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复还 拼音:fù huán
(1).回返。 刘大白 《西风》诗五:“难道一去不复还吗?”
(2).恢复,归还。闽剧《炼印》第五场:“本院今日当堂开释你等,并复还功名,你等回去吧。”词语解释:复道 拼音:fù dào
(1).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復,通“ 复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 雒阳 南宫,从復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復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復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 ,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
(2).指水陆两路。復,通“ 复 ”。 唐 皇甫冉 《送顾萇往新安》诗:“由来山水客,復道向 新安 。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
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 咸阳 北阪上,南临 渭 ,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唐 杜甫 《夔州歌》之四:“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霽何虹?”《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一直向后走来,只见宝殿琳宫,迴廊复道,是个香火兴旺的古刹。”词语解释:复作 拼音:fù zuò
(1). 汉 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史记·孝武本纪》:“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汉书·宣帝纪》:“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復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又引 孟康 曰:“復音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詔书去其钳釱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復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復作也。”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案此復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
(2).再来写。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復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復作,亦当俯就范围。”
(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词语解释:复生 拼音:fù shēng
(1).复活;再生。《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且无涕泣,幸可復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遇仙女》:“花一离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干,再不能附干,如人死不可復生。”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有战士为永不复生的战友流的眼泪。”
(2).谓恢复生者的吉常之礼。《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復生有节也哉。” 郑玄 注:“復生,除丧反生者之事也。”
(3).再次产生。《史记·律书》:“气始於冬至,周而復生。”词语解释:复回 拼音:fù huí
返回;恢复。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自足经济尚未发展尽致(因为奴隶解放后尚有复回自足经济的余地)。” 许地山 《七宝池上的乡思》诗:“我底夫君还用指头压我底两颊,看看从前的粉红色能否复回。”词语解释:复归 拼音:fù guī
(1).谓去国者归国复位。《左传·成公十八年》:“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归。” 孔颖达 疏:“本无位曰入,本有位曰復归。”《书·太甲序》:“ 太甲 既立,不明。 伊尹 放诸 桐 ,三年,復归于 亳 。”
(2).回复;返回。《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是 都介涅夫 给创立出来的名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传统和权威,要复归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言。”词语解释:复古 拼音:fù gǔ
恢复旧的制度、习俗等。《诗·小雅·车攻序》:“《车攻》, 宣王 復古也。” 唐 元稹 《制诰序》:“追而序之,盖所以表明天子之復古而张后来者之趣尚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赵子昂尚书集注序》:“ 秦 火之后,《乐》遂无復存。《诗》、《书》、《礼》、《乐》、《春秋》,由 汉 以来,诸儒有意復古,殷勤收拾,而作伪者出焉。” 周恩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二:“我们如果认为旧文艺什么都好,什么都保存,那样就会走到复古的路上去了。”词语解释:复明 拼音:fù míng
眼失明后又恢复视力:白内障患者,有的可以经过手术~。词语解释:复言 拼音:fù yán
