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共294,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坐看坐待坐受坐夏坐朝坐困坐歌坐息
坐中坐忘坐成坐镇坐右坐享坐树坐废
坐令坐啸坐拥坐定坐夜坐车坐饮坐制
坐上坐隅坐谈坐起坐花坐法坐家坐白
坐来坐间坐席坐井坐论坐语坐马坐列
坐见坐曹坐堂坐衙坐具坐更坐棠坐怀
坐卧坐观坐守坐收坐食坐上客坐亡坐行
坐客坐此坐驰坐失坐地坐春风坐是坐殿
坐断坐致坐思坐隐坐落坐床坐累坐部
坐禅坐视坐作坐月坐照坐草坐脱坐位

词语解释:坐看  拼音:zuò kàn
(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
(2).谓旁观而无行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张清 对部下说:‘上将掌握兵权,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异心。’”
词语解释:坐中  拼音:zuò zhōng
(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词语解释:坐令  拼音:zuò líng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词语解释:坐上  拼音:zuò shàng
座席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 灌夫 )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 夫 从坐上语侵之。” 宋 苏轼 《首夏官舍即事》诗:“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词语解释:坐来  拼音:zuò lái
(1).犹本来;向来。 唐 马戴 《汧上劝旧友》诗:“坐来生白髮,况復久从戎。” 宋 王安石 《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谈论坐来能慰我,篇章传出亦惊人。” 宋 陈亮 《贺新郎》词:“脩竹更深处,映帘櫳,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2).犹适才;正当。 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楼。”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小雨忻晴,坐来池上荷珠碎。掉眉浓翠,怎不教人醉?”
(3).移时;顷刻。 唐 韩愈 《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 宋 黄庭坚 《次韵雨丝云鹤》之二:“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 宋 陈与义 《登城楼》诗:“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词语解释:坐见  拼音:zuò jiàn
犹言眼看着,徒然看着。 隋 卢思道 《听鸣蝉篇》诗:“一夕復一朝,坐见凉秋月。”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诗:“復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 秦 兵垒,遥闻 赵 将雄。”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五:“坐见 幽州 骑,长驱 河 洛 昏。”
词语解释:坐卧  拼音:zuò wò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词语解释:坐客  拼音:zuò kè
(1).座上的客人。《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是儿最叵信者”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 布 缚急,谓 刘备 曰:‘ 玄德 ,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一时坐客,皆骚人墨客。” 清 缪艮 《沉秀英传》:“低鬟一笑,行酒数行,坐客皆为心醉。” 鲁迅 《呐喊·药》:“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
(2).谓留客入席。《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费长房 ﹞又尝坐客,而使至 宛 市鮓,须臾还,乃饭。”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唐 杜甫 《孟氏》诗:“承颜胼手足,坐客强盘飧。”
词语解释:坐断  拼音:zuò duàn
占据;把住。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宋 刘过 《题润州多景楼》诗:“ 金山 焦山 相对起,挹尽东流 大江 水。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 淮南 数千里。”
词语解释:坐禅  拼音:zuò chán
佛教语。谓静坐息虑,凝心参究。《晋书·姚兴载记上》:“起浮图於 永贵里 ,立 波若臺 於中宫,沙门坐禪者恒有千数。” 唐 白居易 《罢药》诗:“自学坐禪休服药,从他时復病沉沉。” 明 唐寅 《感怀》诗:“不炼金丹不坐禪,饥来吃饭倦来眠。” 续范亭 《休养与学习》诗:“早晚两次太极拳,却病无妨学坐禪。”参阅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二。
词语解释:坐待  拼音:zuò dài
坐等。 宋 苏轼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宜整兵马,乘穀熟时,入边围 燕京 ,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 闻捷 《海燕》:“五月初,黄梅季节到了,海上整日斜风细雨,雾气弥漫;我们的侦察工作更难以进行了,只好坐待天知道的有利时机了。”
词语解释:坐忘  拼音:zuò wàng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词语解释:坐啸  拼音:zuò xiào
亦作“ 坐歗 ”。 闲坐吟啸。 东汉 成瑨 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任 南阳 太守,用 岑晊 (字 公孝 )为功曹,公事悉委 岑 办理,民间为之谣曰:“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坐啸”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朞。”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 宋 苏轼 《次韵王滁州见寄》:“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歗谿山上。” 清 吴伟业 《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二:“北府风流坐啸清, 萧郎 白帢爱将迎。”
词语解释:坐隅  拼音:zuò yú
座位旁边。 汉 贾谊 《鵩鸟赋》:“单閼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唐 杜甫 《北风》诗:“隐几看帆席,云山涌坐隅。” 宋 苏轼 《鹤叹》诗:“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至 万历 丙戌, 海 再出为南少宰, 何 以部郎謁 海 ,而置其榻於坐隅。”
词语解释:坐间  拼音:zuò jiān
(1).顷刻,登时。 宋 苏轼 《浣溪沙》词:“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那作怪的书生,坐间悄一似风魔颠倒。”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窗外日光弹指过,帘前花影坐间移。”
(2).座席之中。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石莲叶研》:“余过 嘉禾 王悟靖 处士,坐閒有客怀出莲叶研, 端 石也。”
词语解释:坐曹  拼音:zuò cáo
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汉书·薛宣传》:“及日至休吏,贼曹掾 张扶 独不肯休,坐曹治事。”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起草香生帐,坐曹乌集柏。” 宋 陆游 《假日书事》诗:“万里西来为一飢,坐曹日日汗霑衣。”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文》:“刀笔章程,众趋刻覈;顰蹙坐曹,谓匪吾职。”
词语解释:坐观  拼音:zuò guān
坐视;旁观。《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 唐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且天上无雨,地下无麦,有眼者共见,有耳者共闻,决非欺罔朝廷,岂可坐观不放。”
词语解释:坐此  拼音:zuò cǐ
因此;由此。 宋 苏轼 《和顿教授见寄》诗:“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张魁 ﹞钱财到手輒尽,坐此不名一钱,时人共非笑之。” 严复 《救亡决论》:“胜代之所以亡,与今之所以弱者,不皆坐此也耶!”
