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14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准备大备雨备严备外备整备出其不备软设备
武备边备毕备后备允备加备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谨备
不备豫备预备自备悉备赅备资备匡备
求备排备足备设备戍备臻备供备养备
防备具备家备详备正备贮备军备行备
责备兼备昭备该备周备购备饬备储备
圆备俱备戎备光备内备卫生设备营备通风设备
常备守备纯备弛备戒备博备脩备修备
明备全备权备制备战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顿备配备
完备文备必备堤备渊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顺备隆备

词语解释:准备  拼音:zhǔn bèi
1.预先安排或筹划。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崇政殿 宿卫士作乱於殿前,杀伤四人,取準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三:“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2.打算。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壻,到处夸扬,今日定要女壻上门亲迎,準备大开筵宴,遍请远近亲邻喫喜酒。” 巴金 《创作回忆录》三:“我准备写几部长篇或中篇小说。” 赵树理 《张来兴》:“我只当是他们两个人又闹什么纠纷,便跟了去准备为他们和事。”
1.预先安排筹划;打算。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本司除已与提转商量,多方擘画准备外,有合申奏事件,谨具画一如左。” 元 耶律楚材 《寄暠公堂头同参》诗:“准备金桃三百颗,因风寄与老髯公。”
2.犹备用。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臣以为,助役钱本出於民,除留准备一分外,当尽用雇役以助民力。”
词语解释:武备  拼音:wǔ bèi
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穀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 孔子 於 颊谷 之会见之矣。”《汉书·食货志上》:“车骑者,天下武备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贼盗》:“ 宋 兴,既敛兵於内,盗贼輒发,而州郡无武备,急则吏走匿自存。” 郭沫若 《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我们对于这个堡垒,是只有加强它的武备,以期达到集体的安全,和平的恢复,人性的改造。”
词语解释:不备  拼音:bù bèi
(1).不防备。《左传·隐公五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吴 人踵 楚 ,而边人不备,遂灭 巢 及 钟离 而还。”
(2).不完备。《孟子·滕文公下》:“牺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 魏 主引见 柔然 使者,让之以藩礼不备。议依 汉 待 匈奴 故事,遣使报之。”
(3).不详尽。书信结尾套语。语本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近世书问自尊与卑,即曰‘不具。’自卑上尊,即曰‘不备’。朋友交驰,即曰‘不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卫魁廷尉》:“公已罢政提举 洞霄宫 ,遗 于 以书。外缄题书拜上 省元 。下惟具衔。至幅内则称拜覆不备。”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不备不庄,统希鉴正。”
词语解释:求备  拼音:qiú bèi
谋求完善齐备。例如:凡事求备是他的致命弱点。
词语解释:防备  拼音:fáng bèi
(1).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后汉书·和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復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寧安边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因他一口应承,愿做新妇,所以再不防备。” 周恩来 《学习毛泽东》:“既要团结他,又要防备他,同他的反动的一面作斗争,所谓‘有团结,有斗争’。”
(2).防御设施。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自然不要诸处多置防备。”
词语解释:责备  拼音:zé bèi
(1).以尽善尽美要求人。《淮南子·氾论训》:“是故君子不责备於一人。”《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责备於贤者。”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依违见事信为迟,责备时贤毋乃重。”
(2).批评;指摘。《明史·周宗建传》:“时 辽 事方棘,上疏责备辅臣。”《三侠五义》第四回:“老爷闻听心中暗想:‘既是儒流读圣贤之书,焉有攻乎异端之理,待我出去责备他一番。’”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四:“我刚才说你们表达感情不充分,这是深一层的责备。”
词语解释:圆备  拼音:yuán bèi
(1).完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自 商 暨 周 ,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 中国 出世之説,至此乃始圆备。”
(2).团圆。 元 关汉卿 《侍香金童》套曲:“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圆备者。”
(3).特指身体恢复健康。 元 马致远 《寿阳曲·洞庭秋月》:“想思病,怎的医?只除是有情人调理。相偎相抱诊脉息,不服药自然圆备。”
词语解释:常备  拼音:cháng bèi
经常准备。 许地山 《缀网劳蛛》:“ 妥娘 ,你上楼去把我们那个‘常备药箱’捧下来。”
词语解释:明备  拼音:míng bèi
明确完备。 宋 苏洵 《衡论下·申法》:“律令之所禁画一明备,虽妇人孺子皆知畏避。” 明 李东阳 《京都十景诗》序:“今承平既久,民物繁庶,制度明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上》:“迹其学校规制,大略相同,而 德国 尤为明备。”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简要,欲其易诵也;繁条,欲其明备也。”
词语解释:完备  拼音:wán bèi
