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共22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夫妇寡妇节妇懒妇拙妇贩妇室妇怨妇
新妇大妇匹妇贤妇秋胡妇贞妇马郎妇纳妇
少妇蚕妇迎妇烈妇征妇爨妇樵妇男妇
小妇嫠妇孀妇馌妇哲妇冢妇杞妇索妇
思妇织妇君妇诸妇闺妇桑妇众妇莱妇
幼妇妾妇孝妇妒妇农妇倡妇荡妇离妇
老妇田妇贫妇冯妇里妇野妇好妇媳妇
家妇子妇巧妇主妇石妇洁妇箕帚妇不妇
中妇儿妇村妇去妇山妇三妇戍妇笱妇
鸠妇健妇命妇弃妇悍妇田家妇秋妇来妇

词语解释:夫妇  拼音:fū fù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諫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陈白露 (按电铃)你们夫妇两人感情真好,这一会儿都离不开。”
(2).犹言匹夫匹妇,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独言‘夫妇’,盖谓举国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谐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国发号出令,而夫妇尽归亲於上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唐 刘驾 《唐乐府》序:“获见明天子以德归 河 湟 地,臣得与天下夫妇復为太平人。”
词语解释:新妇  拼音:xīn fù
(1).称新娘子。《战国策·卫策》:“ 卫 人迎新妇。”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涣》:“娶於 姜吕 ,驾迎新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上》:“今俗以新娶男称新郎,女称新妇。”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白首完婚》:“迟暮之年,行将就木,岂有五六十老女子,作新妇妆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做新妇的时代,是 中国 妇女一生一世的紧要关头。”
(2).称弟妻。《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晋 郭璞 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恭公 弟妇, 王冀公 孙女, 曾 出也。岁旦,拜 恭公 , 恭公 迎谓:‘六新妇, 曾 三除从官,喜否?’”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其呼夫兄为伯,呼弟妇为新妇,呼外祖母为外婆,皆与今俗称相同。”
(3).称儿媳。《后汉书·列女传·周郁妻》:“ 郁 骄淫轻躁,多行无礼。 郁 父 伟 谓 阿 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清 黄生 《义府·新妇》:“ 汉 以还,呼子妇为新妇。”
(4).尊者称卑者之妻。 宋 王得臣 《麈史·辨误》:“按今之尊者,斥卑者之妇曰新妇。”
(5).卑者对尊者称自己的妻;在人前谦称自己的妻。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虬髯 曰:‘计 李郎 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 李郎 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謁,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6).已婚妇女对公婆、丈夫及夫家长辈、平辈亲属谦卑的自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王衍 妻谓 平子 ( 衍 弟 王澄 )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敬业文》:“新妇谨荐少牢於 徐府君 之灵。”《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 晋 室皇太后新妇 李氏 妾言:‘ 张彦泽 、 傅住儿 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
(7).泛指妇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楼上新妇,岂虚也哉!” 王利器 校注:“ 汉 魏 六朝人通称妇为新妇,故上文言妇,此又言新妇也。”
词语解释:少妇  拼音:shào fù
亦作“ 少媍 ”。 年轻的已婚女子。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姤》:“大人不顾,少媍不取,弃捐於道。” 唐 王昌龄 《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元 周暕 《春日田园杂兴》诗:“少妇每忧蚕利薄,老夫惟喜秫苗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一少妇卧炕头哺儿。” 王西彦 《风雪》一:“坐在右边最前面的是一位年纪大约三十多岁的少妇。”
词语解释:小妇  拼音:xiǎo fù
(1).妾;小老婆。《汉书·元后传》:“ 凤 ( 王凤 )知其小妇弟 张美人 尝已适人,於礼不宜配御至尊,託以宜子,内之后宫。” 颜师古 注:“小妇,妾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杨希仲》:“主人小妇,少而荡。”《红楼梦》第九回:“小妇养的,动了兵器了。”
(2).妯娌中行次最幼者,小儿子的妻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长安有狭斜行》:“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 洛阳 。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綺紵,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 宋 陈造 《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清 方文 《述哀》诗:“大妇中风死,外家搆成隙。小妇横被戕,胎堕復脑坼。”
