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鼻孔 拼音:bí kǒng
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灵枢经·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宋 文天祥 《梅》诗:“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那老妈子又叫拿个雄鷄来,要鷄血灌点到嘴里,这才慢慢的觉着鼻孔里有点气了。” 茅盾 《色盲》一:“在车身往前一曳似的震撼中, 林白霜 的肩膀碰着了一些温暖柔软的东西,同时有一股醉人的异香钻进了他的鼻孔。”词语解释:周孔 拼音:zhōu kǒng
周公 和 孔子 的并称。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柳宗元 《觉衰》诗:“ 彭 聃 安在哉? 周 孔 亦已沉。” 宋 范仲淹 《谢公梦读史诗序》:“公於是时,乃有正梦,特歌 周 孔 之仁义,能久泽於吾民。”词语解释:毛孔 拼音:máo kǒng
(1).小孔。喻极微小。《维摩经·不思议品》:“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
(2).汗孔。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宋 杨无咎 《醉蓬莱》词:“毛孔生香,舌根回味,助苦吟幽兴。”《老残游记》第二回:“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沙汀 《代理县长》:“﹝ 贺熙 ﹞是个年近四十的汉子,面孔白净,毛孔却极粗大。”词语解释:心孔 拼音:xīn kǒng
犹心窍。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元 成廷珪 《夜过吴江圣寿寺宿复中行方丈》诗:“对牀听法语,心孔愈惺惺。” 清 顾嘉諅 《雪狮歌》:“蛮奴心孔偏狡獪,装出狻猊露奇怪。”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三:“这声音飘过深谷,飘过每个人底心孔。”词语解释:姬孔 拼音:jī kǒng
周公姬旦 与 孔子 的并称。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 姬 孔 之教,与日月以悬天。” 宋 欧阳修 《回贺李待制柬之启》:“伏惟某官懿文经国,敏识造微,学探 姬 孔 之渊源,世济 皋 夔 之德业。” 明 高启 《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诗:“上谈礼乐祖 姬 孔 ,下议制度轻讐玄。”词语解释:眼孔 拼音:yǎn kǒng
(1).眼睛。 唐 张元一 《又嘲武懿宗》诗:“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二折:“我这害酒的渴肚囊,看花的馋眼孔,结下的欢喜缘,可着他廝重。” 谭作民 《噩梦》诗:“蘧然奋醒一大梦,手挽 东海 洗眼孔。”
(2).见识;眼界;眼光。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不是白兵生眼孔,一团冤血有谁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家里没有钱钞,眼孔子小,故説出这等议论。”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知其一莫知其他,明於此转暗於彼,卒无有高出眼孔彻始彻终而洞悉乎魑魅魍魎之诡秘也。”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 中国 之革命,以今日之眼孔观之,其足以搀入近日泰西革命史者,殊不易观。”参见“ 眼孔大 ”。
(3).孔;小洞。《西游记》第四六回:“原来那笊篱眼稀, 行者 变得钉小,往往来来,从眼孔漏下去了。”
词语解释:眼孔大 拼音:yǎn kǒng dà
形容眼界宽,看得多。《新唐书·逆臣传下·安禄山》:“帝为 安禄山 起第京师,以中人督役,戒曰:‘善为部署, 禄山 眼孔大,毋令笑我。’”词语解释:面孔 拼音:miàn kǒng
(1).脸。 唐 黄幡绰 《嘲刘文树》诗:“ 文树 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强似 文树 。”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全不似初见时恁般乔面孔。” 雷加 《命名的传说--三门峡散记之一》:“原来这是一个学生模样的人,面孔有些苍白。”
(2).容貌。 宋 高怿 《群居解颐·拜胡僧》:“女弟子勤礼拜,愿后身面孔一似和尚。” 清 厉鹗 《醉太平·题村学堂图》词:“村夫子面孔,渴睡汉形容。”
(3).犹面子,体面。《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既穷了,左右没有面孔在 长安 ,还要这宅子怎么?”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我们乡下人穷虽穷,面孔总是要的。”词语解释:一孔 拼音:yī kǒng
(1).一个洞穴或洞眼。《淮南子·泰族训》:“事有凿一孔而生百隟,树一物而生万叶者。” 汉 班固 《奕旨》:“一孔有闕,坏頽不振,有似瓠子汎滥之败。”《尔雅·释乐》“大篪谓之沂” 晋 郭璞 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翘,横吹之。”
(2).一个来源;一个途径。《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3).比喻见解狭隘片面。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非鯫生一孔所敢知矣。”参见“ 一孔之见 ”。