(1).准备齐全。《吕氏春秋·骄恣》:“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新唐书·叛臣传·李怀光》:“﹝ 怀光 ﹞今入朝,则必宴劳留连,贼得从容完备,卒难图也!”《英烈传》第二十回:“ 孙炎 吩咐军校将车马完备,离 青田县 迤邐向东北进发。”《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老爷明日絶早就来,酒席须要早些完备。”
(2).健全;齐全。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若生在中国知有道德,人身完备,才明行篤者,皆宿命有福德也。”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元祐 三年闰十二月以前所定衙前条贯颇已完备,亦近人情。”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取得断甎一块,视之,则‘福寿’二字完备无缺。”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他们的新语、方言,常见于小说中,而没有完备的字典。”
(3).完成;完毕。《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诸侯各施工力,造成臺阁,一一完备。”《水浒传》第四一回:“ 晁盖 整点众人完备,都叫分头下船,开江便走。”《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吕玉 得了些利物,等不得布商收货完备,自己取了些粗细羢褐,相别先回。”
(4).团聚;团圆。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三折:“我如今在这里,不知他在那里,几时得父子夫妻完备?”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想父母,共亲戚。哎,天那,知他何日得重完备?”
词语解释:大备  拼音:dà bèi
一切具备;完备。《庄子·徐无鬼》:“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成玄英 疏:“备,具足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其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陆 后再膺存问,九十七而下世,饰终赠諡之典大备,尤非 董 所敢望。”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二章:“考 中国 钱币之兴,当在 神农 日中为市之后,而至於 成周 ,则文物之盛已称大备矣。”
词语解释:边备  拼音:biān bèi
(1).犹边防。《后汉书·郑众传》:“﹝ 郑众 ﹞迁 武威 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唐 李敬方 《闻高侍御卒贬所》诗:“走马论边备,飞声感庙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目击 辽 镇边备大坏。”
(2).犹边储。《宋史·食货志下四》:“行之未几,穀价遽损,边备有餘。”
词语解释:豫备  拼音:yù bèi
(1).犹准备。《尉缭子·十二陵》:“无过在於度数,无困在於豫备。”《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又豫备走舸,各繫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前数年,逆知将终,首饰履缘,无不豫备。” 叶圣陶 《小铜匠》:“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豫备暑假后开学。”
(2).谓事先戒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则弗美。未致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朱子语类》卷七五:“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只是豫备之意。” 清 黄遵宪 《台湾行》:“平时战守无豫备,曰忠曰义何所恃?”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上月二十八之事,出于意外,故事前毫无豫备,突然陷入火线中。”
词语解释:排备  拼音:pái bèi
安排;准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排备白旗儛,先自有来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筵会假赁》:“凡民间吉凶筵会……欲就园馆亭榭寺院游赏命客之类,举意便办,亦各有地分;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召还》:“靠苍穹,一家美满,排备御宴红。”
词语解释:具备  拼音:jù bèi
(1).齐备;完备。《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枢机周密,品式具备。”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纪纲法度,号令文章,灿然具备。”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弄虚作伪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2).配备;备置。《史记·大宛列传》:“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3).具有。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具备万物,横絶太空。”如: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你接受的任务。
词语解释:兼备  拼音:jiān bèi
同时具有。《史记·礼书》:“ 周 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 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 裴駰 集解引 包氏 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宋史·章衡传》:“使 辽 ,燕射连发破的, 辽 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於他使。”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硕大,结实,豪放,爽直,一个将军所必需的种种本色,爸爸无不兼备。”
词语解释:俱备  拼音:jù bèi
完备,完全;具有。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晾鹰台》:“西北有冈隆起,古洞深邃。昔人曾以烛入,行里许,见瓷瓮贮油,一鐙荧然,什物俱备。” 清 李渔 《蜃中楼·述异》:“顷刻之间七情俱备。” 魏巍 《创造幸福的家乡》:“好象他一生下来就应该样样俱备,万事如意。”
词语解释:守备  拼音:shǒu bèi
