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管套 拼音:guǎn tào
包在管道外以防管中物与管外(环境)产生热交换的绝缘材料
用于将铅皮管固定在石制品上的金属管套词语解释:脱套 拼音:tuō tào
(1).照样描画或模仿。 宋 文天祥 《断配典吏侯必隆判》:“輒敢於呈押之时,脱套花字;於行移之后,揍掇公文。”
(2).谓仪态大方,不做作。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呀,先出来了,好脱套的新人。”《天雨花》第二四回:“少年妇女何处好?性情拗强不和温,娇羞作妆妖态,些些性意就生嗔,那比老年人脱套,不作姣羞妖怪形。”词语解释:龙套 拼音:lóng tào
(1).戏曲演出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所穿的戏装。因绣有龙纹而得名。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四:“同样是龙套便得分红、绿、白、黄、黑五色。”
(2).穿龙套的演员,配角。 顾锡东 《龙虎斗》第三场:“ 呼延寿廷 下马,四龙套下,姑嫂迎入,同坐下。” 巴金 《关于〈还魂草〉》:“从一九六二年到现在我走了多长的路,我像一个平庸的演员跑了十几年的龙套,戏装脱掉我应当成为我自己了。”词语解释:圈套 拼音:quān tào
(1).框框,固定的做法。《朱子语类》卷一二○:“某不是要教人步步相循,都来入这圈套,只是要教人分别是非,教明白是底还他是,不是底还他不是。”
(2).引诱人上当或受害的计谋。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 陶学士 由你千般计较,枉自惹人谈笑,休夸伶俐精详,必定中吾圈套。”《水浒传》第三十回:“尀耐 张都监 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你骗了我入门,今天做成这个圈套捉弄我!” 巴金 《砂丁》四:“你们都是骗子,明明是做好圈套来害我们。”词语解释:成套 拼音:chéng tào
整套;成为一整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小齣可以不拘,其成套大曲,则分门别户,各有依归。” 孙犁 《澹定集·我的二十四史》:“后来有了一些稿费,才敢于购置一些成套的书。”词语解释:跑龙套 拼音:pǎo lóng tào
(1).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 艾芜 《南行记·瞎子客店》:“他愉快地说:‘教戏的师傅,说我演小生小旦都合适,可是一上台,那个 无二爷 只准我演跟班、跑龙套。’” 秦瘦鸥 《秋海棠》十一:“后来他的年纪渐渐老起来了,《四郎探母》里的八妹、九妹,《二进宫》里的 徐小姐 也眼看去不成了,真要教他掮旗打伞的去充跑龙套,他却不愿。”
(2).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巴金 《家》三十:“他们两弟兄应当留在家里担任戏台上跑龙套的角色。”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三章:“四位牌角,除两位干爹外,就只 邹诗显 。还缺一位怎么办?女老板自我奋勇:‘我来配一角奉陪。’ 凌正畴 照例在旁边跑龙套。”词语解释:活套 拼音:huó tào
习用的格式;俗语常谈。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皇城中内相学问读‘四书’、《书经》、《诗经》;看性理、《通鑑》节要、《千家诗》、 唐 贤三体诗;习书柬活套,习作对联;再加以古文真宝,古文精粹尽之矣。”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又凡诗中活套,如:剩有、无那、试看、莫教、空使、还令等救急字眼,不可屈指数,无处不可扯来。” 清 黄宗羲 《柳敬亭传》:“ 宁南 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宁南 皆不悦,而 敬亭 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 宁南 意合。”词语解释:整套 拼音:zhěng tào
完整的或成系统的一套。如:整套设备、整套办法。词语解释:卸套 拼音:xiè tào
给牲畜松解轭或套具词语解释:腿套 拼音:tuǐ tào
套在裤外使小腿保暖的用品。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他身上的穿着,又不逗人笑吗?一件黄棉袄儿,袖子又长,腰身又短。腿套也是黄的,鞋袜也是黄的。”词语解释:设圈套 拼音:shè quān tào
施以计谋使别人上当词语解释:脱套换套 拼音:tuō tào huàn tào
谓衣服甚多,时常更换。《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虽然不带家眷,管家亦带了三四个,穿的衣服,脱套换套。”词语解释:腐套 拼音:fǔ tào
犹老套。 明 艾南英 《答夏彝仲论文书》:“骤读之,无不鲜华浓丽,绚烂夺目,细按之,一腐套耳。”词语解释:佥套 拼音:qiān tào
旧时官府中的一种封套,内装送请主管长官签押的文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如吏书传送僉套或紧急文稿,许击梆从转斗投进。”词语解释:陋套 拼音:lòu tào
