内转去。”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当初筑城墙当然为的防御,可是就靠城的湖来说,城墙好比园林里的回廊。”
亦作“廻廊”。 回环曲折的走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善觉寺碑铭》:“重欒交峙,迴廊逢迓。” 唐 杜甫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飞鷺晚悠悠。”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吕琪》:“书舍前一小轩,绕以廻廊。” 巴金 《春》二:“她们走入月洞门,便转过假山往右边走去,进了一带曲折的回廊。”
词语解释:回肠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内心焦虑不安,仿佛肠子被牵转一样。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 唐 杜甫 《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弔影 夔州 僻,回肠 杜曲 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争奈按不下九曲回肠,合不定一双业眼。”
(2).小肠的一部分,在空肠的下部,形状弯曲。盲肠长在它的下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唐 张守节 正义:“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二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亦作“ 迴膓 ”。亦作“廻肠”。 1.形容歌舞、文章等十分感人。 唐 韩愈 《刘生》诗:“妖歌慢舞烂不收,倒心迴肠为青眸。”参见“ 迴肠盪气 ”。
(2).比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辗转不解。 唐 唐彦谦 《春阴》诗:“一寸迴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泪眼盈盈,眉头镇锁,九曲廻肠千缕。” 清 蒲松龄 《哭毕刺史》诗:“ 西州 门外迴膓絶,恨不将心似石顽。” 闻一多 《太阳吟》:“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3).小肠的一部分。上接空肠,下连盲肠,形状弯曲。《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大肠经文》:“迴肠当脐左,迴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词语解释:回肠荡气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言人受感动后肠为之转,气为之舒,用以形容音乐、文词等生动感人之极。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综而论之:声音感人,回肠荡气,以 李重光 为君。”
亦作“ 迴肠伤气 ”。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文选·宋玉〈高唐赋〉》:“纎条悲鸣,声似竽籟,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迴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李善 注:“言上诸声,能迴转人肠,伤断人气。”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迴肠盪气中。”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周芷卿》:“ 芷卿 艷思綺想,终以此等事迴肠盪气,不永其志,惜哉!”《花城》1981年第6期:“我们之间的紧张空气,仿佛被这深情的歌声和令人回肠荡气的旋律融解了。”
词语解释:回旋  拼音:huí xuán
(1).旋转,盘旋。 晋 张华 《博陵王宫侠曲》之二:“腾超如激电,回旋如流光。”回,一本作“ 迴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尺六细腰女,舞袖轻回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是夕,灯花散采,倏忽变现,喷烟高二三尺,有风雾回旋。”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仿佛急流里的一滴水滴,没有回旋转侧的余地,只有顺着大众的势,脚不点地地走。”
(2).指回环旋绕。 宋 苏轼 《游径山》诗:“众峯来自 天目山 ,势若骏马奔平川。中涂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鐙相回旋。” 清 黄宗羲 《永乐寺碑记》:“穹殿中峙,轩廡回旋。”
(3).返回;回转。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若道是放我回旋,到的那 咸阳 里,久后拜谢明贤。”《再生缘》第四一回:“王爷告别便回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 乐华 立在自己门首,好几次地把头回旋,目送这两对小情人远去。”
(4).指事物的替代。 清 顾炎武 《少林寺》诗:“百物有盛衰,回旋儻天意。”
(5).活动。指施展才能。 宋 王安石 《送王覃》诗:“知子有才思奋发,嗟余无地与回旋。”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二:“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所以最好是平均两月出一种,使爱好者有回旋的余地。”
(6).引申为可变通的意思。如:此事尚有回旋的余地。
亦作“廻旋”。
(1).盘旋;转动。《列子·汤问》:“迴旋进退,莫不中节。” 唐 卢纶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迴旋若飞雪。”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乱机回旋侦伺,俄顷复不见。”
(2).指徘徊。《东周列国志》第二七回:“ 里克 起身逕入书房,独步庭中,廻旋良久。”
(3).《史记·五宗世家》“故王卑溼贫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景帝 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詔更前称寿歌舞, 定王 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迴旋。’”后因以“迴旋”指施展才能。 宋 刘攽 《酬狄奉议》诗:“门有雀罗甘弃置,人今舞袖足迴旋。” 茅盾 《子夜》五:“他亦未始没有相当成就,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 双桥镇 何足以供回旋。”
(4).引申指可变通,可商量。如:此事还有回旋的余地。
词语解释:回天  拼音:huí tiān
(1).谓权大势重。《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堕。’”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2).旧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改变意志者称回天。 唐 贞观 四年给事中 张玄素 谏止 太宗 修 洛阳 乾元殿 , 魏徵 叹曰:“ 张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新唐书·张玄素传》。 宋 岳珂 《桯史·爱莫助之图》:“﹝ 洵武 ﹞自度清议必弗贷,且有駟不及舌之虑,惧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忧形於色。”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论失律丧师关鉅典,我虽总朝纲敢擅专?况刑书已定难更变,恐无力可回天。”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图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别选贤者,犹或不至虐民误国。’” 清 谭嗣同 《临终语》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风骚。”
(1).扭转乾坤。形容权势或力量强大。《北齐书·帝纪总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妾擅迴天之力,卖官鬻爵,乱政淫刑。”《旧唐书·忠义传下·苏安恒》:“专国倍於 穰侯 ,迴天过於 左悺 ,则社稷危矣。” 清 洪楝园 《悬嶴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执空坑,比 厓山 追随帝后。”
(2).旧以皇帝为天,故喻谏止皇帝改变意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太宗 曰:‘善。’赐采三百疋。 魏徵 叹曰:‘ 张公 论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词语解释:回春  拼音:huí chūn
(1).冬去春来。 宋 苏轼 《浪淘沙·探春》词:“槛内羣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陈毅 《感事书怀》诗:“大地已回春,生意遍万物。”
(2).喻医术高明,能治愈危重病症。 清 周鑅 辑《王氏(王士雄)医案》其正编原名《回春录》,即取此意。参见“ 回春妙手 ”。
(3).药名,即五老还童丹。参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颐养补益》
词语解释:回春妙手  拼音:huí chūn miào shǒu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粤剧《关汉卿》第三场:“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经好了八九成。”参见“ 妙手回春 ”。
词语解释:回望  拼音:huí wàng
回顾,回头看。《后汉书·边让传》:“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 唐 杜牧 《华清宫绝句》之一:“ 长安 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郭沫若 《歧路》:“他们在船上怕还在从那圆圆的窗眼中回望我呢。”
回顾,回头远看。 南朝 梁简文帝 《镜象》诗:“迴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璫。” 清 杜岕 《烟雨桃花》诗:“渔舟吹篴人,迴望 武陵 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词语解释:回车  拼音:huí chē
回转其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邑号 朝歌 , 墨子 回车。”《后汉书·锺离意传》:“ 曾参 回车於 胜母 之閭。”《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