(1).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左传·昭公十五年》:“ 穆子 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商君书·农战》:“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史记·五宗世家》:“ 淮南王 谋反时, 寄 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鏃矢战守备,候 淮南 之起。”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钟謨 入贡,帝问曰:‘ 江 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以‘不敢’。” 清 曾国藩 《刘君季墓志铭》:“贼踞 蒲圻县 ,得以其暇益筑坚垒,完守备。”
(2).防守;防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 北阁 后殿。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时当謁 原陵 ,自引守备不慎,慙见陵园。”《南史·张兴世传》:“ 崔慧景 围城, 欣泰 入城守备。”《水浒传》第二十回:“ 鄆城县 知县看了公文,教 宋江 叠成文案,行下各乡村,一体守备。”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八月初六日》:“国家建城邑,设官府,卫民御寇,古之常经,孰敢谓守备可缓者。”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而这些任野战的兵力进到一定地区,又必不可免地要以一部至大部改任守备。”
(3). 明 清 时武官名。 明 代设 南京 守备,节制本区各卫所,为重要军职;又总兵下亦设守备,驻守城哨。 清 代绿营统兵官,分领营兵,称营守备;又漕运总督辖下各卫分设守备,统率运军领运漕粮,称卫守备。此外 清 代于 四川 、 云南 等省土司中设守备一职,称土守备。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天下轻武,所置守备者曰趋蹌服,属於卿大夫之家,不復坐厅事。厅事虽设,为樵牧场。间岁乃借於有司以较士。按部使者至,则守备拱立拜跪其下,益跼曲。”《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因 明 之旧……卫设守备一,兼管屯田。”《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幸亏日子离着还远,不过传齐了标下大小将官,从中军都司起,以及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叫他们把手下的额子都招招齐,免得临时忙乱。”
词语解释:全备  拼音:quán bèi
齐备;完整。 宋 王柏 《天地万物造化论》:“惟生乎 齐州 ,乃中国禀太和,五性全备为无亏。”
词语解释:文备  拼音:wén bèi
文教礼乐方面的措施。《史记·孔子世家》:“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词语解释:雨备  拼音:yǔ bèi
防雨的设备。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月入阳街,无劳雨备。” 宋 张耒 《春日杂书》诗:“昨日为雨备,今晨天乃风。”《太平广记》卷二○二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孔拯》:“ 孔拯 侍郎为遗补时,尝朝回值雨,而无雨备。”
词语解释:毕备  拼音:bì bèi
全都具备;完备。《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寝庙毕备,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孙希旦 集解“毕备,谓寝庙之闔扇皆备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开卷一过,凡神 禹 所不能铸之於鼎, 温嶠 所不能烛之於犀者,无不毕备。”
词语解释:预备  拼音:yù bèi
(1).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新唐书·李义府传》:“太常博士 萧楚材 、 孔志约 以皇室凶礼为预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之。”《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薛嫂 一面教妇人拜谢了。因问:‘官人行礼日期?奴这里好做预备。’” 巴金 《寒夜》尾声:“我听说 汪先生 临死身边并没有什么钱,尸首搁在房里,什么东西都没有预备。”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这条被袱么?你老总预备当多少?”
(2).犹防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预备敌人,非仓卒可致。”《英烈传》第十六回:“ 太祖 谓 徐达 曰:‘彼必度吾疲惫,今夜决来劫营,须宜预备。’”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全军放胆杀敌诏》:“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
词语解释:足备  拼音:zú bèi
齐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 如州 东仁和店, 新门里 会仙楼正店,常有百十分厅舘动使,各各足备,不尚少闕一件。”《元典章·户部上·押运》:“今后应合起运赴部诸物,当该提调正官与所委押运官,眼同点检足备。”
词语解释:家备  拼音:jiā bèi
臣下私家的军队。《左传·哀公十四年》:“ 宋 桓魋 ……请享公焉。以日中为期,家备尽往。” 杨伯峻 注:“谓 魋 以其私家之兵甲尽往享所。”《汉书·毌将隆传》:“今 贤 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国威器共其家备。”
词语解释:昭备  拼音:zhāo bèi
显著而完备。《后汉书·庞参传》:“文武昭备,智略弘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自两 汉 文明,楷式昭备,蔼蔼多士,发言盈庭。”
词语解释:戎备  拼音:róng bèi
武备;战备。《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楚 令尹 子元 欲蛊 文夫人 ,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陈书·世祖纪》:“近所置军资,本充戎备,今元恶克殄……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王古林书》:“公职专整飭戎备,为民除害,宜如鹰鸇之逐鸟雀,又何畏焉。”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互市档案》:“上见其表文中有欲为 中国 効力之语,乃諭新任总督 那彦成 至 粤 整飭戎备。”
词语解释:纯备  拼音:chún bèi
纯正完备。《荀子·正论》:“道德纯备,智惠甚明。”《后汉书·班固传》:“廉清修絜,行能纯备。”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世》:“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 章炳麟 《五无论》:“生物进化,未有尽期。今之人虽多贼杀,千百世后,或者道德纯备之人,何必以灭絶人类为志也?”
