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埏埴 拼音:shān zhí
(1).和泥制作陶器。《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河上公 注:“埏,和也;埴,土也。谓和土以为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铸金为锄,埏埴为器。”
(2).陶器。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无当之玉盌,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因岸穿二土室,深百餘尺,坚完如埏埴,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 清 赵翼 《报恩寺塔二十四韵》:“轮蹄 精卫 运,埏埴 女媧 摶。”
(3).陶冶;培育。 晋 潘岳 《西征赋》:“土无常俗,而教育定式,上之迁下,均之埏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遂使庆钟末路,福逮今辰,既预门墻,仍从埏埴,宛得御车之便,无烦拥篲之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他如木犀、山矾、素馨、茉莉、其香之清婉,皆不出兰芷下,而自 唐 以前,墨客槧人,曾未有一语及之者,何也? 游成之 曰:‘一气埏埴,孰测端倪,乌知古所无者,今不新出,而昔常见者,后不变灭哉?’” 清 冯桂芬 《上林少穆师书》:“某菰芦末士,尘露下资,藐是疎芜,渥蒙埏埴。”词语解释:擿埴 拼音:tī zhí
见“ 擿埴索涂 ”。
词语解释:擿埴索涂 拼音:tī zhí suǒ tú
亦作“ 擿植索涂 ”。亦作“ 擿埴索途 ”。 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李轨 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夜行之义,面墙之諭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方之蒙袂辑履,有愤于 黔娄 ,擿植索涂,见称于 扬子 ,差不同耳。”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擿埴索途竟何适,阶前咫尺迷西东。”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冥途纷擿埴,錮疾扇淫詖。”词语解释:赤埴 拼音:chì zhí
红色黏土。《书·禹贡》:“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孔 传:“土黏曰埴。”《晋书·文苑传·成公绥》:“ 海 岱 赤埴, 华 梁 青黎。” 宋 范成大 《劳畲耕》诗:“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清 厉鹗 《顾丈月田遗罗浮丹灶泥》诗:“虹光几度嵓头现,赤填今从掌上留。”词语解释:陶埴 拼音:táo zhí
谓烧制砖瓦。 唐 柳宗元 《登蒲州石矶》诗:“陶埴此择土,蒲鱼相与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沉惟敬》:“﹝ 日本国 ﹞俗好楼居,至十餘层,而又不善陶埴,即王居亦以茅覆,故易败,亦易成。”词语解释:抟埴 拼音:tuán zhí
谓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周礼·考工记序》:“摶埴之工二。” 郑玄 注:“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摶,一本作“ 搏 ”。 贾公彦 疏:“以手拍黏土以为培乃烧之。” 明 李东阳 《谢邵地官汝学馈陶鼎次韵》:“诗客品题新定价,野人摶埴旧传方。” 鲁迅 《坟·人之历史》:“西国创造之谭, 摩西 最古,其《创世记》开篇,即云帝以七日作天地万有,摶埴成男,析其肋为女。”词语解释:冥行擿埴 拼音:míng xíng tī zhí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李轨 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后以“冥行擿埴”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摸索。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若愚者乎,既不能考大地万物之理,又不能收今古诸圣之华,擿埴自喜,冥行自夸。”如:几十年来,我冥行擿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却也小有所获。词语解释:黑埴 拼音:hēi zhí
黑色黏土。《管子·地员》:“黑埴宜稻麦。”词语解释:黏埴 拼音:nián zhí
黏土。《六韬·战车》:“ 太公 曰:‘圯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词语解释:搏埴 拼音:bó zhí
拍击黏土。指陶工制坯。《周礼·考工记序》:“搏埴之工二。” 郑玄 注:“搏之言拍也;埴,黏土也。”词语解释:封埴 拼音:fēng zhí
见“ 封殖 ”。
词语解释:封殖 拼音:fēng zhí
亦作“ 封埴 ”。亦作“ 封植 ”。
(1).壅土培育。《左传·昭公二年》:“ 宿 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 杜预 注:“封,厚也;殖,长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城西南有数顷田,树果数百株,多先人手自封植。”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籍其地之所入,以时修其祠宇,封殖其草木。”
(2).引申为扶植势力;培养人才。《国语·吴语》:“今天王既封植 越国 ,以明闻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韦昭 注:“封植,以草木自喻。壅本曰封;植,立也。” 汉 蔡邕 《鼎铭》:“贞良者封植,残戾者芟夷。”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大将宿卫当清苦孤立,今党援封殖,大残也。”
(3).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宋 王观国 《学林·封窆》:“所谓壤植,乃封植也。封者,封土为坟也;植者,植木为饰也。” 宋 陈师道 《宋魏府君墓表》:“后人之薄祭而厚葬,既封殖之而又识之。”
(4).谓聚敛财货。《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往者 董卓 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陈书·陆琼传》:“ 琼 性谦俭,不自封植。”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大哉仁》:“亶为民,封埴一姓吁不仁。” 清 龚自珍 《书番禺许君》:“既起家,顾不屑自封殖。”词语解释:斥埴 拼音:chì zhí
咸质黏土。《管子·地员》:“斥埴,宜大菽与麦,其草宜萯雚,其木宜杞。”词语解释:挻埴 拼音:shān zhí
揉和黏土。《老子》:“挻埴以为器。” 陆德明 释文:“挻, 河上 云:‘和也。’《声类》:‘柔也。’” 唐 孙过庭 《书谱》:“詎若功定礼乐,妙拟神仙,犹挻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词语解释:范埴 拼音:fàn zhí
以模子浇制黏土。借指仿效。 黄人 《〈清文汇〉序》:“笵埴有文,而自然无文;则虽谓之无文可也。”词语解释:瓦埴 拼音:wǎ zhí
把细黏土制成瓦器。埴,细黏土。《荀子·性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则瓦埴岂陶人之性也哉!工人斲木而生器,然则器木岂工人之性也哉!”词语解释:垆埴 拼音:lú zhí
黑色或黄黑色粘硬的土壤。《吕氏春秋·辩土》:“壚埴冥色,刚土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