(3).年轻妇女。 唐 杜甫 《草阁》诗:“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唐 刘长卿 《疲兵篇》诗:“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清 郑燮 《姑恶》诗:“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
(4).妇人自称。《西游记》第二三回:“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满服。”参见“ 小妇人 ”。
词语解释:小妇人  拼音:xiǎo fù rén
旧时妇人见地位高的人时的自称。多见于戏曲小说。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孤云]:‘你招也不招?’[正旦云]:‘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纔走得到半路,却见昨夜借宿的邻家赶来,捉住小妇人回来,却不知丈夫杀死的根由。”《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老爷请坐,小妇人是个乡间女子,不会京城的规矩,行个怯礼儿罢。”
词语解释:思妇  拼音:sī fù
(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 紫姑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词语解释:幼妇  拼音:yòu fù
少女。借指“妙”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 幼妇碑 ”。
词语解释:幼妇碑  拼音:yòu fù bēi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词语解释:老妇  拼音:lǎo fù
(1).年老的妇女。《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国语·越语上》:“﹝ 句践 ﹞命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唐 杜甫 《石壕吏》诗:“老翁踰墻走,老妇出门看。”
(2).老年妇女的自称。《战国策·赵策三》:“太后明谓左右:‘有復言令 长安君 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3).古代公侯夫人自称于天子。《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於天子曰老妇。”
词语解释:家妇  拼音:jiā fù
指妻子。《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史记·循吏列传》:“ 太史公 曰:‘ 公仪子 见好布而家妇逐。’”
词语解释:中妇  拼音:zhōng fù
(1).指后妃。《大戴礼记·千乘》:“是以母弟官子咸有臣志,莫敢援於外大夫,中妇私謁不行,此所以使五官治执事政也。” 孔广森 补注:“《毛诗序》曰:后妃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2).次子之妻。《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綺紵,中妇织流黄。” 明 唐顺之 《弟妇王氏墓志铭》:“弟妇姓 王 氏……余父 永州 守 有怀 翁之中妇,余弟郡学生 正之 之妻也。” 清 季麒光 《田妇行》:“大妇前行中妇随,少妇红颜能荷耜。”
(3).指妻子。 唐 卢照邻 《横吹曲辞》:“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 唐 李贺 《恼公》诗:“月明中妇觉,应笑画堂空。” 叶葱奇 注:“中妇,指其妻。”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中妇岂不姝?座客岂不都?”
词语解释:鸠妇  拼音:jiū fù
指雌鸠。 宋 欧阳修 《鸣鸠》诗:“天将阴,鸣鳩逐妇鸣中林,鳩妇怒啼无好音。” 宋 陆游 《数日暄妍颇有春意予闲居无日不出游戏作》诗:“村路雨晴鳩妇喜,射场草緑雉媒娇。” 清 曹寅 《洞仙歌·三屯道上题龙女庙》词:“绕平林,只有千尺游丝,縈晚絮,鳩妇阴阴呼雨。”
词语解释:寡妇  拼音:guǎ fù
(1).没有丈夫的妇人。后多指死了丈夫的妇人。《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汉书·货殖传》:“ 巴 寡妇 清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大嫂道:‘奴家也舍不得姆姆。但非亲非故,白占寡妇田房,被人议论。’”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她万想不到一个象欢龙似的孩子会忽然死去,而把年轻轻的女人剩下作寡妇。”
(2).指独居守候丈夫或与丈夫离异的妇人。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 独妇山 者, 勾践 将伐 吴 ,徙寡妇致 独山 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你既与了我休书,我和你便是各别世人。你知道么,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你若再上我门来,我挝了你这廝脸。”
词语解释:大妇  拼音:dà fù
(1).长子之妻。《玉台新咏·古乐府〈相逢狭路间〉》:“大妇织綺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作,挟瑟上高堂。” 宋 陈造 《田家谣》:“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虎穷》:“难道大儿子的媳妇算不得大妇么?”