词语解释:权备  拼音:quán bèi
三国 孙权 、 刘备 的并称。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逮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
词语解释:必备  拼音:bì bèi
必须具备。例如:必备条件。
为某种目的而必须具备的。例如:必备的学习用具。
词语解释:严备  拼音:yán bèi
严密戒备。《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大破 琼 等,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今 袁 氏輜重有万餘乘,在 故市 、 乌巢 ,屯军无严备。”《晋书·谢琰传》:“羣贼鋭进,人情震骇,咸以宜持重严备……分兵设伏以待之。”
词语解释:后备  拼音:hòu bèi
(1).谓预备在后。 宋 范成大 《次韵太守出郊》:“棨戟前驱留住月,笙簫后备带行春。”
(2).为补充而准备的。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 阿英 同志同时还在上海法政学院办起新闻专修科,明显的意图是加强向心力,培养后备力量。”
词语解释:自备  拼音:zì bèi
自己准备或具备。例如:自备午餐;自备车辆。
词语解释:设备  拼音:shè bèi
(1).设防。《六韬·军势》:“故争胜於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於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 唐 杜甫 《柳司马至》诗:“设备 邯郸 道,和亲 逻逤城 。” 冯自由 《辛亥革命贵州光复纪实》:“ 百麟 曰:‘我以至诚待人,人必无危害我者。’泰然不加设备。”
(2).设立具备;设置、布置。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今刑法设备而民犹犯之,况无法乎?” 邹韬奋 《萍踪寄语》十六:“这个旅馆开窗见湖面山,设备得雅洁极了。” 萧军 《羊·军中三》:“队形站好了,我发现在每连库房……有机关枪出现了,设备着交叉的火线网。”
(3).进行某项工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成套的建筑、器物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工具破败,不堪适用,一切技术上的设备,东完西缺。” 叶圣陶 《倪焕之》九:“为要实现他那些理论,学校里将陆续增添种种设备:图书馆,疗病院,商店,报社,工场,农场,乐院,舞台。”
词语解释:详备  拼音:xiáng bèi
周详完备。《汉书·循吏传·黄霸》:“ 汉 家承敝通变,造起律令,所以劝善禁姦,条贯详备,不可復加。”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史书没有留下详备的记载,据现存简略的记事,依然可见人民群众的斗争浪潮是汹涌澎湃的。”
词语解释:该备  拼音:gāi bèi
全备;完备。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至 宋 湘东 太守 何法盛 ,始撰《晋中兴书》,勒成一家,首尾该备。”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三》:“其书多曲折该备,有读之十年不能罄其奥者。”
词语解释:光备  拼音:guāng bèi
兼备,全面具备。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九德光备,万国作师。”《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叡哲自天,孝友光备。”
词语解释:弛备  拼音:chí bèi
放松戒备。《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建德 伪与连和, 刀儿 弛备, 建德 袭击破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时西边弛备已久,人不知兵,识者以为忧。”
词语解释:制备  拼音:zhì bèi
制作购置。《儒林外史》第一回:“又亏 秦老 一力帮衬,制备衣衾棺槨。”
制作准备。《儒林外史》第四回:“夫妻两个守着哭泣,一面製备后事。挨到黄昏时分,老太太淹淹一息,归天去了。” 老舍 《赶集·黑白李》:“良心是古圣贤给他制备好了的,可是他又不愿将一切新事新精神一笔抹杀。” 吴组缃 《山洪》九:“随后挑来三四个人的枕头铺盖,三副大网,两口铁锅,一袋米,一袋锅巴,青菜和辣椒以及大嫂和新娘制备的糯米馃,锅巴粉和炒米。”
词语解释:堤备  拼音:dī bèi
防备。 唐 李纲 《与秦相公书》:“窃意朝廷有 江 北之警,预为隄备,不得已而如此。”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你掌领着众将,紧守着营寨,隄备番兵。”《水浒传》第二十回:“安排大小船隻,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厮杀,好做隄备。”
词语解释:外备  拼音:wài bèi
犹外办。参见“ 外办 ”。
词语解释:外办  拼音:wài bàn
(1).警卫宫禁。亦指警卫宫禁的官员。《晋书·礼志下》:“漏未尽五刻,謁者、僕射、大鸿臚各各奏羣臣就位定。漏尽,侍中奏外办。皇帝出,鐘鼓作,百官皆拜伏。”《新唐书·肃宗纪》:“有司行册礼,其仪有中严、外办,其服絳纱。太子曰:‘此天子礼也。’乃下公卿议。太师 萧嵩 、左丞相 裴耀卿 请改‘外办’为‘外备’。”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成殿行郊祀礼》:“三更时,摄大宗伯奏中严、外办、礼真官奏请行事。”