掉转车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道尽涂殫,迴车而还。”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质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迴车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五:“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迴车。”
词语解释:回塘  拼音:huí táng
环曲的水池。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 北山 输緑涨横陂,直壍回塘灧灧时。”《天雨花》第十三回:“桐叶萧萧秋气清,回塘曲水茭芦长。”
亦作“廻塘”。
(1).曲折的堤岸。《文选·张衡〈南都赋〉》:“收驩命驾,分背迴塘。” 李善 注引《广雅》:“塘,堤也。”《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廻塘隐艫栧,远望絶形音。” 吕延济 注:“廻塘,曲岸也。”
(2).回曲的水池。 南朝 梁简文帝 《入溆浦诗》:“泛水入迴塘,空枝度日光。”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因思 杜陵 梦,鳧雁满迴塘。”
词语解释:回舟  拼音:huí zhōu
犹回船。 南朝 齐 谢朓 《新治北窗和何从事诗》:“迴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颈。” 唐 包何 《婺州留别邓使君》诗:“迴舟映沙屿,未远剩相思。”
词语解释:回思  拼音:huí sī
回想。 宋 苏轼 《子由生日》诗:“回思十年事,无愧篋中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回思我近来在家乡一住三年,去年回到 上海 。” 郁达夫 《迟桂花》:“我呆视着远处,茫茫然如失了神的样子,脑子里也触起了许多感慨与回思。”
(1).改变想法。 唐 包融 《和陈校书省中翫雪》:“能令草玄者,迴思入流风。”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臣恐为社稷之祸,伏乞陛下迴思迁虑。”
(2).回想。 清 朱琦 《感事》诗:“迴思承平时,海南夸丽侈。”
词语解释:回互  拼音:huí hù
(1).回环交错。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纷若喜而佁儗兮,心回互以壅塞。”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十里无立椔,冈阜但回互。”
(2).曲折宛转。《朱子语类》卷一二二:“近日 浙 中文字虽细腻,只是一般回互无发奋底意思。”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对戎王言语须回互。”
(3).邪曲。 唐 张籍 《相和歌辞·白头吟》:“人心回互自无穷,眼前好恶那能定。”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诈伪之不足以胜吾信,回互之不足以胜吾直。”
亦作“廻互”。
(1).回环交错。《文选·木华〈海赋〉》:“乖蛮隔夷,迴互万里。” 李周翰 注:“迴互,迴转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六:“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归意方浩然,云沙更迴互。” 明 李东阳 《华山图歌为乔大常宇作》:“置身忽在中峯顶,极目乾坤莽迴互。”
(2).往复;来回。《隋书·儒林传·何妥》:“ 公孙济 迂诞医方,费逾巨万; 徐道庆 迴互子午,糜耗饮食。”按,“迴互子午”,谓不分昼夜。 唐 元稹 《捉捕歌》:“网罗布参差,鹰犬走迴互。”
(3).转换,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自 魏 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廻互其辞,使昏迷也。”
(4).指回护。 唐 陆贽 《奉天论萧复状》:“ 从一 等倘自迴互,则 萧 復 不当受疑。”
词语解释:回光  拼音:huí guāng
(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词语解释:回文  拼音:huí wén
(1).修辞手法之一。某些诗词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如 南朝 齐 王融 《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回复读之则为“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起源说法不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 道原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制。”按, 道原 作品已佚。一说起源于 前秦 窦滔 妻 苏蕙 的《璇玑图》诗。参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六》、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编十一。
(2).回复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 曹伯明 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亦作“ 迴纹 ”。亦作“廻文”。亦作“逥纹”。 1.指编织物上回旋曲折的纹理。 南朝 梁 沉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迴文织。”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 元 袁桷 《次韵马伯庸题〈凌波仙图〉》:“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纹。”
(2).指回文诗。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合欢无信寄,迴纹织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书写了数幅纸,更不算织锦廻文。”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
词语解释:回雪  拼音:huí xuě
形容舞姿如雪飞舞回旋。 唐 蒋防 《春风扇微和》诗:“舞席皆回雪,歌筵暗送尘。” 元 张雨 《东风第一枝》词:“试折花掷作银桥,看舞素鸞回雪。”参见“ 迴雪 ”。
雪回旋飞舞。比喻女子舞姿的轻盈优美。《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张衡 《舞赋》:“裾似飞鷰,袖如迴雪。” 唐 白居易 《杨柳枝二十韵》:“身轻委迴雪,罗薄透凝脂。”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云翻袂影,飘然迴雪舞风轻。”
词语解释:回来  拼音:huí lái
(1).归来。 唐 王建 《宫词》:“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着五絃声。” 宋 苏轼 《和人见赠》诗:“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
(2).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年前忙忙地回家走了一回,料理毕了年事,便赶回来。”如:飞回来;跑回来;送回来;话又说回来。
(3).一会儿,过一会儿。《红楼梦》第九二回:“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説説话儿,妈妈回来就来。”《红楼梦》第十一回:“ 贾蓉 皱皱眉儿説道:‘不好呢!婶子回来瞧瞧去,就知道了。’”
归来。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帝车迴来,日正当午。”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地部·水》:“若独木桥上打筋斗,要栽……顶著风儿撒河灯,迴来的快。”
词语解释:回避  拼音:huí bì
(1).避忌,顾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南史·颜竣传》:“ 竣 諫争恳切,并无所回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逸文》:“ 景祐 中 范文正公 知 开封府 ,忠亮讜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
(2).躲避;避让。 唐 韩偓 《即目》诗:“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 宋 苏轼 《行香子·秋兴》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水浒传》第三四回:“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 秦明 只得回避。”
(3). 清 代科举考试时为防考场内官员作弊而设的制度。如 顺治 时规定,凡乡、会试主考、总裁、同考官的子弟,不许入场,谓之回避。
(4).旧时防止官吏徇情的制度。例如一般文官不得任本籍或原籍职务,亲属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任职者,则较低级之人员应回避,予以改调。
(5).法律用语。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
(1).顾忌。《东观汉记·桓典传》:“﹝ 桓典 ﹞为御史,是时宦者执政, 典 无所迴避。”《北史·安颉传》:“﹝ 安頡 ﹞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姦慝,无所廻避。”《旧唐书·薛登传》:“ 谦光 将加弹奏,或请寝之, 谦光 曰:‘宪臺理冤滞,何所迴避,朝弹暮黜,亦可矣。’”
(2).避让;躲开。《敦煌变文集·难佗出家缘起》:“便即将身且迴避,心中不愿见如来。” 明 沉璟 《义侠记·除凶》:“正是路狭难迴避,官差不自由。”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 张拴 好像故意回避的样子,急忙拐到高粱地里。”
(3).特指避离尘世。《文选·范晔〈逸民传论〉》:“或隐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 李善 注引《论语》:“贤者避世,其次避地。”
(4).特指封建礼教规定:非至亲男女避不见面。《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忽报故人 叶涛 特来问疾,夫人迴避。”《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小婶子也是旧亲,不用迴避了。”
(5).特指封建等级制度规定:遇尊长,须避开以示恭敬。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魏文靖公 驥 ,直道自持, 正统 初任吏部侍郎。时 王振 怙宠,每出,虽部堂尊官亦歛舆迴避。”《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将军﹞喝问:‘西边坐着的是谁?怎么不迴避我?’”
