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壅培 拼音:yōng péi
施肥培土。《管子·轻重甲》:“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 宋 晁补之 《水龙吟》词:“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祭花园土神》:“醉吟閒适,予情所钟,壅培封植,久或力穷。”词语解释:壅塞 拼音:yōng sè
阻塞。《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完隄坊,谨壅塞,以备水潦。”《左传·昭公元年》:“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理窦武陈蕃》:“ 武 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宋 叶适 《宝谟陈公墓志铭》:“其於君德内治,则欲内朝外庭为人主一体,羣臣庶民并询迭諫,而无壅塞不通之情。”《红楼梦》第九五回:“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 冯至 《一首陆放翁的诗》:“有的象是壅塞的流水,要前进无从前进,他们都在重压与壅塞状况下凝滞了。”词语解释:壅蔽 拼音:yōng bì
遮蔽;阻塞。《管子·任法》:“夫私者,壅蔽失位之道也。”《楚辞·九辩》:“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汉书·刘向传》:“ 二世 委任 赵高 ,专权自恣,壅蔽大臣,终有 阎乐 、 望夷 之祸, 秦 遂以亡。”《晋书·天文志上》:“屏,所以壅蔽帝庭也。”《朱子语类》卷二十:“正如疏导沟渠,初为物所壅蔽,才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明史·杨鹤传》:“顷者,爱女被躪於宫奴,馆甥受挞於朝市,叩閽不闻,上书不达,壅蔽极矣。”词语解释:壅遏 拼音:yōng è
亦作“ 壅蔼 ”。 阻塞;阻止。《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则壅遏贤者而不进也。”《穀梁传·成公五年》:“ 梁山 崩,壅遏 河 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弥陵隮阻,丘阜错连;隅陬壅蔼,末由骋焉。” 宋 范仲淹 《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头諫諍路,尚愿无壅遏。” 清 林则徐 《批上海绅民沉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 蒲 、 肇 、 新 、 李 四河,互相贯注,以达 吴淞 ,即由 吴淞 注 浦 入海,西来之水不至壅遏,更可并力以助 吴淞 。”词语解释:壅隔 拼音:yōng gé
阻隔。 三国 魏 曹植 《愍志赋》:“思同游而无路,情壅隔而靡通。”《南史·孔靖传》:“ 齐 遣 东方老 、 萧轨 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明史·彭时传》:“ 万安 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 时 颇怀忧。”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益州 汉 世久设郡县,及 唐 末, 南詔 畔援,声教壅隔。”词语解释:壅底 拼音:yōng dǐ
犹阻塞。 汉 赵岐 《〈孟子〉题辞》:“閔悼 尧 、 舜 、 汤 、 文 、 周 、 孔 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孙奭 疏:“壅底者,言正道鬱塞而不明也。” 唐 柳宗元 《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瘻痔,虫生之。” 宋 文天祥 《贺吴丞相革》:“如人四体,壅底而百病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百家壅底正涂之弊虽息,而神仙服食之説盛。”词语解释:壅淤 拼音:yōng yū
淤塞;不流通。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姑病求医》:“这症候,实可疑,胎前产后恶露迷,月水久壅淤,行经忒宣利。”词语解释:壅城 拼音:yōng chéng
即瓮城。大城外的小城。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仁愿 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 元 胡三省 注:“壅城之外,又有八卦墙、万人敌,皆以遮壅城门。”参见“ 瓮城 ”。
词语解释:瓮城 拼音:wèng chéng
亦作“瓮城”。
(1).城门外的小月城。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守城》:“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鄆 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 珍 军皆死瓮城中。”《元史·顺帝纪八》:“詔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弔桥。”《花月痕》第三回:“﹝ 痴珠 ﹞转瞬车到东门,刚进瓮城,忽见从城内来了一车。”
(2).即 铁瓮城 。 江苏 镇江 子城的别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登多景楼》词:“ 瓮城 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 清 王曜升 《登北固山》诗:“雄峰高枕 瓮城 斜,有客登临送晚霞。”词语解释:壅水 拼音:yōng shuǐ
