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今夕 拼音:jīn xī
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词语解释:一夕 拼音:yī xī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词语解释:朝夕 拼音:zhāo xī
(1).早晨和晚上。《国语·晋语八》:“朝夕不相及,谁能俟五。” 韦昭 注:“言朝恐不及夕。”《后汉书·赵咨传》:“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2).谓早晚朝见。《诗·小雅·雨无正》:“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郑玄 笺:“王流在外,三公及诸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
(3).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新近左右,翫习於朝夕。” 宋 司马光 《祭郭侍读文》:“呜呼!惟公之德,清夷纯白,恪慎匪懈,勤劬朝夕。”
(4).犹言一朝一夕。形容短时间。《国语·晋语二》:“夫 晋国 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后汉书·皇甫嵩传》:“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 宋 梅尧臣 《送石昌言学士》诗:“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后先。”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燕雀处堂朝夕计, 延秋门 外走踆踆。”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5).时时,经常。《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陇州 地与 吐蕃 接,旧常朝夕相伺,更入攻抄。”《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离开这个国家,我感到留恋,离开朝夕陪同我们活动的 法国 朋友,我感到痛苦。”
(6).指时日,光阴。《后汉书·郑玄传》:“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唐 杨巨源 《失题》诗:“何事慰朝夕,不踰诗酒情。” 宋 王禹偁 《答张扶书》:“又四年之中,再为謫吏,顿挫摧辱,殆无生意,以私家衣食之累,未即引去,黽勉於簿书间,以度朝夕,尚有意讲道而评文乎?” 元 黄玠 《题江山归兴图》诗自注:“《弁山小隐吟録》自序: 霅水 之阳, 弁山 之下,有丘岑蔚,思构数楹,以寄朝夕。”
(7).指度日之需。《南史·袁湛传》:“母 琅邪 王氏 ,太尉长史 诞 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妾在襁褓,母兄次没,唯一庄在 宋城 南,与乳母 陈氏 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 明 徐榜 《济南纪政·烛冤》:“ 淄川 有年,易於糊口,汝妻归我,我与汝钱供朝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瑶涇 有好博者,贫至无甑。夫妇寒夜相对泣,悔不可追。夫言,此时但有钱三五千,即可挑贩给朝夕。”
(8).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贾公彦 疏:“言朝夕即东西也。南北正则东西亦正,故兼言东西也。”《晏子春秋·杂下五》:“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 吴则虞 集释:“ 于鬯 云:朝有东义,夕有西义。”《韩非子·有度》:“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陈奇猷 集释:“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9).古代测日影以定方向的仪器。《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於运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 尹知章 注:“均,陶者之输(轮)也。立朝夕,所以正东西也。今均既运,则东西不可準也。”《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孙诒让 间诂:“言运钧转动无定,必不可立表以测景。”
(1).谓君王早晚听政。《周礼·夏官·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 陆德明 释文:“朝夕,直遥反。” 孙诒让 正义:“注云‘朝夕,朝朝莫夕’者,《乡饮酒义》云:‘朝不废朝,莫不废夕。’注云:‘朝夕,朝莫听事也。’”
(2).潮汐。朝,通“ 潮 ”;夕,通“ 汐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 古故祠 江 汉 於 棠浦 东, 江 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朝夕之濬池,佩长洲之茂苑。”词语解释:日夕 拼音:rì xī
(1).傍晚。语本《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復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 司马贞 索隐:“言明日之夕死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到了日夕, 小鸦儿 把那皮匠担寄放在 季春江 的屋里,自己空了身走回家去。”
(2).朝夕;日夜。《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 李周翰 注:“考吏行之殿最,议年穀之丰俭而奏於天子,使朝夕盈于畿甸之中也。” 唐 刘长卿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诗:“ 长安 邈千里,日夕怀双闕。” 明 张居正 《与司成马孟河书》:“弟以浅陋,幸附驥尾,日夕循省,尸素是虞。”《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词语解释:旦夕 拼音:dàn xī
(1).早与晚。《墨子·号令》:“诸门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长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功有能。”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2).日夜;每天。《书·冏命》:“昔在 文 武 ,聪明齐圣……其侍御僕从,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惧,旦夕勤学不息。” 宋 苏轼 《药诵》:“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麪四两。” 清 龚自珍 《葛伯仇饷解》:“ 葛 虽贫,土可兼, 葛伯 放而柔,彊隣圣敌,旦夕虎视,发众千百入其境……能无惧乎?”