(6).避讳。 宋 岳珂 《愧郯录·旧讳训名》:“ 太宗 旧讳自 大中祥符 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詔中外文字有与二字相连及音同者,并令迴避。”《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 金 主旧名 珣 , 泰和 中,改赐名 从嘉 ,庚午,復旧名。詔:‘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须迴避。’”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避孔子讳》:“ 雍正 三年,奉上諭, 孔子 圣讳,理应迴避。”
(7).古代防止官员徇私的制度。一般规定文官不得任本籍或原籍职务,亲属在同一地区任职者,则职位低者应予改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亲族回避》:“亲族迴避,起於 后汉 ,已见《蔡邕传》。”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南史·傅隆传》:‘迁尚书左丞,以族弟 亮 为僕射,緦服不得相临,徙太子率更令。’按此即今之迴避。”
(8). 清 代科举考试时为防止主考官作弊的制度。凡乡试、会试,主考官亲属弟子,不许入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道光 丁未会试, 山东 孔庆瑚 为同考官, 孔氏 宗族应迴避者数十人。”参阅 清 赵翼 《簷曝杂记·辛巳殿试》
(9).法律用语。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某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检察、审判等活动。
词语解释:回翔  拼音:huí xiáng
(1).盘旋飞翔。 汉 王褒 《九怀·昭世》:“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晋 傅玄 《秋兰篇》诗:“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南齐书·祥瑞志》:“十一月,虏国民 齐祥 归入 灵丘关 ,闻殷然有声,仰视之,见山侧有紫气如云,众鸟回翔其间。”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遥怜 上林 雁,冰泮也回翔。”
(2).徘徊;流连。 宋 苏轼 《奉和凝祥池》诗:“鸣鑾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元 范梈 《翰林杨仲弘诗集序》:“ 皇庆 初, 仲宏 与余同为史官,会时有纂述事,每同舍下直,已而犹相与回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
(3).往返,往复。 宋 曾巩 《侍中制》:“某行蹈中和,学通古今,从容应物,有适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据经之论,比回翔於禁闥,遂更践於枢庭。” 明 李东阳 《送都御使陈公之南京诗序》:“公( 陈德政 )举 天顺 甲申进士,自吏部而南,专领刑狱,回翔郎署间久。”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郑三俊授中宪大夫》:“﹝ 郑三俊 ﹞性资恢杰,风操端庄,初以循良,进於留署,回翔守郡,敭歷宪司。”
(4).悠闲自适貌。 汉 王粲 《杂诗》之一:“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水间。” 清 王先谦 《朱梅崖溪音序》:“ 筠园 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谿上,其诚有所乐耶?”
亦作“廻翔”。
(1).盘旋飞翔;回旋。《楚辞·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 空桑 兮从女。”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鴈每廻翔。” 清 蒲松龄 《蝗赋》:“或轩翥而竞去,或迴翔而顿止。”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2).指盘旋而行。 明 汤显祖 《游罗浮山赋》序:“从数羽衣人芟藴而上,鸟道三十餘里,迴翔眩视,草树飞走,光气有异,非所经识,意谓灵境。” 清 戴名世 《书许翁事》:“尝与余登高山,驰马直腾,迴翔上下,趫健如少壮。” 清 蒲松龄 《南山寿毕年伯母》诗:“八袠康强尚如昔,弛杖迴翔步高甬。”
(3).水回流。《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迴翔,水復流也。”
(4).回转;返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九:“一去 崑崙 西,何时復迴翔。”
(5).逗留;徘徊。《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军师进曰:‘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係四方;輜车直入无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唐 无名氏 《白蛇记》:“二女奴曰:‘娘子住此之东,今先去矣,郎君且此迴翔,某即出奉迎耳。’” 明 徐渭 《又启诸南明侍郎》:“怜惜之心,或夺於顾忌;扶持之力,遂阻於迴翔。”
(6).指任职或施展才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西川 是宰相迴翔地。” 清 归庄 《左柱国光禄大夫路文贞公行状》:“已而里居,久之,復迴翔清署。”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前的社会组织,不能供他回翔。”
(7).反复。 清 戴名世 《与何屺瞻书》:“余读之,廻翔往復,不能释去。”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援鹑堂笔记》:“见壁间悬有 归有光 文,今之 欧阳子 也,迴翔雒诵,不能舍去。”
词语解释:回眸  拼音:huí móu
转过眼睛,回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 刘 回眸亦迷;注目移时,始揖而谢之。” 鲁迅 《答客诮》诗:“试看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回顾。 唐 元稹 《阳城驿》诗:“送我不出户,决我不迴眸。”
(2).转动眼珠,流盼。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瞬息,即见玉人翩若惊鸿,至余前,肃然为礼。而此际玉人密髮虚鬟,丰姿愈见娟娟。余不敢迴眸正视。”
词语解释:回合  拼音:huí hé
(1).缭绕;环绕。 唐 李群玉 《宿巫山庙》诗之二:“庙闭春山晓月光,波声回合树苍苍。” 唐 李端 《鼓吹曲辞·巫山高》:“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金 元好问 《善应寺》诗之一:“平岗回合尽桑麻,百汊清泉两岸花。”
(2).旧小说称两武将交锋一次为一个回合。《西游记》第五五回:“交锋三五回合,不知是甚兵器。”
(3).现泛指双方较量一次。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六:“经过这个回合的斗争,老支书 巴雅尔 才终于看清楚了 朗布 的一些眉目。”
亦作“廻合”。
(1).环绕;迂回曲折。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 南唐 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 谢 家,小廊迴合曲栏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其峡迴合甚窅,葢 鷄足 南峡之山所洩餘波也。”
(2).指道教修炼所达到的周身脉络循环流畅的境界。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从此去潜修密鍊,迴合葆灵根。”
(3).聚合;汇合。 唐 刘希夷 《公子行》:“马声迴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緑波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迴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明 何景明 《武关》诗:“微茫一线路,廻合万重山。”
词语解释:回身  拼音:huí shēn
转身。 汉 傅毅 《舞赋》:“迴身还入,迫於急节。” 晋 孙绰 《情人碧玉歌》:“感郎不羞赧,迴身就郎抱。”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那婢子十分羞惭,回身朝墙,藏了脸。”
词语解释:回棹  拼音:huí zhào
亦作“廻棹”。
(1).驾船返回。 唐 裴铏 《传奇·孙恪》:“艤舟六七日,携二子而迴棹。”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明日 李公 迴棹,言归 惠林 。” 明 何景明 《雪夜九梅翁园同苍谷宴集》诗之一:“乘兴寧廻棹,宽愁数倒尊。”
(2).指归舟。 唐 白居易 《杭州迴舫》诗:“欲将此意凭迴棹,与报 西湖 风月知。”
词语解释:回船  拼音:huí chuán
掉转船头;驾船返回。《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曹公 望 权 军,叹其齐肃,乃退”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权 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 因迴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晋书·王濬传》:“臣水军风发,乘势造贼城,加宿设部分行有次第,无缘得於长流之中迴船过 浑 ,令首尾断絶。” 唐 杜甫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无计迴船下,空愁避酒难。”
词语解释:回日  拼音:huí rì
