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婆娑 拼音:pó suō
亦作“ 媻娑 ”。
(1).舞貌。《诗·陈风·东门之枌》:“ 子仲 之子,婆娑其下。” 毛 传:“婆娑,舞也。”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婆娑呕吟,鼓掖而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女神名号》:“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盖言巫降神时,按节而歌,比其舞貌也。” 清 陈维崧 《西施玉峰公讌席上赠施校书》词:“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邹荻帆 《高粱叶上的诗》:“高粱穗结出红双喜,高粱叶子舞婆娑。”
(2).形容姿态优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但见歌喉清亮,舞态婆娑。”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看镜中消息,素改婆娑。我把芳年虚度,老大蹉跎。”
(3).醉态蹒跚貌。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汉高 婆娑巨醉,故能斩蛇鞠旅。” 宋 范成大 《庆充自黄山归》诗:“鸣騶如电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廻。”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共拈刘随州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为韵得十四首》之二:“得酒一婆娑,醉人无善状。”
(4).盘桓;逗留。 三国 魏 杜挚 《赠毌丘俭》诗:“騏驥马不试,婆娑槽櫪间;壮士志未伸,坎軻多辛酸。” 唐 卢照邻 《释疾文》:“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牀,婆娑小室。”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徬徨闉闍之下,婆娑里巷之侧。”
(5).逍遥;闲散自得。《文选·班彪〈北征赋〉》:“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 李善 注:“婆娑,容与之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綺紈之间,不知稼穡之艰难。” 宋 陆游 《渔父》诗:“数十年来一短簔,死期未到且婆娑。”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主人遂婆娑砚林,不知日之既暮。”
(6).奔波;劳碌。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 杜密 婆娑府县,干与王政,就若所云,犹有公私。”《晋书·陶侃传》:“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将出府门,顾谓 愆期 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章炳麟 《訄书·议学》:“中人以下,不自激卬,而从諛权贵人,以伺斗升之禄,不乃媻娑海堧都市间,相誑燿以文采蓺能致钱刀者众矣。”
(7).犹扶疏,纷披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 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嘆曰:‘槐树婆娑,无復生意。’” 唐 杜甫 《恶树》诗:“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宋 司马光 《忆同寻上阳故宫路》诗:“常时秋天落宫槐,今此婆娑皆合抱。” 清 吴伟业 《茸城行》:“ 茸城 杨柳鬱婆娑,欲繫扁舟奈晚何。”
(8).引申为蓬松,散乱。《敦煌曲子词·凤归云》:“朱含碎玉,云髻婆娑。”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我为甚的呆邓邓把衣裳袒裸,乱蓬蓬把鬢髮婆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緑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
(9).形容声音悠扬,委婉。 汉 王褒 《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絶兮,优嬈嬈以婆娑。”
(10).流滴貌。《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他老人家这话説了可不是一遭儿了,提起来就急得眼泪婆娑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九:“ 郭全海 瞅着她泪眼婆娑的脸庞说道。”
(11).衰微貌;衰老貌。 明 吕坤 《反挽歌》之一:“羈此婆娑世,欲飞不能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闵老子茶》:“抵岸,即访 閔汶水 於 桃叶渡 。日晡, 汶水 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试看他老婆娑,好一似风前瘦鹤。”
(12).佛教语。即娑婆。意为忍土、忍界。《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俗间之罪满婆娑,唯有慳贪罪最多。” 苏曼殊 《娑罗海滨遯迹记》:“今欲早离苦海,当以大雄无畏之身,还我婆娑大地。”词语解释:婆饼 拼音:pó bǐng
