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郊坰 拼音:jiāo jiōng
泛指郊外。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建翠翳之青葱,或射勇禽於郊坰。” 宋 苏轼 《南歌子》词:“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郑泽 《晚眺次钝根韵》:“郊坰倏将暝,凉鬢风露侵。”词语解释:林坰 拼音:lín jiōng
亦作“ 林埛 ”。郊野。《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夫緑驥垂耳於林埛,鸿雀戢翼於污池,褻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李善 注引《尔雅》:“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埛。”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朝仪限霄汉,客思迴林坰。”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金 党怀英 《新泰县环翠亭》诗:“山英莫相嘲,我虽朝市如林埛。”词语解释:岩坰 拼音:yán jiōng
犹山野。 唐 白居易 《答桐花》诗:“如何有此用,幽滞在巖坰;岁月不尔驻,孤芳坐凋零。”词语解释:远坰 拼音:yuǎn jiōng
遥远的郊野。 唐 钱起 《观舞马赋》:“垂耳 长阪 ,翘足远坰。” 宋 梅尧臣 《丛杉》诗:“翠姿且有干云势,岂是孤生向远坰。” 元 萨都剌 《送友之金陵》诗:“ 江 城积雨开新霽,行李萧萧去远坰。”词语解释:神坰 拼音:shén jiōng
野外的美称。《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翠凤翔 淮海 ,衿带绕神坰。” 吕向 注:“称神者,美言之。野外曰坰。”词语解释:近坰 拼音:jìn jiōng
犹近郊。 唐德宗 《赠太尉段秀实纪功碑》:“驾自中禁,狩于近坰。” 宋 梅尧臣 《寄谢师直》诗:“日晏别云外,月出至近坰。”词语解释:东坰 拼音:dōng jiōng
城东的远郊。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束绅入西寝,伏軫出东坰。”词语解释:寒坰 拼音:hán jiōng
寒冷荒凉的野外。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花》:“ 朝云 何处?空怜草宿寒坰。” 明 屠隆 《昙花记·群魔历试》:“想着我朝宴华堂,昼出荒郊,夜宿寒坰。”词语解释:野坰 拼音:yě jiōng
指遥远的郊外。《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晋 陆机 《鼓吹赋》:“若乃巡郊泽,戏野坰,奏君马,咏南城。”词语解释:脩坰
遥远的郊野。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理棹遄还期,遵渚騖脩坰。”词语解释:隰坰 拼音:xí jiōng
低湿的原野。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坰。”词语解释:遐坰 拼音:xiá jiōng
广阔的郊野。 唐 赵自励 《寒赋》:“佇目遐坰,伊鲜物之皆悴,独霜松之常青。”词语解释:禁坰 拼音:jìn jiōng
帝王园林的外围。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远亙紫林祕埜,近帀玉苑禁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