(2).我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的简称。
词语解释:允备  拼音:yǔn bèi
允当而完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自 商 以下,文理允备。”
词语解释:悉备  拼音:xī bèi
齐备。《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余视《山海经》《禹贡》《尔雅》《説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知春》:“东房皆兵器,弓矢鎗刀之类悉备。”
词语解释:戍备  拼音:shù bèi
戍边备 胡 。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词语解释:正备  拼音:zhèng bèi
准备。《再生缘》第五回:“诸位将军须正备,快随本帅去交锋。”《再生缘》第七回:“如今事已如此,也説不得了,只好密报族中,以便大家各为正备。”
词语解释:周备  拼音:zhōu bèi
(1).详悉。《淮南子·要略》:“地形者,所以穷南北之脩,极东西之广……使人通迴周备,不可动以物,不可惊以怪者也。”
(2).严密完备;周密完备。《后汉书·刘晃传》:“ 宗 尊为小君,宫衞周备,出有輜軿之饰,入有牖户之固。”《北史·序传·李彦》:“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 彦 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绪言》:“ 周王 明明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和大夫采邑,而且分封制度比 法兰克 王国周备得多。”
(3).周到。《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媳妇如此烈性,必然贤孝。得他来贴身看覷,夫妇之间,比爹娘更觉周备。”
全备;齐全。 明 王錂 《寻亲记·得胤》:“这些小意我先知,送将来礼物虽週备,还少一件。”《再生缘》第六回:“这园间常有亲友作寓,所以灶火亦皆週备。”
词语解释:内备  拼音:nèi bèi
内部防备。《新五代史·吴世家·徐温传》:“及 唐 师伐 王衍 , 温 急召 信 至 广陵 ,以为左统军,託以内备,遂夺其地。” 明 于谦 《安民疏》:“力防外患,以固内备。”
词语解释:戒备  拼音:jiè bèi
警戒准备;警戒防备。《国语·晋语三》:“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臣看得北虏连年欵塞,目前虽若安寧,然虏情叵测,戒备宜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宁 感谢,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 姚雪垠 《长夜》三八:“寨墙上的老百姓也不答话,也不放枪,带着戒备的神气偶尔探出头看看他们。”
词语解释:战备  拼音:zhàn bèi
(1).军事装备;军用器械。《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脩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左传·哀公十六年》:“ 吴 人伐 慎 , 白公 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周书·武帝纪下》:“恶衣菲食,缮甲治兵,数年已来,战备稍足。” 唐 李德裕 《处置杨弁敕》:“遂驻南辕之轩,已盗北门之营,战备符璽,并而窃之。”
(2).为对付战争所作的准备。 宋 杨万里 《论兵下》:“ 陇西 诸郡迫近 羌 胡,民习战备,故风声气俗,高尚武勇。”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方六月中旬,王京危逼,我驻 朝 道员 袁世凯 回 华 , 中国 始为战备。”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根据战备的需要,其他乡的党员和干部和你们一样,也有他们的一部分群众要领导。”如:加强战备。
词语解释:渊备  拼音:yuān bèi
犹具备。《隶释·汉庐江太守范式碑》:“九德靡爽,百行渊备。”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我有储德,徽猷渊备。”
词语解释:整备  拼音:zhěng bèi
准备。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则今日下教场,点就人马,整备什物,单等两国来交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岂知 杨二郎 处,虽曾説过两番,晓得有这个意思,反不曾精细叮嚀得,不做整备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文章的创作亦如此,题材虽已整备得很成熟很好了,如果他基本工夫没有打实在,文句未通顺,用辞多错误,那末即使写了出来也是糟糕。”
词语解释:加备  拼音:jiā bèi
见“ 加被 ”。
词语解释:加被  拼音:jiā bèi
亦作“ 加备 ”。 保佑。《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丑女既得世尊加被,换旧时之丑质,作今日之面旋。”《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赖为如来亲加备,还同枯木再生春。” 明 李贽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两年未愈之疮,药王一旦加被,何幸如之。”