(2).旧称正妻为大妇,妾为小妇。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世有 紫姑神 ,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所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虎穷》:“夫人就是大妇,大妇就是夫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 爱姑 ﹞终復归 竇 ,而大妇甚妒,虐遇之。”
词语解释:蚕妇  拼音:cán fù
(1).养蚕的妇女。《北史·苏绰传》:“然后可使农夫不失其业,蚕妇得就其功。” 唐 王棨 《江南春赋》:“谁见其晓色东皋,处处农人之苦;夕阳南陌,家家蚕妇之愁。” 宋 陆游 《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二:“耕佣蚕妇共欣然,得见先生定有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回:“却原来是个蚕妇养的蚕虫儿。”
(2).蚕的别称。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
词语解释:嫠妇  拼音:lí fù
寡妇。《左传·昭公十九年》:“初, 莒 有妇人, 莒子 杀其夫,己为嫠妇。”《新唐书·南诏传》:“女、嫠妇与人乱,不禁,婚夕私相送。” 宋 苏轼 《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有嫠妇年未二十,惟一子,甫三四岁。家徒四壁,又鲜族属,乃议嫁。” 许杰 《邻居》三:“倚在门扇上凝思,正像一个思春的嫠妇。”
词语解释:织妇  拼音:zhī fù
(1).指从事纺织劳动的妇女。《后汉书·庞参传》:“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 庞参 ,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羣邪之閒,自处中伤之地。’”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农夫织妇,携持幼弱,餉於其后。” 宋 戴复古 《织妇叹》:“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指织女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西北有织妇,綺縞何繽纷。” 黄节 注:“西北织妇,盖喻织女星也……是西北者,织女所在之方也。”
词语解释:妾妇  拼音:qiè fù
(1).小妻,侧室。《左传·襄公十二年》:“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乀。”《野叟曝言》第一○九回:“寡人不负前言,把这 云氏 赏你为妾。 云氏 自此以后当改邪皈正,尽那妾妇之道,不可再生别念了。”
(2).泛指妇女。《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宋 文天祥 《虎头山》诗:“妾妇生何益,男儿死未休。”《天雨花》第十一回:“大丈夫作事当光明正大,休只在屏后遮遮掩掩,做那妾妇的模样。”
(3).特指奴婢。《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搬挑口舌媒婆嘴,鞠耸腰臋妾妇身。”
词语解释:田妇  拼音:tián fù
农妇。 唐 杜甫 《秋雨叹》诗之二:“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有罪罪灭,无福福至,生人唯罪福耳,虽田妇稚子,知所趋避。” 清 赵翼 《横塘曲》:“红妆伴客酒杯前,此景也羞田妇见。”
词语解释:子妇  拼音:zǐ fù
(1).儿子与儿媳妇。《礼记·内则》:“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孔颖达 疏:“子孝於父母,妇敬於舅姑。”
(2).指儿媳妇。《后汉书·何进传》:“ 张让 子妇,太后之妹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诡黄》:“巨商某,有子妇艷絶,见者咸拟为神仙中人。”
词语解释:儿妇  拼音:ér fù
儿媳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 唐 薛逢 《元日田家》诗:“蛮榼出门儿妇去,鸟飞迎路女郎来。”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这还只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去。”
词语解释:健妇  拼音:jiàn fù
健壮精干的妇女。《玉台新咏·陇西行》:“健妇持门户,胜一大丈夫。” 唐 杜甫 《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犂,禾生陇亩无东西。”
词语解释:节妇  拼音:jié fù
(1).指有节操的妇女。 晋 傅玄 《秋胡行》之一:“奈何 秋胡 ,中道怀邪。美此节妇,高行巍峨。”
(2).旧指夫死守贞不再嫁的妇女。《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如今再説一个义虎知恩报恩,成就了人间义夫节妇,为千古佳话。”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
词语解释:匹妇  拼音:pǐ fù
(1).古代指平民妇女。 汉 班彪 《王命论》:“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於无穷,垂册书於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宋书·范泰传》:“ 谢晦 妇女,犹在尚方,始贵后贱,物情之所甚苦,匹妇一至,亦能有所感激。” 明 袁宏道 《程母义行述》:“归见斯文而死,此与匹妇被垢而雉经者何异?”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邦有叛臣,匹妇羞之。”
(2).一个妇女。《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汉书·杜钦传》:“爱宠偏於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如此,则匹妇之説,不可胜也。” 颜师古 注:“匹妇,一妇人也。”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匪直为匹妇,实乃扶頽纲。”
词语解释:迎妇  拼音:yíng fù
