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妆台 拼音:zhuāng tái
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旧家门逕满青苔,不是 辽阳 千载,羞宝镜,对粧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唐 马登封 为皇后製粧臺,进退开合,皆不须人,巾櫛香粉,次第迭进,见者以为鬼工,诚絶代之技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银汉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飣粧臺。”
(1).梳妆台。 唐 卢照邻 《梅花落》诗:“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臺。”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幻蓉》:“捧巨枣两枚,置於牀前妆臺上。” 许地山 《空山灵雨·香》:“她说着,便抽出妆台的抽屉,取了一条沉香线,燃着。”
(2).指女子的住处。 唐 韩溉 《鹊》诗:“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俺因此上弄鶯簧赴 柳 衙。若问俺妆臺何处也,不远哩,刚则在 宋玉 东邻第几家。”
(3).借指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使小生目视东墻,恨不得腋翅於妆臺左右。”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为觅妆臺,即忙前去,休教迟捱。”词语解释:妆点 拼音:zhuāng diǎn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词语解释:妆楼 拼音:zhuāng lóu
旧称妇女居住的楼房。 唐 沉佺期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粧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唐 白居易 《春词》:“低花树映小粧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清 张宸 《送张翼西驸马还京》诗:“粧楼翠幙春无数,憔悴人间 孙子荆 。”
指妇女的居室。 唐 沉佺期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宋 柳永 《少年游》词:“日高花榭懒梳头,无语倚妆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妆楼晓看荷香十里,猊炉烟烬。”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场:“[ 侯朝宗 ]:小生有意拜访 香君 妆楼,不知能否如愿?”词语解释:妆镜 拼音:zhuāng jìng
亦作“糚镜”。 化妆用的镜子。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歌屏朝掩翠,糚镜晚窥红。”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粧镜也。” 南唐 李璟 《应天长》词:“一钩初月临粧镜,蝉鬢凤釵慵不整。”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词语解释:妆束 拼音:zhuāng shù
(1).打扮,装饰。 明 唐寅 《题桑》诗:“桑出罗兮柘出綾,綾罗粧束出娉婷。”《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金银首饰,粧束身子。”《西游补》第十三回:“ 小月王 大喜,一面令人传旨,叫 踏空儿 不必凿天;一面叫女子弟粧束搬戏。”
(2).犹服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当时优家者流,粧束因可概见,而后世所为副净等色,有自来矣。 唐 制如《霓裳》等舞,度数至多,而名号粧束,不可深考。”
(1).打扮的式样。 宋 蒋捷 《贺新郎》词:“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綃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 元 张翥 《露华·玉簪》词:“几度借取搔头,别试 汉 宫妆束。”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不过,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的妆束,我们就知道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2).打扮。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小娘子,你怎么这般妆束?”词语解释:妆新 拼音:zhuāng xīn
新婚时所用的衣服、被褥、枕头等物。词语解释:妆梳 拼音:zhuāng shū
(1).梳妆打扮。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他粧梳的异样儿新,眉分八字真,口吐樱桃,眼转秋波,鬢挽乌云。” 元 卢挚 《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饮赋此五章》曲:“虽不至撏绵扯絮,是谁教剪玉跳珠?是谁把溪山粉粧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鼠狼》:“禁之不令粧梳,即欲自縊投井。”
(2).梳妆打扮的款式。 唐 白居易 《时世粧》诗:“ 元和 粧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更几箇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粧梳。”
梳妆打扮。 唐 王昌龄 《殿前曲》诗之一:“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容华本南国,妆梳学 西京 。”词语解释:妆阁 拼音:zhuāng gé
亦作“ 妆閤 ”。指妇女的居室。 唐 王维 《班婕妤》诗之三:“怪来妆閤闭,朝下不相迎。”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诗:“起开妆閤笑窥奩,月里分明见娥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此时余始惊审此楼为彼妹妆阁。”词语解释:妆样 拼音:zhuāng yàng