词语解释:赅备  拼音:gāi bèi
齐备,完备。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教上》:“今即《文选》诸体,以徵 战国 文体之賅备。” 严复 《救亡决论》:“首尾賅备,因应釐然。”《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2辑:“网罗赅备,细大不遗。”
词语解释:臻备  拼音:zhēn bèi
谓达到完备的程度。 五代 沉汾 《续仙传·叶千韶》:“君道德臻备,仙籍褒昇。”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由是六经臻备,诸史条集。”
词语解释:贮备  拼音:zhù bèi
储备。《隋书·食货志》:“在外有 豫章仓 、 钓磯仓 、 钱塘仓 ,并是大贮备之处。”
词语解释:购备  拼音:gòu bèi
犹购置。《清史稿·兵志十一》:“ 天津 机器局已购备试雷修雷之具,仿造则未易言也。”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上海风俗琐记》:“ 上海 习惯,在新年中,鲜有出外购备食物者。以为此时购物,必其家庭穷苦而无储蓄者也。”
词语解释:卫生设备  拼音:wèi shēng shè bèi
建筑物内供应自来水、热水及排除污水、垃圾等设备的统称。通常指抽水马桶和接通下水道的脸盆、浴缸等。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打算修理一下,中间作小舞厅,两旁布置几间卧室,都带卫生设备。”
词语解释:博备  拼音:bó bèi
完美;完备。《后汉书·刘恺传》:“沉重渊懿,道德博备。”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皆谓偏知一事,不能博备。”
词语解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拼音:chū qí bù yì , gōng qí bù bèi
见“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词语解释: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拼音:chū qí bù yì , gōng qí wú bèi
语出《孙子·计》。原谓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苗子们今日过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冷眼观》第十七回:“谁叫他不迟不早的出了一个 林旭 ,要相信 袁廷尉 ,又偏偏的 袁廷尉 福至心灵,机关参破,得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这么一干呢?”亦作“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后汉书·庞参传》:“畜精鋭,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新五代史·杂传·丁会》:“ 罕之 料吾不敢渡 九鼎 ,以吾兵少而来远,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者,兵家之胜策也。”
词语解释:出其不备  拼音:chū qí bù bèi
犹言出其不意。《红楼梦》第七三回:“ 黛玉 笑道: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兎’,‘出其不备’的妙策。”
词语解释: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拼音:chū qí bù yì , yǎn qí bù bèi
见“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词语解释:资备  拼音:zī bèi
资金和装备之物。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乃敕京师留守 梁国公 房玄龄 ,专知监护,资备所须,一从天府。”
词语解释:供备  拼音:gòng bèi
备办供给。《商君书·画策》:“ 黄帝 之世,不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槨。”《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吴録》载 策 使 张紘 为书曰:‘……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年俭物贵,难於供备,而不敢不足。”《元典章·刑部二·罪囚无亲给粮》:“虽有亲属,若贫穷不能供备;或家属在他处住坐未知者,粮亦官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除馆馆生,供备丰隆。”
词语解释:军备  拼音:jūn bèi
军事编制和军事装备。《宋书·颜师伯传》:“故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庞秀之 履嶮能贞,首畅义节,用使狡状先闻,军备夙固,丑逆时殄,颇有力焉。” 老舍 《四世同堂》三:“在理智上,他知道 中国 的军备不是 日本 的敌手。”
词语解释:饬备  拼音:chì bèi
犹完备。 宋 陆游 《贺寿成皇后笺》:“妇功飭备,母道含洪。”
词语解释:营备  拼音:yíng bèi