即婆饼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婆饼》:“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母为饼,将以为餉,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 江 淮 所在有之。” 清 孙枝蔚 《禽言》诗:“儿勿恼,婆饼虽焦婆心好。”参见“ 婆饼焦 ”。
词语解释:婆饼焦 拼音:pó bǐng jiāo
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婆饼焦,身褐,声焦急,微清,无调。作三语:初如云婆饼焦;次云不与吃;末云归家无消息。后两声若微于初声。” 宋 梅尧臣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诗:“一闻春禽婆饼焦,竹林山木生萧条。” 宋 楼钥 《泉口净明院昼寝》诗:“林间婆饼焦,悠悠时一鸣。”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参见“ 婆饼 ”。词语解释:婆心 拼音:pó xīn
《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 黄蘖 问云:‘汝迴太速生。’师云:‘只为老婆心切。’”后以“婆心”指仁慈之心。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鹅》:“以生物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忍人弗为,况稍具婆心者乎!”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但这种安排,虽然出于婆心,却仍是‘人心浸以衰矣’的征候。”词语解释:婆饼焦 拼音:pó bǐng jiāo
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婆饼焦,身褐,声焦急,微清,无调。作三语:初如云婆饼焦;次云不与吃;末云归家无消息。后两声若微于初声。” 宋 梅尧臣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诗:“一闻春禽婆饼焦,竹林山木生萧条。” 宋 楼钥 《泉口净明院昼寝》诗:“林间婆饼焦,悠悠时一鸣。”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参见“ 婆饼 ”。
词语解释:婆饼 拼音:pó bǐng
即婆饼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婆饼》:“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母为饼,将以为餉,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 江 淮 所在有之。” 清 孙枝蔚 《禽言》诗:“儿勿恼,婆饼虽焦婆心好。”参见“ 婆饼焦 ”。
词语解释:婆饼焦 拼音:pó bǐng jiāo
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婆饼焦,身褐,声焦急,微清,无调。作三语:初如云婆饼焦;次云不与吃;末云归家无消息。后两声若微于初声。” 宋 梅尧臣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诗:“一闻春禽婆饼焦,竹林山木生萧条。” 宋 楼钥 《泉口净明院昼寝》诗:“林间婆饼焦,悠悠时一鸣。”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参见“ 婆饼 ”。词语解释:婆子 拼音:pó zǐ
(1).年老的妇女。《水浒传》第二五回:“那婆子见了是 武大 来,急待要拦,当时却被这小猴子死命顶住。”《西游记》第五三回:“只见那婆子端出一个大瓦鉢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女哂曰:‘婆子战栗纔止,心又何处去矣!’”
(2).指仆妇。《红楼梦》第五六回:“只有丫鬟、婆子,一个个都站在窗外听候。”《红楼梦》第五九回:“自领丫鬟、婆子下房去歇。”
(3).妻子。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遣仆》:“谁知我那婆子嫌贫爱富,定要嫁 孙 家,我女不从,因此变作参商,番成仇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只要你做了督办,你的婆子也会这样办法。” 叶紫 《山村一夜》:“他的婆子多年前就死了。”词语解释:婆婆 拼音:pó pó
(1).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宋 楼钥 《太硕人潘氏挽词》诗自注:“ 太宗 赐 张文定 齐贤 母詔曰:‘婆婆有福,生得好儿,为国家分忧。’”《儒林外史》第九回:“那老婆婆白髮齐眉,出来向两公子道了万福。”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婆婆好似 佘太君 ,妇女如同 穆桂英 。”
(2).祖母。 唐 权德舆 《祭孙男法延师文》:“翁翁婆婆以乳菓之奠,致祭於九岁孙男 法延师 之灵。”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妈妈远征,孩儿固当陪侍;婆婆独守,孙子岂忍抛离?”
(3).母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鶯鶯 不忍,以此背婆婆。婆婆知道,除会圣,云雨怎得成合!”