(1).谓日神 羲和 驾车前进,不得过,为之回车。形容极高。 唐 李白 《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宋 梅尧臣 《赋秋鸣送刘衡州》诗:“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歧。”
(2).来日。《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三年》:“若回日復相,必乱天下。”
亦作“廻日”。
(1).却日回行。语出《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 晋 张协 《七命》之一:“衝飇发而迴日,飞砾起而洒天。”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 汉 臣伏闕之诚,竞无 鲁 人迴日之感。”
(2).归来之日。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绕房三两树,迴日叶应红。”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诗:“悬知迴日綵衣荣,仙籍高标第一名。”
(3).他日,来日。《太平广记》卷三三四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乙》:“君若有情,廻日过访,以慰幽魂耳。”
(4).谏止皇帝改变心意。日,喻皇帝。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三:“臣等竭其精诚,发於交感,无以迴日。”
词语解释:回瞻  拼音:huí zhān
犹回望。 唐 韦应物 《酒肆行》:“迴瞻丹凤闕,直视 乐游苑 。” 明 王世贞 《过维阳有怀子相》诗:“迴瞻 大江 水,极眺 黄河 流。”
词语解释:回向  拼音:huí xiàng
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俱识还源,竝知回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能吃酒,会噇斋,吃得醺醺醉,便去搂新戒。讲经和回向,全然尷尬。”《西游记》第一百回:“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
(1).回首面向。《书·召诰》“面稽天若”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面,犹迴向也。”
(2).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归心游太极,迴向入无名。” 倪璠 注:“《维摩詰经》:‘志当安住,方便迴向。’…… 僧肇 曰:‘迴彼杂行,向于一乘,此迴向心也。’” 隋 王胄 《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復藉大因缘,勉以深迴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归天返地》,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
词语解释:回视  拼音:huí shì
回顾,回头看。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回视曩昔,同年而生,并命而出。” 清 姚鼐 《登泰山记》:“回视 日观 以西峯,或得日或否。”
词语解释:回溪  拼音:huí xī
亦作“ 迴谿 ”。亦作“廻溪”。回曲的溪流。 汉 枚乘 《七发》:“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絶区兮临迴溪。”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迴谿縈曲阻,峻阪路威夷。” 唐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迴谿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明 何景明 《沅州道中》诗之二:“钩云盘曲磴,沿月遡廻溪。”
迴谿:见“ 回谿阪 ”。
词语解释:回溪阪
古地名。俗名 回阬 。亦省作“ 回谿 ”。即 东崤山阪 。在 河南 洛宁 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 东汉 初 赤眉 农民起义军曾与 冯异 军激战于此。《后汉书·冯异传》:“ 异 弃马步走,上 回谿阪 ,与麾下数人归营……璽书劳 异 曰:‘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澠池 。’”
词语解释:回去  拼音:huí qù
(1).返回原处。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你先回去,我随后便来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一切事情,不可轻易信人。”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趋向原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你妈是已经完了,你就飞回去,也见不着了。”《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大 ﹞挑起担子,领两个门斗来家。那人也是 保正 劝回去了。”
(3).死的代称。多用于方言口语。《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 梦中诀别 王熙凤 时说:“婶娘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一事未成,迴去须得三般之物,进上 随文皇帝 ,即便却迴。”
词语解释:回心  拼音:huí xīn
(1).改变心意。《汉书·礼乐志》:“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宋 司马光 《回心》:“何谓回心?曰:去恶而从善,捨非而从是。”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酒席中间,慢慢的劝他回心。”
(2).转念。《红楼梦》第九十回:“却自己回心一想,他到底是嫂子的名分,那里就有别的讲究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回心一想,我几十年的老江湖,难道不及他一个小孩子。” 鲁迅 《花边文学·大雪纷飞》:“那么,回心一想,一定可以记得他们有许多赛过文言文或白话文的好话。”
回头;改变心意。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僶仰恭朝命,迴心反初役。”《全唐诗》卷八六二载《示胡二郎歌》:“感君恩义言方苦,火急迴心求出路。”
词语解释:回波  拼音:huí bō
(1).水波回荡。《淮南子·本经训》:“嬴鏤雕琢,诡文回波。” 高诱 注:“回波,若水波也。”此喻雕琢精巧。 宋 秦观 《浣溪沙》词:“见人无语但回波。”此喻以目传情。
(2).乐府商调曲。又舞曲。 唐中宗 时造。六言四句,开头例有“回波尔时”四字,故名。见《乐府诗集》卷八十《回波乐·题解》《新唐书·文艺传中·沉佺期》:“帝詔学士等舞《回波》, 佺期 为弄辞悦帝,还赐牙、緋。” 清 吴伟业 《赠武林李笠翁》诗:“海外九州书志怪,坐中三叠舞《回波》。”
(1).回旋的水波。《敦煌变文集·韩朋赋》:“浩浩白水,迴波如(而)流。” 清 蒲松龄 《祭张圣瑞》:“日无止影,水无迴波。”
(2).回转秋波。指女子含情回头而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言毕,哆其唇樱,迴波注睇吾面。”
(3).见“ 迴波词 ”。
词语解释:回波词  拼音:huí bō cí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景龙 中,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迴波词》,方便以求官爵。”亦作“ 迴波乐 ”。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沉佺期 曾以罪謫遇恩,官还秩,朱紱未復,尝内晏,羣臣皆歌《迴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亦省称“ 迴波 ”。 清 赵翼 《题汶上旅壁》诗:“十二年前过 汶河 ,曾徵红粉唱《迴波》。” 清 蒲松龄 《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给扎授题,《迴波》自舞;临轩简士,落纸如飞。”
词语解释:回薄  拼音:huí báo
(1).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鹖冠子·世兵》:“精神回薄,振荡相转。”《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振荡相转,云蒸雨降,纠错相纷。” 李周翰 注:“回薄振盪,相转无常。”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二:“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运使启》:“岁时回薄,气候沍寒。” 清 刘大櫆 《天道上》:“天地也,日星也,山川也,人物也,相与回薄於宇宙之间。”
(2).盘旋回绕。《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 景阳楼 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宋 叶适 《石洞书院记》:“君又荫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绚其阳,左右面势,彼此回薄。”
(3).指迂回绕行。 明 方孝孺 《勉学诗》:“ 黄河 西北来,云自 崑崙 坵,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1).循环变化。《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迴薄兮,振盪相转。” 李善 注:“斯则万物变化,乌有常则乎。《鶡冠子》曰:‘……精神迴薄,振荡相转。’”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迴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番梅花落。” 清 沉谦 《引声歌》:“大化迴薄,与仙者邻。”