打扮的样式;打扮。 宋 张先 《定西番》词:“齐学 汉 宫妆样,竞嬋娟。” 宋 张先 《庆春泽·与善歌者》词:“艷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词语解释:妆饰 拼音:zhuāng shì
亦作“糚饰”。
(1).修饰,打扮。《北史·拓拔顺传》:“ 灵太后 颇事糚饰,数出游幸。”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巾櫛粧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三分人材,七分粧饰。” 清 孙枝蔚 《沉姬染疾忧且怜之而形于篇》:“今春稍粧饰,亦觉可君意。”
(2).打扮的样式。 唐 谷神子 《博异记·敬元颖》:“忽见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状少丽,依时样粧饰,以目 仲躬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词名多取诗句》:“ 女蛮国 者,盖以粧饰类妇人,故名 女蛮 。”
(1).打扮。 唐 白行简 《三梦记》:“吏促 张 妆饰,诸女迭助之理泽傅粉。”《红楼梦》第七四回:“素日 晴雯 不敢出头,因连日不自在,并没有十分妆饰,自为无碍。”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2).指装饰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媪斥去妆饰,使与婢辈伍。”
(3).打扮的式样。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笤帚》:“见一美女,瘦腰长裙,行步捷便,丰姿绰约而妆饰古朴。”词语解释:妆光 拼音:zhuāng guāng
谓盛装的容貌。 宋 张先 《好事近·和毅夫人内翰梅花》词之二:“双歌声断宝杯空,妆光艳瑶席。” 宋 张先 《河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词:“片段落霞明水底,风纹时动妆光。”词语解释:妆就 拼音:zhuāng jiù
妆扮,妆扮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待望本阵里逃生,见一骑马悄如飞到。捻一柄丈二长鎗,骋麄豪,粧就十分恶。”词语解释:妆奁 拼音:zhuāng lián
(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北周 庾信 《镜赋》:“暂设粧奩,还抽镜屉。”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幃幙帘榻,焕然夺目;粧奩衾枕,亦皆侈丽。”
(2).嫁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布 ﹞连夜具办粧奩,收拾宝马香车,令 宋宪 、 魏续 一同 韩胤 送女前去。”《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家是孤儿寡妇,没甚大粧奩嫁送,不过随常粗布衣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嫁娶礼仪》:“既定婚期,前一日,女家赠粧奩嫁貲视其家之贫富,新壻乘骑往谢。”
亦作“ 妆匳 ”。
(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北周 庾信 《镜赋》:“暂设妆奩,还抽镜屉。” 唐 刘禹锡 《泰娘歌》:“妆奩虫网厚如茧,博山鑪侧倾寒灰。” 宋 徐照 《清平乐》词:“贪教玉笼鸚鵡,杨花飞满妆奩。”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寳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匳衣服在此。”《红楼梦》第四二回:“﹝ 黛玉 ﹞忙开了 李紈 的妆奩,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
(2).指嫁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布 ﹞连夜具办妆奩,收拾寳马香车,令 宋宪 魏续 一同 韩胤 送女前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何香凝 《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我为了玉成他出国求学的志愿,变卖了我娘家给我陪嫁的所有妆奁饰物。”词语解释:妆泪 拼音:zhuāng lèi
指女子的粉泪。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词语解释:妆匣 拼音:zhuāng xiá
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妆匣悽餘粉,薰炉灭旧烟。”词语解释:妆严 拼音:zhuāng yán
妆束;打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及至黄昏,内白:‘女郎粧严已毕。’”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我与你曲弯弯画翠眉,宽绰绰穿絳衣,明晃晃凤冠霞帔,粧严的你这样何为。”词语解释:妆具 拼音:zhuāng jù
梳妆用具。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岁餘,乏食,鬻粧具以自给。”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李德裕 在 浙 西,詔造银盝子粧具二十事,织綾二千匹, 德裕 上疏极论,亦为罢之。”词语解释:妆閤
见“ 妆阁 ”。
词语解释:妆阁 拼音:zhuāng gé
亦作“ 妆閤 ”。指妇女的居室。 唐 王维 《班婕妤》诗之三:“怪来妆閤闭,朝下不相迎。”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诗:“起开妆閤笑窥奩,月里分明见娥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此时余始惊审此楼为彼妹妆阁。”词语解释:妆治 拼音:zhuāng zhì
修饰整治。 宋 徐铉 《奉和御制茱萸》:“柔条细叶妆治好,紫蒂红芳点缀匀。”词语解释:妆銮 拼音:zhuāng luán
彩饰梁栋、斗栱、素象、什物之类,谓之粧銮。词语解释:妆晃 拼音:zhuāng huàng
装饰门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交秋早凉,虽不见及时,幸喜天色却晴,有妆晃子弟要买把 苏 做的扇子袖中笼着摇摆。” 王古鲁 注:“一作‘装幌’,北人讽刺专饰外观的,叫做‘粧幌子’。此处指称喜欢装门面的子弟。”词语解释:妆合 拼音:zhuāng hé
见"妆阁"。词语解释:妆殿 拼音:zhuāng diàn