(4).丈夫之母。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公公婆婆,媳妇便是亲儿女,劳役事,本分当为。”《儒林外史》第六回:“媳妇住着正屋,婆婆倒住着厢房,天地世间,也没有这个道理。” 丁玲 《母亲》:“大姑奶奶是能干的人,绣花有名的好,又快,又会出花样,可是二十年的媳妇一做,被婆婆压倒了。”
(5).妻子。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我那先娶的婆婆可亡化子,这婆婆是我后娶的。” 元 关汉卿 《蝴蝶梦》楔子:“这是我的婆婆,生下三个孩儿,都不肯做农庄生活,只是读书写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唉,同志不晓得,是我婆婆的主意。”词语解释:婆律 拼音:pó lǜ
香名。即龙脑香,亦名冰片。 宋 苏轼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婆律一銖能敌国,水沉盈握有兼斤。”词语解释:婆塞
和尚词语解释:婆儿 拼音:pó ér
(1).妻,老婆。《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 伯爵 ﹞拏银子到房中,与他娘子儿説:‘老儿不发狠,婆儿没布裙。’”
(2).年老的妇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那婆儿更无谦让,过西间去,脱了衣裳,躺下就睡了。”
(3).指女仆。《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褚大娘子 同那位姨奶奶带了许多婆儿丫头,也迎到前厅院子。”词语解释:婆欢喜 拼音:pó huān xǐ
(1).即大炭墼。烧红后置炉中用以取暖。 宋 范成大 《雪中送炭与龚养正》诗:“烦君笑领婆欢喜,探借新年五日春。”
(2).后亦称欢喜团。参阅 清 顾禄 《清嘉录·欢喜团》。词语解释:婆官 拼音:pó guān
指传说中的风神 孟婆 。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鼓催潮户凌晨击,笛赛婆官彻夜吹。”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暴风之候有抛车云,舟人必祭婆官而事僧伽。”参见“ 孟婆 ”。
词语解释:孟婆 拼音:mèng pó
传说中的风神。 宋 徽宗 《月上海棠》词:“ 孟婆 且与我,做些方便。” 宋 蒋捷 《解佩令·春》词:“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裊。怎禁他 孟婆 合皁。” 清 赵翼 《湖上》诗之二:“连日狂飇捲地来, 孟婆 作意把花摧。”词语解释:婆留 拼音:pó liú
(1). 五代 吴越王 钱鏐 小名。 鏐 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清 钱谦益 《读建阳黄帅先〈小桃源记〉戏题短歌》:“ 彭籛 之后 武夷 君,我是 婆留 最小孙。” 清 孙贻武 《吴越王》诗:“凤舞龙飞地脉优,挺生人杰説 婆留 。”参阅《吴越备史》。
(2).借指 吴越 之地。 清 金农 《晋阳遇同乡李叟》诗之一:“ 婆留 乡语听来熟,恍在春风衣锦城。”词语解释:婆罗门 拼音:pó luó mén
(1).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2).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诗:“婆罗门善呪,无此大神道。”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虽然其差如此,而其变不平等教为平等则同,三教殆皆源於婆罗门乎?”
(3).古 印度 别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 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4).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词语解释:婆家 拼音:pó jiā
亦作“ 婆婆家 ”。 丈夫的家。《红楼梦》第七回:“顶头忽见他的女孩儿,打扮着才从他婆家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奴才老爷太太常説:‘将来到了婆婆家可怎么好?’” 冰心 《冬儿姑娘》:“ 冬儿 年纪也不小了,赶紧给她找个婆家罢。”词语解释:婆姨 拼音:pó yí
(1).方言。泛指妇女。 李若冰 《陕北札记》:“接着,两个年轻婆姨走了出来。”《陕北民歌·信天游》:“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 葛洛 《卫生组长》:“婆姨养娃娃,到牲口圈里去养。”
(2).方言。妻子。 马可 《夫妻识字》:“ 刘 妻:有人问我是谁,我就是 刘二 他婆姨。” 马健翎 《十二把镰刀》:“他言说 王二 的婆姨实在好,劳动工作占了先。”词语解释:婆兰 拼音:pó lán
古代重量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八》:“胡人谓三百斤为一婆兰,凡舶舟最大者曰独檣,载一千婆兰。”词语解释:婆娑儿 拼音:pó suō ér
鸥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禽》:“ 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曰:‘何以閲日?’对曰:‘不注目於婆娑儿,即侧耳於鼓吹长。’谓玩鸥而听蛙也。”词语解释:婆娑没索 拼音:pó suō méi suǒ
反复抚摩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那汉子去脖项上婆娑没索的摸。”词语解释:婆侯伎 拼音:pó hòu jì
见“ 婆猴伎 ”。
词语解释:婆猴伎 拼音:pó hóu jì
亦作“ 婆侯伎 ”。 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 ,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 《拾遗记·周》。词语解释:婆儿气 拼音:pó ér qì
形容言语啰嗦,缺乏决断。《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明明记得你的分付,正待问他,却被他婆儿气,再四叮嘱我,好做生理,切不可浪费了。我不免回答他几句。”词语解释:婆娘 拼音:pó niáng
(1).对妇女的通称。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二:“你又不是婆娘,你怎么晓得婆娘们的想头?”