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词语解释:壅碍 拼音:yōng ài
阻碍。 宋 梅尧臣 《咏怀》诗之四:“旱气沃原田,烦蒸洗闤闠。深料生注射,聚沫犹壅碍。”词语解释:壅离 拼音:yōng lí
阻塞。《韩非子·内储说上》:“ 荆 南之地, 丽水 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众,壅离其水也。” 陈奇猷 集释:“此谓弃尸水中,水为之遮迾不流也。”词语解释:壅翳 拼音:yōng yì
隐蔽;障隔。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居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词语解释:壅积 拼音:yōng jī
堵塞;堆积。《后汉书·王景传》:“防遏衝要,疎决壅积。”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太宗 一日幸禁林,谓 朱翰林 昂 曰:‘ 汉宣帝 最好勤政,尚五日一视朝,万务寧无壅积耶,朕则不敢輒怠也。’”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纸币缘此消纳,以免壅积为经济社会害。”词语解释:壅绝 拼音:yōng jué
阻塞断绝。《楚辞·九辩》:“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絶而不通。”《北齐书·斛律金传》:“十二月, 周 遣将围 洛阳 ,壅絶粮道。”词语解释:壅肿 拼音:yōng zhǒng
(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清 朱仕琇 《答邓副使悔庵书》:“窃 仕琇 壅肿弃材,不中尺度。”词语解释:壅沮 拼音:yōng jǔ
阻塞。《晋书·天文志中》:“土与水合,为壅沮,不可举事用兵。”词语解释:壅涨 拼音:yōng zhǎng
因堵塞而引起的暴涨。《西游补》第三回:“不知是天河壅涨,在此下泻呢;不知是重修灵霄殿,今日是黄道吉日在此动土哩。”词语解释:壅滞 拼音:yōng zhì
(1).阻隔;堵塞。《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
(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先恭王家训》:“凡执权者,宜开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进取之士壅滞怨望。”
(3).积压。《周书·独孤信传》:“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歷年不能断决。及 信 在州,事无壅滞。”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来尚书省詔敕稽停,文案壅滞,臣诚庸劣,请述其源。” 明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下车访民瘼,按宿狱,凡壅滞不决者,皆笳鼓之徒。” 清 魏源 《筹鹺篇》:“其在四界内者,如所指州县盐过壅滞,许其就地呈明,改运邻岸。”词语解释:壅阻 拼音:yōng zǔ
堵塞。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夏潦时至,山水奔迸,交集於河。下流壅阻,放洩之不及,坌溢泛滥。”词语解释:壅阏 拼音:yōng è
壅遏。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见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 安 ( 淮南王 刘安 )壅閼奋击 匈奴 者,格明詔,当弃市。’”《明史·郭正域传》:“ 一贯 遂嗾给事中 杨应文 、御史 康丕扬 劾礼部壅閼羣议,不以实闻。”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若是而为,运道有壅閼之虞,京仓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词语解释:壅门 拼音:yōng mén
瓮城的门。亦代指瓮城。《新唐书·张仁愿传》:“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后 常元楷 代为总管,始筑壅门。”《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仁愿 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 胡三省 注:“壅门,即古之悬门也。或曰:门外筑垣以遮壅城门,今之瓮城是也。”参见“ 瓮城 ”。
词语解释:瓮城 拼音:wèng chéng
亦作“瓮城”。
(1).城门外的小月城。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守城》:“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鄆 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 珍 军皆死瓮城中。”《元史·顺帝纪八》:“詔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弔桥。”《花月痕》第三回:“﹝ 痴珠 ﹞转瞬车到东门,刚进瓮城,忽见从城内来了一车。”
(2).即 铁瓮城 。 江苏 镇江 子城的别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登多景楼》词:“ 瓮城 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 清 王曜升 《登北固山》诗:“雄峰高枕 瓮城 斜,有客登临送晚霞。”词语解释:壅闭 拼音:yōng bì