陋规,陋习。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强凌弱,众暴寡,长欺幼者,每贿托学长,借公法以报私怨,此第一陋套,所宜痛革者也。”词语解释:陈言老套 拼音:chén yán lǎo tào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词语解释:蹦套 拼音:bèng tào
谓事情不成功。秧歌剧《秦洛正》第三场:“ 小孩 !别蹦套呀,再商量,再商量!”原注:“蹦套,买卖不成交。”词语解释:镜套 拼音:jìng tào
遮盖镜子的软帘。《红楼梦》第五一回:“﹝ 宝玉 ﹞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词语解释:陈套 拼音:chén tào
陈旧的办法,老一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我告诉你们,那里面无论任何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一个问题,都是数千年的陈套,都是人家早已知道了的东西啊。” 王朝闻 《动人的古代绘画》:“这种处理题材的方式是巧妙的,不落陈套的。”词语解释:院套 拼音:yuàn tào
院落。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别家还能有这样宽绰的院套?瞅那炮楼子,多威势呀!”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这时我瞧见一辆三匹骏马拉着的大板车哗哗地跑进院套里来。”词语解释:落套 拼音:luò tào
落入俗套。《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叫做铁怕落炉,人怕落套。”《红楼梦》第七十回:“ 寳釵 道:‘使不得,古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钟 谭 论诗入魔, 李崆峒 作诗落套。”《十月》1981年第6期:“我觉得,这种写法是比较守旧和落套的。”词语解释:虚套 拼音:xū tào
(1).空洞的俗套。多指言辞、礼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胁降》:“送来圆领乌纱帽,式样 云南 造,管取拜新恩,无须衍虚套。”
(2).空敷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有些虚套应酬的信,我也不必告诉 继之 ,随便同他发了回信, 继之 倒也没甚説话。”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一:“ 罗二爷 做事向来不讲什么虚套的。”
(3).空场面。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顽夫廉》:“郭外遨游为汝笑,嘆英雄好是无聊,餬口墦间,骄颜枕畔,早覷破一生虚套。”词语解释:南北合套 拼音:nán běi hé tào
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内。 元 中叶以后,成规渐被打破。在同一宫调内,可选取若干音律相互和谐的南曲和北曲曲牌,交错使用,联成套曲。南戏如《宦门子弟错立身》,散曲如 沉和 的《潇湘八景》,都曾使用南北合套。 明 清 时应用尤广。词语解释:南北套 拼音:nán běi tào
即南北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鶯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 陈 隋 调。” 王季思 等注:“南北套,即南北曲,是 中国 歌曲的两种主要流派。一般说,北曲字多而调促,风格比较豪放;南曲字少而调缓,风格比较婉弱。”参见“ 南北曲 ”。
词语解释:南北曲 拼音:nán běi qǔ
南曲与北曲的合称。南曲又称“南词”,北曲又称“北词”,故也合称为“南北词”。南曲以 唐 宋 大曲、 宋 词为基础,曲调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宋 元 南戏及 明 清 传奇均以南曲为主。北曲用七音阶,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 元 杂剧都用北曲, 明 清 传奇也采用部分北曲。《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曲牌共二○九四个,其中南曲有一五一三个,北曲有五八一个。是研究“南北曲”音乐最丰富的参考资料。词语解释:耳套 拼音:ěr tào
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词语解释:习套 拼音:xí tào
犹旧套,老套。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小照》:“小照之例,景则春花秋月,事则弹琴咏诗,千潭一印,已成习套。”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五四:“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词语解释:乱了套 拼音:luàn le tào
乱了次序,造成混乱。例如:他头脑里轰轰响,乱了套。词语解释:乱套 拼音:luàn tào
(1).方言。混乱;乱了次序或秩序。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不行,分两起斗,人都分散了,就乱套了。”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前面出现了几条黑影,副排长就猛吼起来:‘冲啊!敌人乱套了!’”