词语解释:坐致  拼音:zuò zhì
轻易获得;轻易达到。《孟子·离娄下》:“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乘人心离散, 嘉勒斯賚 立敌之时,缘边州军转徙粮草二百餘里,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 洪 宥 等州。”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两君既殂,三公坐致。”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七讲:“ 宋文帝 公开袒护佛家,对臣下毫不讳言地表示,假若人们都信仰了佛教,则一定能驯服地接受统治,可以坐致太平。”
词语解释:坐视  拼音:zuò shì
(1).坐着观看。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卧看盗取毡,坐视麦漂雨。”
(2).谓袖手旁观,对该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关心。 宋 沉俶 《谐史》:“吾家积钱列屋,坐视乡党之困与官吏之负罪,而晏然不顾,於心安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以有疏财仗义之 张大公 在,受人之託,必能终人之亊,未有坐视不顾,而致其剪髮者也。” 郭沫若 《羽书集·巩固反侵略的战线》:“照昨日的国际情势看来,各关系国家似乎也不能再坐视了。”
词语解释:坐受  拼音:zuò shòu
白白地承受。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以为盐商纳榷,为官糶盐,子父相承,坐受厚利,比之百姓,实则校优。”《元史·世祖纪九》:“ 瀘州 管军总管 李从 ,坐受军士贿,纵其私还,致万户 爪难 等为贼所杀,伏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吾老矣,岂可使 筦 筤 二子,坐受其累哉!” 张鼎丞 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他们不是让群众坐受敌人摧残,便是迫使群众作无希望的斗争。”
词语解释:坐成  拼音:zuò chéng
谓审定讼词。《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坐成,狱讼之坐已成也。”
词语解释:坐拥  拼音:zuò yōng
安坐而拥有。《晋书·范弘之传》:“坐拥大众,侵食百姓,《大东》流於远近,怨毒结於众心,不可谓爱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只看外省有个经费不继,开起捐来,如那班坐拥厚貲的府厅司道,合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才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
词语解释:坐谈  拼音:zuò tán
犹空谈。《后汉书·公孙述传》:“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 武王 之説,是效 隗嚣 欲为 西伯 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若闲冗毕弃,则横议无已;冕笏不澄,则坐谈弥积。” 宋 朱熹 《答吴德夫书》:“承喻仁字之説,足见用力之深, 熹 意不欲如此坐谈。”
词语解释:坐席  拼音:zuò xí
(1).座位;席位。《韩非子·说林下》:“ 卫 将军 文子 见 曾子 , 曾子 不起而延於坐席,正身於奥。” 宋 叶适 《太学博士王君墓志铭》:“ 江 淮 士人零落,既闻君讲説,切理会心,坐席皆满。” 邹鲁 《中国同盟会》:“当会议将毕时,以出席人众,会场后部坐席忽告坍倒。”
(2).坐上宴席。多指举行或参加宴会。《红楼梦》第四三回:“上头正坐席呢,二爷快去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我们这边席面已经摆好, 继之 催我坐席,随便拣了一个靠近那门帘的坐位坐下。”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
词语解释:坐堂  拼音:zuò táng
(1).坐于厅堂。《楚辞·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朱熹 集注:“坐堂、伏槛,堂可坐而槛可凭伏也。”
(2).官吏出庭审理案件、处理公务。《金石续编·唐贞休碑》:“坐堂无讼,近巷有歌。”《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每读书达旦不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 清朝 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
词语解释:坐守  拼音:zuò shǒu
(1).犹固守;死守。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斯则坐守,何言师法,不颇博览之咎也。”《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郎君但当坐守画一,以荷析薪。”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万炳南 坐守 凤翔 待援。”
(2).安坐守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我缓缓地顺着街边走,向着那些伙计匆匆忙忙正做面饼的铺面,以及老太婆带着睡眼坐守的小吃摊子,溜着老鹰似的眼睛。”
词语解释:坐驰  拼音:zuò chí
(1).谓虽无举动而杂念不息。《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成玄英 疏:“苟不能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则虽容仪端拱,而精神驰騖,可谓形坐而心驰者也。”
(2).向往;神往。 唐 刘禹锡 《汝州上后谢宰相状》:“印綬所拘,不获拜谢。瞻望德宇,精诚坐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朱楚生》:“ 楚生 多坐驰,一往情深,摇荡无主。”
(3).谓安坐而行教化。《淮南子·览冥训》:“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於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沉,昼冥宵明。” 高诱 注:“言坐行神化,疾於驰传,沉浮冥明,与道合也。”后以指安坐而治。《旧唐书·穆宗纪论》:“观夫孱主,可谓痛心……谓威权在手,可以力制万方;谓旒冕在躬,可以坐驰九有。”
词语解释:坐思  拼音:zuò sī
