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墓田 拼音:mù tián
坟地。《晋书·忠义传·嵇绍》:“帝乃遣使册赠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綬,进爵为侯,赐墓田一顷,客十户,祠以少牢。” 明 徐渭 《春日过宋诸陵》诗:“过客悲山鸟,王孙种墓田。” 许地山 《归途》:“她抱着那卷赃物,上了斜坡,穿入那四围满是稠密的杉松的墓田里。”词语解释:墓门 拼音:mù mén
(1).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郑玄 笺:“墓门,墓道之门。”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 文斐 《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国魂未返人先逝,空听寒鸦悲墓门。”一说,墓门为 陈国 城门名。参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2). 春秋 时 郑国 城门名。《左传·襄公三十年》:“癸丑,晨,自 墓门 之瀆入,因 马师頡 介于 襄库 ,以伐旧北门。”词语解释:墓木 拼音:mù mù
墓地植的树木。《晋书·五行志下》:“ 太原 人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问其本事,不知也,视其墓木,可三十岁。” 宋 苏轼 《祭滕大夫母杨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围,乃识其子,倾盖不疑。”词语解释:墓碑 拼音:mù bēi
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礼记·檀弓下》有“公室视丰碑”之语。 秦 以前碑为木制, 汉 以后改用石制,碑上多刻文字,以垂久远。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先王薨於二十五年,吾昆弟在,而墓碑不刻,无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施愚山 在 济南 时,为 沧溟先生 作墓碑文,且为立后奉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房玄龄名字》:“ 欧阳公 《集古録》中,有 玄龄 墓碑。”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五:“我们把他埋葬在 桂林 城外的 冷水亭 ,是我替他写的墓碑。”词语解释:墓道 拼音:mù dào
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左传·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巳,葬 昭公 於墓道南。”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愚山 适将往南山购石,见墓道间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词语解释:墓铭 拼音:mù míng
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其人已死,以文记人,则为墓铭、行状、碑誌,其类甚多。”参见“ 墓誌铭 ”。
词语解释:墓志铭 拼音:mù zhì míng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上痛悼甚至,每朔望輒出临灵,自为墓誌铭并序。”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墓志铭》:“至论其题,则有曰墓誌铭,有誌有铭是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碑表志铭之别》:“ 宋 湘东王 作墓誌铭,藏於壙内。”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便想到 鲁迅 所搜集的许多的 隋 唐 墓志铭来。”词语解释:墓文 拼音:mù wén
犹墓志。 阿英 《袁中郎做官》:“病到所谓‘面如烟,骨如系,肘如戟’,而不得不预备‘墓文’,真是一趣事。”词语解释:墓茔 拼音:mù yíng
墓地,茔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夫子 墓塋方一里,在 鲁城 北六里 泗水 上。” 艾青 《太阳》诗:“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词语解释:墓隧 拼音:mù suì
犹墓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刊石树碑,列於墓隧矣。” 宋 欧阳修 《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词语解释:墓域 拼音:mù yù
墓地,墓区。《周礼·春官·冢人》:“正墓位,蹕墓域,守墓禁。” 明 刘基 《孝友堂记》:“上世墓域,有夺於势家者,咸赎而表之。”词语解释:墓志 拼音:mù zhì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亦指墓志上的文字。《新唐书·李栖筠传》:“ 栖筠 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誌。”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墓碑、墓碣、墓表、墓志、墓记、埋铭》:“墓誌,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埋铭、墓记,则墓誌异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三》:“字亦作誌,则墓誌用之,墓誌或文或笔,体不一定。”词语解释:墓祭 拼音:mù jì