(3).比喻短时间内。《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今復覩此文,旦夕当下笔,然不愿传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军方面消息》:“战况甚佳, 南京 旦夕可下。”词语解释:终夕 拼音:zhōng xī
通宵;彻夜。《左传·昭公二十年》:“终夕与於燎。”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或有时上引诸文士賡唱终夕,以示暇焉。”词语解释:向夕 拼音:xiàng xī
傍晚;薄暮。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 刘长卿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诗:“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宋 晏殊 《殢人娇》词:“一叶秋高,向夕红兰露坠。” 明 雷士俊 《春日咏怀》诗之二:“孤鸟蹲寒树,向夕鸣不已。”词语解释:月夕 拼音:yuè xī
(1).月末,月尾。《荀子·礼论》:“月朝卜日,月夕卜宅。” 杨倞 注:“月朝,月初也;月夕,月末也。”
(2).月夜。 唐 韦应物 《白沙亭逢吴叟歌》:“尝陪月夕竹宫斋,每返温泉 灞陵 醉。” 宋 吕祖谦 《卧游录》:“ 苏子瞻 曰:‘迁居江上 临皋亭 ,甚清旷,风晨月夕,杖屨野步,酌江水饮之,想味风义,以慰孤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言之四》:“有书生月夕遇一妇,色颇姣丽。”
(3).特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词语解释:七夕 拼音:qī xī
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九江 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 乞巧 ”。
词语解释:乞巧 拼音:qǐ qiǎo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词语解释:竟夕 拼音:jìng xī
终夜;通宵。《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小弟有许多心事,要为竟夕之谈,不知可否?”词语解释:晨夕 拼音:chén xī
犹朝夕。旦与暮。天天;时时。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逯钦立 校注:“数晨夕,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宋书·自序》:“入为通直郎,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 邵 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北京 城里,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词语解释:通夕 拼音:tōng xī
整夜。《淮南子·精神训》:“病疵瘕者,捧心抑腹,膝上叩头,踡跼而諦,通夕不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若有秽恶及其所止者,则有虎通夕来守,人不去,便伤害人。” 宋 韩琦 《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时雪方洽》诗:“万方蒙泽人人贺,通夕无风阵阵乾。”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王豹君侍郎六十寿叙》:“ 采帅 豪饮,平生未尝醉,独辛亥六月初二日大醉而哭通夕。”词语解释:元夕 拼音:yuán xī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会庆节礼毕,吏以例白留山棚,元夕张灯可就用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勋戚富有之家,於元夕集百巧为一架,次第传爇通宵为药。”词语解释:中夕 拼音:zhōng xī
半夜。 晋 刘伶 《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唐 白居易 《新制布裘》诗:“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廵。” 宋 陆游 《岁首书事》诗之二:“中夕祭餘分餺飥,黎明人起换 钟馗 。”词语解释:连夕 拼音:lián xī
连续几夜。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石桩火出》:“ 泰和 八年冬,京师 大悲阁 前幡竿石桩缝间连夕火出,四十餘日乃止。” 清 赵翼 《诸罗守城歌》:“援师三番不得进,山头连夕惟传烽。”词语解释:晓夕 拼音:xiǎo xī
犹日夜。《后汉书·马援传》:“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梅尧臣 《碧云騢》:“其妻晓夕在 籍 家, 沔 晓夕在南省前 陈 家。” 孙旭 《悼周总理》诗:“日理万机尽劳瘁,为党为民无晓夕。”词语解释:除夕 拼音:chú xī
(1).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2).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这除夕的年夜里,她就约了几个同乡、同学和朋友到她的公寓来过年。”如:除夕之夜。
(3).旧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天时地志》:“《太平广记·卢頊传》‘是日冬至除夜, 卢 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词语解释:前夕 拼音:qián xī
