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围拼音:wéi 繁体或异体字:圍属 微韵
 
 
圍 wéi〈动〉 
〈名〉(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同本义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围,裹也。——《广雅·释诂四》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包围秦之围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江都围急。——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防守围,守也。——《说文》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通“违”。违背;离开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量〉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打猎的围场;围猎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区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包围圈外围合。——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即撤围。姓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康熙字典圍古文:囗
 《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𠀤音韋。 《說文》守也。又繞也。《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註》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又環也。《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又遮取禽獸。《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又《王制》天子不合圍。《註》言不四面圍之也。又環繞攻城。《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又與韋通。《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又與衞通。《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註》圍同衞。又《唐韻》《集韻》𠀤于貴切,音謂。 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