迎娶新妇,娶亲。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昔县人 陈明 ,与 梅氏 为婚,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 唐 韩愈 《送陆畅归江南》诗:“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羣。”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西·吉安婚俗奇谈》:“为父母者,一见儿子仅逾成童,虽境遇窘苦,亦必筹谋借贷,亟亟为之迎妇。”
词语解释:孀妇  拼音:shuāng fù
(1).寡妇。《淮南子·修务训》“以养孤孀” 汉 高诱 注:“ 雒 家谓寡妇曰孀妇。” 唐 元稹 《莺莺传》:“适有 崔氏 孀妇,将归 长安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孀妇病愈,将诣门谢其父母。” 曹禺 《日出·登场人物》:“ 顾八奶奶 --一个有钱的孀妇,四十四岁。”
(2).指独居的已婚妇女。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夜分就孤枕,梦想暂言归。孀妇当户嘆,搔丝復鸣机。”
词语解释:君妇  拼音:jūn fù
(1).君主之正妻。《诗·小雅·楚茨》:“君妇莫莫,为豆孔庶。” 郑玄 笺:“君妇,谓后也。凡适妻称君妇,事舅姑之称也。”
(2).犹言您的妻子。君,妻对夫的尊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词语解释:孝妇  拼音:xiào fù
(1).尽孝道的媳妇。《汉书·于定国传》:“ 东海 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明史·列女传二·倪氏》:“姑鼻患疽垂毙,躬为吮治,不愈,乃夜焚香告天,割左臂肉以进,姑啖之愈。远近称孝妇。”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孝妇含寃,尚阻三年之雨;忠臣被谤,犹飞六月之霜。”
(2).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词语解释:贫妇  拼音:pín fù
贫穷的妇人。《晋书·夏侯湛传》:“吝江河之流,不以濯舟船之畔;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明 吴宽 《重建延绿亭记》:“而弱夫贫妇,又岂无不胜其沮洳而相对以怨咨者乎?” 清 唐甄 《景州兴福寺立秋》诗:“独有空闺贫妇嘆,倚栏日望远人还。”
词语解释:巧妇  拼音:qiǎo fù
(1).聪明能干的妇女。《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捉搦歌一》:“粟穀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 唐 白居易 《见小侄龟儿咏灯诗》:“巧妇才人常薄命,莫教男女苦多能。”
(2).指偷巧的妇人。 明 刘基 《拟连珠》诗之九:“是故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为家室。”
(3).鹪鹩。 唐 白居易 《履道池上作》诗:“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宋 梅尧臣 《江南杂感》诗:“树头巧妇栖,树下秋虫织。”
词语解释:村妇  拼音:cūn fù
(1).乡村妇女。 唐 白居易 《寄内》诗:“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擣衣。” 元 吴西逸 《殿前欢》曲:“山鬼放揶揄笑,村妇唱糊涂调。”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人家都称她 无常嫂 。”
(2).粗野的妇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员外 与妈妈听得,大怒道:‘当初只説娶过良善人家女子,谁想娶这个没规矩、没家法、长舌顽皮村妇!’”
词语解释:命妇  拼音:mìng fù
封建时代受封号的妇人。在宫廷中则妃嫔等称为内命妇,在宫廷外则臣下之母妻称为外命妇。《礼记·礼器》:“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每岁十月,驾幸 华清宫 ,内外命妇,熠燿景从。”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非命妇,不得以金为首饰。”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貤封五品,列为命妇。”
词语解释:懒妇  拼音:lǎn fù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蟋蟀﹞ 幽州 人谓之趣织……里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是也。”后因以“懒妇”为蟋蟀的别名。 宋 杨万里 《张功文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自笑吟秋如懒妇,可能击鼓和 冯夷 。”一本作“ 嬾妇 ”。
嬾婦:1.蟋蟀的别名。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蟋蟀在堂》:“﹝蟋蟀﹞一名蛬,一名蜻蛚, 楚 人谓之王孙, 幽州 人谓之趣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趣织鸣,嬾妇惊’是也。”后以“嬾妇”为蟋蟀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则鸣。一云 济南 呼为懒妇。” 宋 杨万里 《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诗:“自笑唫秋如嬾妇,可能击鼓和 冯夷 。”原注:“蟋蟀也,见《古今注》。”一本作“ 懒妇 ”。
(2).兽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嬾妇,如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絍之器掛田所,则不復近。”
词语解释:贤妇  拼音:xián fù
指贤妻。 宋 苏轼 《答李邦直》诗:“闻子有贤妇,华堂咏《螽斯》。” 清 汪琬 《敕赠乔母潘孺人墓志铭》:“孰如孺人,彤管有煒,贤妇贤母,隃古列女。”
词语解释:烈妇  拼音:liè fù
(1).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 晋 傅玄 《秦女休行》:“ 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 。” 元 戴表元 《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 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