(1).前一天的晚上。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 宋 梅尧臣 《中秋与希深别后月下寄》诗:“把酒非前夕,追懽忆去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未几,昨夕妇出,跪曰:‘是某舅氏。以前夕来晚,故未告主人。’” 徐迟 《凤翔》:“九月三十日的夜晚,人民政协闭幕后,他参加了开国大典前夕的大宴。”
(2).比喻事情即将发生的时刻。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他们要在严重斗争的前夕暂时分开了。”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尤其是决定出国的前夕,我在咱们文工团第一个报名。” 萧乾 《往事三瞥》:“八月底的一天,我把行李集中到预先指定的地点,一家人就登上‘华安轮’,随地下党经 青岛 来到开国前夕的 北京 。”词语解释:永夕 拼音:yǒng xī
(1).长夜;通宵。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范 张 款款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唐 陈子昂 《冬夜宴临邛李录事宅序》:“池臺鐘鼓,虽有会於终朝;琴酒管絃,未穷欢於永夕。”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上元》:“而城市张灯,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
(2).谓度过长夜;消磨夜间时光。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不系园》:“客来斯舟,可以御风,可以永夕。”词语解释:灯夕 拼音:dēng xī
旧俗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夜张灯游乐,故称其夕为“灯夕”。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之二:“灯夕却在 李端慤 家为会,诸君皆奉思也。”《宋史·吕蒙正传》:“尝灯夕设宴, 蒙正 侍。”《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话説一日,天上元宵,人间灯夕, 西门庆 在厅上张掛花灯,铺陈綺席。”词语解释:是夕
这天晚上词语解释:三五夕 拼音:sān wǔ xī
同“ 三五夜 ”。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唐 李峤 《月》诗:“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词语解释:既夕 拼音:jì xī
古丧礼士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仪礼·既夕礼》:“既夕哭,请啟期,告於宾。”词语解释:当夕 拼音:dāng xī
指侍寝。《礼记·内则》:“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 明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卞赛 ﹞渡 浙江 ,归於东中一诸侯,不满意,进 柔柔 当夕,乞身下髮,復归 吴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自夫妻絶好,女亦莫敢当夕, 柴 於是孤眠。”
当天晚上。 晋 张华 《杂诗》:“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法苑珠林》卷二二:“随路布云,当夕霖下,遂以丰足。”词语解释:佳夕 拼音:jiā xī
犹良夜。 唐 韦应物 《沣上西斋寄诸友》诗:“玩月爱佳夕,望山属清朝。” 唐 裴次元 《降诞日进物状》:“摇光之祥贯月於佳夕,遶枢之感降圣於良辰。” 明 俞国贤 《与史文兹饮月下》诗:“一盃红玉灧,佳夕素心同。”词语解释:昕夕 拼音:xīn xī
朝暮。谓终日。 宋 沉括 《贺年启》:“祈颂之诚,昕夕于是。”《明史·雒于仁传》:“﹝ 于仁 ﹞《酒箴》曰:‘耽彼麴糵,昕夕不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巫娥月妹》:“故寓其旁,昕夕歌舞。”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词语解释:巧夕 拼音:qiǎo xī
即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之夜。古代妇女于是夜穿针乞巧,故称。 宋 刘克庄 《即事》诗之三:“ 粤 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明 何景明 《七夕》诗:“ 楚 客旅魂惊巧夕, 燕京 风俗斗穿针。”参见“ 七夕 ”。
词语解释:七夕 拼音:qī xī
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九江 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 乞巧 ”。
词语解释:乞巧 拼音:qǐ qiǎo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词语解释:景夕 拼音:jǐng xī
黄昏;天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书生遂留,往来树侧,景夕之后,异光烛野,管弦清雅,帷帐陈列。”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词语解释:望夕 拼音:wàng xī
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 江陵 旧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帝自毕谅阴,以 启圣院 太宗 降诞之地,圣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为制。”词语解释:不夕 拼音:bù xī