(1).谓实践诺言。《左传·僖公九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復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 杨伯峻 注:“復言,犹言实践诺言。”《国语·楚语下》:“周而不淑,復言而不谋身,展也。” 韦昭 注:“復言,言可復,不欺人也。”《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诺,非信也。”
(2).再发表意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已矣,将军勿復言!”词语解释:复旧 拼音:fù jiù
(1).恢复过去的制度、观念、习俗、状态等。《宋书·武帝纪下》:“诸供给昔减其半者,可悉復旧。”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南丰知县》:“踰月,颜色膳饮稍復旧。”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满洲文乡会试》:“ 康熙 中停止数科,后復旧,遂行至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样的人们一多,革命的精神反而会从浮滑,稀薄,以至于消亡,再下去是复旧。”
(2).依旧。 明 李贽 《与杨定见书》:“千万一笑,则当下安妥,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词语解释:复返 拼音:fù fǎn
回返;回复。 唐 崔颢 《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大字帖》:“前辈之朴而谨如此,今滔滔不可復返。”词语解释:复醒 拼音:fù xǐng
犹苏醒。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托体复生》:“偶患病昏瞶,似一梦然,今始復醒。”词语解释:复重 拼音:fù chóng
重复。《汉书·郊祀志下》:“其餘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復重,请皆罢。”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 孔子 删去復重,正而存三百篇。”《后汉书·应劭传》:“蠲去復重,为之节文。”
犹重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使臣定故 蜀 丞相 诸葛亮 故事……輒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 洪文敏 著《夷坚志》,积三十二编,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复重,昔人所无也。”《清史稿·时宪志一》:“按新法推算月食时刻分秒,復定每年进呈书目,删其复重,以免混淆。”词语解释:复命 拼音:fù mìng
(1).回归本原,还复本性。《老子》:“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復命。” 河上公 注:“言安静者是为復还性命使不死也。”《庄子·则阳》:“復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 成玄英 疏:“反乎真根,復於本命,虽復摇动,顺物而作,动静无心,合於天地,故师於二仪也。”
(2).完成使命后回报情况。《仪礼·聘礼》:“介卒復命出,奉柩送之。”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紫衣使者辞復命,再拜故人谢佳政。”《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我今儿听见一件惊天动地的案子,其中关係着无限的性命,有天矫离奇的情节,正要与你商议,明天一黑早就要復命的。”词语解释:复三 拼音:fù sān
(1).古丧礼。将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招魂。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凡復,男子称名,妇人称字。” 贾公彦 疏:“復声必三者,礼成於三,北面而招,求诸幽之义也。”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你那孩儿定无活人也,你快回家打点復三去。”
(2).谓死人埋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出丧第三日, 狄希陈 也同了 薛如卞 他们早往坟上‘復三’,烧了纸回家。”词语解释:复岭 拼音:fù lǐng
重迭的山岭。 唐 胡曾 《咏史诗·番禺》:“重冈复岭势崔巍,一卒当关万卒回。” 宋 洪迈 《夷坚志补·天元邓将军》:“王梦中与此郎同乘宝车,登复岭,入朱门,华屋苑囿,皆名花节物,长如熙春。”《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西南诸蛮夷,重山复岭,杂厕 荆 、 楚 、 巴 、 黔 、 巫 中,四面皆王土。”词语解释:复下 拼音:fù xià
指鞋子重底。《周礼·天官·屦人》“舄” 汉 郑玄 注:“复下曰舄,襌下曰屨。” 贾公彦 疏:“下,谓底。复,重底。重底者名曰舄;襌底者名曰屨也。”词语解释:复合 拼音:fù hé
(1).重新联合或聚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情论形,已析者难以復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盖二璫晚途復合矣。”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三代而下,文武异途,兵民分治,既分之后,势难復合。”
(2).组合;综合。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这是一个复合的故事,是由好几个片段凑合成的。”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联想、想象,无非是生活经验的复合。”
结合,合在一起。 艾青 《在汽笛的长鸣声中》:“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联想、想象,无非是生活经验的复合。在这种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比喻。”词语解释:复思 拼音:fù sī