(2).萦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迴薄。” 南朝 宋 鲍照 《岁暮悲》诗:“昼色苦沉阴,白雪夜迴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万里沧江,一峡束之,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
词语解释:回中  拼音:huí zhōng
(1). 秦 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北。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陇西 、 北地 (今 宁夏 和 甘肃 东部),东归时经过此处。 汉文帝 十四年 匈奴 从 萧关 (今 宁夏 固原 东南)深入,烧毁此宫。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诗:“君王多乐事,何必向 回中 。”
(2).古道路名。南起 汧水 河谷,北出 萧关 ,因途经 回中 得名。为 关中平原 与 陇东高原 间的交通要道。 西汉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县 (今 陕西 凤翔 南)经 回中道 ,北出 萧关 。 东汉 建武 八年 来歙 由此攻取 隗嚣 割据下的 略阳 (今 甘肃 秦安 东北)。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词语解释:回飙  拼音:huí biāo
亦作“ 回飇 ”。旋转的狂风。 汉 贾谊 《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託回飆乎尚羊。” 唐 李白 《久别离》诗:“云鬟緑鬢罢梳结,愁如回飇乱白雪。” 宋 叶适 《再过吴江赠僧了洪》诗:“回飇掩夹浦,势与黑楼頏。”参见“ 回风 ”。
同“ 迴飇 ”。亦作“廻飆”。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何意迴飆举,吹我入云中。”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炎夏火再伏,清商暗迴飆。”《镜花缘》第八八回:“不夜之彩,何假乎 纤阿 之辉;廻飆之能,何虞乎 蜚廉 之怒。”
迴飇:旋转的狂风。 晋 张协 《杂诗》之二:“浮阳映翠林,迴飇扇緑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忽尔迴飇吹一海图。”
迴飈:同“ 迴飆 ”。亦作“廻飆”。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原隰多悲凉,廻飈卷树高。”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徂岁怜青镜,迴飈託素笺。”
词语解释:回风  拼音:huí fēng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词语解释:回暖  拼音:huí nuǎn
天气由冷转暖。如:开春以后,天气渐渐回暖。
回煖:回暖。指天气由冷转暖。 元 郭钰 《题萧质所藏终南雪霁图》诗:“早梅回煖动精神,冻雀翻丛动毛羽。”
词语解释:回转  拼音:huí zhuǎn
(1).回环往复;运转。《后汉书·虞诩传》:“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又须常节晚食,令腹中宽虚,气得回转。”
(2).掉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 ( 王子敬 )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听得后面脚步响,回转头来,只见 王庆 ……抢上前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 王先生 说到这里,回转身去,拿起粉笔来在黑板上写字。”
(3).返回。《四游记·祖师收五雷五音》:“天尊叫过 田乖 随师行法,别师回转天曹。” 萧三 《敌后催眠曲》:“你听,枪声响得远了,你爸爸快能回转了。”
(4).辗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许侍中 、 顾司空 ﹞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 顾 至晓回转,不得快熟; 许 上床便咍臺大鼾。”
(5).挽回;好转。《红楼梦》第六十回:“倘或説些话驳了,那时候老了,倒难再回转。”《红楼梦》第九八回:“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
(6).曲折环绕。 宋 苏洵 《老翁井铭》:“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为两股,回转环抱。”
(1).回旋;旋转。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迴转,有似客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逕復,乘流翫迴转。”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汎虎丘观穫》诗:“拥楫数迴转,松檉变寒燠。”
(2).循环变化;运转。 晋 杨泉 《物理论》:“地发黄泉,周伏迴转,以生万物。” 唐 元稹 《人道短》诗:“天道昼夜迴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
(3).犹辗转。 唐 唐彦谦 《汉代》诗:“鲜明临晓日,迴转度春宵。”
词语解释:回潮  拼音:huí cháo
(1).潮水倒流。 清 袁枚 《新齐谐·大力河》:“地动必有回潮,不止一次,我与汝须死在一处。”
(2).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发潮。如:发现粮食回潮、发热,要立即通风、翻晒。
(3).引申指已经消失的旧事物或克服的旧习惯等重新出现。《人民日报》1984.2.26:“我们清醒地看到,各地需要改变的许多不文明的东西,往往是很顽固的,即使已经大有改变的,稍不注意,又会回潮。”《人民日报》1984.3.1:“近几年来,占卜算命、跳神驱鬼、扶乩测字、求仙治病、看风水、续家谱、建祠堂等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有所回潮。”
指回落的潮水。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憩榭面曲汜,临流对迴潮。”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月三日率尔成诗》:“玉柱鸣罗荐,磲椀泛迴潮。” 刘大白 《西渡钱塘江遇雨》诗:“东南一路雨,挟着回潮,把 鳖子亹 吞吐。”
词语解释:回观  拼音:huí guān
环视,四顾。 唐 白居易 《村居苦寒》诗:“迴观村閭间,十室八九贫。”
词语解释:回马  拼音:huí mǎ
(1).掉转马头,返回。 唐 白居易 《晚归有感》诗:“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鬱鬱。”回,一本作“ 迴 ”。
(2). 春秋 、 战国 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至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做反马,也叫回马。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人三日后,女偕壻省父母,谓之‘回鸞’, 闽 人谓之‘转马’,盖 春秋 时有‘回马’之义也。”参见“ 反马 ”。
掉转马头,返回。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即迴马而归。” 唐 白居易 《晚归有感》诗:“迴马独归来,低眉心鬱鬱。”
词语解释:反马  拼音:fǎn mǎ
春秋 、 战国 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左传·宣公五年》:“秋,九月, 齐 高固 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 叔姬 ,即自逆也。冬来,反马也。” 孔颖达 疏:“礼送女适於夫氏,留其所送之马,谦不敢自安於夫。若被出弃,则将乘之以归,故留之也。至三月庙见,夫妇之情既固,则夫家遣使反其所留之马,以示与之偕老,不復归也。”
词语解释:回流  拼音:huí liú
回旋或倒流的水。 晋 陆云 《南征赋》:“若溟海之引回流, 岱 灵之吐行云。” 唐 李绅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诗:“ 西陵 沙岸回流急,船底黏沙去岸遥。” 宋 杨万里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诗:“回流如倦客,出门復还家。”
亦作“廻流”。 回旋或倒流的水。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坚崿既崚嶒,廻流復宛澶。”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诗》:“交枝隐修逕,迴流影遥阜。” 清 丘逢甲 《秋怀次覃孝文韵》之八:“黄天讹立多新説,赤道迴流有热潮。”
词语解释:回照  拼音:huí zhào
光线反射,返照。 唐 杨巨源 《月宫词》:“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宋 苏轼 《和述古冬日牡丹》:“一朶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明 袁宏道 《闲居》诗:“江烟回照里,转湿转鲜明。”
亦作“廻照”。
(1).指夕照。 南朝 陈 张正见 《伤韦侍读诗》:“高峯落廻照,逝水没惊波。”
(2).犹反照。 唐 李商隐 《灯》诗:“固应留半燄,迴照下幃羞。”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可怜举世学浮沉、 烛龙 迴照杳难寻。”
词语解释:回施  拼音:huí shī
犹报效。《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愿见礼仏诸功德,迴施庄严奉二亲。”
