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娘子 拼音:niáng zǐ
(1).少女。亦为妇女的通称。《北齐书·祖珽传》:“老马十岁,犹号騮驹;一妻耳顺,尚称娘子!” 唐 韩愈 《祭周氏侄女文》:“祭於 周 氏二十娘子之灵。”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女家回定帖,亦如前开写,及议亲第几位娘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若个娘子,何愁无王侯作贵客也。”
(2).妻。《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 难陁 ﹞向妻道:‘娘子!娘子!’”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妇女曰娘》:“都下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如果他不在家,你见见他的娘子。” 沙汀 《丁跛公》:“乡约娘子在灶屋里搅猪合食。”
(3).又以称主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 唐 咸通 中,前进士 李昌符 ……有诗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留。推道那家娘子卧,且留教住待梳头。’”《水浒传》第七回:“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4).宫妃之称。《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十三:“诸院各分娘子位,羊车到处不教知。” 宋 无名氏 《靖康要录》卷一:“二十二日,阁分大内娘子用小轿十餘乘,入东宫府议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何物村嫗,敢引身与娘子接坐!宜撮鬢毛令尽!”
孃子:1.称母亲。 宋 司马光 《书仪》卷一:“古人谓父为阿郎,谓母为孃子。”
(2).称嫔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孃子。”词语解释:娘家 拼音:niáng jiā
(1).已婚女子称自己父母的家。《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年纪小,又没儿女,所以娘家主张着嫁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原来这舅太太就是 佟孺人 娘家的嫂子,早年孀居,无儿无女。”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在婆家过不惯,但生活上总算比在娘家还好。”
(2).借指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魏巍 《祝贺》:“看到他们的战功,你真难相信不久以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和农民。看到了他们,更使我感到了娘家日子的兴旺。”
(3).借指事物的来历、根据。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一切种种的外国古典,本来大半都是‘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去贩买来的新式入口货。而‘五四’的娘家是洋场。”词语解释:娘亲 拼音:niáng qīn
母亲。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娘呵,你年过五旬,抬举的孩儿青春恰二八,不争葫芦提斩首在 云阳 下,把我这养育的娘亲痛哭杀。”评剧《秦香莲》第二场:“﹝ 秦香莲 ﹞:叫 冬哥 和 春妹 随定娘亲。” 江苏 无锡 民歌《做双花鞋看母亲》:“石榴花开叶儿青,做双花鞋看娘亲。”词语解释:娘儿 拼音:niáng ér
(1).母亲与子女的合称。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
(2).长辈妇女和男女晚辈合称。《红楼梦》第十一回:“你们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如:娘儿俩;娘儿仨。
(3).指妇女。参见“ 娘儿们 ”。
词语解释:娘儿们 拼音:niáng ér men
(1).长辈妇女和男女晚辈的合称。《西游记》第三七回:“到宫中见你母亲,切休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恐那怪神通广大,一时走了消息,你娘儿们性命俱难保也。”《红楼梦》第十一回:“ 秦氏 又道:‘婶子……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説几句闲话儿。’”
(2).方言。泛指女人。多含轻蔑意。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 艾芜 《百炼成钢》第四章:“打仗做工,都有太多的勇气,就这个关于娘儿们的事情没有勇气开口。”
(3).方言。指妻子。《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从幼儿的毛病儿,见个生眼儿的娘儿们就没説话先红脸。” 老舍 《茶馆》第二幕:“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词语解释:娘子军 拼音:niáng zǐ jūn
(1).指 唐高祖 之女 平阳公主 所组织的军队。 唐高祖 第三女 平阳公主 嫁 柴绍 ,并在 长安 。 高祖 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 绍 间行赴 太原 。公主乃归 鄠县 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 高祖 。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清 赵翼 《题唐明皇马上击球图》诗:“直自 平阳公主 后,又成一班娘子军。” 于力 《湘赣挺进曲》:“娘子军,挥起了大刀;少年团,挺起了红缨。”
(3).借指妇女们。 李瑛 《铺路歌》:“嗬!哪个社的娘子军,敢和小伙比强弱。”词语解释:娘娘 拼音:niáng niáng
(1).称母亲。《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娘娘且是亲生母,我是娘娘亲福(腹)儿。”
(2).也称主妇或老年妇女。《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或为奴婢偿他力,衣饭何曾得具全,夜头早去阿郎嗔,日午斋时娘娘打。”《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引手下三千军离 皆庭 约百里,有一大树,西见一庄,令人唤出一娘娘,当面问:‘此处属那里?’”