(2).任意套用。 万啸 《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争论》:“把一定情况下才适合的提法到处乱套,弄出许多混乱来。”词语解释:书套 拼音:shū tào
套在几本或一本书外面的壳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制成,或加布面。词语解释:软套套 拼音:ruǎn tào tào
犹圈套。 邹志安 《工作队长张解放》:“你不要给我笑嘻嘻上软套套!”词语解释:谦套 拼音:qiān tào
客套。 郭沫若 《黑猫》五:“彼此谦套了几句,那烟鬼们也就走了。”词语解释:通套 拼音:tōng tào
惯用的格式。《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有人要看,也不过加上几句密圈,写上几句通套批语,赞扬一番,説这次必要高中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任祝文附》:“此通套所用,无甚关係,仍之可也。”词语解释:信套 拼音:xìn tào
信封。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每个字激动得要冲破信套,象写它时候我们的心跳!”词语解释:配套 拼音:pèi tào
把若干相关的事物组合成一整体。参见“ 配套成龙 ”。
词语解释:配套成龙 拼音:pèi tào chéng lóng
把设备或设施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工人歌谣选·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人民日报》1973.1.28:“现在,全大队二十六个山塘水库,已经配套成龙,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词语解释:入套 拼音:rù tào
落入圈套。 谢觉哉 《不惑集·交朋友的道理》:“他们极善于看对象:你是先进的吗,他就表示‘老实’‘积极’,骗取信任;你是落后的吗,他就组织吃喝玩乐,引你‘入套’。”词语解释:过套 拼音:guò tào
作为例行公事而走过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到任之后,一应城池仓库,皆职掌所关,俱宜次第细加查閲。至于库银仓穀,尤属交盘重务,非可潦草过套以自貽累也。”词语解释:全套 拼音:quán tào
(1).全部,全班。《文汇报》1984.8.6:“接着,我们又物色了使馆的全套人马。”
(2).指整个套曲。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全套”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词语解释:鞋套 拼音:xié tào
一种形似鞋靿,覆盖在鞋子或靴子上面的套子,用于防护或保温。 安柯钦夫 《在冬天的牧场上》:“从她翻毛的‘达哈’下面露出油亮的牛皮马靴,外面是翻毛的山羊皮鞋套。”词语解释:滥套
指文章中完全抄袭前人,毫无创新之见词语解释:马套 拼音:mǎ tào
即马褡。 峻青 《海啸》第一章:“刚才我给姓 沉 的往屋里拿马套,觉着沉甸甸的,伸手摸了摸,一大包银洋,少说也有四五百元。”参见“ 马褡 ”。
词语解释:马褡 拼音:mǎ dā
即马褡子。 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三二章:“你要钱,我给你一捆奉票;你要袁大头,我马褡里有。”参见“ 马褡子 ”。词语解释:世套 拼音:shì tào
俗套。《绿野仙踪》第三二回:“今朝日子甚好,我也不着世套,就请公子此刻同贵价起身。”词语解释:格套 拼音:gé tào
程式;固定的模式。 明 陆深 《玉堂漫笔》:“诗贵性情,要从胸次中流出,近时 李献吉 、 何仲默 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 明 高攀龙 《破格用人疏》:“国家之事,束缚于格套,分岐于意见,摇夺于议论,所从来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词林前后辈》:“近日格套愈严,前后辈几同师弟。”词语解释:平三套 拼音:píng sān tào
旧时女子发髻名。词语解释:长篇大套 拼音:cháng piān dà tào
大段的议论、言论或长篇的文章。《红楼梦》第七回:“见 王夫人 正和 薛姨妈 长篇大套的説些家务人情话。” 欧阳予倩 《买卖》:“得了,得了,我不要再听你这些长篇大套似是而非的议论。”亦作“ 长篇大论 ”。《红楼梦》第七九回:“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説的是什么。” 巴金 《秋》三四:“ 还如 不过跟你开玩笑,你就长篇大论地说了一大套。”词语解释:边套 拼音:biān tào
居于边侧拉车的牲口的套子。《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再把那个驴儿解下边套来匀给你们姑爷骑。”词语解释:帽套 拼音:mào tào
加于帽外的衣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至於外廷,如今所戴帽套,谓之曰云字披肩。”词语解释:常套 拼音:cháng tào
常规,俗套。 明 唐顺之 《公移牌》:“海中打贼,只打去船,不打来船,习成常套,貽患地方久矣。” 清 李渔 《凰求凤·姻诧》:“娘子,我和你是会过一次的,比初见不同,大家欢饮一杯,不要落了做亲的常套。”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则亦 南宋 时 檜 党失势后士论之常套也。”词语解释:连环套 拼音:lián huán tào