(1).亦作“ 復罳 ”。即罘罳。门外之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閶闔门外夹建巨闕以应天宿,虽不如礼,犹象而魏之,上加復思以易观矣。《广雅》曰:‘復思谓之屏。’”《太平御览》卷一八五引《广雅》:“復罳谓之屏。”
(2).重思,再思。《汉书·王莽传下》:“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亶为厌胜。遣使坏 渭陵 、 延陵 园门罘罳,曰:‘毋使民復思也。’”词语解释:复始 拼音:fù shǐ
回复到初始。重新开始。《史记·封禅书》:“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周而復始。”《汉书·律历志上》:“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淮南子·天文训》:“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復始。”词语解释:复数 拼音:fù shù
(1).某些语言中由词的形态变化等表示的属于两个以上的数量。如英语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
(2).数学上指含有实数和虚数两部分的数。词语解释:复兴 拼音:fù xīng
(1).衰落后再兴盛。《韩诗外传》卷八:“昔者 周 德大衰,道废于 厉 , 申伯 、 仲山甫 辅相 宣王 ,拨乱世反之正,天下略振,宗庙復兴。”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叙论》:“尔后陵迟衰微,迄於有 晋 ……勃尔復兴,踵武前王。” 宋 秦观 《李固论》:“然 西汉 易亡而復兴, 东汉 难亡而易絶也,何也?” 清 刘大櫆 《金氏节母传》:“卒使 金 氏之门,烝尝无缺,坠而復兴。”
(2).谓使复兴。 王西彦 《病人》:“如果要想使国家进步,非先复兴农村不可!”词语解释:复旦 拼音:fù dàn
谓又光明,天明。《尚书大传》卷一下:“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郑玄 注:“言明明相代。”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六:“既宵乃復旦,日月悠悠尔。”词语解释:复听 拼音:fù tīng
把一个单音听成好像是两个不同音高的音词语解释:复陈 拼音:fù chén
复杂的战阵。《三国志·魏志·任峻传》:“ 官渡 之战, 太祖 使 峻 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絶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词语解释:复圆 拼音:fù yuán
谓日月蚀后恢复圆形。 明 李贽 《与友山》:“我想日月定有復圆之日,圆日即不见有蚀时迹矣。”词语解释:复再 拼音:fù zài
再一次。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五:“一欢寧復再,起舞花堕幘。”词语解释:复雠 拼音:fù chóu
亦作“復仇2”。报仇。《孟子·滕文公下》:“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復讎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衢州 余 氏子名 长安 ,父叔二人,为同郡 方金 所杀。 长安 八岁自誓,十七乃復讎,大理断死。”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太祖 惊问其故, 潁 曰:‘臣为叔父復讐,非有他也。’” 明 范受益 《寻亲记·报捷》:“拚弃了官,纵杀他,只准復讎罪。”词语解释:复故 拼音:fù gù
恢复照旧。《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詔饗会勿设戏作乐,减逐疫侲子之半,悉罢象橐驼之属,丰年復故。”词语解释:复结 拼音:fù jié
重迭构筑。 晋 左思 《魏都赋》:“枌橑复结,欒櫨叠施。”词语解释:复仇 拼音:fù chóu
报仇。 汉 袁康 《越绝书·叙外传记》:“臣不讨贼,子不復仇,非臣子也。”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囚有为母復仇杀人者,与金而逸之。”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且鱷鱼之害,不过 张氏 一童子耳, 文惠 尚为之復仇,况今残暴至於二十人外乎?”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失去田地的痛苦、饥饿的煎熬和复仇的怒火。”词语解释:复用 拼音:fù yòng
重复运用。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语词复用例》:“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礼记》‘人喜则斯陶’,斯,即则也。” 姚维锐 《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语词复用例》:“《水经注》:‘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愚按,容,或也;‘容或’复用。”词语解释:复却 拼音:fù què
再次;又。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復却去。” 蒋礼鸿 《杜诗释词》:“愚谓却有復义, 张相 氏已有定説。復却连文,即是共为復义,非谓又退去也。”词语解释:复阁 拼音:fù gé
重迭的楼阁。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镇以重臺,寔曰 永始 ,复阁重闈,猖狂是俟。” 唐 王勃 《寒夜怀友》诗之二:“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自下视巔,块然一石也。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词语解释:复辟 拼音:fù bì
(1).谓失位的君主复位。辟,君主。语出《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 孔颖达 疏:“自 太甲 居 桐 ,而 伊尹 秉政; 太甲 既归于 亳 , 伊尹 还政其君。” 唐 元稹 《迁庙议状》:“ 中宗 復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