(3).称后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 则天娘娘 香火院。”《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圣上思忆娘娘,故遣赐罗衣玉带。” 老舍 《茶馆》第三幕:“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4).称婆母。 黄煜 《碧血录》卷上引 明 魏大中 自谱:“﹝孺人﹞篝一灯先孺人柩前,独纺常至丙夜……诸妹或从暗中相警,纺如故。明日以为言曰:‘我时思见我娘娘,何惧?’”
(5).祖母。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永清县宋石幢》:“ 永清县 南辛溜村 大佛寺有石幢,周遭鐫智炬如来心破地狱真言。其末云:‘ 大宋 燕山府 永清县 …… 王士宗 奉,为亡考特建顶幢一口,亡耶耶 王安 、娘娘 刘氏 、亡父 文清 母 梁氏 。’……其称大父耶耶,则未人犹有此称,大母曰娘娘,则末之闻也。”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来信并小包两个,均于昨日收到。这许多东西, 海婴 高兴得很,他奇怪道:娘娘怎么会认识我的呢?”
(6).称女神。《水浒传》第四二回:“正中七宝九龙床上,坐着那个娘娘。”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予姐 淑贞 命以此为 元灵娘娘 寿。”
(7).方言。称父亲的姐妹。
孃孃:1.称母亲。《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儻若一朝拜金闕,莫忘孃孃乳哺恩!”《敦煌变文集·孔子项託相问书》:“ 项託 入山游学去,叉手堂前啟孃孃:‘百尺树下儿学问,不须受记有何方。’”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仁宗 谓 刘氏 ‘大孃孃’,谓 杨氏 ‘小孃孃’。”
(2).称后妃。 宋 无名氏 《朝野遗记·光宗欲速得正位》:“后询近侍大臣屡排当位何故?旁侧有奏曰:‘意望孃孃为趣上尔。’”
(3).方言。称父亲的姐妹。亦以尊称长辈妇女。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小孃子’是 良才 的从姑母,矮矮的身材,团团的面孔,看来只有十一二岁的光景……‘喔!’我叫着,‘没想出你这样小的孃孃!’”词语解释:娘行 拼音:niáng xíng
(1).女性通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若要勿言,须歌一曲,为娘行侑酒。”
(2).指妇女上了年纪。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巧言·吴妓张兰》:“ 吴 妓 张兰 色丽而年已娘行。”词语解释:娘胎 拼音:niáng tāi
(1).谓母体。《西游记》第十三回:“贫僧不瞒太保説,自出娘胎,就做和尚,更不晓得吃荤。” 瞿秋白 《乱弹·吉诃德的时代》:“ 中国 的 西万谛斯 难道还在摇篮里?!或者没有进娘胎?!”