谓暮不见君。指无急要事。《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杜预 注:“不夕,言无事。” 孔颖达 疏:“旦见君谓之朝,莫见君谓之夕……人息事少,故百官承奉职事,皆朝朝而莫不夕。不夕,言无事也。”词语解释:漏夕 拼音:lòu xī
深夜。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龙旗縈漏夕,凤輦拂鉤陈。”词语解释:尽夕 拼音:jìn xī
终夜;整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鹅鬼兔鬼》:“﹝覡﹞竟日尽夕无言。”词语解释:遥夕 拼音:yáo xī
长夜。 晋 何劭 《杂诗》:“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结中洲之云萝,託绵思於遥夕。” 明 陈子龙 《秋夜》诗:“河影泫遥夕,露草白以漫。”词语解释:霜夕 拼音:shuāng xī
指寒夜。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词语解释:一朝夕 拼音:yī zhāo xī
见“ 一朝一夕 ”。
词语解释:一朝一夕 拼音:yī zhāo yī xī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后汉书·孔融传》:“又 袁术 僭逆,非一朝一夕, 日磾 随从,周旋歷岁。”《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伐中原,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当为此长久之计。”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八章:“所有这些方面的完成,需要一个长的努力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然而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亦省作“ 一朝夕 ”。 宋 真德秀 《论语详说后序》:“人见其温润縝栗,无少瑕点,以为出於天成,而不知追琢磨治之功非一朝夕积也。”词语解释:兼夕 拼音:jiān xī
犹连夜,当夜。 宋 岳珂 《桯史·郑少融迁除》:“既而 少融 益亹亹论事,敢於劘上,上亦忻然纳之,无忤。八年,遂兼夕拜东宫春坊。”词语解释:游夕 拼音:yóu xī
指古代帝王春秋两季的巡行。《管子·戒》:“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先王有游夕之业於人,无荒亡之行於身。”词语解释:宿夕 拼音:sù xī
犹旦夕。比喻短时间内。《战国策·赵策三》:“内无 孟賁 之威, 荆庆 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宋 方凤 《物异考·木异》:“ 灵帝 时有两樗树,皆高四尺,其一株宿夕忽暴长丈餘。”词语解释:岁夕 拼音:suì xī
除夕。《晋书·良吏传·曹摅》:“狱有死囚,岁夕 攄 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宋书·沉怀文传》:“尝以岁夕与 谢庄 、 王景文 、 颜师伯 被敕入省。”词语解释:穷夕 拼音:qióng xī
彻夜;通宵。《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一月间措置得十事,虽二十日休务何害;若无所施设,虽穷夕何补也。”词语解释:晚夕 拼音:wǎn xī
傍晚;晚上。 唐 刘威 《题许子正处士新池》诗:“那堪更到芙蓉拆,晚夕香联桃李蹊。”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二折:“到晚夕下寨安营,到来日看俺相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迟。”词语解释:昼夕 拼音:zhòu xī
日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 禹 行,十月, 女娇 生子 啟 , 啟 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采翠夺日月,照耀迷昼夕。” 唐 李贺 《相劝酒》诗:“ 羲和 骋六轡,昼夕不曾閒。”词语解释:暗夕 拼音:ān xī
昏暗的夜晚。《陈书·韩子高传》:“ 文帝 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词语解释:昏夕 拼音:hūn xī
亦作“昬夕”。 傍晚;黄昏。《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汉 末之乱,兵马扰攘,军尸流血,污染丘山,故因昬夕,多有怪形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帝德》:“既退,已昏夕, 真宗 顾左右取烛与学士。”词语解释:晡夕 拼音:bū xī
傍晚。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寡人昔游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词语解释:谋夕 拼音:móu xī
为晚上的事预作打算。《左传·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 杨伯峻 注:“言早尚不能为夕计谋,何能念及长远庇民。”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衣无蔽肤之具,资无谋夕之储,而高谈 陶朱 之术,自同 猗顿 之策,取讥论者,其理必也。”词语解释:西夕 拼音:xī xī