(2).谓参与和帮助失位的君王重新掌权。 胡适 《归国杂感》:“果然船到了 横滨 ,便听得 张勋 复辟的消息。”
(3).今亦泛指被推翻的势力重上台,或指恢复旧制度。 鲁迅 《集外集·选本》:“《文选》的影响却更大……五四运动时虽受奚落,得‘妖孽’之称,现在却又很有复辟的趋势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住在 定县 的还乡队回村复辟。”词语解释:复转 拼音:fù zhuǎn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干部复员转业。例如:当时连队正在展开每年一度的老兵复转工作。词语解释:复时 拼音:fù shí
地支相重之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每一支为二小时。一复时即一昼夜,今为二十四小时。 唐 白居易 《钱唐湖石记》:“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餘顷;每一復时,可溉五十餘顷。”词语解释:复苏 拼音:fù sū
见“ 復苏 ”。
亦作“ 復甦 ”。 苏醒;恢复生机。 唐 裴铏 《传奇·金刚仙》:“蛛懵然復苏,举首又吸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牙将 舘陶 张琼 遽以身蔽之,矢中 琼 髀,死而復苏。”《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 玉英 姊妹尤为可怜,一个个哭得死而復甦。”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墨雨》:“因下墨雨三日,禾苗之槁者復苏。” 太平天囯 黄恩沛 《建天京于金陵论》:“上以承天父鸿恩,天兄厚惠,於知天堂路启,兆民得復甦之欢;而妖孽胥除,万国有梯航之意。”《花城》1981年第6期:“按规矩,冻伤了的腿脚,只能用凉水慢慢‘拔’,或者用酒来擦,才能逐渐提高温度,疏通血脉,使筋骨复苏。”词语解释:复会 拼音:fù huì
中途停止的会议恢复开会。词语解释:复壁 拼音:fù bì
(1).夹墙,两重而中空,可藏物或匿人。《后汉书·赵岐传》:“﹝ 孙嵩 ﹞游市见 岐 ,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藏 岐 复壁中数年。”《旧唐书·王涯传》:“前代法书名画,人所保惜者,以厚货致之;不受货者,即以官爵致之,厚为垣,窍而藏之复壁。”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金屋翻教营复壁,玉釵亲典为留宾。”
(2).重迭的石壁。 清 曹寅 《惠山题壁》诗:“积书巖下小池通,确犖行穿复壁中。”词语解释:复土 拼音:fù tǔ
(1).谓掘穴下棺,以所出土覆于棺上为坟,建陵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为 咸阳 朝廷小,故营 阿房宫 ,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復土 酈山 。”《周礼·地官·小师徒》“大丧,帅邦役,治其政教” 汉 郑玄 注:“丧役,正棺引窆復土。” 贾公彦 疏:“復土者,掘坎之时,掘土向外,下棺之后,反復此土,以为丘陵,故云復土。”《宋书·百官志上》:“司空,一人……大丧掌将校復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祐陵 復土,被命撰哀册文。”
(2).收复失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若 曲端 之见杀,及 浚 之屡败,史册事俱难掩,而中不无掩饰,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而反谓其能雪讎復土,谬归以中兴之功。”词语解释:复种 拼音:fù zhǒng
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两次以上。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五:“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提高耕作技术(深耕细作、小株密植、增加复种面积、采用良种、推广新式农具、同病虫害作斗争等)。”词语解释:复照 拼音:fù zhào
(1).一国政府将自己对于彼此有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答复另一国政府。 茅家琦 《太平天囯对外关系史》第八章第三节:“ 幼赞王 蒙时雍 等代表 太平天囯 政府复照 宾汉 ,痛斥他的无理挑衅。”
(2).指上述性质的外交文件。 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一编第八章二:“几天后, 太平天囯 发出复照。”词语解释:复吟 拼音:fù yín
旧时术士占卜吉凶时所得卦爻之象。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返吟復吟。” 王季思 注引 王伯良 曰:“反吟復吟,见 沉括 《笔谈·六壬论》。又《命书》:‘年头为伏吟,对宫为反吟。’云:‘伏吟反吟,涕泪淫淫。’术家占婚姻遇此,虽成,亦有迟留之恨。”词语解释:复光 拼音:fù guāng
重新照耀。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庶圣灵之响像,想幽神之復光。”词语解释:复叠 拼音:fù dié
亦作“ 复迭 ”。 重迭。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桁梧复叠,势合形离。” 唐 白居易 《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周殷二协律》:“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又五里 倒回沟 ,缘此处山路回环复迭,中隔山沟,后行望前行者,似折而回,故为是名也。” 朱自清 《歌谣的结构》:“现在都盛行着这种风气(两个人以上的和唱),而造成了许多章段复迭的歌谣。”词语解释:复名 拼音:fù míng
用二个单字构成的汉族人名。復,通“ 复 ”。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 东汉 无復名,或云 王莽 之禁沿袭所致。”