一个套一个的圆环。 明 汤式 《醉花阴·离思》套曲:“两情浓似漆如胶,行坐处似美玉连环套。”比喻事物紧密相关,一个环节扣住一个环节。 浩然 《苍生》第五二段:“这个连环套的、灾难性的事件,最后同样不可避免地要转移到她 杜淑媛 这个当媳妇和当嫂子的身上。”《华人世界》1989年第1期:“失误套失误,纠偏愈加偏,左倾再左倾,折腾复折腾,就像连环套一样,因果相联。”词语解释:不落俗套 拼音:bù là sú tào
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贺宜 《〈一九五八年儿童文学选〉序言》:“这个作品的结构也比较新颖,不落俗套。”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了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词语解释:上套 拼音:shàng tào
中圈套,上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前两天找出一个人来,与 子森 有点相像的,瞒着 子森 ,去骗他上套。”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切都是她布置好的,单等他来上套儿。”词语解释:上圈套 拼音:shàng quān tào
谓落进别人设置的骗局中。 曹靖华 《风雨六十年》:“我们早看透他这把戏,不上圈套。”词语解释:棉套 拼音:mián tào
絮了棉花的套子,套在盛放茶水、食物、冷饮等的盛器外面,起保温作用。词语解释:俗套 拼音:sú tào
(1).世俗的习惯和礼节。《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元来民间有个俗套,恐怕小儿养不大,常把贱物为名,取其易长的意思,因此每每有‘牛儿’、‘狗儿’之名。”《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余大先生 道:‘ 玉 兄,二十年闻声相思,而今才得一见。我和你只论好弟兄,不必拘这些俗套。’”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七:“ 广聚 还要讲俗套, 老杨 同志道:‘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
(2).陈旧的格调、程式。 茅盾 《锻炼》二四:“你这房子很幽静,摆设呢,也还不落俗套。” 巴金 《文学的激流永远奔腾》:“在艺术上都不甘于蹈袭旧的俗套,而是努力探索。” 韦君宜 《心中的楷模》:“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绝非一般悼文的俗套,正是我心中切实的感受。”词语解释:钥匙夹套 拼音:yào shi jiā tào
一种通常用皮革制成的小夹套,用于携带钥匙(如装入衣袋或手提包内)词语解释:钢笔套 拼音:gāng bǐ tào
(1).自来水笔的帽儿。
(2).自来水笔的套儿。用线结成或布缝制,可以挂在脖子上或衣服的扣子上。词语解释:打笔套 拼音:dǎ bǐ tào
宋 时伪为诉讼人奔走说情而骗取钱财之称。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远嫌》:“凡有诉在官,词理甚亏之人往往辐凑其门,而请託之路开矣。甚者卖厅角、打笔套。甲乞我金若干,当为转达百里,乙有请亦若是……告甲与乙曰:‘已为致委曲矣。’实未尝及齿也。他日令决其事,必有一胜,则如约取金。”词语解释:枕套 拼音:zhěn tào
枕头套。用布帛等做成,套在枕心的外面。词语解释:护套 拼音:hù tào
一种对膝关节起保暖作用的用品。《解放日报》1985.12.25:“健身防寒护套采用弹力尼龙制作,穿着时产生静电作用,能为关节炎患者从小腿到膝关节之上起保暖作用。”词语解释:拉套 拼音:lā tào
方言。在车辕前面或侧面拉车。亦以喻作苦力。 郭光 《仅仅是开始》:“过去我像一头牛,给地主拉套,还以为是给自己干呢!”词语解释:涉套 拼音:shè tào
属于俗套。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 献吉 文如谱传, 于肃愍 、 康长公 碑,封事数章佳耳,其他多涉套。”词语解释:浮套 拼音:fú tào
犹客套。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芸 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半多勉励词,餘皆浮套语,心殊怏怏。”词语解释:法套 拼音:fǎ tào
犹办法。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男的都躲起来了,教你们女人出头,这是挡债的老法套。”词语解释:帮套 拼音:bāng tào
(1).在车辕外面的拉车的套。如:加上一头牲口拉帮套。
(2).指在车辕外面拉车的牲口。如:一匹马拉不动,再加上个帮套。词语解释:封套 拼音:fēng tào
旧指盛文件、书信或钱物的封筒,今多指装文件、书刊等用的套子。《歧路灯》第十六回:“到了次日, 盛 宅早送来一个拜匣,封套上边写了分金二两。”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词语解释:客套 拼音:kè tào
(1).表示客气的套语;客气话。《花月痕》第十四回:“ 痴珠 向 荷生 道:‘我们神交已久,见面不作客套了。’ 荷生 笑道:‘説套话便不是我们真面目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 道静 作为他的同乡,拿着组织的介绍信,在北大灰楼二楼 侯瑞 的小单间房内和他见了面。见了面没有任何客套,他们关好屋门立即开始了简短的谈话。”