指妃嫔居处。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九:“更筑歌臺起妆殿,明朝先进画图来。” 宋 王谠 《唐语林·贤媛》:“ 上都 崇胜寺 ,有 徐贤妃 妆殿。”词语解释:妆裹 拼音:zhuāng guǒ
(1).装裹,装殓。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要领旧席铺停柩,无一片;要领好衣服粧裹,无一件。”
(2).装饰;打扮。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林艾轩 云:‘ 苏 诗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出去; 黄 诗如女子见人,先有许多粧裹作相。此 苏 黄 两公之优劣也。’”词语解释:妆呆妆婪 拼音:zhuāng dāi zhuāng lán
犹言粧呆粧傻。 元 王元鼎 《河西后庭花》套曲:“走将来笑吟吟,粧呆粧婪。”词语解释:妆哈 拼音:zhuāng hā
捧场;喝采。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构栏》套曲:“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粧哈。”词语解释:妆喝 拼音:zhuāng hē
捧场;喝采。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快疾忙去梳裹,不争我又做场,又索央众父老每粧喝。”词语解释:妆呆 拼音:zhuāng dāi
装傻,装糊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商嫖》:“鳩计拙,胡芦提且教妆呆。”词语解释:妆域 拼音:zhuāng yù
宫廷游戏的器具,如今陀罗之类。 清 杭世骏 《橙花馆集·〈妆域联句〉序》:“妆域者,形圜如璧,径四寸,以象牙为之。面平,鏤以树、石、人物,丹碧粲然。背微隆起,作坐龙蟠屈状,旁刻妆域二小字,楷法精谨。当背中央凸处,置銕鍼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鍼卓立轮转如飞。復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踰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武林旧事》所载千千、《日下旧闻》之放空鐘之类。”词语解释:妆大 拼音:zhuāng dà
摆架子。《儒林外史》第三回:“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粧大?”词语解释:妆啉妆呆 拼音:zhuāng lín zhuāng dāi
元 刘庭信 《折桂令·忆别》曲:“想那厮胡作胡行,粧啉粧呆。”词语解释:妆局 拼音:zhuāng jú
设好骗人的圈套。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咳,我几曾妆局骗你,是你把衣裳与他。”词语解释:妆儇 拼音:zhuāng xuān
装样子。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当初倚大呵粧儇主婚,怎知我嫉妬呵特故里破亲。”词语解释:妆么 拼音:zhuāng me
见“ 粧幺 ”。
词语解释:妆幺 拼音:zhuāng yāo
亦作“ 粧么 ”。 装腔作势;摆架子。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四折:“则道我沉醉 黄公 旧酒罏,怎知我也有粧幺处。”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粧么大户。”词语解释:妆助 拼音:zhuāng zhù
做成。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这风呵恰便似走石吹沙拔了树木,这雨呵他似箭簳悬麻粧助我十分苦。”词语解释:妆乔 拼音:zhuāng qiáo
装腔;做作。《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吕宝 得了银子,向客人道:‘家嫂有些粧乔,好好里请他出门,定然不肯。’”《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我又并没曾将猪毛绳捆住了你,你为甚么这们粧乔布跳的?”词语解释:妆孤 拼音:zhuāng gū
大老。指嫖客。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二哥,你也知道我粧孤爱女,你肯与我做个落花的媒人。”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你待要摶香弄粉,粧孤学俊……便准备着那一年春尽一年春。”词语解释:妆扮 拼音:zhuāng bàn
梳妆打扮。《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 颜俊 虽则丑陋,最好粧扮,穿红着緑,低声强笑,自以为美。”
(1).打扮。《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准许你这么花红柳緑的妆扮?”《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咱们这可到厢房里歇歇儿去罢,回来吃点东西,妆扮起来,也就是时候儿了。” 茅盾 《烟云集·拟〈浪花〉》:“ 吴夫人 早起床半个钟头,已经妆扮好了要出去‘应酬’。”
(2).打扮的样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只见一人高冠敞袖,似是道家妆扮。”词语解释:妆溷 拼音:zhuāng hùn
装呆卖傻。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权粧溷,俺可也识破天真,此外都无论。”词语解释:妆混 拼音:zhuāng hùn
1.装呆卖傻。词语解释:妆幺 拼音:zhuāng yāo
亦作“ 粧么 ”。 装腔作势;摆架子。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四折:“则道我沉醉 黄公 旧酒罏,怎知我也有粧幺处。”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粧么大户。”词语解释:妆掠 拼音:zhuāng lüè
犹妆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田氏 遽起对鉴理髮,且盼且语,草草妆掠,以与客对。”《花月痕》第四四回:“ 秋痕 的病略好, 牛氏 想逼他见客,无奈地方生疏,无论 秋痕 不肯答应,就令妆掠起来,也是枉然。”参见“ 妆梳 ”。
词语解释:妆梳 拼音:zhuāng shū
