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寿夭 拼音:shòu yāo
(1).长命与夭折。《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楚辞·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唐 黄滔 《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 明 沉采 《千金记·讹传》:“听伤悲可怜恩情已断,人生寿夭天之限,劝不须泪涟。”《红楼梦》第九八回:“ 林姑娘 是老太太最疼的,但只寿夭有定,如今已经死了。”
(2).寿命短促。《楚辞·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王逸 注:“寿命夭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
(3).谓寿限。 清 恽敬 《说仙上》:“有朝夕为寿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为寿夭者,蝉是也。”词语解释:夭夭 拼音:yāo yāo
(1).美盛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唐 张南容 《静安歌》:“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补衬些翠枝青叶,分外夭夭。”
(2).和舒貌;和睦貌。《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申申夭夭,和舒之貌。”《汉书·叙传下》:“ 万石 温温,幼寤圣君,宜尔子孙,夭夭伸伸。” 颜师古 注:“此言 万石 子孙既多,又皆和睦。”
(3).嫩弱貌。 明 许潮 《写风情》:“你道我嫩夭夭贪睡,那知我瘦巖巖娇怯怎持。”词语解释:桃夭 拼音:táo yāo
《诗·周南》有《桃夭》篇,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后因以指婚嫁。 汉 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 禹门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词语解释:早夭 拼音:zǎo yāo
未成年而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穆后 及 大子寿 早夭即世。” 清 戴名世 《曲阜县圣庙塑像议》:“因 颜子 早夭而为白晳瘦削之形。” 章炳麟 《文学说例》:“ 楚国 以早夭之君为‘敖’,如 若敖 、 郟敖 、 訾敖 是也。”词语解释:横夭 拼音:héng yāo
意外地早死。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有伤贤之政,则贤多横夭。”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且 谊 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三国演义》第五一回:“ 周瑜 孺子,料必横夭,再不敢正覷我兵!” 苏曼殊 《绛纱记》:“以眇躬为书中关键,亦流离辛苦,幸免横夭。”词语解释:中夭 拼音:zhōng yāo
谓从内部戕害。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斯术之於斯民也,犹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然而期日既至,则血气暴竭。故内关之疾,疾之中夭,而 扁鹊 之所甚恶也。”词语解释:胎夭 拼音:tāi yāo
指刚出生及尚未出生的小动物。《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毋杀孩虫胎夭飞鸟。” 孔颖达 疏:“胎,谓在腹中未出;夭,为生而已出者。”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仁化洽孩虫,德令禁胎夭。”词语解释:颠夭 拼音:diān yāo
西周 初辅佐 文王 的大臣 泰颠 和 閎夭 的并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应变将略”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昔在 颠 夭 ,有名无迹,孰若吾儕,良筹妙画?”后亦以“颠夭”借指辅国有政绩的大臣。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復闻 颠 夭 辈,峨冠进鸿畴。”词语解释:形夭 拼音:xíng yāo
即形天。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 形夭 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参见“ 形天 ”。
词语解释:形天 拼音:xíng tiān
神话人物,无首。《山海经·海外西经》:“ 形天 与 帝 至此争神, 帝 断其首,葬之 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词语解释:鄙夭 拼音:bǐ yāo
谓性情贪鄙,寿命不长。《汉书·董仲舒传》:“ 桀 紂 行暴,则民鄙夭。”词语解释:天夭 拼音:tiān yāo
(1).天所伤害。《诗·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 郑玄 笺:“民於今而无禄者,天以荐瘥夭杀之。”
(2).亦作“ 天祅 ”。古代所谓一种不祥的星象。《史记·天官书》:“﹝太白﹞色白五芒,出蚤为月蚀,晚为天夭及彗星,将发其国。”《汉书·天文志》作“天祅”。词语解释:凶夭 拼音:xiōng yāo
谓死丧夭亡。 唐 白居易 《逸老》诗:“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词语解释:闲夭夭 拼音:xián yāo yāo
同“ 閒邀邀 ”。亦作“闲夭夭”。 《雍熙乐府·一枝花·闲乐》套曲:“冷淡淡心何虑,闲夭夭乐有餘。”词语解释: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过之后,他纔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 天津 去了。”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满洲 的 日本 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词语解释:薨夭 拼音:hōng yāo
指皇帝子女少年时死亡。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良可痛也。”词语解释:蚤夭 拼音:zǎo yāo
早死。蚤,通“ 早 ”。《史记·伯夷列传》:“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词语解释:道夭 拼音:dào yāo
中途夭亡。《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人无道夭,物极则长。” 李善 注:“《老子》曰:终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智之盛也。”词语解释:遐夭 拼音:xiá yāo
谓年寿之长短。《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以此参之,﹝ 孙思邈 ﹞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彩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时 照隣 有盛名,而染恶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词语解释: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毛 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天地会起义·劫富济贫》:“桃之夭夭,兄弟尽招。” 程英 注:“这里取其繁荣茂盛的意思,用来比喻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
(2).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 卢才 听见 钮成 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明 无名氏 《飞丸记·代女捐生》:“老爷分付杀他,我生怕他桃之夭夭。”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就这样在那儿住了有一个礼拜光景,工作丝毫也不能做,并连逼在近旁的 太湖 都不曾去过,又只好桃之夭夭了。”此义今多写作“逃之夭夭”。词语解释:麛夭 拼音:mí yāo
幼鹿和幼麋。泛指幼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羣,不取麛夭。” 高诱 注:“鹿子曰麛,麋子曰夭。”词语解释:柏夭 拼音:bǎi yāo
传说为上古善御者, 周穆王 的护从。《列子·周穆王》:“ 柏夭 主车, 参百 为御, 奔戎 为右。”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穆天子传》:“ 河宗 、 柏夭 为 穆王 乘副车导之,极於西土而后返。则当时 柏夭 亦 造父 、 奔戎 之属,护从 穆王 者。”词语解释:残夭 拼音:cán yāo
摧残;残害。《孔丛子·谏格虎赋》:“驱民入山林,格虎於其廷,妨害农业,残夭民命。”词语解释:死夭 拼音:sǐ yāo
短命而死。《韩非子·解老》:“心欲富贵全寿,而今贫贱死夭,是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词语解释:殂夭 拼音:cú yāo
夭亡。《北史·魏纪二论》:“ 景穆 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 戾园 之悼歟。”词语解释:昏夭 拼音:hūn yāo
早死。昏,通“ 泯 ”。 汉 王粲 《伤夭赋》:“或老终以长世,或昏夭而夙泯。”词语解释:刳胎焚夭 拼音:kū tāi fén yāo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焉。”《战国策·赵策四》:“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词语解释:刳胎杀夭 拼音:kū tāi shā yāo
同“ 刳胎焚夭 ”。 《史记·孔子世家》:“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淮南子·本经训》:“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词语解释:燋夭 拼音:jiāo yāo
凋零摧折。燋,通“ 憔 ”。《淮南子·本经训》:“雷霆毁折,电霰降虐,气雾雪霜不霽,而万物燋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