在墓前祭祀;扫墓。《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於 原陵 ,如元会仪” 李贤 注引《汉官仪》曰:“古不墓祭。 秦始皇 起寑於墓侧, 汉 因而不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自 汉世祖 令诸将出征拜墓以荣其乡,至 唐 开元 詔许寒食上墓同拜埽礼,沿袭至今,遂有墓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墓祭》:“盖 三代 以上本无墓祭,故 辛有 见被髮祭野者而以为异。”词语解释:墓陵 拼音:mù líng
陵墓。 臧克家 《别长安》诗:“ 黄帝 的墓陵该有参天的松柏,我没有去参拜,留一个神秘的影子在心中。”词语解释:墓庐 拼音:mù lú
墓旁之屋。古人为守父母、师长之丧,筑室墓旁,居其中以守墓。 明 刘基 《陈司户墓志铭》:“里有墓庐,为强暴夺取,我资俾直之,爰復乃宇。”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小客昆山》诗:“天地埋忧毕,舟车祖道频。何如抱冰雪,长作墓庐人。”参见“ 庐墓 ”。
词语解释:庐墓 拼音:lú mù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贡 庐墓处也。”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庐墓。”《明史·刘珝传》:“ 珝 初遭母丧,庐墓三年。”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申屠蟠传》:“ 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园庐墓之恋。”词语解释:墓庭 拼音:mù tíng
墓周院庭。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縞服前导,尽哀墓庭,尚或监此,公乎有灵。”词语解释:墓石 拼音:mù shí
(1).墓志;墓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致仕官》:“﹝ 孙简肃 ﹞以原官致仕。身后其家求先大父文其墓石,因於衔上入致仕二字。”
(2).指古墓中刻有画像等的砖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还有一次是刻在 汉 朝墓石上的 孔子 见 老子 的画像。”词语解释:墓碣 拼音:mù jié
墓碑的别体。形状与墓碑有区别。《后汉书·窦宪传》“封神丘兮建隆嵑” 唐 李贤 注:“方者谓之碑,员者谓之碣。嵑亦碣也。” 宋 苏轼 《与曾子固书》:“祖父之没, 軾 年十二矣,固能记忆其为人,又尝见先君欲求人为撰墓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埋铭、墓誌、墓表、墓碣、皆一类也。” 鲁迅 《野草·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词语解释:墓表 拼音:mù biǎo
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春秋书》:“ 宗元 始至是州,作《陆先生墓表》,今以奉献,与 宣英 读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墓表》:“按墓表自 东汉 始, 安帝 元初 元年立《謁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也。” 清 恽敬 《与李爱堂》:“惟是墓表之法,止表数大事,视神道碑、庙碑体不同,视墓志铭体亦不同。墓志铭可言情,言小事,表断不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三》:“至与墓碣式同而名异者,有墓表,如 吕宪 ;有墓专,如 房宣 。表则树於墓外,专或藏於墓中。”词语解释:墓邻 拼音:mù lín
指相邻墓地的墓主。 明 宋濂 《录客语》:“昔 波斯 人来 闽 相古墓,有宝气,乃謁墓邻,以钱数万市之,墓邻讳不与, 波斯 曰:‘汝无庸尔也,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墓邻始受钱。”词语解释:墓亭 拼音:mù tíng
墓地上的碑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我因为在天幕里感觉气闷,便留在墓亭上弹琴,也唱出了一两拍《胡笳诗》。”词语解释:墓偈 拼音:mù jì
指祭文,悼词。 沉鼎 《二十年岁月,三千里行程》:“二十年前,她( 许广平 )曾经手捧着‘致 鲁迅 夫子’的墓偈,流着眼泪,参加 鲁迅 的葬仪。墓偈上写着她的献词。”词语解释:墓厉 拼音:mù lì
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周礼·春官·墓大夫》:“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以守之。” 郑玄 注:“厉,塋限遮列处。” 贾公彦 疏:“云巡墓厉者,谓墓大夫帅其属巡行遮列之处。”词语解释:墓俑 拼音:mù yǒng
殉葬用的偶像。喻指牺牲品。 中杰英 《罗浮山血泪祭》:“六六年的秋风一起,我们便和 陈老先生 一同变成了反动学说的墓俑。”词语解释:墓场 拼音:mù chǎng
墓地。 郑振铎 《雪朝·鼓声》:“在悽凉的鼓声中,他一步步地向墓场走去。” 巴金 《马拉·哥代和亚当·鲁克斯》:“但是在一七九五年人们又把他的遗体搬出来,葬在附近的墓场里。”词语解释:墓室 拼音:mù shì
(1).犹墓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自居墓室已三年,今日丹书下九天。”
(2).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槨的处所。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但念我既无眷属之乐,又无朋友之乐,煢然孤独,无与晤语,只有一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老。”词语解释:墓园 拼音:mù yuán
有坟墓的园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两个奔来躲雨时,看来却是一个野墓园。”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一夏天,当柔和的夜,在街上移动时,我走入了一座墓园。”词语解释:墓地 拼音:mù dì