词语解释:回銮  拼音:huí luán
旧时称帝王及后妃的车驾为“鑾驾”,因称帝、后外出回返为“回鑾”。《南齐书·乐志》:“回鑾转翠,拂景翔宸。”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回鑾游福地,极目玩芳晨。”《红楼梦》第十八回:“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鑾。’ 元妃 不由的满眼又滴下泪来。”
旧指帝王或后妃车驾外出返回。《初学记》卷四引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九日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旧唐书·杨复恭传》:“迴鑾之始,率土思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是日停午,忽传上自 燕 郊迴鑾,逾时遍城皆知之。”
词语解释:回回  拼音:huí huí
(1).纡回曲折貌。《楚辞·王褒〈九怀·昭世〉》:“魂悽愴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紆。” 王逸 注:“心紆屈也。”《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怨心则声回回然。”
(2).盘旋回转貌。 汉 王褒 《九怀·蓄英》:“椉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唐 杜甫 《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潘文》:“建旐兮翻翻,风回回兮舷进难。”
(3).纷扰烦乱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驾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三国 魏 刘桢 《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唐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4).光明貌。《文选·张衡〈思玄赋〉》:“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旧注:“回回,光明貌。”
(5).广大貌。 晋 束晳 《补亡诗》:“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长原回回,高木阴阴。”
(6).每次。 唐 王建 《相和歌辞·乌夜啼》:“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崔八娃 《一把酒壶》:“回回把你那没油盐的话,一天说到黑。”
(7).民族名、古国名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1)在 宋 人的《梦溪笔谈》《黑鞑事略》中,指的是 回鹘 ;在《癸辛杂识》《辽史》中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和国家。(2)在《元史》《元典章》中,主要是指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如回回法、回回寺、回回人等。(3)在 明 清 两代的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民族;有时指伊斯兰教,如回回教。
(1).广大貌。《文选·束晳〈补亡诗〉》:“漫漫方舆,迴迴洪覆。” 李周翰 注:“方舆,地也。洪覆,天也。漫漫、迴迴,大貌。”
(2).盘曲貌。 唐 杜甫 《扬旗》诗:“迴迴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明 高启 《剡源九曲》诗之八:“迴迴别涧通,宛宛连罔绕。” 赵朴初 《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征途愁迴迴,去輦想轔轔。”
词语解释:回青  拼音:huí qīng
(1).颜料名。石青中之最珍贵者。产于 云南 ,可作烧制瓷器原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 饶州 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
(2).谓放牧至秋冬草枯时回圈。《清史稿·兵志十二》:“﹝ 天聪 ﹞二十六年,令八旗豢马,春夏驱赴 察哈尔 放牧,曰出青,秋冬回圈,曰回青。”
(3).返青。如:麦苗回青。
词语解释:回面  拼音:huí miàn
(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词语解释:回复  拼音:huí fù
迴複:1.回旋反复;迂回曲折。《汉书·礼乐志》:“玄气之精,回復此都。” 颜师古 注:“言天气之精,回旋反復於此 云阳 之都。”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虚舟纵逸棹,回復遂无穷。” 宋 陈师道 《寓目》诗:“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连。”
(2).引申为反复无常。《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二年》:“制作纷紜,志无一定,变更回復,卒无所施行。”
(3).复原;恢复。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欲闭塞北流,回復 大河 。” 钱化佛 《攻宁记》:“精神顿时回復。”
(4).回报;答覆。《西游记》第五八回:“我难助力,故先来回復师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走后儻然他再託人説,就回復説我没留下话就是了。” 鲁迅 《书信集·致叶紫》:“请你回复那书店:我不同意。”
(5).回绝;辞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你想当时我怎好回復他,只好允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过了几天, 阿金 就不再看见了,我猜想是被她自己的主人所回复。”
廻復:1.返回。 汉 张衡 《东京赋》:“省幽明以黜陟,乃反斾而迴復。”
(2).反复。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沉静之人,道思迴復。”
(3).水流回旋貌。 晋 左思 《吴都赋》:“潮波汩起,迴復万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峡中有 瞿塘 、 黄龕 二滩,夏水迴復,沿泝所忌。”
(4).回转,挽回。 苏曼殊 《非梦记》:“ 薇香 斗忆生言寸心存,犹有藕断丝连之意……自能廻復其心。”
迴复:回环重迭。 宋 张耒 《后涉淮赋》:“缅川原之迴复兮,思 禹 功而慨然。” 清 唐孙华 《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诗:“翠柏丹枫互蔽亏,阳崖阴壑相迴复。” 清 唐孙华 《题随庵先生画》诗:“树色异高低,山嵐互迴复。”
词语解释:回驾  拼音:huí jià
谓车驾回行。 汉 张衡 《归田赋》:“感 老氏 之遗诫,将迴驾乎蓬庐。” 南朝 齐 王融 《回向门诗》:“咄嗟失道尔迴驾,沔彼流水趣东瀛。”《敦煌变文集·八相变》:“﹝太子﹞当便迴驾,却入宫闺。”《宣和遗事》前集:“众官拥从天子迴驾。”
词语解释:回纹  拼音:huí wén
见“ 迴文 ”。
词语解释:回文  拼音:huí wén
(1).修辞手法之一。某些诗词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如 南朝 齐 王融 《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回复读之则为“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起源说法不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 道原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制。”按, 道原 作品已佚。一说起源于 前秦 窦滔 妻 苏蕙 的《璇玑图》诗。参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六》、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编十一。
(2).回复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 曹伯明 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亦作“ 迴纹 ”。亦作“廻文”。亦作“逥纹”。 1.指编织物上回旋曲折的纹理。 南朝 梁 沉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迴文织。”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 元 袁桷 《次韵马伯庸题〈凌波仙图〉》:“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纹。”
(2).指回文诗。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合欢无信寄,迴纹织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书写了数幅纸,更不算织锦廻文。”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
词语解释:回轩  拼音:huí xuān
回曲的长窗。后因以“回轩”为长窗之别名。《文选·陆机〈吴趋行〉》:“重欒承游极,回轩启曲阿。” 李善 注:“轩,长窗也。言长窗开於屋之曲阿也。”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羽集卷四二:“回轩,长窗也。”
犹回车。 晋 卢谌 《览古》诗:“屈节 邯郸 中,俛首忍迴轩。”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迴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必冀众真迂驾,万圣迴轩。”