(1).坐着思念。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嘆復坐思。坐思行嘆成 楚 越 ,春风玉颜畏销歇。”
(2).犹言因而想到。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郭熙画秋山》:“坐思黄柑 洞庭 霜,恨身不如鴈随阳。” 宋 陆游 《题拓本姜楚公鹰》诗:“弓面霜寒斗力增,坐思铁马蹴河冰。”
词语解释:坐作  拼音:zuò zuò
(1).坐与起,止与行。古代练兵的科目之一,多与“进退”连用。《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 郑玄 注:“习战法。”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清 龙启瑞 《覆唐子实书》:“苟不能如此,则所谓明训练,习坐作,备糗粮,筑关隘者,今皆不敢遽言。”
(2).安然而为。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皇后兄弟,主壻外孙……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而但事滛侈,坐作骄奢,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且夫列侯皆剖符受策,国大臣也……何得坐作奢僭,骄育负责,欺枉小民,淫恣酒色,职为乱阶,以伤风化而已乎?”
词语解释:坐夏  拼音:zuò xià
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 坐雨安居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唐 项斯 《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词语解释:坐镇  拼音:zuò zhèn
(1).安坐而以德威服人。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 暕 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僧孺 访对不休,质疑斯在。”《陈书·萧允传》:“公年德竝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復辛苦在外!”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自 张曲江 之后,称 房太尉 、 李梁公 为重德。 德宗 朝,则 崔太傅 尚用, 杨崖州 尚文……其后 贞元 末年,得 高贞公 郢 门下,亦足坐镇风俗。”
(2).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 巴金 《灭亡·革命党被捕》:“这里除了有外国人统治的租界以外,还有管辖五省、坐镇 金陵 的 孙联帅 底军队。”
词语解释:坐定  拼音:zuò dìng
(1).犹入座,坐下。《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 坐定。”《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於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 夷门 侯生 。”《水浒传》第二十回:“众人扶 晁天王 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五章:“客人们都坐在炕上,干部们都坐在凳子上,大家的神气都很紧张。坐定之后,先由 郭占秀 开口。”
(2).不费力而决定。《孟子·滕文公上》:“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孙奭 疏:“以言其易定也。” 宋 曾巩 《制诏拟词·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徇时,坐定大议。”
(3).很容易地平定。《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 许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绍 将南师, 沮授 、 田丰 諫曰:‘师出歷年,百姓疲弊……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若遣而果也,则不烦一旅之师而坐定 梁 益 。”
(4).犹言使稳定;安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抖搜了精神,坐定了性子一回。”
(5).一定;肯定。《西游记》第五二回:“ 行者 駡道:‘你这泼魔,今番坐定是死了!不要走,吃吾一掌。’”《西游记》第七五回:“既拿倒了 孙行者 , 唐僧 坐定是我们口里食也。”
词语解释:坐起  拼音:zuò qǐ
(1).安坐或起立。指举止行动。《礼记·儒行》:“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三国志平话》卷中:“倘若 关 张 二将得知,定杀 曹操 。 曹操 坐起,常有十万军、百员将,两壁相併,把 长安 变成尸山血海。” 孙百刚 《郁达夫外传·风雨茅庐》:“白天吃饭坐起,都在后面三间小屋中。”
(2).起身而坐。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微灯照空牀,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嘆成坐起。” 唐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謫 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3).见“ 坐啟 ”。
(4).指房屋内装修成的一种隔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转到里面,只见:四扇暗槅子窗,揭起青布幕,一个坐起。”
词语解释:坐启  拼音:zuò qǐ
亦作“ 坐起 ”。 便厅。接近门首的小客厅。《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分付:唤在楼下坐啟内坐着。”《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敦 点头道:‘是。’方纔拭泪未乾,只听得坐啟中有人咳嗽,叫唤道:‘ 玉峯 在家么?’”《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各处掛停当了灯,收拾了坐起,从炕房内抬出来两盆梅花,两盆迎春,摆在卧房明间上面。”
词语解释:坐井  拼音:zuò jǐng
见“ 坐井观天 ”。
词语解释:坐井观天  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