坟墓所占的土地。《周礼·春官·墓大夫》:“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又为 许氏 择墓地,至今称曰田螺坟。” 郁风 《春江如画》:“原来是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去扫墓,墓地都在山上,而清明时节正是杜鹃花漫山红遍的时候啊。”词语解释:墓圹 拼音:mù kuàng
墓穴。 许地山 《女国士》:“你今晚得同我到田里开个墓圹去。”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例如 汉昭帝 死时,修建墓圹,大司农 田延年 雇佣民间牛车三万辆运沙土,每辆雇价一千钱。” 许杰 《邻居》五:“四周是漆黑如墨,空气寂静得如同墓圹。”词语解释:墓刻 拼音:mù kè
指墓碑上的刻文。 宋 陆游 《跋诸晁书帖》:“而墓刻则 景遇先生 ( 晁説之 )所作。”词语解释:墓堂 拼音:mù táng
墓前的祭堂。 清 黄遵宪 《哭张心谷》诗之二:“半盂麦饭一炉香,终有人来拜墓堂。”词语解释:墓生儿 拼音:mù shēng ér
遗腹子。《金瓶梅词话》第七九回:“亲隣与众街坊隣舍,都説 西门庆 大官人正头娘子生了一个墓生儿子,就与老头儿同日同时,一头断气一头生儿子,世间少有蹊蹺古怪事。”《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词语解释:墓舍 拼音:mù shè
坟地上供祭扫用的房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凡内臣曾奉命审録者,其墓舍輒画壁写像於南面,法司堂官隅侍,御史与曹郎引囚听命於下,以为荣观。”词语解释:墓志铭 拼音:mù zhì míng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生平等。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上痛悼甚至,每朔望輒出临灵,自为墓誌铭并序。”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墓志铭》:“至论其题,则有曰墓誌铭,有誌有铭是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碑表志铭之别》:“ 宋 湘东王 作墓誌铭,藏於壙内。”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我便想到 鲁迅 所搜集的许多的 隋 唐 墓志铭来。”词语解释:墓所 拼音:mù suǒ
墓地,坟地。《后汉书·马援传》:“会 况 卒, 援 行服期年,不离墓所。” 宋 司马光 《文潞公家庙碑文》:“ 汉 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词语解释:墓盖 拼音:mù gài
墓志的盖。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 商老 ( 李彭 字)尝负墓盖乞书於 东坡 ,公作大小两轴,嘱其择而用之。”词语解释:墓穴 拼音:mù xué
埋棺材的坑穴。《孝经·丧亲章》“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唐玄宗 注:“宅,墓穴也;兆,塋域也。” 韩北屏 《古城·废墟·帝王坟》:“这里的帝王坟,却是既古且多,同时不少已经发掘,可以任人走进墓穴参观。”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我们抬着棺木到墓穴。”词语解释:墓次 拼音:mù cì
葬址,茔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词语解释:墓木已拱 拼音:mù mù yǐ gǒng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此谓墓地之树,大可两手合围。后因以“墓木已拱”为慨叹人逝已久之词。 宋 范祖禹 《答刘仙尉书》:“近《资治通鑑》印本奏御,因思同时修书之人墓木已拱,存者唯僕,尤可感叹!”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词语解释:墓工 拼音:mù gōng
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南史·柳世隆传》:“ 世隆 晓数术,於 倪塘 创墓,与宾客践履,十往五往,常坐一处。及卒,墓工图墓,正取其坐处焉。”词语解释:墓葬 拼音:mù zàng
考古学上指坟墓。 舒之梅 《珍贵的云梦秦简》:“只有出土物中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墓葬的断代才较有把握。” 侯仁之 《历史上的北京城》:“近年在 北京城 西南约四十公里的 琉璃河 附近,发现了 商 周 时期一个残存的古城遗址和一些重要墓葬。”词语解释:墓窖 拼音:mù jiào
具有侧面壁龛的走廊或通道所组成的用于埋葬的地下墓穴词语解释:墓窟 拼音:mù kū
墓穴;坟墓。 艾青 《春》诗:“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词语解释:墓衣 拼音:mù yī
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 宋 陶穀 《清异录·丧葬》:“葬处士封谓之魂楼,凡两品:一如平顶炊饼,一如倒合水桶。上作铜锣形,亦有更用一重甎甃者,或刻鏤物象,名墓衣。”词语解释:墓阙 拼音:mù què
古代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 全义 以谓 梁 虽仇敌,今已屠灭其家,足以报怨,剖棺之戮,非王者以大度示天下也。 庄宗 以为然,铲去墓闕而已。” 清 恽敬 《黄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贤者,天下皆绘画之,鐫於庙垣,刻於墓闕,凡以风示后世而已。”词语解释:墓虚 拼音:mù xū
茔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三月, 堵公 復任,始发丧治墓虚,葬公於 长沙府 城南 醴陵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