(4).数量词。多用于窑洞之类的建筑。如:一孔土窑。词语解释:三孔 拼音:sān kǒng
(1).三个孔穴。《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管籥之音” 唐 颜师古 注:“籥三孔,并以竹为之。”
(2).三个来源。《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3). 宋 孔文仲 及弟 武仲 、 平仲 并以文名,时号“三 孔 ”。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诗:“二 苏 上连璧,三 孔 立分鼎。”《宋史·孔文仲传》:“初, 文仲 与弟 武仲 、 平仲 皆以文声起 江西 ,时号‘三 孔 ’。”词语解释:桑孔 拼音:sāng kǒng
汉 代著名理财家 桑弘羊 与 孔仅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就使 韩 白 復生, 桑 孔 继出,能为陛下强兵理财,何补治乱安危之数,徒使国家负不韙之名。”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举 文景 数十年来官民之蓄积而尽空之,益以 桑 孔 心计,犹且不足。”词语解释:针孔 拼音:zhēn kǒng
针尾引线的孔。 晋 傅咸 《小语赋》:“邂逅有急相切逼,窜於针孔以自匿。”《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幸 西林园 法流堂 ,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孔,中之。”词语解释:移孔 拼音:yí kǒng
移动衣带之孔,以示身瘦。 南朝 梁 沉约 《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词语解释:七孔 拼音:qī kǒng
指人面部耳目口鼻的七个孔穴。《列子·仲尼》:“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藏之所知。”《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举身自扑 太山 崩,七孔之中皆洒血。” 许杰 《邻居》:“他怔了一会酒噤,眼睛一撒花,前面便有七孔流血,满面血斑的怪像。”词语解释:窥孔 拼音:kuī kǒng
一个透明的长方形嵌块或窗口,通过它可以观察密闭室或炉内的物质或过程词语解释:利孔 拼音:lì kǒng
经济利益的来源。《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故平準、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为民罪梯者也。” 宋 王安石 《兼并》诗:“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闔开。”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一:“夫彼辈本以官职为传舍,以国家为利孔。”词语解释:石孔 拼音:shí kǒng
石上小洞。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词语解释:祭孔 拼音:jì kǒng
祭祀 孔子 。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近来热闹完了,代之而兴的是祭 孔 ,但恐怕也不久的。”词语解释:洞孔 拼音:dòng kǒng
窟窿。 巴金 《坚强的战士》七:“这哪里像活人的腿部,它简直是一个烂了的桃子!溃烂的肉、脓和血混在一块儿,成团的小蛆在那个洞孔里蠕动。”词语解释:幸孔 拼音:xìng kǒng
谓奸邪进身的途径。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守库藏吏,与诸王府中卒养厮隶深相结纳,因缘为奸,凿倖孔以生厉阶,以故俗日以偷,政日以坏。”词语解释:瞳孔 拼音:tóng kǒng
虹膜中心的小圆孔。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内。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 杨书记 的瞳孔里放出憧憬的光芒。” 沙汀 《涓埃集·闯关十二》:“他们好像被黑夜吞没了,他停下来,尽量缩小他的瞳孔。”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 乔光朴 一把将 石敢 从沙发上拉起来,枪口似的双睛瞄准 石敢 的瞳孔。”词语解释:乳孔 拼音:rǔ kǒng
小孔。 唐 慧宣 《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之一:“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词语解释:钻孔 拼音:zuān kǒng
通常指用尖锐的旋转工具在坚硬的物体上钻穿。例如:在木板上钻孔;在数处给一块金属板钻孔。
用凿岩机(在坚固材料中)钻孔洞。例如:在花岗岩上钻孔。
指为了装饰、识别或便于分开而(常用机器)打一排小孔或花样。例如:形似独木舟有时钻孔作为垂饰的船形宝石。
用钻头在器物上钻挖圆孔词语解释:蚁孔 拼音:yǐ kǒng
蚂蚁穿的洞。《后汉书·陈忠传》:“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隄溃蚁孔,气洩鍼芒。” 晋 傅玄 《拟金人铭作口铭》:“蚁孔溃河,溜穴倾山。”词语解释:穿孔 拼音:chuān kǒng
用钻孔或打孔工具凿。例如:能穿孔打出成千上万种不同花样的工具。
穿透表面。例如:有时溃疡穿孔…恰好在它似乎得到良好控制的时候。