双名。指二字之名。《新唐书·张嘉贞传》:“及 宋璟 等罢,帝欲果用 嘉贞 ,而忘其名。夜詔中书侍郎 韦抗 曰:‘朕尝记其风操,而今为北方大将, 张 姓而复名,卿为我思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唐 誥敕,宰相复名者皆不出姓,唯单名则出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 东汉 至 三国 ,罕复名者, 莽 禁之也。”词语解释:复礼 拼音:fù lǐ
(1).恢复礼仪。《左传·昭公十二年》:“ 仲尼 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礼,仁也。”信善哉!’”《论语·颜渊》:“克己復礼,为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復,反也。” 朱熹 集注:“礼,天理之节文也。” 晋 张华 《励志》诗:“復礼终朝,天下归仁。” 南朝 宋 谢瞻 《於安城答灵运》诗:“徇业谢成操,復礼愧贫乐。”
(2).因袭礼制。《汉书·武帝纪》:“朕闻五帝不相復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
(3).答谢,回礼。《水浒传》第三九回:“既然兄弟还了,改日却另置杯復礼。”词语解释:复意 拼音:fù yì
重旨,指字面以外的又一层含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絶为巧。”词语解释:复陆 拼音:fù lù
复姓。 汉 有 复陆友 ,以 匈奴 降 汉 ,封 杜侯 。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1).即复道。《文选·张衡〈西京赋〉》:“复陆重阁,转石成雷。” 薛综 注:“复陆,复道阁也。於上转石,以象雷声。” 高步瀛 义疏:“ 朱珔 曰:‘《左氏·昭四年传》:“日在北陆。” 服 注云:“陆,道也。”故注以复陆为复道。’……注‘阁’字殆衍。”参见“ 复道 ”。
(2).重迭貌。
词语解释:复道 拼音:fù dào
(1).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復,通“ 复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 雒阳 南宫,从復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復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復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 ,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
(2).指水陆两路。復,通“ 复 ”。 唐 皇甫冉 《送顾萇往新安》诗:“由来山水客,復道向 新安 。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
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 咸阳 北阪上,南临 渭 ,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唐 杜甫 《夔州歌》之四:“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霽何虹?”《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一直向后走来,只见宝殿琳宫,迴廊复道,是个香火兴旺的古刹。”词语解释:复帐 拼音:fù zhàng
古代冬季使用的一种华丽的夹帐子。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御牀,辟方三丈,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四角安纯金龙头,衔五色流苏。或用青綈光锦,或用緋綈登高文锦,或紫綈大小锦,丝以房子绵百二十斤,白縑里,名曰复帐。”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张夫人》:“成礼之夕,赐真珠复帐,其直五十万緡。” 清 姚燮 《双鸩篇》:“复帐六尺八,菡萏四角垂流苏。”词语解释:复被 拼音:fù bèi
絮有絮绵的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觉蒸闷,大呼欲出。女不听,以衾蒙之。少时,无声,启视,已絶。女坦笑不惊,曳置牀上,拭体乾洁,加复被焉。”词语解释:复子 拼音:fù zǐ
见“ 復子明辟 ”。
词语解释:复子明辟 拼音:fù zǐ míng bì
谓还政或让位。《书·洛诰》:“ 周公 拜手稽首曰:‘朕復子明辟。’” 孔 传:“言我復还明君之政於子,子 成王 ,年二十成人,故必归政而退老。”《后汉书·桓帝纪》:“远览復子明辟之义,近慕先姑归授之法,及今令辰,皇帝称制。”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今圣躬不康,神器无主,陛下宜復子明辟,以顺亿兆神祇之心。”亦省作“ 復子 ”。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首尾交侵,华夷俱骋,而冲人数岁,復子方赊,德未感于黎蒸,威不加于将师。”词语解释:复业 拼音:fù yè
(1).恢复常业。《晋书·桓温传》:“ 温 进至 覇上 , 健 以五千人深沟自固,居人皆安堵復业,持牛酒迎 温 。”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本户却归,使令復业。”《元典章·兵部三·禁使臣条画》:“管民官多出文榜,招集百姓依旧復业寧家,趁时种养。”《清史稿·郑成功传》:“相安者数年,滨海居民渐復业。”
(2).指恢复营业。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通过 严大律师 的试探和提议,债权人同意 朱延年 复业。”词语解释:复怨 拼音:fù yuàn
犹复仇。《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来在此,非苟安而已,将图大事,復怨雪耻。”词语解释:复反 拼音:fù fǎn
犹回复。《韩非子·扬权》:“法刑苟信,虎化为人,復反其真。”《史记·太史公自序》:“窾言不听,姦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復反无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 宣王 修 文 武 之业, 周 道灿然復至矣,非天降命不可復反也。”词语解释:复又 拼音:fù yòu