词语解释:回舆  拼音:huí yú
犹回车。《孔丛子·记问》:“ 赵简子 使聘 夫子 , 夫子 将至焉。及 河 ,闻 竇鸣犊 与 舜华 之见杀也,迴舆而旋之 卫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迴舆驻罕,岳镇渊渟。”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迴舆入 咸京 ,席卷六合通。”
词语解释:回鸾  拼音:huí luán
(1).旧俗指婚后三日女偕婿归省父母。又称双回门。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人三日后,女偕壻省父母,谓之‘回鸞’, 闽 人谓之‘转马’,盖 春秋 时有‘回马’之义也。”参见“ 回门 ”。
(2).舞曲名。详“ 回鸞舞 ”。
(1).古代舞曲名。 南朝 梁 沉约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迴鸞》献爵,摐金委奠。” 北周 庾信 《春赋》:“《阳春》《緑水》之曲,《对凤》《迴鸞》之舞。”
(2).犹回銮。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岂若钦明后,迴鸞 鷲岭 岐。”
词语解释:回门  拼音:huí mén
(1).旧俗,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叫回门。与婿偕行者谓双回门。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等我对月回门之日,我见母亲,自有话讲。”《红楼梦》第一○八回:“一日, 史湘云 出嫁回门,来 贾母 这边请安。”
(2).泛指回家。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久留不知因箇甚,年荒亲死不回门。”
词语解释:回鸾舞  拼音:huí luán wǔ
古舞曲名。 元 许有孚 《侍饮圭塘和桢韵》:“风吹杨柳回鸞舞,雨浥芙蕖堕马妆。”
词语解释:回还  拼音:huí huán
(1).犹往返,来回。 南朝 宋 武帝 《自君之出矣》诗:“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宋 朱松 《西湖泛舟》诗:“风艇纵看山转侧,烟堤儘逐水回还。”
(2).返回原处。回来。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早回还,教公子开颜。”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半夜里恰回还,抵多少夕阳归去晚。”
(3).返回原处。回去。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回还。”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听罢了令……各自里回还,镇守定疆藩。”
(4).犹反复。 唐 李峤 《汾阴行》:“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还不可测。”
(1).退却;返回。《汉书·王尊传》:“及水盛隄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 尊 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迴还。”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夫一志直往无迴还之虑、瀟洒任理无累着之心者,此乃保仙之子也。”《百喻经·与儿期早行喻》:“飢渴欲死,寻復迴还,来见其父。”
(2).回环曲折。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交错纠纷,迴还倚伏。”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皆山楼即事》曲:“爱楼居四面皆山。图画横陈,步障迴还。”
词语解释:回桡  拼音:huí ráo
犹回挠。《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新唐书·刘洎传》:“左丞 戴胄 、右丞 魏徵 应事弹举,无所回橈,百司震肃不敢懈。”
亦作“廻橈”。 掉转船头,改变航向。桡,船桨。 北齐 萧悫 《奉和济黄河应教诗》:“廻橈避近磧,放舳下前洲。”
词语解释:回抱  拼音:huí bào
犹环抱。 唐 皮日休 《蓝田关铭》序:“覩山形关势,迴抱于天,秀欲染眸,危将惊魄。”
词语解释:回老  拼音:huí lǎo
见“ 回道人 ”。
词语解释:回道人  拼音:huí dào rén
吕洞宾 的别称。亦称“ 回老 ”、“ 回处士 ”。《吕帝圣迹纪要·长沙警释》:“ 吕帝 游 长沙 ,托为 回道人 。”《吕帝圣迹纪要·大云会食》:“ 吕帝 托为 回处士 游 大云寺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饱闻 回老 榴皮字,试问溪头鹤髮翁。”
词语解释:回峰  拼音:huí fēng
环绕的山峰。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八:“回峯乱嶂鬱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
词语解释:回生  拼音:huí shēng
(1).复苏。《医宗金鉴·头面部·颠顶骨》:“夫冲撞损伤,则筋脉强硬,频频揉摩,则心血来復,命脉流通;即可回生。”
(2).已经改变的情况又回复到原样。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群众的阶级觉悟没有真正普遍地提高,屯子里存在着回生的情况。”
(3).指已经学会的东西又感到生疏。
再生,复生。 唐 李商隐 《寓怀》诗:“草为迴生种,香缘却死熏。”
词语解释:回阳  拼音:huí yáng
中医学名词。使衰微的阳气复苏。《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伤损出血》:“或元气内脱不能摄血,用独参汤加炮姜以回阳,如不应,急加附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你这喇生生回阳附子较争些。”
词语解释:回斡  拼音:huí wò
(1).旋转,掉转。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歌謳互激越,回斡明受授。”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回斡,回旋斡转其船也。”
(2).周旋,调停。 清 钮琇 《觚賸·逸老堂对》:“ 方山 知之,乘夜撤去,力为回斡,费千餘金,事乃已。”
(1).旋转。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倾河易迴斡,款颜难久悰。”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乘陵破山门,迴斡裂地轴。”
(2).指变化。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甘心付天壤,委分任迴斡。”
(3).斡旋,调停。 清 钮琇 《觚賸·潜窜衿录》:“神顰蹙曰:‘君无显秩,即一芹犹难擷也。奈何?’生不觉慟,坚请为之迴斡。”
词语解释:回灯  拼音:huí dēng
重新掌灯。 唐 白居易 《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迴灯重开宴。”
词语解释:回澜  拼音:huí lán
回旋的波涛。 南朝 梁 沉约 《日出东南隅行》:“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
(1).回旋的波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 清 程岫 《子夜歌》:“水去有迴澜,何时得郎返。”
(2).波涛回旋。《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褚爽 《禊赋》:“川迴澜以澄映,岭插崿以霏烟。”
(3).喻挽回局势。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刼灰 五代 孰扶衰, 花蕊 《宫词》晚出疑。居士迴澜嗟力薄,昇平仅得 谢 家诗。”
词语解释:回想  拼音:huí xiǎng
回忆,想过去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此刻回想起来,那一班取中的人,将来做了官,也是和我一样。” 郭沫若 《歧路》:“过往十年的回想把他运回了寓所。”
回想;回忆。《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此人见相士説得凿凿有据,只得低头迴想。” 清 蒋士铨 《临川梦·续梦》:“漫迴想,二十年南柯印箱。”
词语解释:回云  拼音:huí yún
翻滚的云;行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七:“惊风振四野,迴云荫堂隅。”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三:“迴云随舞曲,流水逐歌筵。” 唐 钱起 《晚次宿预馆》诗:“迴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词语解释:回忆  拼音:huí yì
回想。 明 吕大器 《泊略阳下滩》诗:“回忆垂阴处,森森俯大川。”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收到第一篇《彼得斐行状》时,很引起我青年时的回忆,因为他是我那时所敬仰的诗人。”
回想。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高侍郎》:“迴忆五十年中,功名官职,都如嚼蜡。” 清 蒋士铨 《雷门吟》:“迴忆七龄时,兄子同病疡。”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四章:“迴忆垂髫,恍如隔世。”
词语解释:回曲  拼音:huí qǔ
(1).邪曲。《晏子春秋·问下十二》:“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回曲’犹言‘衺曲’。” 宋 叶适 《送刘德修》诗:“谁令闭榛莽,回曲用蛮貊?”