亦作“ 坐井窥天 ”。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唐 韩愈 《原道》:“ 老子 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宋 刘克庄 《用居后弟强甫韵》之九:“ 退之 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 聃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江陵》:“以此定 李 杜 优劣,诚坐井窥天也。” 李云德 《沸腾的群山》三三:“咱们在山沟里,坐井观天,见不着大世面。”亦省作“ 坐井 ”。 明 李贽 《又与从吾书》:“此中如坐井,舍 无念 无可谈者。” 明 袁宏道 《狂言别集·寄友人》:“书至此,忽念 粤 西之行,饱看万里奇山,於卷石何有?断不免坐井之誚矣。”
词语解释:坐衙  拼音:zuò yá
谓官长坐在公堂上治事。 唐 白居易 《喜罢郡》诗:“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 宋 苏轼 《和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诗:“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水浒传》第五五回:“却説 高太尉 正在殿帅坐衙,门人报道:‘ 呼延灼 收捕 梁山泊 得胜,差人报捷。’”
词语解释:坐收  拼音:zuò shōu
(1).因连坐而收监入狱。《史记·孝文本纪》:“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赐 , 淮南王 弟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 衡山王 。”
(2).谓轻易而获。《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待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出师,可以兵不疲劳,坐收 淮北 也。” 宋 陆游 《射的山观梅》诗:“坐收国土无双价,独立 东皇太一 前。” 胡汉民 《〈民报〉之六大主义》:“此进率者,非地主毫末之功,而独坐收其利,是又不啻驱社会之人而悉为之僕也。”
词语解释:坐失  拼音:zuò shī
白白地失掉。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自然坐失盐利常数,所云获利一倍,臣所未见。” 清 陈天华 《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 中国 暗杀之举,甚为幼稚。前此虽有行之者,而其人皆有畏死之心,逡巡不决,事机坐失。”
词语解释:坐隐  拼音:zuò yǐn
下围棋的别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王中郎 以围棊是坐隐, 支公 以围棊为手谈。” 宋 黄庭坚 《弈棋》诗之一:“坐隐不知巖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近 蜀 人 任元本 ,博学妙诗文,能以坐隐名通国,復善揣骨相。”
词语解释:坐月  拼音:zuò yuè
(1).坐于月下。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坐月观寳书,拂霜弄瑶軫。” 清 阮元 有《坐月坛坐月》诗。
(2).妇女产后一月内休息调养。 毛泽东 《才溪乡调查》:“病的,放哨的,在合作社工作出外办货的,女子坐月的,共约百分之二十没有到。”亦称“ 坐月子 ”。《西游记》第五三回:“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家里媳妇坐月子,明儿不亮天,自己得起来做饭。”
词语解释:坐朝  拼音:zuò cháo
君主临朝听政。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坐朝晏罢,每旦晨兴,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隋 卢思道 《北齐兴亡论》:“詰旦坐朝,諮请填凑,千端万绪,令议如流。”《旧唐书·太宗纪下》:“克己復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后每遇 延英 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
词语解释:坐右  拼音:zuò yòu
(1).曲右足而坐。《礼记·玉藻》:“退则坐,取屨,隐辟而后屨,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孔颖达 疏:“坐左纳右者,纳,犹著也。若坐左膝,则著右足之屨;若坐右膝,则著左足之屨。”
(2).座位的右边。《新唐书·刘子玄传》:“ 徐坚 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宋 王栐 《朝辞宣旨戒饬》:“詔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 清 冯桂芬 《五十自讼文》:“客悦曰:‘然则子真知非者也。’客退,録为自讼文置之坐右。”按,置文辞于座右,多表示赞赏或自勉自戒。参见“ 坐右铭 ”。
词语解释:坐右铭  拼音:zuò yòu míng
置于座右,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 唐 柳公度 年八十餘,有强力。人问其术。对曰:‘吾平生未尝以脾胃熟生物、煖冷物,以元气佐喜怒。’此亦可为坐右铭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七》:“ 老子 曰:‘治身事天莫若嗇。’ 吕荣阳 希哲 尝书此语为坐右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坐右铭》:“﹝ 卢踈斋 ﹞坐右铭大书一天字,其下细注六字云:‘有记性,不急性。’可谓知畏天者矣。”
词语解释:坐夜  拼音:zuò yè
(1).守夜。《西游记》第五二回:“又有些该班坐夜的,涤涤托托,梆铃齐响。”
(2).旧谓出殡前夕整夜守灵。《红楼梦》第五七回:“我只当有什么话説,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殯去。”《红楼梦》第一一○回:“次日乃坐夜之期,更加热闹。”
词语解释:坐花  拼音:zuò huā
坐在花间。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明 何景明 《李公墓志铭》:“其后人人乃得自缓,不至蹈害,郡则大治。守日与寮寀张宴会,坐花行酒,吹笙竽。” 清 许光治 《江上风月谱·题桐阴小影图》曲:“但抬手邀明月清秋坐花,更科头趁凉风溽暑评茶。”
词语解释:坐论  拼音:zuò lùn
(1).坐而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 刘昞 注:“智能坐论,而明不见机,何事务之能处!”