(2).说客气话。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你以为同他们客套几句,说两声好听话恭维他们几句,他们就会当你是好人,掉转头向着你,帮着你。” 浩然 《机灵鬼》:“那中年干部也变得挺高兴,又跟老人家客套几句,就离去了。”
(3).犹言见外、疏远。《红楼梦》第一○五回:“ 甄夫人 道:‘太太这话又客套了。如今我们家还有什么?只怕人家嫌我们穷罢咧。’”词语解释:故套 拼音:gù tào
陈规;俗套。 明 张居正 《与蓟辽总督谭二华书》:“今但以训练之实,责之 戚帅 ,如有不效,巡关御史得论劾之,固不必袭此故套虚文为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这是而今诗社里的故套。小弟看来,觉得雅得这样俗,还是清谈为妙。”词语解释:成龙配套 拼音:chéng lóng pèi tào
相关的事物、措施等配置在一起,形成完备的体系词语解释:手套 拼音:shǒu tào
套在手上御寒或保护手的物品。用棉纱、毛线、皮革等制成。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穿一身大礼服,持着礼帽、白手套……得意洋洋地走进来。”词语解释:拉齐套 拼音:lā qí tào
几匹马齐头拉车。比喻平均分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今年分果实,不比往年,今年果实多,手放宽些,也不当啥,先填平,再拉齐套,有反对的没有?”词语解释:拳套 拼音:quán tào
拳术的套路。例如:这种拳套特别刚猛凌利。词语解释:循套 拼音:xún tào
依照旧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法官不肯尽心详核,主笔者又循套塞责,殊非肃国法、重民命之义。”词语解释:整本大套 拼音:zhěng běn dà tào
谓有计划、有条理、全面。 老舍 《赵子曰》第十七:“如今叫我整本大套的去和女怪交际,你想想, 端翁 ,我 老赵 受得了受不了?!”词语解释:昭君套 拼音:zhāo jūn tào
古代妇人的头上饰物。用条状貂皮围于髻下额上,如帽套。相传为 昭君 出塞时所戴,故称。《红楼梦》第六回:“那 凤姐 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红楼梦》第四九回:“﹝ 史湘云 ﹞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氊昭君套。”词语解释:河套 拼音:hé tào
(1).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曾于 开福寺 前开一河套,为泊舟所,工未就而罢。” 张志民 《死不着·搬家》:“分给我三间大北房,河套里五亩黑土地。”
(2).指 内蒙古自治区 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 境内 驾兰山 以东、 狼山 和 大青山 以南 黄河 流经地区。因 黄河 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以 乌拉山 为界,东为 前套 ,西为 后套 。又旧以 黄河 以南、 长城 以北的地区称 前套 ,和 黄河 北岸的 后套 相对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逆流绕 积石 而北至 河套 ,入 龙门 。” 臧克家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富庶的 河套 ,是 黄河 所给的一点甜头。”词语解释:局套 拼音:jú tào
陈规,俗套。 明 高攀龙 《答祁长洲书》:“直是真性流行,非从局套点缀,始无负大丈夫出世一番耳。”《红楼梦》第七五回:“两个孌童都是演就的局套,忙都跪下奉酒。”词语解释:水套 拼音:shuǐ tào
指低洼、多水地区。《清史稿·循吏传三·刘煦》:“ 开 濮 之间,积水多沮洳,土人谓之水套……追贼於冰天泥淖之中,三战皆捷,水套底定。” 凌力 《星星草》第五章三:“知道不?他们现在全进了水套,头领是 郭秉钧 。”词语解释:有一套 拼音:yǒu yī tào
谓做事有办法或手段。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顶热闹的大游行!学校里由我领队!不是吹,大嫂,我老二总算有一套!你多咱看见过庶务作领队的?”词语解释:散套 拼音:sàn tào
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参见“ 散曲 ”。
词语解释:散曲 拼音:sǎn qǔ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 元 明 两代。和诗词一样,可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有时也专指小令。词语解释:旧套 拼音:jiù tào
老方法;老样子。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如有因循怠玩,沿习旧套,以致僨事的,都拿来治以重罪,决不轻宥。” 郭沫若 《恢复·黄河与扬子江对话(第二)》:“北方的事情差不多一切都还是旧套,就是杀人的手腕也没有南方的新鲜。”词语解释:一套 拼音:yī tào
(1) 固定的方式
他干事有他的一套
(2) 固定的内容
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