打洞钻孔,打眼。例如:在大理石板上穿孔。词语解释:南洪北孔 拼音:nán hóng běi kǒng
指 清 代著名戏曲作家 浙江 洪昇 与 山东 孔尚任 。 洪昇 的《长生殿》与 孔尚任 的《桃花扇》为 清 代戏曲之双璧,故有此称。 清 杨恩寿 《词馀丛话》卷二:“ 康熙 时,《桃花扇》、《长生殿》先后脱稿,时有‘南 洪 北 孔 ’之称。”词语解释:脸孔 拼音:liǎn kǒng
脸;脸上的表情。 鲁迅 《呐喊·孔乙己》:“掌柜是一副凶脸孔。”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坏种脸孔煞白,偷瞟了一眼满院的人群。” 沙汀 《凶手》:“他呆了好一会,然后抽一口气,把脸孔埋到手掌里去了。”词语解释:锪孔 拼音:huō kǒng
在孔的顶部周围作成漏斗形凹坑的钻进操作
在孔的顶部周围作成圆柱形凹坑以便安置螺钉头或垫圈,或者使连接零件能齐平安装词语解释:锁孔 拼音:suǒ kǒng
锁眼。 艾青 《马赛》诗:“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赃库。”词语解释:冲孔 拼音:chòng kǒng
打孔
被打出的孔词语解释:冷面孔 拼音:lěng miàn kǒng
冷脸子。 巴金 《沉落集·化雪的日子》:“他常常无缘无故地做冷面孔给我看。”词语解释:镗孔 拼音:táng kǒng
简称“鏜”。 在镗床上加工工件上已有的孔眼,用以提高孔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同时保证孔的位置精确。词语解释:馋眼孔 拼音:chán yǎn kǒng
馋眼脑。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二折:“我这害酒的渴肚囊,看花的馋眼孔,结下的欢喜缘,可着他廝重。”词语解释:耳孔 拼音:ěr kǒng
即外耳门。外耳道的开口,呈圆形,内连外耳道,外连耳部。词语解释:肠穿孔 拼音:cháng chuān kǒng
许多肠道疾病的一个共同并发症,肠壁组织坏死、薄弱、破溃,肠内容外溢,可有剧烈腹痛、板状腹、腹膜炎、休克等表现词语解释:千疮百孔 拼音: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谓破败不堪或弊病很多。 清 李渔 《意中缘·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杨朔 《龙马赞》:“一九四八年初春,我就是随着解放军翻过南山,踏到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来的。”词语解释:蠹孔 拼音:dù kǒng
蛀虫啮食的小洞。《周礼·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搏” 郑玄 注“生谓无瑕蠹也” 唐 贾公彦 疏:“无瑕谓无异色,无蠹谓无蠹孔也。”词语解释:蛀孔 拼音:zhù kǒng
虫蛀咬后留下的孔洞。 鲁迅 《野草·腊叶》:“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词语解释:通气孔 拼音:tōng qì kǒng
通风孔,排气孔。例如:冰中一个水獭的通气孔。
空气自密闭空间通过其中而向外流出的孔口
任何工业炉中燃烧空气或废气通过的小孔词语解释:井孔 拼音:jǐng kǒng
井的洞、坑或井筒词语解释:郑孔 拼音:zhèng kǒng
经学家 郑玄 和 孔安国 的并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学如 郑 孔 ,文如 屈 、 宋 、 班 、 马 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词语解释:杀毛树孔
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词语解释:伛兜面孔
指面孔凹凸不平词语解释:锚链孔
艏之两旁各有一小孔,以备起锚时将锚链由此孔收进,锚则紧贴于外之钢板上词语解释:鳃孔 拼音:sāi kǒng
指鱼鳃的鳃丝。为鱼类呼吸空气的孔道,故名。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沙鱼》:“口与鼻孔皆在腹面,鳃孔裸出,无鳃盖。”词语解释:底孔 拼音:dǐ kǒng
坝的底部泄水孔。例如:底孔不通。词语解释:栅孔 拼音:shān kǒng
树立栅木的孔洞。《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 萇 ( 姚萇 )命 姚当成 於所营之地,每栅孔中輒树一木以旌战功。” 胡三省 注:“掘地作孔,竖木以为栅,故有栅孔。”词语解释:七疮八孔 拼音:qī chuāng bā kǒng
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歧路灯》第六六回:“俗话説,‘好賑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八孔的,难以骤完。”词语解释:隙孔 拼音:xì kǒng
亦作“隟孔”。 缝隙;空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砖城二丈,上起砖墻一丈,开方隟孔,塼上倚板,板上五重层阁。” 聂绀弩 《壁画》:“酒酣耳热,话匣打开,唠唠叨叨,决不休止,也决没有一丝儿隙孔可以让别人插进嘴去。”词语解释:三毛七孔 拼音:sān máo qī kǒng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唐 张守节 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及至第二日,见着 十三妹 ,费尽三毛七孔,万语千言,更是不容易,一桩桩,一件件,都把他説答应了。”词语解释:桥孔 拼音:qiáo kǒng
桥梁下面的孔洞。词语解释:销孔 拼音:xiāo kǒng