(2).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了得!这五十下是打你的诬蔑烈妇。”
词语解释:馌妇  拼音:yè fù
往田野送饭的妇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耘苗之候,饁妇众矣。” 清 贝青乔 《哀甬东》诗:“耕男饁妇猛一省,髑髏饮寃死犹警。”
词语解释:诸妇  拼音:zhū fù
兄弟之妻的统称。《礼记·昏义》“和於室人” 汉 郑玄 注:“室人,谓女妐、女叔、诸妇也。” 孔颖达 疏:“诸妇,谓娣姒之属。”《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又数有鬭争之言。”
词语解释:妒妇  拼音:dù fù
亦作“妬妇”。
(1).性好嫉忌的妇人。《后汉书·东夷传·夫馀》:“男女淫皆杀之,尤治恶妒妇。” 宋 陈师道 《答黄生》诗:“道逢其人两手分,妬妇拊膺 王右军 。”
(2).黄芩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三·黄芩》
词语解释:冯妇  拼音:féng fù
古男子名,善搏虎。《孟子·尽心下》:“ 晋 人有 冯妇 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攖。望见 冯妇 ,趋而迎之; 冯妇 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赵岐 注:“其士之党笑其不知止也。” 宋 王安石 《虎图》诗:“山墙野壁黄昏后, 冯妇 遥看亦下车。”后用以指重操旧业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某乙》:“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翻然自改。居二三年,贫窶不能自堪,思欲一作 冯妇 而后已。” 郭沫若 《创造十年》二:“我们劝他回东大去继续学业,他起初很迟疑,以为再当 冯妇 是可耻的事。”
词语解释:主妇  拼音:zhǔ fù
(1).女主人。《仪礼·士昏礼》:“见主妇,主妇闔扉立于其内。” 郑玄 注:“主妇,主人之妇也。” 唐 韩愈 《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疎。”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 常熟县 奴訐告其主父……迫主远遁,欲据有主妇。” 冰心 《我的学生》:“S是地道的 欧 美 主妇,忙里偷闲,花枝招展。”
(2).正妻。《战国策·魏策一》:“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事其主妇者。” 唐 柳宗元 《祭杨凭詹事文》:“家缺主妇,身迁万里。”
词语解释:去妇  拼音:qù fù
旧时被丈夫休弃的妇女。《汉书·王吉传》:“东家有树, 王杨 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復还。” 唐 王建 《路中上田尚书》诗:“去妇何辞见六亲,手中刀尺不如人。”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务观 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饌,通慇懃。”
词语解释:弃妇  拼音:qì fù
被丈夫遗弃的妇女。 唐 顾况 《弃妇词》:“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遣妾何处去?” 清 钱谦益 《嫁女词》之三:“况我非弃妇,何能不汍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宋 无名氏《九张机》,自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绵丽,絶妙古乐府也。”
词语解释:拙妇  拼音:zhuō fù
(1).称雌鸠。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新晴百鸟语,各自有匹亚,林中僕姑归,苦遭拙妇駡。” 史容 注:“ 欧阳公 诗云:‘病识阴晴似勃姑。’又云:‘天雨止,鳩呼妇还鸣且喜。’勃姑、僕姑皆鳩也。”
(2).笨女人。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从来这拙妇每他须巧舌头。”
(3).称自己妻子的谦词。《水浒传》第六五回:“只是拙妇亡过,家中别无亲人,离远不得。”
词语解释:秋胡妇  拼音:qiū hú fù
秋胡 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唐 李白 《湖边采莲妇》诗:“愿学 秋胡 妇,贞心比古松。”参见“ 秋胡 ”。
词语解释:秋胡  拼音:qiū hú
春秋 鲁 人,婚后五日,游宦于 陈 ,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洁妇》。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同衾分枕,犹有 长信 之悲;坐卧忘时,不免 秋胡 之怨。” 唐 李白 《陌上桑》诗:“使君且不顾,况復论 秋胡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韩玉父寻夫题漠口铺》:“生平良自珍,羞为浪子负,知君非 秋胡 ,强颜且西去。” 明 沉鲸 《双珠记·剑击淫邪》:“辕门供役经旬矣,回来风影还如旧,还如旧,还如旧,可憎前日, 秋胡 窥牖。”
词语解释:征妇  拼音:zhēng fù
出征军人之妻。 明 刘绩 《征妇词》:“征妇语征夫,有身当殉国。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词语解释:哲妇  拼音:zhé fù
(1).多谋虑的妇人。《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梟为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妇言是用,国必灭亡。”后因以指乱国的妇人。《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金 蔡珪 《读史》诗:“檿弧漏天网,哲妇鴟梟同。”
(2).有贤德的妇女。《后汉书·列女传序》:“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颁行女训》:“宜仿古胎教,姙子及月,将二南诗古诗编成简明説词,选哲妇十餘人以备轮直。凡宫中图画、花鸟寓目之物,尤当一一拣择。”
词语解释:闺妇  拼音:guī fù
妇女。
词语解释:农妇  拼音:nóng fù
农家妇女。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慕政》:“ 杨氏 奉箕箒,供农妇之职甚谨。” 清 蒋梦兰 《鹁鸠啼》诗:“晚来鵓鳩鸣不已,鳩妇含愁农妇喜。”