(2).曲折。 宋 王安石 《长干寺》诗:“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宋 苏辙 《书论》:“其言回曲宛转。”
迂回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又东南,水流迴曲,谓之 曲河 。” 隋 江总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纵棹怜迴曲,寻山静见闻。”
词语解释:回舞  拼音:huí wǔ
亦作“廻儛”。 盘旋飞舞。 晋 杨羲 《右英夫人作》诗:“廻儛太空岭,六气运重幽。” 清 姚燮 《天饷行》:“真皇捻鬚降颜色,空烟迴舞双青鸞。”
词语解释:回邪  拼音:huí xié
(1).不正;邪僻。《礼记·乐记》:“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 孔颖达 疏:“回谓乖违;邪谓邪辟。” 汉 刘向 《九叹·愍命》:“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愿藏而不可迁。”
(2).指邪佞之人。《旧唐书·仆固怀恩传》:“近闻追詔数人,并皆不至,实畏中官谗口,又惧陛下损伤。岂惟是臣不忠,只为回邪在侧。”
邪曲,邪僻。 汉 陆贾 《新语·至德》:“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者,则百端迴邪而无所就。”
词语解释:回汀  拼音:huí tīng
曲折的洲渚。 唐 李君房 《独茧纶赋》:“鱼既得兮心亦冥,收纤缕兮旋迴汀。” 唐 李商隐 《细雨》诗:“瀟洒停迴汀,依微过短亭。” 前蜀 韦庄 《思归》诗:“红垂野岸樱还熟,緑染迴汀草又芳。”
词语解释:回禄  拼音:huí lù
传说中的火神。《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回禄 ,火神。”《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其亡也, 回禄 信於 耹隧 。”后用以指火灾。《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元瓘 幼聪敏,长於抚驭,临戎十五年,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僭营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禄之灾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刘 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所有。”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一说,指 吴回 陆终 。参见“ 回陆 ”。
词语解释:回陆  拼音:huí lù
吴回 陆终 的并称。传说中的火神。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太史公 採取二传以为《楚世家》云:‘……帝乃以庚寅日诛 重黎 ,而以其弟 吴回 为重黎,后復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 生 陆终 , 陆终 生子六人,六曰 季连 , 楚 其后也。’以此考之,则 祝融 之后有 吴回 、 陆终 。 回禄 者, 回 陆 也,举二人而言耳。陆,禄音相近。”参见“ 回禄 ”。
词语解释:回禄  拼音:huí lù
传说中的火神。《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回禄 ,火神。”《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其亡也, 回禄 信於 耹隧 。”后用以指火灾。《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元瓘 幼聪敏,长於抚驭,临戎十五年,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僭营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禄之灾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刘 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所有。”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一说,指 吴回 陆终 。参见“ 回陆 ”。
词语解释:回轮  拼音:huí lún
亦作“廻轮”。
(1).犹回车。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 晋 杨羲 《右英吟》:“停驾望舒移,廻轮返沧浪。”
(2).旋转钓轮。《文选·潘岳〈西征赋〉》:“徒观其鼓枻迴轮,洒钓投网。” 李善 注:“旧説曰:‘轮,钓轮也。’谓为车以收钓緍也。轮,或为纶。”
(3).转轮。喻循环变化。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世上事情如转烛,人间哀乐苦廻轮。”
词语解释:回味  拼音:huí wèi
(1).食后的馀味。 宋 王禹偁 《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薰陶》:“殊不知荔之陈者,香气未尝尽没,乃与橄欖同功,其好处却在回味时耳。”
(2).引申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 元 张养浩 《朝天曲》:“疎狂迂阔拙又痴,今日才回味。” 张天翼 《儿女们》:“那些人都没言语,像在回味 廉大爷 刚才那些话。”
词语解释:回睇  拼音:huí dì
回头看,回顾。 唐 欧阳詹 《送巴东林明府之任序》:“游盘责境,为池为墉;退公多暇,为我迴睇。”
词语解释:回军  拼音:huí jūn
(1).掉转进军方向。《晋书·陶侃传》:“ 侃 即迴军遡流,芟夷丑类。”《梁书·侯景传》:“ 景 迴军与战, 骏 退。”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迴军与角逐,斫树收穷 庞 。”
(2).调回军队。 唐 李嘉祐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翦寇人皆贺,迴军马自嘶。”
词语解释:回纥  拼音:huí hé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 袁纥 后裔,初受 突厥 统辖, 唐 天宝 三年灭 突厥 后建立可汗政权, 贞元 四年改称 回鹘 , 开成 五年被 黠戛斯 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 吐鲁番盆地 ,称 高昌回鹘 或 西州回鹘 ;一迁 葱岭 西 楚河 畔,称 葱岭西回鹘 ;一迁 河西走廊 ,称 河西回鹘 。后改称 畏吾儿 (即今 维吾尔 )。也叫回回。参见“ 回回 ”。
回纥 。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后亦称“ 迴鶻 ”。《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薛延陀 北境,居 娑陵水 侧,去 长安 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旧唐书·回纥传》:“ 元和 四年, 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 遣使改为 迴鶻 ,义取迴旋轻捷如鶻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四年, 迴紇 求和亲。”《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 迴鶻 既败,当即生降。”
词语解释:回回  拼音:huí huí
(1).纡回曲折貌。《楚辞·王褒〈九怀·昭世〉》:“魂悽愴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紆。” 王逸 注:“心紆屈也。”《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怨心则声回回然。”
(2).盘旋回转貌。 汉 王褒 《九怀·蓄英》:“椉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唐 杜甫 《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潘文》:“建旐兮翻翻,风回回兮舷进难。”
(3).纷扰烦乱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驾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三国 魏 刘桢 《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唐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4).光明貌。《文选·张衡〈思玄赋〉》:“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旧注:“回回,光明貌。”
(5).广大貌。 晋 束晳 《补亡诗》:“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长原回回,高木阴阴。”
(6).每次。 唐 王建 《相和歌辞·乌夜啼》:“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崔八娃 《一把酒壶》:“回回把你那没油盐的话,一天说到黑。”
(7).民族名、古国名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1)在 宋 人的《梦溪笔谈》《黑鞑事略》中,指的是 回鹘 ;在《癸辛杂识》《辽史》中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和国家。(2)在《元史》《元典章》中,主要是指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如回回法、回回寺、回回人等。(3)在 明 清 两代的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民族;有时指伊斯兰教,如回回教。
(1).广大貌。《文选·束晳〈补亡诗〉》:“漫漫方舆,迴迴洪覆。” 李周翰 注:“方舆,地也。洪覆,天也。漫漫、迴迴,大貌。”
(2).盘曲貌。 唐 杜甫 《扬旗》诗:“迴迴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明 高启 《剡源九曲》诗之八:“迴迴别涧通,宛宛连罔绕。” 赵朴初 《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征途愁迴迴,去輦想轔轔。”
词语解释:回归  拼音:huí guī
(1).回还,返回。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认不的个来往回归。”《水浒传》第七一回:“话説 宋公明 一打 东平 ,两打 东昌 ,回归山寨 忠义堂 上,计点大小头领共有一百八员,心中大喜。”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屈原 ﹞他是完全由现实出发而又回归到现实,并完全把自己的生死都置诸度外的。”
(2).后退,倒退。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当然,如果我们搞得不好,历史走一点回头路,有点回归,这还是很可能的。”
返回。《敦煌曲子词·菩萨蛮》:“何日却迴归,玄穹知不知?”《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夫人能行三从,我纳为妻;不能行者,迴归亦得。”
共424,分6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