(1).谓太阳西下而昏暮。 晋 张载 《安石榴赋》:“天迴节移,龙火西夕;流风晨激,行露朝白。” 唐 李白 《前有一尊酒行》:“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倾,白髮如丝嘆何益。”
(2).比喻年老。 晋 王羲之 《官奴帖》:“吾以西夕,至情所寄,惟在此等。”《晋书·李产载记》:“以吾之才而致於此,始者之愿亦已过矣,不可復以西夕之年取笑於来今也。”词语解释:即夕 拼音:jí xī
当天晚上。例如:即夕行步如平常。——清·方苞《狱中杂记》词语解释:霁夕 拼音:jì xī
晴夜。 唐 王諲 《花萼楼赋》:“雨日而云起澄潭,霽夕而月悬高阁。”词语解释:夜夕 拼音:yè xī
夜晚。 唐 孟棨 《本事诗·徵异》:“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讽甚苦。”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丧事演剧》:“次日领拜,夜夕行招魂礼。”词语解释:夙夕 拼音:sù xī
早晚;日夜。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陛下所问,皆臣等夙夕谋謨之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仰惟祖宗创建守成之艰,夙夕兢惕,一遵成宪,以抚天下。”词语解释:阑夕 拼音:lán xī
夜将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词语解释:灵夕 拼音:líng xī
指七夕。相传七夕为 牛郎 、 织女 相会之夕。古人称 牛郎 、 织女 为“灵匹”,故称。 郑泽 《七夕赴城》诗:“灵夕征期戒,新凉别思宜。”参见“ 灵匹 ”。
词语解释:灵匹 拼音:líng pǐ
(1).神仙匹偶。指牵牛、织女二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七日夜女歌六》:“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云 汉 有灵匹,弥年闕相从。” 张铣 注:“灵匹,谓牛女相匹耦也。” 唐 王勃 《七夕赋》:“佇灵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灵匹渡银河,人间醉綺罗。”
(2).美好的配偶。 唐 孟郊 《婵娟篇》:“月嬋娟,真可怜。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唐 嵩山女 《书任生案》诗:“神仙尽灵匹,君意合何如?”词语解释:花朝月夕 拼音:huā zhāo yuè xī
(1).犹言良辰美景。《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元 白朴 《驻马听·歌》曲:“花朝月夜,箇中唯有 杜韦娘 。”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下》:“每花朝月夕,文酒雍容,穷极胜事,今半化异物矣。”《红楼梦》第一○二回:“到了花朝月夕,依旧相约玩耍。”亦作“ 花朝月夜 ”、“ 花晨月夕 ”。 南朝 梁元帝 《春别应令诗》:“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今不见。” 唐 陈子良 《隋新城郡东曹掾萧平仲诔》:“花朝月夜,置酒题篇。” 清 汪汝谦 《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2).特指农历二月半和八月半。 明 田汝成 《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参见“ 花朝节 ”、“ 月夕 ”。词语解释:双夕 拼音:shuāng xī
指七夕。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义兴七夕》:“匹命无单年,偶影有双夕。”词语解释:花辰月夕 拼音:huā chén yuè xī
犹言花朝月夕。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每值花辰月夕,輙置酒讌赏。”参见“ 花朝月夕 ”。
词语解释:花朝月夕 拼音:huā zhāo yuè xī
(1).犹言良辰美景。《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元 白朴 《驻马听·歌》曲:“花朝月夜,箇中唯有 杜韦娘 。”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下》:“每花朝月夕,文酒雍容,穷极胜事,今半化异物矣。”《红楼梦》第一○二回:“到了花朝月夕,依旧相约玩耍。”亦作“ 花朝月夜 ”、“ 花晨月夕 ”。 南朝 梁元帝 《春别应令诗》:“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今不见。” 唐 陈子良 《隋新城郡东曹掾萧平仲诔》:“花朝月夜,置酒题篇。” 清 汪汝谦 《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2).特指农历二月半和八月半。 明 田汝成 《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参见“ 花朝节 ”、“ 月夕 ”。词语解释:危在旦夕 拼音:wēi zài dàn xī
危险就在眼前。《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 管亥 暴乱, 北海 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说唐》第六二回:“如今 紫金关 危在旦夕,父王因赦孤家出牢,立功折罪。” 茅盾 《子夜》二:“四乡农民不稳,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如何应急之处,乞速电复。”词语解释:花晨月夕 拼音:huā chén yuè xī
见“ 花朝月夕 ”。
词语解释:花朝月夕 拼音:huā zhāo yuè xī