词语解释:里妇  拼音:lǐ fù
(1).同里的妇人。《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 明 高启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出宫非故颜,里妇犹相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言:“乡人之酬酢,里妇之应接。”
(2).泛指平民妇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及暮将散,忽於曲岸见里妇携幼女,年方十餘岁。”
词语解释:石妇  拼音:shí fù
(1).即石女。 汉 扬雄 《太玄·廓》:“次三廓无子,室石妇。” 范望 注:“妇而无子,阴不合也,故谓之石也。”参见“ 石女 ”。
(2).妇人石像。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道傍一石妇,无记復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3).望夫石。传说古有贞妇望夫不归,化而为石。 唐 鲍溶 《期尽》诗:“青山石妇千年望,雷雨曾知来不来。” 元 杨维桢 《〈石妇操〉序》:“石妇即望夫石也,在处有之。诗人悲其志与 精卫 同,不必问其主名也。”
词语解释:石女  拼音:shí nǚ
阴道生理构造不完全的女人。《因明入正理论》:“自语相违者,如言我母是其石女。”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奉养僧田门》:“热血之相可寻,石女之伦不远。” 五代 齐己 《寄文浩百法》诗:“铁牛无用真成角,石女能生是怪胎。”
词语解释:山妇  拼音:shān fù
生长在山区的妇女。《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那妻子姓 唐 ,也是做皮匠的女儿,年纪只好刚二十岁。起先 季春江 也只道是个山妇,谁知是个乔才。”
词语解释:悍妇  拼音:hàn fù
泼妇;凶悍之妻。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秋胡 妻﹞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 宋 王炎 《过浯溪读中兴碑》诗:“牝咮鸣晨有悍妇,孽狐嗥夜有老奴。”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六:“是故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 李广田 《记问渠君》:“他又讷讷地说,‘我的老婆是一个悍妇,她欺侮我,也欺侮我的母亲。’”
词语解释:贩妇  拼音:fàn fù
女商贩。《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元 姚燧 《学稼亭记》:“盖天下之民去南亩而游食,择金玉之易持,逐逐於贩夫贩妇之末,罔利相攘于市路而较锥刀者,为日已久。”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后贩妇闻 包 死,出涕。”
词语解释:贞妇  拼音:zhēn fù
旧指从一而终的妇女。《礼记·丧服四制》:“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孔颖达 疏:“贞妇者,谓贞节之妇。”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絶灭之国。”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 贞妇啼鸣鸣。” 明 归有光 《祭张贞女文》:“惟贞妇之所遭,殆人生之未有。”
词语解释:爨妇  拼音:cuàn fù
执炊的妇女。 宋 苏轼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次韵》之一:“多才久被天公怪,闕食惟应爨妇知。” 清 赵翼 《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赋谢》诗:“爨妇被譙訶,饔子受鎸责。”
词语解释:冢妇  拼音:zhǒng fù
嫡长子之妻。《礼记·内则》:“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於姑。”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夫人﹞为司徒侍中 庄武公 之冢妇。”《红楼梦》第一一○回:“ 邢夫人 虽説是冢妇,仗着悲戚为孝四个字,倒也都不理会。”
词语解释:桑妇  拼音:sāng fù
采桑养蚕的妇女。《列子·说符》:“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三:“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岁且尽矣,稻不可以復种,而蚕不可以復育也。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继衣食也。”
词语解释:倡妇  拼音:chàng fù
以歌舞为业的倡家妇女。亦指卖身的妓女。 南朝 梁元帝 《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况復空牀起怨,倡妇生离;纱窗独掩,罗帐长垂。” 清 杜濬 《扬州春》诗:“积雪泥深一尺餘,倡妇挟瑟乘肩舆。”
词语解释:野妇  拼音:yě fù
村野妇女。 明 何景明 《古松行》:“傍枝出地子成树,野妇山樵摧作薪。”
词语解释:洁妇  拼音:jié fù
旧指贞洁的妇女。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 鲁 秋胡子 妻也。” 晋 傅玄 《秋胡行》:“皎皎洁妇姿,冷冷守空房。” 唐 乔知之 《定情篇》:“洁妇怀明义,从汎 河 之津。”
词语解释:三妇  拼音:sān fù
见“ 三妇艳 ”。
词语解释:三妇艳  拼音:sān fù yàn
乐府相和歌辞篇名。古诗《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辞。《三妇艳》即专取此古诗的后六句为式。亦省作“ 三妇 ”。 唐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诗:“调絃《三妇》至,置驛五侯来。”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词语解释:田家妇  拼音:tián jiā fù
农妇。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又不闻田家妇,日扫春蚕宵织布。”
词语解释:室妇  拼音:shì fù
女仆。《韩非子·内储说下》:“ 燕 人 李季 好远出,其妻私有通於士, 季 突至,士在内中,妻患之,其室妇曰:‘令公子裸而解髮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於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