(2).妻子。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四折:“谁著你戯弄人家妻儿,迤逗人家婆娘。”淮剧《千里送京娘》:“昔日有个老 姜尚 ,八十以外娶婆娘。”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在 姚士杰 看来,土改以后 高增福 死婆娘,是老天替他报应。”
(3).指女仆。《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大獃的儿子、媳妇,一天要駡三场;家人、婆娘,两天要打八顿。”《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那日进房来搜,家人、婆娘又帮着,图出气。”词语解释:婆罗门咒 拼音:pó luó mén zhòu
古代 印度 宗教咒语。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盘陀王 ﹞向 乌场国 学婆罗门呪,四年之中,尽得其术。”《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左金吾将军 杜元谈 诵婆罗门呪。” 胡三省 注:“今所谓 天竺 神咒也。”词语解释:婆老 拼音:pó lǎo
老婆子和老头儿。《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原来 张公 正在 涌金门 城脚下住,止婆老两口儿,又无儿子。”词语解释:婆焦 拼音:pó jiāo
古代 蒙古 发式。词语解释:婆陀 拼音:pó tuó
亦作“ 婆陁 ”。 倾斜不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还作尖堆,勿令婆陀。”词语解释:婆陁 拼音:pó tuó
见“ 婆陀 ”。
词语解释:婆陀 拼音:pó tuó
亦作“ 婆陁 ”。 倾斜不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还作尖堆,勿令婆陀。”词语解释:婆婆家 拼音:pó pó jiā
见“ 婆家 ”。
词语解释:婆家 拼音:pó jiā
亦作“ 婆婆家 ”。 丈夫的家。《红楼梦》第七回:“顶头忽见他的女孩儿,打扮着才从他婆家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奴才老爷太太常説:‘将来到了婆婆家可怎么好?’” 冰心 《冬儿姑娘》:“ 冬儿 年纪也不小了,赶紧给她找个婆家罢。”词语解释:婆然 拼音:pó rán
舞貌。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熙然而歌,婆然而舞。”词语解释:婆罗洲 拼音:pó luó zhōu
亚洲东南部岛屿。面积73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三大岛。南部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领土,称为“加里曼丹岛”,意思是“大河之岛”。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及文莱达鲁萨兰国。词语解释:婆猴伎 拼音:pó hóu jì
亦作“ 婆侯伎 ”。 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 ,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 《拾遗记·周》。词语解释:婆媳 拼音:pó xí
婆婆(丈夫的母亲)和儿媳妇。例如:婆媳俩。词语解释:婆母 拼音:pó mǔ
丈夫的母亲。 老舍 《四世同堂》六十:“慢慢的, 天佑 太太醒了过来。她这才放声的啼哭。 韵梅 也陪着婆母哭。”豫剧《卷席筒·毒计》:“婆母,都是儿妻与婆母敬酒,哪有婆母来敬儿妻之理,儿妻不敢。”词语解释:婆嫂船 拼音:pó sǎo chuán
南宋 时 杭州 西湖 中出售茶点果品等食物的小船。词语解释:婆婆妈妈 拼音:pó pó mā mɑ
(1).谓拘泥旧俗而缺乏知识的老年妇人。 鲁迅 《三闲集·太平歌诀》:“那小巧的机灵和这厚重的麻木相撞,便使革命文学家不敢正视社会现象,变成婆婆妈妈,欢迎喜鹊,憎厌枭鸣,只检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于是就算超出了时代。” 巴金 《灭亡》第十章:“做了鸡,就命该做人类底口里的牺牲,这大概是自然的事,而且念《往生咒》的婆婆妈妈们也承认的。”
(2).形容人感情脆弱。《红楼梦》第十一回:“﹝ 宝玉 ﹞听得 秦氏 説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觉流下来了……﹝ 凤姐 ﹞因説:‘ 宝玉 ,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 杨雪 揉着眼,也不坐下,抽抽噎噎地哭出声音来了。‘有话就讲嘛!’ 邓军 说:‘不要婆婆妈妈的。’”词语解释:婆婆嘴 拼音:pó pó zuǐ
喻指好议论而又言语罗嗦的人。例如:我认为自己是婆婆嘴,见了什么不对的事都要说上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