(2). 唐 五代 之制,宰相上殿议事,赐茶命坐,谓之坐论。至 宋 初,此制废。参阅 宋 钱惟演 《金坡遗事》
词语解释:坐具  拼音:zuò jù
(1).供人坐的用具。《老残游记》第十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
(2).佛教语。梵语(尼师檀)的意译。僧人用来护衣、护身、护床席卧具的布巾。见《四分律》卷十九。《续传灯录·明辩禅师》:“﹝师﹞遂摇手曰:‘休懊恼。’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与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铺坐具。”
词语解释:坐食  拼音:zuò shí
谓不劳而食。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无有於世而坐食嘉穀。”《三国志·吴志·贺邵传》:“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而后宫之中坐食者万有餘人。” 宋 苏轼 《谢赐衣袄表》:“既无功而坐食,实有愧於解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宜操小生业,坐食乌可长也?”
词语解释:坐地  拼音:zuò dì
(1).坐在地上。《晏子春秋·谏下九》:“ 景公 猎休,坐地而食。 晏子 后至,灭葭而席。公不説,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坐地席上》:“古无凳椅,席地而坐,故坐字从土。”
(2).坐着;坐。《朱子语类》卷一○四:“ 延平先生 尝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里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水浒传》第七回:“ 智深 叫道:‘都来廨宇里坐地説话。’” 聂绀弩 《韩康的药店》:“不知今天甚风吹得大叔到小人寒舍?怎不请到店内坐地?”
(3).犹轻易;就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此君学道来已数百年,始今得任,子乃坐地获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幸得 老西儿 听了,知道写的不错,连忙取回借据,辞了出来,去划了一万银子给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 克非 《春潮急》四三:“ 徐锅巴胡 一看他脸色,知道买卖不难做成。但又耽心象昨天叫他煽动闹粮给 文如仁 施加压力一样,只打坐地冲锋,实际并不出马。”
词语解释:坐落  拼音:zuò luò
(1).山川、田地或建筑物等位置(在某处)。《西游记》第五九回:“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红楼梦》第三九回:“ 宝玉 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 刘姥姥 便顺口诌了出来。” 巴金 《家》十二:“ 高公馆 虽然坐落在一条很清静的街上,但是这个在表面上很平静的绅士家庭也活动起来了。”
(2).停留;落脚。《元典章·户部九·灾伤》:“劝民於飞蝗坐落去处广种豌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南顶》:“庙虽残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饮食坐落。”
(3).指停留之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后增 天寧寺 行宫, 香阜寺 大营遂改坐落。迄乙酉 上方寺 建坐落,方于 北桥 设御马头,至此策马由御道幸 上方寺 。”
(4).犹落座。坐到座位上。 李广田 《老渡船》:“在靠左边的那把椅子上坐落下来的,时常是他的妻子。” 沙汀 《在祠堂里》:“连长疲倦地坐落在门边的躺椅上面,含糊道:‘把洋灯照起。’”
词语解释:坐照  拼音:zuò zhào
犹寂照。谓通过禅定止息妄念,观照正理。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盖不善言静,恐入坐照之门;善言静,犹是存养之道。”
词语解释:坐困  拼音:zuò kùn
(1).谓围敌于一隅,陷敌于困境。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万一有贼骑深入,掳掠无所得,可以坐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广泗 檄诸军,分扼箐口,以坐困之。又旁布奇兵箐外,以截逋逸。”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 秦国 围 邯郸 分明采取的是坐困的战术。它不愿多出牺牲,而要你 赵国 人自己饿死。”
(2).谓据守一地而无出路。《清史稿·王杲传》:“ 王杲 以贡市絶,部众坐困,遂纠 土默特 、 泰寧 诸部,图大举犯 辽 瀋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五章:“他已经决定,倘若在一两个月内找不到便宜机会,一部分将士也要突围出去,再留在 商洛山 中……士气也会因长期坐困而低沉。”
(3).因而困窘,拮据。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领官鏹置办者,皆京师大駔积猾,内结近侍,外通胥曹……盘据溷乱,牢不可破,稷蜂社鼠,难以穷詰,故财用坐困,而未尝享其利也。”
词语解释:坐享  拼音:zuò xiǎng
