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爽垲 拼音:shuǎng kǎi
(1).高爽干燥。《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塏者。” 杜预 注:“爽,明;塏,燥。”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虽 河 北之爽塏,犹橘柚之不迁。”《明史·梁庄王瞻垍传》:“ 正统 元年言府卑湿,乞更爽塏地。”
(2).指高燥之地。 林纾 《苍霞精舍后轩记》:“余家洲之北,湫溢苦水,乃谋适爽塏。”词语解释:高垲 拼音:gāo kǎi
(1).高而干燥。《宋书·志序》:“且 关 洛 高塏,地少川源,是故 镐 、 酆 、 潦 、 潏 ,咸入礼典。”
(2).指高而干燥之地。 金 麻九畴 《堂溪城南感寓》诗:“断岸崩崖带草长,茂林高塏晚生凉。”词语解释:乘垲 拼音:chéng kǎi
登上高燥之处。 唐 皮日休 《河桥赋》:“有桑不绩,有麻不田,此则乘塏望万里之渊。”词语解释:幽垲 拼音:yōu kǎi
幽静高爽。 明 王守仁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诗:“披莱歷风磴,移居快幽塏。”词语解释:宽垲 拼音:kuān kǎi
宽敞高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崖端亦宽塏可庐,后嶂犹上倚霄汉,嶂右有巖外覆,飞泉落其前。”词语解释:塽垲 拼音:shuǎng kǎi
高朗干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漕矩吒国》:“山川嶾嶙,畴垄塽塏。”词语解释:垲垲 拼音:kǎi kǎi
干枯光秃之貌。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山塏塏以頳颜兮,野萧条而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