(1).梳妆打扮。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他粧梳的异样儿新,眉分八字真,口吐樱桃,眼转秋波,鬢挽乌云。” 元 卢挚 《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饮赋此五章》曲:“虽不至撏绵扯絮,是谁教剪玉跳珠?是谁把溪山粉粧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鼠狼》:“禁之不令粧梳,即欲自縊投井。”
(2).梳妆打扮的款式。 唐 白居易 《时世粧》诗:“ 元和 粧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更几箇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粧梳。”
梳妆打扮。 唐 王昌龄 《殿前曲》诗之一:“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容华本南国,妆梳学 西京 。”词语解释:妆旦色 拼音:zhuāng dàn sè
指戏剧中的旦角。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撇摽手到处称人物,粧旦色取去为媳妇。”词语解释:妆模作样 拼音:zhuāng mó zuò yàng
装腔作势,故作姿态。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百般粧模作样,訕笑寒酸魍魎。” 清 洪昇 《长生殿·倖恩》:“奈朝来背地,有人在那里,人在那里,粧模作样,言言语语,讥讥讽讽。”
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你们两个起先那样爱他,如今走到面前,又这等妆模作样。”参见“ 装模作样 ”。词语解释:妆次 拼音:zhuāng cì
旧时书信中对女子的敬辞,犹对男子称阁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珙 百拜奉书芳卿可人粧次。”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敕封夫人为 讨金娘娘 之职,伏惟粧次鉴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 琳娘 夫人粧次。”
旧时信函中对妇女的敬称。犹对男子之称足下,阁下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奉啟芳卿可人妆次。”词语解释:妆诬 拼音:zhuāng wū
诬陷;陷害。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他立下十大功,合请受万钟禄,恁将他百样粧诬。”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三折:“这公事凭谁做主,都是他二嫂粧诬。”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看他脚底板上刺着两行硃砂字道:‘ 贺驴儿 寧反南朝,不背北番’,这难道是我粧诬他的。”词语解释:妆聋作哑 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不闻不问,假装糊涂。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则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从头认,都不差,可怎生粧聋作哑。”词语解释:妆虾 拼音:zhuāng xiā
陪笑脸;捧场。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一日三衙,唱道成时节準备着小意儿粧鰕,不成时怎肯呆心儿跳塔。”词语解释:妆谎子 拼音:zhuāng huǎng zǐ
(1).说谎;弄虚作假。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我为甚先吐了这招承的口词,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絶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粧甚的谎子。”
(2).出丑。《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问甚么!説起来粧你娘的谎子。”参见“ 装幌子 ”。
词语解释:装幌子 拼音:zhuāng huǎng zi
(1).亦称“ 装潢子 ”、“ 装样子 ”。比喻张扬,招摇。幌子,旧时酒家挂在门前用以招徕顾客的招牌。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能改斋漫録》云:‘俗以罗列于前者,谓之装潢子。’乃云装幌子耳。幌子者,市肆之慓,取喻张扬之意。” 清 李鉴堂 《俗语考原·装幌子》:“北人以事物专饰外观谓之装幌子。亦曰装样子。”亦省称“ 装幌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苏州 新兴百柱帽,少年浮浪的无不戴着装幌。”
(2).谓出丑。《水浒传》第二四回:“哥哥不要问,説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已是出丑,平白又领了来家做甚么?没的玷辱了家门,与死的装幌子。”《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也好,一则两遍装幌子,二则坏了些钱物。却是又嫁甚么人是得?”词语解释:妆聋做哑 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却早禁住 隋何 ,迸住 陆贾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明 李日华 《南西厢·乘夜踰垣》:“你看那 张生 不识羞的涎脸,叉定着手儿妆聋做哑。”参见“ 装聋作哑 ”。词语解释:妆盒 拼音:zhuāng hé
(1).妇女放置梳妆用品的镜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则将这简帖儿放在粧盒儿上,看他见了説甚么。”
(2).盛放物品的盒子。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自家 陈琳 的便是,万岁爷赐我黄封粧盒,到后花园採办时新果品,去与 南清宫 八大王上寿。”
盛梳妆品的盒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只将这简帖儿放在妆盒儿上,看他见了説甚么。”《红楼梦》第七四回:“﹝ 探春 ﹞説着,便命丫鬟们把箱一齐打开,将镜奩、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 凤姐 去抄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