词语解释:马郎妇  拼音:mǎ láng fù
(1).佛教传说中化作美女、使人永绝淫欲的 观世音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鬼神道释》:“释氏书:昔有贤女 马郎妇 ,於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絶其淫。死塟,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宋 黄庭坚 《观世音赞》之一:“设欲真见 观世音 ,金沙滩头 马郎妇 。” 鲁迅 《集外集拾遗·〈教授杂咏〉之二》:“可怜织女星,化为 马郎妇 。”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马郎妇》
(2).佛教传说中化作美女、使人永绝淫欲的 观世音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鬼神道释》:“释氏书:昔有贤女 马郎妇 ,於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絶其淫。死塟,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宋 黄庭坚 《观世音赞》之一:“设欲真见 观世音 ,金沙滩头 马郎妇 。” 鲁迅 《集外集拾遗·〈教授杂咏〉之二》:“可怜织女星,化为 马郎妇 。”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马郎妇》
词语解释:樵妇  拼音:qiáo fù
打柴的妇女。《旧唐书·陆贽传》:“穡夫樵妇,罄作俘囚。”
词语解释:杞妇  拼音:qǐ fù
(1).指 杞梁 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论》:“ 鲁阳 迴戈而日转, 杞妇 下泪而城崩。”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 杞妇 湘妃 之怨。”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城崩 杞妇 之哭,竹染 湘妃 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
(2).借指丧偶的妇女。 唐 皮日休 《卒妻怨》诗:“处处 鲁 人髽,家家 杞 妇哀。”参见“ 杞梁妻 ”。
词语解释:杞梁妻  拼音:qǐ liáng qī
(1). 春秋 齐 大夫 杞梁 之妻。或云即 孟姜 。 杞梁 ,名 殖 (一作 植 )。 齐庄公 四年, 齐 袭 莒 , 杞梁 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后演为 孟姜女 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礼记·檀弓下》:“ 齐庄公 袭 莒 于夺, 杞梁 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庄公 使人弔之,对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孟子·告子下》:“ 华周 杞梁 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孙奭 疏:“或云 齐庄公 袭 莒 ,逐而死,其妻 孟姜 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杞梁妻》:“ 杞梁 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 秦 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 贞妇啼呜呜。”
(2).歌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杞梁妻》, 杞植 妻妹 明月 之所作也。 杞植 战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 杞 都城感之而頽,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
词语解释:众妇  拼音:zhòng fù
古代宗法制度,嫡长子之妻为冢妇,诸子之妻称“众妇”。又称介妇、庶妇。《礼记·内则》“介妇请於冢妇” 汉 郑玄 注:“介妇,众妇。”按,《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词语解释:荡妇  拼音:dàng fù
(1).古指荡子之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花月痕》第四二回:“那 绍深 许多姬妾,都是怨女荡妇。”
(2).古指倡妇。 南朝 梁 简文帝 《执笔戏书》诗:“舞女及 燕 姬,倡楼復荡妇。”
(3).指淫荡的妇女。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三百篇》中,皆诗人旁观感慨,美刺以示劝惩,非贤者自炫才良,荡妇自书供状也。” 叶紫 《星》第一章一:“一个面孔涂得像 燕山 花的有名的荡妇 柳大娘 截断了麻子的话。”
词语解释:好妇  拼音:hǎo fù
(1).美貌的妇女。《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之一:“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狐始来时,於屋曲角鸡栖间,作好妇形,自称‘ 阿紫 ’。”
(2).美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杨公 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
词语解释:箕帚妇  拼音:jī zhǒu fù
犹箕帚妾。 明 沉璟 《义侠记·诲淫》:“自怜妾命一何苦,嫁作村郎箕箒妇,常将月老苦埋寃,半生错配姻缘簿。”《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箕箒妇,愿夫荣显。”
词语解释:戍妇  拼音:shù fù
戍卒的妻子。 清 洪瀛 《乌夜啼》诗:“城头乌啼霜月下,戍妇依母蠕寒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因想此时国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妇自然也多。”
词语解释:秋妇  拼音:qiū fù
指 秋胡 妻。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夫探揣古意,而广足新言,此犹 子建 之咏三良, 延年 之歌 秋 妇。”参见“ 秋胡 ”。