不出力,只享受。《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柴某 自蒙兄长 高唐州 救命已来,一向累蒙仁兄顾爱,坐享荣华。”《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遂欲雄据 江南 ,坐享渔人之利。” 宋庆龄 《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他们决不满足于坐享先辈的胜利果实。”
词语解释:坐车  拼音:zuò chē
(1).乘车。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小礼动,中礼式,大礼下:坐车之容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诸事停当, 安老爷 便坐车进城。”
(2).古代供人乘坐的一种小车。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兜笼》:“ 唐 志, 巴 蜀 妇人多有。 肃宗 乾元 已来,以兜笼易于担负,京城奚车、兜笼代于车轝矣。奚车,似今之坐车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好毒害,道,‘孩儿每,回取箇坐车儿来。’”
(3).客车。对“货车”而言。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铁道论》:“轮车之式不一:有力小而速,专挽坐车者;有力大而迟,专挽货车者;有兼挽坐车、货车,而速率有差者。”
词语解释:坐法  拼音:zuò fǎ
犯法获罪。《史记·田叔列传》:“后数岁, 叔 坐法失官。”《孔丛子·嘉言》:“ 陈惠公 大城,因起 凌阳之臺 ,未终,而坐法死者数十人。”《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元年》:“ 晋寧 民 侯喜儿 昆弟五人,并坐法当死。” 清 袁枚 《新齐谐·佟犄角》:“我 李四 也, 凤阳 人,迫於飢寒,盗发人坟,被人捉住,一时仓猝,用铁锹拒捕,连伤两人,坐法当斩。今日挷赴 菜市 ,我极力挣脱逃来。”
词语解释:坐语  拼音:zuò yǔ
坐谈。《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日引耆耋之士坐语,问以得失。”
词语解释:坐更  拼音:zuò gēng
夜间警卫。《清史稿·职官志五》“弘德殿”原注:“兼 凤彩门 。侍监首领各二人,专司陈设氾埽,御前坐更。故事内廷重坐更。”《红楼梦》第六三回:“那天已是四更天气,坐更的闻知,忙喝起众人来。” 倪志亮 《三战三捷》:“﹝他们﹞白天挖壕,晚上坐更,赶筑工事,只求保命。”
词语解释:坐上客  拼音:zuò shàng kè
(1).座席上的宾客。《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嘆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2).指受到主人尊敬礼遇的客人。《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方 操 下楼时, 布 告 玄德 曰:‘公为坐上客, 布 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词语解释:坐春风  拼音:zuò chūn fēng
比喻承良师的教诲,犹如沐于春风。 宋 朱熹 《近思录》卷十四:“ 朱公掞 见 明道 於 汝 ,归谓人曰:‘ 光庭 在春风中坐了一箇月。’”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又如日坐春风,令人神愉。”参见“ 如坐春风 ”。
词语解释:如坐春风  拼音:rú zuò chūn fēng
宋 朱熹 《伊洛渊源录》卷四:“ 朱公掞 见 明道 於 汝州 ,踰月而归。语人曰:‘ 光庭 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后用以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 臧克家 《陈毅同志与诗》:“他为人平易,爽朗,坦率,真诚……和他接近,如坐春风,如冬阳暖人。”
词语解释:坐床
亦作“ 坐床 ”。
1.指坐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白象﹞背设五綵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
2.旧时婚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狼 在前, 翠莲 在后,先生捧着五穀,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天雨花》第二一回:“不是去睡,叫做坐牀,乃是成亲规矩。”详“ 坐牀撒帐 ”。
3. 西藏 指喇嘛活佛“转世”继位的仪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云丹嘉穆错 ﹞十四岁入 藏 坐牀,二十八岁示寂。”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达赖 死十六年矣, 小达赖 今年坐牀,尔等各安本土,无妄起兵也。”
词语解释:坐床撒帐
亦作“ 坐床撒帐 ”。 旧时结婚的一种仪式。夫妇同入洞房对坐于床,傧相口诵赞诗,手撒五谷等物于帐,以求吉利,谓之“坐牀撒帐”。《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合家大小相见毕,先生唸诗赋,请新人入房,坐床撒帐。”《天雨花》第五回:“凤冠霞帔来妆束,参天拜地礼完成。双双送入新房内,坐牀撒帐闹盈盈。”《红楼梦》第九六回:“照南边规矩拜了堂,一样坐牀撒帐,可不算娶了亲了么?”