犹言又;再一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卢 相 迈 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 迈 笑而答曰:‘足下终日食盐醋,復又何堪矣。!’”《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一回儿才得回来,復又出去。”词语解释:复本 拼音:fù běn
谓恢复纯朴的本性。《尸子·分》:“达情见素,则是非不蔽;復本原始,则言若符节。”《新唐书·狄仁杰传》:“人不復本,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非浅。”
(1).同一种书刊或文件等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
(2).单据的副本。对原本而言。词语解释:复交 拼音:fù jiāo
国与国之间恢复外交关系。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昨夜的魔鬼,今朝的良朋,许多报章,总要提起几点 苏联 的好处,有时自然也涉及文艺上:‘复交’之故也。”词语解释:复裈 拼音:fù kūn
可絮絮绵的夹裤。词语解释:复元 拼音:fù yuán
(1).复会于元首。谓经历一个周期,又从头开始。《汉书·律历志上》:“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於朔旦冬至,是为会月。九会而復元,黄鐘初九之数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会月,二十七章之月数也,得朔旦冬至日与岁復。”又引 孟康 曰:“谓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之月数也,所谓元月。” 王先谦 补注引 钱大昕 曰:“以九乘会月,得五万七千一百五(即元月),復会於元首,所谓九会而终也。”
(2).复原;恢复健康。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是夜观龙灯於打麦场中,神情态度渐可復元。”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不要急!你急什么?先去养伤。身子没复元以前,什么都不许提。”词语解释:复殿 拼音:fù diàn
双层椽笮结构的宫殿。復,通“ 复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昭夏乐》:“閟宫黝黝,復殿微微。”详“ 復庙 ”。
重迭的宫殿。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同何仪曹煦》诗:“参差复殿影,氛氲綺罗杂。” 唐 王涯 《宫词》之十二:“鸦飞深在禁城墙,多绕重楼复殿傍。”
词语解释:复庙 拼音:fù miào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词语解释:复除 拼音:fù chú
谓免除赋役。《韩非子·备内》:“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復除重。” 梁启雄 解:“谓贵人的权势起,就优宽和免除民众的徭役增多。”《汉书·元帝纪》:“以用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唐 李峤 《汾阴行》:“家家復除户牛酒,声名动天乐无有。”词语解释:复萌 拼音:fù méng
再次萌发。例如:故态复萌。词语解释:复信 拼音:fù xìn
答复的信:信寄出很久了,还没有收到~。词语解释:复活 拼音:fù huó
(1).死而再生。《后汉书·献帝纪》:“ 长沙 有人死,经月復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天下岂闻死人可復活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桥畔苍松倒垂,云昔已枯死,今其半復活焉。” 巴金 《军长的心》:“ 小朱 当然不会复活。”
(2).比喻已毁弃的重新修复。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无论如何,总可以复活一部旧书也。” 杨朔 《戈壁滩上的春天》:“一口,两口……废井复活了,油象喷泉似的从地下涌出来了。”
(3).比喻已消失的重新出现。 郭小川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忽然有一天骄傲的少女时代居然在她身上复活。”《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迷信,在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时,最容易复活。”词语解释:复议 拼音:fù yì
再议;对已做出决定的事重新讨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死罪之不同》:“院司成招具题,法司復议,奏请已定,但令监候秋后处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十:“再退一步说,在当时虽认错,虽已接受领导机构的决议,事后忽然发现自己并没错,还可以向负责人及领导机构提出理由,要求复议。”词语解释:复正 拼音:fù zhèng
恢复正规;恢复正统。《穀梁传·昭公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贵復正也。” 范宁 注:“ 鲁 ,次国,旧二军, 襄 十一年立三军,今毁之,故曰復正。”《天地会诗歌·单人匹马走天庭》:“单人匹马走天庭,恨杀蛮夷灭了 清 ;但得 大明 再復正,要把胡人一扫平。”词语解释:复陶 拼音:fù táo
(1).用毛羽制成的御风雪的外衣。《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 杜预 注:“ 秦 所遗羽衣也。” 孔颖达 疏:“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参阅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斗袚》。
(2).主管衣服之官。《左传·襄公三十年》:“与之田,使为君復陶,以为 絳县 师,而废其舆尉。” 杜预 注:“復陶,主衣服之官。”一说,陶,通“ 繇 ”,谓免役。 杨伯峻 注:“下文‘为 絳县 师’则不能兼为 晋 君主衣服之官。盖县师在郊,主衣官在公宫……为君復陶者,为君办理免役之事,因而为 絳县 师。”详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晋复陶春复陶说》。