(1).犹言良辰美景。《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元 白朴 《驻马听·歌》曲:“花朝月夜,箇中唯有 杜韦娘 。”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下》:“每花朝月夕,文酒雍容,穷极胜事,今半化异物矣。”《红楼梦》第一○二回:“到了花朝月夕,依旧相约玩耍。”亦作“ 花朝月夜 ”、“ 花晨月夕 ”。 南朝 梁元帝 《春别应令诗》:“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今不见。” 唐 陈子良 《隋新城郡东曹掾萧平仲诔》:“花朝月夜,置酒题篇。” 清 汪汝谦 《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2).特指农历二月半和八月半。 明 田汝成 《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参见“ 花朝节 ”、“ 月夕 ”。词语解释:依夕 拼音:yī xī
傍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引《武昌记》:“ 樊口 南有 大姥庙 , 孙权 常猎於山下,依夕,见一姥问 权 :‘猎何所得?’曰:‘正得一豹。’”词语解释:今夕何夕 拼音:jīn xī hé xī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郑玄 笺:“今夕何夕者,言此夕何月之夕乎。” 孔颖达 疏:“美其时之善,思得其时也。” 唐 杜甫 《今夕行》诗:“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宋 张孝祥 《念奴娇·离思》词:“扣舷一笑,不知今夕何夕。”词语解释:只争旦夕 拼音:zhī zhēng dàn xī
亦作“只争朝夕”。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词语解释:只争朝夕 拼音:zhī zhēng zhāo xī
见“ 只争旦夕 ”。
词语解释:只争旦夕 拼音:zhī zhēng dàn xī
亦作“只争朝夕”。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词语解释:匪伊朝夕 拼音:fěi yī zhāo xī
不止一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 剑农 《武汉革命始末记》:“爱国志士,思政治革命,非先种族革命不为功,於是蓄志密谋,匪伊朝夕。”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不料 满清 异种,横侵政权,二百年来,惨无天日。我族痛心疾首,久思光復故物,克纘先烈,卧薪尝胆,匪伊朝夕。”参见“ 匪朝伊夕 ”。
词语解释:匪朝伊夕 拼音:fěi cháo yī xī
(1).不止一日。《南史·梁纪下》:“仰望鸞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瑞鹤卿云,祥光秘语,匪朝伊夕,不可胜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
(2).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 冉閔 之亡,匪朝伊夕,成败之形,昭然易见。”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陛下剋復之期,匪朝伊夕。”词语解释:匪朝伊夕 拼音:fěi cháo yī xī
(1).不止一日。《南史·梁纪下》:“仰望鸞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瑞鹤卿云,祥光秘语,匪朝伊夕,不可胜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
(2).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 冉閔 之亡,匪朝伊夕,成败之形,昭然易见。”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陛下剋復之期,匪朝伊夕。”词语解释:争朝夕 拼音:zhēng zhāo xī
谓争分夺秒,争取时间。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 毛主席 号召我们争朝夕,‘四人帮’却使我们损失了好多年。”词语解释:逾夕 拼音:yú xī
第二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逾夕,果偕 四姐 来。”词语解释:八夕 拼音:bā xī
七夕的翌日。《宋史·王居安传》:“ 刘孝韙 七月八日过其家塾,见 居安 异凡儿,使赋八夕诗,援笔成之,有思致。”词语解释:晁不及夕 拼音:zhāo bù jí xī
早晨不能顾及晚上。形容处境危急。《汉书·严助传》:“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鼂不及夕。” 颜师古 注:“鼂,古朝字也。言忧危亡不自保也。” 词语解释:晁夕 拼音:zhāo xī
朝夕,从早到晚。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四:“ 明清 弱龄过庭,前言往行,探寻旧事,鼂夕剽聆。” 词语解释:擅夕 拼音:shàn xī
犹专夜。谓独自侍寝,独占宠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谢韩二公论选妃》:“至 弘治 三年, 荆王 见潚 亦请上博选良家女以广胤嗣,而上终不从。盖中宫之擅夕,已著闻于宗籍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弘治异变》:“礼部请治钦天监推算不明之罪,上命宥之。窃意是时中宫擅夕,阳不敌阴,日魄无能掩月,未必推步者有误也。”词语解释:尔夕 拼音:ěr xī
当晚。《南史·齐豫章王子恪传》:“尔夕三更, 子恪 徒跣奔至 建阳门 。”词语解释:屯夕 拼音:tún xī