词语解释:坐草  拼音:zuò cǎo
(1).妇女临产;分娩。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谚语始》:“今谚谓临产曰坐草。”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比当坐草,命帷蔽产妇于堂,遍延宗党坐列门外。”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自知前生二则》:“妾受身已九月,大约正月间必坐草。”
(2).谓伏于草莽,伺机抢劫。 宋 朱辅 《溪蛮丛笑》:“山猺潜出省地茅苇中,射弩夺物,机不虚发,名坐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志苗》:“夜遣士卒伏路,曰坐草。”
词语解释:坐歌  拼音:zuò gē
旧时 广东 一带的婚俗,成亲前夕男女行醮时亲友唱歌致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其娶妇而亲迎者……先一夕男女行醮,亲友与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
词语解释:坐树  拼音:zuò shù
见“ 坐树不言 ”。
词语解释:坐树不言  拼音:zuò shù bù yán
《后汉书·冯异传》:“ 异 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 异 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唐 元稹 《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第其勋庸,虽坐树不言,而图功甚大。” 唐 张说 《冯公神道碑》:“皇上志其持法无挠,赠大理卿;本其坐树无言,謚之曰节。”亦省作“ 坐树 ”。 隋 李德林 《天命论》:“自古明哲,虑远防微,执一心,持一德,立功坐树,上书削藳,位尊而心逾下,禄厚而志弥约。”
词语解释:坐饮  拼音:zuò yǐn
入座宴饮。《旧唐书·玄宗纪上》:“丁卯,侍臣已下讌于 春明门 外 寧王 宪 之园池,上御 花萼楼 邀其迴骑,便令坐饮,递起为舞,颁赐有差。”《旧唐书·玄宗纪上》:“辛卯,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閭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从之。”
词语解释:坐家  拼音:zuò jiā
(1). 明 代内府尚膳监的执事人员。掌御膳及宫内食事、筵宴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执掌纪略》:“光禄、凉楼、酱房、逢七等项,各有监工、坐家名色,职掌造办,每日早午晚 奉先殿 供养膳品。”《明史·食货志六》:“自 成化 时,添坐家、长随八十餘员,传添汤饭中官百五十餘员。”
(2).方言。居住。 沙汀 《幺木匠的故事》:“就在前面那笼竹林后边坐家。”
词语解释:坐马  拼音:zuò mǎ
(1).供骑坐的马匹。《水浒传》第五七回:“二停多好马,牵上山去餵养,作坐马。”《红楼梦》第四八回:“ 薛蟠 自骑一匹家内养的铁青大走骡,外备一匹坐马。”
(2).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坐马》:“今外官仪从,有散马前行,名坐马。”
(3).坐马衣。《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 晁思才 又问 晁凤 借了银顶大帽子插盛,合坐马子穿上,繫着鞓带,跨着链,骑着骡,一直去了。”
词语解释:坐棠  拼音:zuò táng
传说 周武王 时, 召伯 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见《诗·召南·甘棠》、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后以“坐棠”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老父不畏死,愿留公以上闻。悦坐棠而餐风,庶刻石以宾美。”
词语解释:坐亡  拼音:zuò wáng
(1).坐化。 唐 颜真卿 《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德本无累,道心有常,寔曰形解,孰云坐亡。”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参见“ 坐化 ”。
(2).坐忘。亡,通“ 忘 ”。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息乱归禪定,存神入坐亡。”参见“ 坐忘 ”。
词语解释:坐化  拼音:zuò huà
佛教徒端坐安然而死,谓之“坐化”。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慧次》:“ 永明 八年,讲《百论》。至《破尘品》,忽然坐化,春秋五十七矣。”《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可常 坐化了,正欲下火。”《花月痕》第四八回:“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荣秋落一般。成仙的尸解,成佛的坐化,总是一死。” 赵熙 《长城魂》五:“只有几天,她显然衰老了,仿佛成了一个哑女,仿佛是一个病妇,一个坐化在这泥屋里的信女。”
词语解释:坐忘  拼音:zuò wàng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词语解释:坐是  拼音:zuò shì
因是之故,因此。 宋 苏舜钦 《过濠梁别王原叔》诗:“谤气惨不开,中者若病疫,遂令老成人,坐是亦见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 李 名德显著,坐是不得入贤祠。”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 欧 战以来,各交战国物价之昂腾,金价之低落,其故坐是。”
词语解释:坐累  拼音:zuò lèi
因过失而受牵连;受牵连。《新唐书·吴兢传》:“﹝ 吴兢 ﹞累迁 洪州 刺史,坐累下除 舒州 。”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元丰 初,始为 河北 转运使,未几,坐累謫官累年,遇赦幸復知 处州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李无易家旧物》:“国初,坐累徙 云南 ,发 龙江 。”
