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末字词组
抟垸堤垸圩垸     

词语解释:抟垸  拼音:tuán yuàn
(1).制造陶器。 清 龚自珍 《纵难送曹生》:“天下笵金、摶垸、削楮、揉革、造机,必有伍。”
(2).引申指陶冶、塑造。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在封建思想之下训练抟垸了二千多年的我们,我们的眼睛每人都成了近视。”
词语解释:堤垸  拼音:dī yuàn
堤堰;圩垸。 清 魏源 《湖广水利论》:“下游之湖面江面日狭一日,而上游之沙涨日甚一日,夏涨安得不怒,堤垸安得不破。”
隄垸:沿江、湖地区围绕房、田修建的用以挡水的建筑物。
词语解释:圩垸  拼音:wéi yuàn
四围筑堤,以防止高水位的堤外水侵入的低洼农田。 长江 下游称为圩,中游称为垸,统称圩垸。 清 魏源 《湖北堤防议》:“ 元 明 以还,海堰尽占为田,穴口止存其二,隄防夹南北岸数百里,而下游之 洞庭 ,又多佔为圩垸,容水之地尽化为阻水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