置备。亦指置备之物。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生 ……即依言营备吉席所要,至期,女及姊皆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词语解释:脩备  拼音:xiū bèi
周到完备。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及后女弟随 泚阳主 入见 长乐宫 ,进止得适,人事脩备。”《后汉书·马后纪》:“奉承 阴后 ,傍接同列,礼则脩备,上下安之。”参见“ 修备 ”。
词语解释:修备  拼音:xiū bèi
整治武备。《左传·昭公十三年》:“ 鲜虞 人闻 晋 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明史·明昇传》:“吾 蜀 襟山带 江 ,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内修备。”
词语解释:顿备  拼音:dùn bèi
准备,预备。《金瓶梅词话》第四四回:“一个菓盒,都是细巧菓仁儿;一盒菓馅饼儿,顿备在傍边。”
词语解释:顺备  拼音:shùn bèi
妥善合理而且完备。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珪之为言洁也,上兑,阳也,下方,阴也,阳尊故其礼顺备也。”《礼记·祭统》“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歟” 唐 孔颖达 疏:“祭既顺备可为教,故人君因为教焉。”
词语解释:软设备  拼音:ruǎn shè bèi
即软件。详“ 软件 ”。
词语解释:软件  拼音:ruǎn jiàn
称程序系统或软设备。是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扩大计算机功能的程序总称。如程序库、编译程序、操作系统等。
词语解释:谨备  拼音:jǐn bèi
(1).谨慎戒备。《墨子·号令》:“城中戍卒,其邑或以下寇,谨备之。”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盖戍卒之入衞者,或其乡邑已为敌人所取,则必谨防其卒,恐生内变也。”《后汉书·周荣传》:“ 竇氏 悍士刺客满城中,谨备之矣。” 宋 张载 《边议》:“贼至则授甲付兵,人各谨备,老幼供餉,妇女守室。”
(2).谨敬周到。 宋 刘攽 《著作佐郎周君墓志铭》:“家至贫,奉母夫人,养诸弟,谨备。”
词语解释:匡备  拼音:kuāng bèi
辅佐防卫。 唐 元稹 《青海道渤海等授诸卫将军放还蕃制》:“我十有二卫将军,以率其属,皆匡备左右,为吾近臣,自非勋庸,不以轻授。”
词语解释:养备  拼音:yǎng bèi
供养充足。《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杨倞 注:“养备,谓使人衣食足。”
词语解释:行备  拼音:xíng bèi
出行的准备。《晋书·礼志中》:“ 泰始 二年八月,詔曰:‘思慕烦毒,欲诣陵瞻侍,以尽哀愤。主者具行备。’”
具备高尚的德行。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内能正己,外能正人,内外行备,孝道乃生。”
词语解释:储备  拼音:chǔ bèi
(1).储存以备应用。多指物资。《六韬·农器》:“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梁书·张弘策传》:“ 高祖 覩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弹药物资也作了足够的储备。”
(2).储存的备用物资。《梁书·夏侯夔传》:“溉田千餘顷,岁收穀百餘万石,以充储备。”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刁氏夫人贤德》:“会夫君之弟以解掾 毗陵 ,聚口甚众,储备不足。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
词语解释:通风设备  拼音:tōng fēng shè bèi
适合于保证适当的或特殊的空气环流的设备。例如:具有良好自然通风设备的岩洞;设计鼓风机与输气管系统的复杂通风设备;通风设备损坏。
词语解释:修备  拼音:xiū bèi
整治武备。《左传·昭公十三年》:“ 鲜虞 人闻 晋 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明史·明昇传》:“吾 蜀 襟山带 江 ,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内修备。”
词语解释:配备  拼音:pèi bèi
(1).调配;分配。 李準 《两代人》:“区里这时考虑要配备个强实的妇女社长,就把 高秀贞 调回高级社了。” 赵树理 《三里湾·变胡涂为光荣》:“大家听了,觉着这些角色都配备得得当。”
(2).布置,部置。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每道防线都由几百个集团碉形成的,火网配备的严密,就连一只苍蝇也难得飞进去的。”
(3).指备有的武器,器材或技术力量等。 吴组缃 《山洪》三三:“因为敌人配备精良,我们武器不能相敌,若像 上海 那个硬碰硬的打法,我们吃亏太大。”如:现代化的配备。
词语解释:隆备  拼音:lóng bèi
隆重而完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香烛辉煌,斋供清美,仪文隆备,世所罕见。”《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 管仲 曰:古之受命者,先有禎祥示徵,然后备物而封,其典甚隆备也。”
共14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