词语解释:坐脱  拼音:zuò tuō
坐化。 宋 罗颂 《颜公山记》:“岁在戊寅, 圆 坐脱, 如宗 继之。” 元 耶律楚材 《寄万松老人书》:“又安知视死生如逆旅,坐脱立亡,乃衲僧之餘事耳。”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尼善应》:“一日,侍童扣 鲁 之门曰:‘吾师亡矣。’ 鲁 视之,儼然坐脱,移寘他榻,坐益坚,面淡红色。”
词语解释:坐息  拼音:zuò xī
(1).坐着休息。《百喻经·为王负机喻》:“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过 潼关 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正面右半有栏杆,栏杆下一段阶墀供人坐息。”
(2).轻易地平息。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晨起,耳语 金 曰:‘今往 南寧 , 南寧 人皆言汝叛,声甚恶,以五千人往则人益疑汝,不若散遣三千人,而选心腹从卒二千人以往,是汝不撤卫而坐息人言也。’”
词语解释:坐废  拼音:zuò fèi
(1).获罪罢职。《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 珪 问 懿 以 燕氏 旧事, 懿 应对疏慢,亦坐废于家。” 宋 苏轼 《陈公弼传》:“杀此贼者独我耳,遂自引罪坐废。”
(2).白白废弃不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利源必推行日广,岂有失业坐废之虞?” 严复 《原强续编》:“使我自坐废,则人虽助我,亦必不力,而我之所失多矣。”
词语解释:坐制  拼音:zuò zhì
(1).谓轻易制敌。《魏书·于栗磾传》:“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自可驱致御前,坐而制之。”《新唐书·孙儒传》:“ 儒 焚仓隤垒以来,粮尽将为我禽。若劲兵背城,坐制其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公孙五楼》:“彼侨军无食,可以坐制。” 明 刘基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书》:“但得二虏搆衅,则在我可以坐制。”
(2).引申指占据有利的地势。
词语解释:坐白  拼音:zuò bái
旧时 北京 、 天津 等地曲艺演员在集市、街头演出,如说唱了许久仍无人坐下观赏,以至毫无收入,称为“坐白”。
词语解释:坐列  拼音:zuò liè
(1).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左传·定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侵 齐 ,门於 阳州 。士皆坐列。” 杜预 注:“‘士皆坐列’,言无鬭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 建德 列陈,自辰至午,士卒饥倦,皆坐列。”
(2).谓坐在店铺内。《汉书·食货志上》:“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 颜师古 注:“列者,若今市中卖物行也。”
词语解释:坐怀  拼音:zuò huái
(1).因念,因而想到。 宋 陆游 《秋雨》诗:“坐怀江湖间,病雁湿羽翮。”
(2).坐于怀中。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素心不违,那坐怀人,也曾暂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情之所钟,人尽缠绵,笑私奔之多事;意之所眷,不妨容悦,喜坐怀之无伤。”参见“ 坐怀不乱 ”。
词语解释:坐怀不乱  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春秋 鲁国 柳下惠 夜宿城门,遇一无家女子,恐其冻伤,而使坐于己怀,以衣裹之,竟宿而无淫乱行为。见《荀子·大略》《诗·小雅·巷伯》 毛 传。后因以“坐怀不乱”形容男子正派,虽与女子同处而无惑乱。《金瓶梅词话》第五六回:“其实, 水秀才 原是坐怀不乱的,若哥哥请他来家,凭你许多丫头小廝同眠同宿。” 清 徐瑶 《太恨生传》:“余亦非 鲁 男子也,所以禁欲窒私,坐怀不乱,正始要终,各明本怀耳。”
词语解释:坐行  拼音:zuò xíng
以膝着地而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执羞者坐行而入。” 杜预 注:“坐行,膝行。”《战国策·秦策三》:“﹝ 伍子胥 ﹞坐行蒲伏,乞食於 吴 市。”
词语解释:坐殿  拼音:zuò diàn
指帝王登位。《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当下姑娘脸上的那番得意,漫説出将入相,八座三台,大约立刻叫他登基坐殿,成佛昇天,他也是不去的。”《捻军歌谣·人死大半显不着》:“ 咸丰 坐殿闰八月,大雨下够两个月, 黄河 两岸开口子,人死大半显不着。”
词语解释:坐部  拼音:zuò bù
见“ 坐部伎 ”。
词语解释:坐部伎  拼音:zuò bù jì
唐玄宗 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亦省称“ 坐部 ”。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词语解释:坐位  拼音:zuò wèi
(1).位置;座次。《史记·天官书》:“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步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其高踞词坛之坐位,业如 泰山 之稳,磐石之固。”《红楼梦》第三八回:“把那大团圆桌子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
(2).供人坐的地方(多用于公共场所)。如:票已售完,一个坐位都没留。
(3).泛指椅子凳子等可以坐的东西。如:搬个坐位来。
共294,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