同“ 窀穸 ”。 本指墓穴。亦用以指丧葬事。 清 郑珍 《郘亭诗钞序》:“久之, 贞定 与太孺人先后卒, 子偲 以贫也,毕屯夕於郡,率诸弟读僦宅中,岁藉塾脩以相生养。”词语解释:小除夕 拼音:xiǎo chú xī
指除夕前一日。 清 顾禄 《清嘉录·小年夜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 徐珂 《北京指南·礼俗》:“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亦省称“ 小除 ”。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爆竹》:“俗名‘炮张’。小除通夕焚之,名‘逐祟’。”词语解释:寅夕 拼音:yín xī
犹朝夕。 唐 高彦休 《阙史·杨江西及第》:“﹝ 濮阳 ﹞尽驱所行,置于庠序,命 江西 寅夕与之同处。”词语解释:宵夕 拼音:xiāo xī
夜晚。《宋书·自序传·林子》:“ 高祖 每征讨, 林子 輒摧锋居前,虽有营部,至于宵夕,輒勑还内侍。”词语解释:朝不及夕 拼音:zhāo bù jí xī
(1).谓早晨不能顾及晚上。极言处境危急。《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六年》:“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 安 窃为陛下重之。”《向导》第199期:“ 长沙 遇学生即行检查拘拿,生命均朝不及夕了。”
(2).形容生活极其穷困。《国语·楚语下》:“ 成王 闻 子文 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 子文 。”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百官穷困,朝不及夕,尚书以下自出采樵,或饿死墙壁间,为吏兵所杀。” 宋 苏轼 《三槐堂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词语解释:朝不谋夕 拼音:zhāo bù móu xī
谓早晨不能预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左传·昭公元年》:“老夫罪戾是惧,焉能恤远?吾儕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 杨伯峻 注:“言早尚不能为夕计谋,何能念及长远庇民。”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昔者生民之初……与禽兽争一日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是故巧诈不生,而民无知。” 明 刘基 《千里马》:“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纔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亦作“ 朝不虑夕 ”。 晋 李密 《陈情事表》:“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词语解释:朝不保夕 拼音:zhāo bù bǎo xī
见“ 朝不保暮 ”。
词语解释:朝不保暮 拼音:zhāo bù bǎo mù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絶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朱子语类》卷一三一:“近死两年,朝不保暮,日日起狱,凶焰张大可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还有那一等人,假如当此天道,为将边庭,身披重鎧,手执戈矛,日夜不能安息,又且死生朝不保暮。”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彼恃多数之后援以执政者,时时皆有朝不保暮之心,人人皆怀五日京兆之想,其復何国利民福之能务也!”亦作“ 朝不保夕 ”。《南史·齐巴陵王昭胄传》:“自 建武 以来, 高 武 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旧唐书·崔胤传》:“ 胤 所悦者闒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玉娇梨》第五回:“叔今年六十有三,景入桑榆,朝不保夕,而下无子息。” 冰心 《咱们的五个孩子》:“解放前,这里住的是拉车的、修鞋的、拣破烂的贫苦人民,生活都是朝不保夕的。”词语解释:朝不虑夕 拼音:zhāo bù lǜ xī
见“ 朝不谋夕 ”。
词语解释:朝不谋夕 拼音:zhāo bù móu xī
谓早晨不能预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左传·昭公元年》:“老夫罪戾是惧,焉能恤远?吾儕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 杨伯峻 注:“言早尚不能为夕计谋,何能念及长远庇民。”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昔者生民之初……与禽兽争一日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是故巧诈不生,而民无知。” 明 刘基 《千里马》:“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纔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亦作“ 朝不虑夕 ”。 晋 李密 《陈情事表》:“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词语解释:朗夕 拼音:lǎng xī
明亮的月夜。《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武帝诔》:“垂幕侍讲,接筵飡理,脩曙朗夕,登臺泛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