堵塞;阻隔。《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孔颖达 疏:“壅,谓障而不使行,若土壅水也;闭,谓塞而不得出,若闭门户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帝尧 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閼塞,四瀆壅闭。” 宋 苏辙 《君术·第五道》:“苟其瀦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 邓锐龄 《广西历史简况》:“边境的实情,常常被地方官吏壅闭,不能上达。”词语解释:壅防 拼音:yōng fáng
堵塞。《国语·周语下》:“昔 共工 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词语解释:壅蔼 拼音:yōng ǎi
见“ 壅遏 ”。
词语解释:壅遏 拼音:yōng è
亦作“ 壅蔼 ”。 阻塞;阻止。《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则壅遏贤者而不进也。”《穀梁传·成公五年》:“ 梁山 崩,壅遏 河 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弥陵隮阻,丘阜错连;隅陬壅蔼,末由骋焉。” 宋 范仲淹 《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头諫諍路,尚愿无壅遏。” 清 林则徐 《批上海绅民沉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 蒲 、 肇 、 新 、 李 四河,互相贯注,以达 吴淞 ,即由 吴淞 注 浦 入海,西来之水不至壅遏,更可并力以助 吴淞 。”词语解释:壅逼 拼音:yōng bī
壅塞逼迫。《逸周书·时训》:“鶪不始鸣,令姦壅偪。反舌有声,佞人在侧。”词语解释:壅围 拼音:yōng wéi
遮蔽;障塞。《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閭,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词语解释:壅土 拼音:yōng tǔ
(1).堆积的泥土。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於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
(2).在植物根部培土。 戴星明 等《诸翟县把大批兼营小商贩的农民吸引到农业合作中来了》:“除了将本地棉改种了岱字棉以外,又采取了条播、壅土、整枝摘头等先进的耕作方法。”《农谚选·丰产经验》:“立秋将近台风多,棉花注意要壅土。壅土两次做,棉花坐被窝。”
(3).指用农具耙地或播种时土聚集起来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引起。如:这地草根太多,壅土太厉害,耙不动。如:今天地太湿,光壅土,没法耩。词语解释:壅劫 拼音:yōng jié
谓被蒙蔽挟制。《韩非子·八奸》:“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姦,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词语解释:壅噎 拼音:yōng yē
堵塞。《宋书·二凶传·刘濬》:“州民 姚嶠 比通便宜,以为二 吴 、 晋陵 、 义兴 四郡,同注 太湖 ,而 松江 、 沪瀆 壅噎不利,故处处涌溢,浸渍成灾。” 明 归有光 《水利论》:“盖 宋 扬州 刺史 王濬 ,以 松江 、 沪瀆 壅噎不利,欲从 武康 、 紵谿 为渠浛,直达于海。”词语解释:壅囊 拼音:yōng náng
阻挡水流的沙袋。《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词语解释:壅君 拼音:yōng jūn
受蒙蔽的君王;昏君。《楚辞·九章·惜往日》:“卒没身而絶名兮,惜壅君之不昭。”词语解释:壅却 拼音:yōng què
谓言路阻塞,贤人却步。《吕氏春秋·去宥》:“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姦人除路;姦路已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词语解释:壅掠 拼音:yōng lüè
阻截抢掠。《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久之, 文泰 与 西突厥 通,凡西域朝贡道其国,咸见壅掠。”词语解释:壅否 拼音:yōng fǒu
阻塞不通。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六合壅否,社稷不建。” 晋 荀勗 《省官议》:“凡发号施令典而当则安,倘有驳者,或致壅否。”词语解释:壅格 拼音:yōng gé
阻遏。《明史·佞倖传·江彬》:“中外事无大小,白 彬 乃奏,或壅格至二三岁。廷臣前后切諫,悉置不省。”词语解释:壅御 拼音:yōng yù
亦作“ 壅御 ”。 阻止;阻挡。《淮南子·脩务训》:“破敌陷陈(阵),莫能壅御。”《吕氏春秋·怀宠》“隣国之民归之若流水” 汉 高诱 注:“民归之若流水,不可壅御也。”词语解释:壅崇 拼音:yōng chóng
收藏积聚。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下民贫。壅崇寳货,饰玩臺榭……财力安出哉?”词语解释:壅养 拼音:yōng yǎng
犹培养。 汉 王充 《论衡·道虚》:“黄为物熟验,白为人老效。物黄,人虽灌溉壅养,终不能青;髮白,虽吞药养性,终不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