词语解释:秋胡  拼音:qiū hú
春秋 鲁 人,婚后五日,游宦于 陈 ,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洁妇》。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同衾分枕,犹有 长信 之悲;坐卧忘时,不免 秋胡 之怨。” 唐 李白 《陌上桑》诗:“使君且不顾,况復论 秋胡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韩玉父寻夫题漠口铺》:“生平良自珍,羞为浪子负,知君非 秋胡 ,强颜且西去。” 明 沉鲸 《双珠记·剑击淫邪》:“辕门供役经旬矣,回来风影还如旧,还如旧,还如旧,可憎前日, 秋胡 窥牖。”
词语解释:怨妇  拼音:yuàn fù
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唐 吴少澂 《怨歌行》:“城南有怨妇,含愁傍芳丛。”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菁莲诗》:“ 青莲 深於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它们的歌声,是如秋风之扫落叶,怨妇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远而凄迷,低徊而愁肠百结。”
词语解释:纳妇  拼音:nà fù
娶妇。《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词语解释:男妇  拼音:nán fù
男与女。 清 戴名世 《日本风土记》:“男妇皆跣足,仅曳一皮屐而已。”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山鸣地动》:“人民男妇老幼俱露坐,富者用布帐遮风而已。”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词语解释:索妇  拼音:suǒ fù
娶妻。 唐 元稹 《筝》诗:“死恨 相如 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娶妇为索妇,古语也。”
词语解释:莱妇  拼音:lái fù
即莱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但恨邻靡二 仲 ,室无 莱 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参见“ 莱妻 ”。
词语解释:莱妻  拼音:lái qī
春秋 楚 老莱子 之妻。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贤明》载: 莱子 逃世耕于 蒙山 之阳, 楚王 遣使聘其出仕,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遂行不顾,至 江 南而止。 老莱子 乃随其妻而居之。后因以“莱妻”作为贤妇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和裴仪同秋日》:“ 蒙 吏观秋水, 莱 妻纺落毛。”《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异 莱 妻之乐道,殊 鸿 妇之安贫。”
词语解释:离妇  拼音:lí fù
被丈夫离弃的妇女。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汝父薄行,嫌吾寝陋,枕席数宵,遂即怀汝。自后相弃,为汝父离妇焉。”
词语解释:媳妇  拼音:xí fù
(1).儿子的妻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元史·后妃传二·裕宗后伯兰也怯赤》:“后性孝谨,善事中宫, 世祖 每称之为贤德媳妇。” 巴金 《寒夜》六:“我十八岁嫁到你 汪 家来,三十几年了,我当初做媳妇,,哪里是这个样子?”
(2).妻子。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刚一味胡支对,则向你媳妇根前受制。”《红楼梦》第十九回:“等我明儿説了给你作媳妇,好不好?” 老舍 《柳家大院》:“ 小王 娶了媳妇,比他小着十岁。”
(3).泛指已婚女子。《红楼梦》第六九回:“正值 贾母 和园中姊妹们説笑解闷,忽见 凤姐 带了一个标致小媳妇进来。” 萧红 《生死场》十二:“村里的姑娘都跑空了!年青的媳妇也是一样。”
(4).指仆妇。《儒林外史》第三回:“丫环和媳妇一齐都説道:‘怎么不是?岂但这个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红楼梦》第三一回:“果见 史湘云 带领了众丫鬟媳妇,走进院来。”
(5).已婚妇女的谦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婆子道:‘老媳妇犬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春多少?’”《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二人大惊,问:‘婆婆如何得知?’婆子道:‘媳妇见 郑夫人 説。’”《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牙婆道:‘老媳妇到有个外甥在身边,三十岁了。’”
词语解释:不妇  拼音:bù fù
不合为妇之道,违背妇德。《左传·襄公三十年》:“君子谓 宋共姬 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汉书·五行志上》:“二十四年,‘大水’。 董仲舒 以为夫人 哀姜 淫乱不妇,阴气盛也。”
词语解释:笱妇  拼音:gǒu fù
渔家妇女。 宋 黄庭坚 《岩下放言》诗之二:“志士仁人观其大,薪翁笱妇利其小。”
词语解释:来妇  拼音:lái fù
古婚礼,妇到夫家,次日天明始见舅姑(夫之父母);若舅姑已亡,则于三月后至庙中参拜,祝辞称新妇为来妇。《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妇执笲菜,祝帅妇以入,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郑玄 注:“来妇言来为妇。”《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於禰,成妇之义也。’” 孔颖达 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於庙中以礼见於舅姑,其祝辞告神,称来妇也。谓选择吉日,妇亲自执饌以祭於禰庙,以成就妇人盥馈之义。”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肃与肃拜辨》:“庙见舅姑称来妇,其礼最重。”
共22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