(3).即蝝。《说文·虫部》:“蝝,復陶也。” 段玉裁 注:“《释虫》曰:‘蝝,蝮蜪。’俗字从虫也……復陶未知於今何物。”《国语·鲁语上》“虫舍蚳蝝” 三国 吴 韦昭 注:“蝝,復陶也,可食。”
古代用毛羽制作的御雨雪的衣服。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 杜预 注:“ 秦 所遗羽衣也。” 孔颖达 疏:“文在冠下舄上,知是衣也,目之以 秦 ,明是 秦 所遗也,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 清 钱谦益 《古诗赠新城王贻上》:“穷子抵尺璧,冻人裂复陶。”词语解释:复客 拼音:fù kè
免除赋役的田客。《三国志·吴志·潘璋传》:“ 璋 妻居 建业 ,赐田宅、復客五十家。”词语解释:复隍 拼音:fù huáng
谓城倒覆于隍上。復,通“ 覆 ”。比喻君道倾危。语本《易·泰》:“城復于隍,勿用师。” 孔颖达 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宣和遗事》后集:“泰道亨时戒復隍, 宣和 往事可嗟伤!正邪分上有强弱,罔克念中分圣狂。” 清 钱谦益 《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天啟 壬戌国方彝之初旦,制科得人为盛,臚传首 茂苑 文文肃公 ,庶常擢 会稽 倪文正公 、 漳浦 黄石 斋公 暨吾邑 许公 ……既而 文 大用,以復隍贞吝; 倪 黄 晚用,以过涉终凶; 许公 则不进不退,入于坎臽以殁。”词语解释:复性 拼音:fù xìng
谓回复本性之善。 唐 李翱 《复性书》中:“妄情灭息,本性清明,周流六虚,所以谓之能復其性也。”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故其学一以復性为鵠,以慎独为括,以喜怒哀乐未发为奥,以能知未发而至之为窍。”词语解释:复屋 拼音:fù wū
(1).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屋宇为“复屋”。《说文·林部》:“棼,复屋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故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复屋……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题诗》:“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传呼迟。”词语解释:复书 拼音:fù shū
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孔丛子·杂训》:“ 子思 在 鲁 ,使以书如 衞 问 子上 。 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復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以右正言 富弼 为回谢国信使,西上閤门使 符惟忠 副之,復书曰……”词语解释:复践
履行约定之事词语解释:复面 拼音:fù miàn
犹见面,会面。《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曄若春荣,瀏若清风。申咏反覆,旷若復面。” 吕延济 注:“復面谓若相见。”词语解释:复国 拼音:fù guó
(1).恢复邦国。《史记·乐毅列传》:“ 中山 復国,至 赵武灵王 时復灭 中山 。” 清 管同 《楚昭王论》:“外无宗族託於强邻,内则以班处宫,诛屠已尽,虽有 包胥 、 钟建 诸臣,将谁辅以復国?”
(2).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左传·襄公十四年》:“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亡而不变,何以復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子推 , 晋 之人也。 文公 有内难,去国之 狄 , 子推 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后 文公 復国,忽忘 子推 。”
(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后汉书·张纯传》:“高祖父 安世 , 宣帝 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 富平侯 ……遭值篡伪,多亡爵土, 纯 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 初,先来诣闕,故得復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郑世子让国》:“ 厚烷 以諫 世宗 玄修錮高墙, 穆宗 放还,復国加禄,至今上辛卯始薨。”词语解释:复利 拼音:fù lì
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经过一定期间,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词语解释:复制 拼音:fù zhì
继续控制。《后汉书·刘虞传》:“ 虞 患其黷武,且虑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
仿造原件(多指艺术品)或翻印书籍等。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和书一对照,则拓本中缺一幅,但也不要紧,倘要应用,可以从书上复制出来的。” 巴金 《里昂》:“我想到那一个没有写上字的花纸包,和那幅复制的画和它的没有署名的封套,我仿佛受到谁的严厉的谴责。” 袁鹰 《悲欢·民心》:“这两首诗,当时我就是在公安部门影印复制的照片中读到的。”词语解释:复折 拼音:fù shé
回报朝廷的奏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这有甚么烦难,不过为了前回 法 越 之役,各处都招募了些新兵,事定了,又遣散了;募时与散时,都经奏闻,此时有个廷寄下来,查问 江 南军政,就是这件事要作一个復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