穿销钉或螺栓的孔(如在桁架中)词语解释:伪孔 拼音:wěi kǒng
见“ 伪孔传 ”。
词语解释:伪孔传
《古文尚书》 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 梅赜 (一作 “梅颐” 、 “枚颐” )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 《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 伪孔 ”、“ 伪传 ”。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尚书》:“ 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 ,亦多空谈。 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二 刘 ,序又各言其失,由伪传本无足徵也。”词语解释:铰孔 拼音:jiǎo kǒng
在机床上(或手工)用铰刀在预先钻过或镗过的孔内切去较薄的金属层,从而提高孔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加工方法。是圆柱孔或锥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词语解释:钮孔 拼音:niǔ kǒng
滚边或锁边的开口或环,钮扣从中穿过词语解释:扩孔 拼音:kuò kǒng
将钻孔底部或某些类型的基础墩的底部加以扩大,以便增加其承受荷载的区域
用来增加管子、杯状物或壳体等带孔工件的内径的方法词语解释:弊孔 拼音:bì kǒng
发生弊害的漏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然弊孔蠧竇,皆由胥役、官吏迁转不常,何知之有?” 清 顾炎武 《书故总督兵部尚书孙公清屯疏后》:“承平既久,而额设之田乃为权豪有力者所据,以至隐占侵没,弊孔百出而军实亏。”词语解释:打孔 拼音:dǎ kǒng
用带钻头的器具在固体或坚固材料中凿或钻孔洞
穿孔;穿刺做孔词语解释:射孔 拼音:shè kǒng
穿孔的动作或过程词语解释:漏孔 拼音:lòu kǒng
缝隙;漏洞词语解释:廷孔 拼音:tíng kǒng
即阴户。《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张隐庵 集注:“廷孔,阴户也。溺孔之端,阴内之产门也。”词语解释:汗毛孔 拼音:hàn máo kǒng
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战士们全都抬起头,伸长耳朵,浑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 凌力 《星星草》第二十章二:“特使听得浑身舒服,每个汗毛孔里都发出软绵绵的气息,浑身的骨头都酥了。”词语解释:气孔 拼音:qì kǒng
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
昆虫的呼吸孔
金属铸锭和铸件中的孔
接受或放出空气的孔词语解释:插孔 拼音:chā kǒng
可插进插头的孔
用以把工件固定在夹具或模具上的一组孔词语解释:水孔 拼音:shuǐ kǒng
(1).有水的洞。《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澣污秽衣服。”此指河水结冰后,冰上凿开的窟窿。
(2).植物的叶尖或叶缘的排水孔。词语解释:微孔 拼音:wēi kǒng
很小的孔(不易用肉眼看见的小孔)词语解释:四孔 拼音:sì kǒng
比喻政出多门。《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 隋 氏官人,以吏道治天下,人之行,不本乡党,政烦於上,人乱於下,此出四孔也。”词语解释:窐孔 拼音:wā kǒng
古代门旁圭形的小孔。《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 敬则 恐内人覘见,以刀环塞窐孔,呼门甚急,门开而入。” 胡三省 注:“窐孔,即古之所谓圭竇也。”词语解释:窗孔 拼音:chuāng kǒng
波导或空腔共振器的侧壁或端壁上的开口或孔,通过它传输能量词语解释:箫孔 拼音:xiāo kǒng
箫上的洞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青》:“念奴前身业重,绑十指筝弦簫孔;慵线懒针,几曾解女红。”词语解释:刺孔 拼音:cì kǒng
扎孔。例如:在一整张纸上同时刺孔的一套针。词语解释:视孔 拼音:shì kǒng
用以观察的小孔。 徐迟 《在高炉上》:“我们到了热风炉下的燃烧器上,从一个圆圆的透明的视孔,观察炉内情况。”词语解释:熟面孔 拼音:shú miàn kǒng
熟识的脸。常指熟人。 茅盾 《子夜》十六:“他们三人,也是老朋友,人情要卖给熟面孔,我是有这意思。” 李国文 《月食》:“他上楼,到他原来的编辑室,没有叫他扑空,果然发现几张熟面孔。”词语解释:祀孔 拼音:sì kǒng
指祭祀 孔子 的典礼。旧时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 孔子 诞辰日举行。 明 张萱 《疑耀·祀孔子之始》:“至 唐 开元 二十七年,始专祀 孔子 ,而以其门人为配,凡今州郡,通祀社稷 孔子 ,承 开元 之制也。”词语解释:堤溃蚁孔 拼音:dī kuì yǐ kǒng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蚁之穴溃。”后因以“隄溃蚁孔”比喻小处疏忽,会酿成大祸。《后汉书·陈忠传》:“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隄溃蚁孔,气洩鍼芒。” 词语解释:盲孔 拼音:máng kǒng
没有泥浆或其他循环流动介质把钻屑带到地面上的一种钻孔