(2).比喻先天所固有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四章:“十八般武艺都不是娘胎里带来的,没有人不经过苦练能学会一手好武艺。”词语解释:娘妗
舅母词语解释:娘娘庙 拼音:niáng niáng miào
俗谓送子女神之庙。《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瞧瞧他那脸蛋子,有红似白儿的,不像那娘娘庙里的小娃娃子么?”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 虎妞 ﹞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词语解释:娘子布 拼音:niáng zǐ bù
宋 时西南少数民族所织细白苧麻布。 宋 朱辅 《溪蛮丛笑》:“今织细白苧麻,以旬月而成,名娘子布。”词语解释:娘母 拼音:niáng mǔ
母亲。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三出:“寺外山前人家,新没了孩儿的娘母有乳者,我将盘缠去与老僧抬举者。”《水浒传》第三九回:“看那女子,已自説得话了,娘母取个手帕,自与他包了头,收拾了釵鐶。”词语解释:娘儿们 拼音:niáng ér men
(1).长辈妇女和男女晚辈的合称。《西游记》第三七回:“到宫中见你母亲,切休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恐那怪神通广大,一时走了消息,你娘儿们性命俱难保也。”《红楼梦》第十一回:“ 秦氏 又道:‘婶子……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説几句闲话儿。’”
(2).方言。泛指女人。多含轻蔑意。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 艾芜 《百炼成钢》第四章:“打仗做工,都有太多的勇气,就这个关于娘儿们的事情没有勇气开口。”
(3).方言。指妻子。《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从幼儿的毛病儿,见个生眼儿的娘儿们就没説话先红脸。” 老舍 《茶馆》第二幕:“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词语解释:娘们 拼音:niáng men
(1).女人。 张天翼 《仇恨》:“他们这破破烂烂的一群人在黄土上移动着步子:男人走在前面,娘们儿和孩子们跟着。”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 狗子 (向 四嫂 ):‘你这娘们再多嘴,我可揍扁了你!’”
(2).妻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我还没住处呢, 李振江 娘们把我撵出来了。”词语解释:娘子兵 拼音:niáng zǐ bīng
即娘子军。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参见“ 娘子军 ”。
词语解释:娘子军 拼音:niáng zǐ jūn
(1).指 唐高祖 之女 平阳公主 所组织的军队。 唐高祖 第三女 平阳公主 嫁 柴绍 ,并在 长安 。 高祖 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 绍 间行赴 太原 。公主乃归 鄠县 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 高祖 。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清 赵翼 《题唐明皇马上击球图》诗:“直自 平阳公主 后,又成一班娘子军。” 于力 《湘赣挺进曲》:“娘子军,挥起了大刀;少年团,挺起了红缨。”
(3).借指妇女们。 李瑛 《铺路歌》:“嗬!哪个社的娘子军,敢和小伙比强弱。”词语解释:娘子关 拼音:niáng zǐ guān
地名。一称 苇泽关 。在 山西省 平定县 东北, 河北省 井陉县 西。相传 唐 平阳公主 率娘子军驻此,故名。历 宋 至 明 ,并为军事要戍。词语解释:娘母子 拼音:niáng mǔ zǐ
(1).母亲和儿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你母子两个串通了灭我老汉啦……你娘母子安的啥心眼哇?”
(2).母亲。《红楼梦》第二九回:“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这们娘母子也生的出好东西来哩?”词语解释:娘杀 拼音:niáng shā
方言。詈词。 鲁迅 《彷徨·离婚》:“他那里有好声气呵,开口‘贱胎’,闭口‘娘杀’。自从结识了那婊子,连我的祖宗都入起来了。”词语解释:娘儿爱俏,鸨儿爱钞 拼音:niáng ér ài qiào , bǎo ér ài chāo
谓妓院的习气。妓女爱貌,鸨母贪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亲母则取费不多,假母则勒索高价。谚所谓娘儿爱俏,鴇儿爱钞者,盖为假母言之也。”词语解释:娘姨 拼音:niáng yí
(1).方言。称姨母。《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娘姨怀里闻娘香。”原注:“娘姨,姨母。”
(2).方言。旧时称女佣人。《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只见一个半老娘姨,一手提水銚子,一手托两盒烟膏……蹭上楼来。”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她是一个女仆, 上海 叫娘姨。”词语解释:娘舅 拼音:niáng jiù
母亲的兄弟。《水浒传》第十四回:“你只认我做娘舅之亲……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认你做外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小时候和他娘住在娘舅家里,大约是没了老子的了。”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我在九岁上死了爹娘,家里再没有人可以靠傍,到 庄家村 来,跟着我娘舅 费友山 。”词语解释:娘老子 拼音:niáng lǎo zi
(1).指爹妈。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为了理想,他们忘记吃饭,没有瞌睡,对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觉,和娘老子闹翻。”
(2).母亲。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娘老子十六岁就跟你爹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